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身處陌生的高原環境,遠離中心城市,缺乏重型設備,他們面臨前所未遇的救災難度。從四面八方馳援玉樹的上萬救援人員,如何在這個偏遠小鎮施展拳腳?他們能否繼續創造救援奇蹟?在他們中,我們選取了一位,試圖通過記錄他的玉樹之行,折射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的救援決心。
人物介紹-四川五木匠:5名在囊謙縣打工的四川彭州木匠,在獲悉地震後感同深受,第一時間加入到玉樹災區的救助。他們帶著自己的木工傢伙來救人,可是鋸子、榔頭能救出人來麼?他們的救人之行順利麼?
5名木匠拿了別人給的550元錢,及囊謙縣政府給他們出具的證明,踏上了去玉樹救援之路。拾年 攝影 |
五木匠青海再遇地震 感同身受要去救援
從東部的山東,到首都北京,離開東北的長春,再到青海的囊謙縣,張金倫這兩年轉遍了半個中國。「最念掛的還是我的家。」張金倫在聽到四川512大地震的時候,剛剛下火車到北京準備打工。他停也沒停,立即買了到四川的票。「我的家,我的家人,你們好不好。」張金倫說這是他當時心裡唯一想的,所以他才特別能體查到玉樹災區的需要。
張金倫的家鄉在彭州蒙陽鄉,大地震中房子傾了,家人沒有受傷。災後,他的家得到了重建,他本人也在家鄉參與了建設。「我知道,這背後是全國人民的支援。」同樣的,胡志強的老家也在彭州,是受災較輕的昇平鄉。「我也是急急的回到家裡,看到家人平安就放了心。」胡志強介紹,可是他看到電視上那些生離死別,也是哇哇的掉眼淚。
張金倫、胡志強等五個彭州老鄉在北京、長春打工時就認識,在4月初,結伴來到青海囊謙縣做木匠。「這裡條件比較艱苦,錢可以多掙一些。」張金倫介紹,他是熟手,每天會有一百的工資,但要有工開才行。
「我們7點已經在幹活兒了,我在三層樓上飄了起來。」張金倫五個人剛乾了幾天,青海玉樹州州府所在地就發生了7.1級的地震,囊謙縣作為玉樹州的一個縣,所有的工地也都停了工,防地震。
「我們幾個人一商議,在這兒閒著,不如去災區救人。我們經歷了災害,有這方面的經驗。」張金倫等五人去找老闆,老闆也很支持他們,說你們去,回來還到我這兒上班。
囊謙縣人武部給五木匠打條子 出路費
可是囊謙縣離玉樹還好175公裡,他們剛剛來幹了幾天,還沒領到工錢呢,連路費都不夠。於是他們輾轉找到囊謙縣人武部,說5個人都遇過地震,最起碼有餘震不會慌,又有傢伙事兒,鋸子、鋼釺、榔頭都有。而且食宿自理,希望能跟著人武部的民兵去支持災區,救出幾個人。
人武部的戴光輝部長見他們這麼熱心,就給他們寫個條子,推薦他們到玉樹的對口單位的李書記去幫忙。戴部長幫他們吹了個小牛,說他們來自四川災區,有技術與救援經驗。5個木匠找來一個蹦蹦車,戴部長幫出了350的路費與200的油費。
「上坡幾乎開不動。」胡志強介紹,這個蹦蹦車時速只有20公裡,從囊謙縣到玉樹要翻三個山頭,最高的近五千。五個人都有了高原反應,又擠又累,8個小時才開到了玉樹。他們找到李書記時已經是深夜12點,看到條子,李主任立即安排他們參於救援。這個時候,包機趕到的中國國家救援隊也才剛到一個小時,5木匠與他們並肩作戰。(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