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丨李玉峰:愛的思想,愛的思維

2021-02-26 可持續發展專委會

視頻丨李玉峰教授《愛的思想,愛的思維》

< 以下為李玉峰教授修正後的文字稿 >

 

 愛的思維、思想和理想 

 

愛的闡釋課題組英國專家寫的愛的闡釋的研究計劃讓我很感動。幾個關鍵詞特別清楚,同時又寓意深刻,主標題叫「愛的闡釋」,副標題是「走向治癒、轉型和超越」。這個樸素的邏輯關係提示我們如何治自己的病,中國古人說「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但現在已經不是治未病,是治已病。第二是轉型,第三是超越,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是一個夢想,一種理想。接到莊老師的邀請,我毫不猶豫地答應參與這個跨國研究計劃,並組建了研究團隊,我知道這是一個值得珍惜的學習機會。

 

這九個月來,我們系統解讀了近六十本中國經典文獻,摘錄書裡先賢們關於愛的觀念、思想和智慧。人的思維是怎麼形成的?一個人如何證明自己理解了一種思想?如何改變固有的思維方式,將先賢智慧轉化成現代人的生存能力,引導我們營造可持續的生活方式?這是許多哲學家、科學家、心理學家、宗教學家們傾心研究的課題,這些問題在研讀過程中,也同樣引起了我們的好奇。

 

 文獻解讀、問題提出和工具研製 

圖丨《愛的闡釋》研究路徑圖

整個計劃大概三至五年時間,分為幾個階段。我們構建了研究框架和路徑,包括文獻解讀,問題提出,思維工具研製等幾個方面。文獻體系由朱曉軍老師梳理,分成儒、釋、道、百家和風水(堪輿)。雖然在英國教授原初的研究計劃中建議中國團隊只需解讀道和儒兩大文獻體系(中國文明和文化最重要的兩大支柱體系)。經過討論我們仍然將釋家、百家、民間和堪輿文化納入解讀範疇,希望保持較為完整的文獻界面,為後續階段研究打下基礎。朱老師精選了六十餘本著名的古典文獻。我們像小學生讀書一樣,開始文獻解讀的工作。

 

 六愛層級,六價系統 

 

我們討論並建立了愛的六種層級結構和六種愛的價值型態,成為我們解析、歸納和闡釋古典文獻中涉及到愛的概念和觀念的基本邏輯層次,這個結構從下往上說,首先是個人之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次是家庭之愛,中國人講家天下,家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接著是族群之愛,就是我們的種族。然後是國家之愛。再往上是超越國家的天下之愛。超越天下的是什麼?只有一個東西,就是自然,超然的自然。所以個人之愛、家庭之愛、族群之愛、國家之愛、天下之愛、自然之愛這六個維度形成了整個愛的層級結構。

圖丨《愛的闡釋》六價系統

價值是一種公共評價模式語言,愛的評價不能離開價值語言。我們匯集歸納出六類基本價值概念,既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政治價值、科學價值和生態價值作為評價要素。由此建立由六個愛的維度和六個價值體系形成的研究工具。人類的偉大之處就是會發明和製造工具,無論是思維的工具還是生產的工具,對人來講都是對生存、生產、生活至關重要的。我們希望通過思維工具的研究與愛的闡釋結合,把先賢們的知識和智慧與思維工具進行融匯,作為愛的後續研究的應用起點,結合古典思想和現代觀念,我們在愛的思維工具研究上展開一些有趣嘗試,也遇到許多有意思的問題,留待後續的研究去深入探討。

 

對於六個愛的維度,我們畫了一張模型圖,自然在中間,天下、家庭、族群、國家、個人,它們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毋容置疑,所有人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對於六個價值,文化顯然是核心,而且可能是不可或缺的重心。我記得十年前在北京一次研討會上,美國地球研究所所長布朗教授在研討會中做出了一個非常高屋建瓴、一針見血的結論,他說政治危機、生態危機、社會危機、環境危機都不是真正的危機,真正的危機是文化危機,一旦解決文化危機,其他一切危機自然而然地就被解決了。所以文化是橋梁,它把生態、社會、科學、政治連接起來。文獻回顧,我們把書裡所有直接或者間接涉及到「愛」的詞條摘錄了出來。第二步是提出問題,在研究過程當中,我們就像學生一樣從哲學、經濟、社會、生態、政治等角度提了1000多個問題,然後每個人都會闡述如何站在現在的歷史節點上去理解五百年、八百年、兩千年前先人們的觀念。通過問題的提出和思考,展開對思維工具模型的研製。

