文丨靜論教育(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前兩天去堂嫂家,她抱怨說:
現在養娃太燒錢,隨便上個培訓班一學期就要燒掉大幾千,報兩個的話破萬很容易,可我哪兒去賺這麼多!不讓她學吧又怕輸在起跑線,咬牙學習又覺得無力支撐!
在很多家長眼中,教育就等於燒錢,對於孩子的興趣與天賦,很多家長都抱著「有棗沒棗,先打三竿子」的態度。
只要能培養孩子的興趣,家長們也都願意義無反顧的傾盡所有。
那麼問題來了,
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
如何報興趣班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對於青少年的心理成長和教育方法很有研究。
她對於家長給孩子報課外班的是事情曾經說過:興趣班不是越多越好,6歲前,尤其是這3種興趣班,真沒必要。
1、珠心算
別說培訓班了,就是在幼兒園,我們都能看到類似的興趣班,珠心算在很多人眼中,可以鍛鍊孩子的專注和心算能力!
可是對學齡前(6歲以前)的孩子來說,真的不適合上珠心算班。
對幼兒園的娃來說,只會背1-100的數字或憑藉記憶記住2+4=6。
這只是基於記憶,對於其中的數學邏輯和概念根本一無所知。
如果非要學習珠心算,至少也要等到一年以後!
2、孩子不喜歡的興趣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反之如果孩子真不感興趣,那就沒必要報名了。分錢費時不討好,孩子還整天處於疲憊之中。
3、號稱培養天才的興趣班
現在有很多補習班為了博取父母的眼球,會用一些很誇張的廣告,比如:可以培養出天才、 可以成為學霸等等來吸引父母。
有的甚至為了噱頭,不顧孩子身心發展規律。
所謂欲速則不達,各位家長可要擦亮眼睛,不要一時受了蒙蔽!
李玫瑾教授講述:給孩子報班一個星期不要超過兩個,要給孩子留出兩個半天是讓他玩的。同時所報的班要動靜結合,比如,今天練遊泳,明天就可以練書畫。
如果孩子真心喜歡,家長確實可以給報一兩個興趣班,同時也要注意這幾點!
1、儘量選擇離家近的
節省路上的時間,讓孩子學的更快樂,太過疲憊的旅程會讓小小年紀的娃吃不消!
2、不過分注重結果
比如孩子學畫畫,學舞蹈或是書法,不少人總希望自己娃能拿個大獎什麼的,一旦沒有好的結果,立馬表露出生氣的神色。
有的家長甚至出言侮辱:我怎麼生了你這個蠢笨的孩子..
想想讓娃學興趣班的初心吧,享受過程,堅持下來遠比所謂的結果更重要!
3、關注興趣班的聲譽
好的師資,優良的聲譽,沒有多少負面新聞,這很重要!
讓孩子去學習,前提就是要確保她的安全和身心健康,而後才是學到手的技能。
教育不是照著搭模型,只要你按照圖紙操作,最後就會得出一樣標準的結果。
教育是培育花草,澆上水,蓋上土,你還要等種子自己破殼發芽。
如果孩子本身沒有興趣,不願意學習,那作為外界的家長無論做再多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平時多留心,多觀察孩子的興趣所在,讓興趣班真正成為興趣而不是攀比之心,更不是家長的焦慮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