文獻回顧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傳統的經典文獻,儒、釋、道、百家。第二部分是民間文獻,智慧在民間,老百姓對生活、生產、生態有很多感悟,歇後語、成語、詩歌都凝聚著大智慧,愛的智慧,按照從個人之愛到自然之愛的六個維度大概抽出400多條詞條。梳理民間文獻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人民是怎麼理解、應用和記錄愛的觀念和愛的行為,因為那都是與生命息息相關的真愛。

第三是堪輿文化我們團隊裡面有一位研究堪輿文化的天津大學在讀博士,她為我們提供了堪輿文獻參考圖集,這些圖集充滿了對今人和古人,對現在和未來,對天和地的愛心,我們將這部分文獻的解讀命名為三生集,即生產、生活和生態。我們分了十大類型,其中包括民宅、寺廟、道觀、村落、皇城,對每個類型各挑10張原圖(總共100張圖),對應了100套研製的思維邏輯模型,呈現了100套愛的文化圖譜,給予讀者一種跨時空觀察和思辨的有趣路徑。

這次對三大文獻體系的解讀,我們摘錄了將近700多條關於愛的詞條,這套東西做出來之後我們發現,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愛,愛的感受、定義和概念是不同的。第一個角度,愛的常識,這是約定俗成的本能記憶;第二,愛的知識系統,這是我們從小學到大學的認知積累;第三是最難能可貴的,那就是愛的智慧。愛的智慧可以學得到嗎?這是一個迷人的問題。所以如何通過常識、知識、智慧來跟愛發生關係呢?我最近看了一些文章,他們在闡述知識問題,談論到知識是一把雙刃劍,知識會令人背上包袱。有人說未來的教育是否可以放棄知識,從常識直接到智慧,再從智慧回到常識,實現一個「脫俗的循環」。我們希望通過對愛的知識和常識的探究,啟蒙自己、小朋友、老人家和身邊的同事去感悟和透視、發現和應用愛的智慧,這是我們研究的動機之一。愛的問題被我們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文獻問題,第二類是開放問題,我們採訪了學生、同事以及朋友們關於愛的問題。第三類是工具問題,我把自己這些年胡思亂想得來的一些概念詞組建構成邏輯模式,並以此提出問題。比如「如果沒有愛,我們的生命會如何?」「無情是一種愛嗎?」、「愛國與愛全人類有什麼區別?」等等。這些問題將帶來反思,一位市長,一位校長和一位家長來看這個問題,每個人的回答可能是不同的。

愛的思維和工具部分比較有趣,通過對概念邏輯的組合來映射你我的思維方式,比如說愛的物質與精神,按照傳統的定義它是兩個維度。如果把愛當成一種物質或者當成一種精神,它有什麼不同?如果你是一個設計師,你是一個CEO,你是一個董事長,你是一個國家總理,在愛的精神和物質層面又有怎樣的思考?我從中挑了100套概念邏輯,每個概念邏輯提出一個問題,並對其進行闡釋,比如愛的生命、生產、生活、生態,這四個「生」跟愛有什麼關係。今天講這個特別應景,一個小小的病毒,讓人類的生存遭遇不可抗力的挑戰,這就是生存問題。我們需要在愛的啟蒙下,重新反思人類的生存與生態、生產、生活的必然和偶然的關聯。

我們做了三個類型的工具模式,第一類是最單純的概念邏輯,第二類是曼陀羅工具,這得益於我之前二十幾年來從事城市規劃的經歷和思考,第三類叫糾纏矩陣,受啟於河圖與洛書和量子糾纏態,我們嘗試將一些概念邏輯進行跨域組合,模擬呈現一種愛的複雜思維路徑。

第一類工具是概念邏輯,它包含八大要素,動機、觀念、原則、標準、概念、要素、策略、變數。這是我十年前給中央美院設計學院上課的時候編制的一套設計思維邏輯,後來也成為我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思維工具。通過它來認識愛的動機,觀念要素等。和莊老師商量愛的闡釋怎麼持續展開,我建議第一階段是愛的學術階段,第二階段將愛的藝術加進來,增加愛的感染力,讓小朋友、老人、不同國界人士都能感知愛的魅力。

第二類工具是曼陀羅工具,它是傳統的羅盤。第一,它是有明確的動機的工具,第二是有系統要素的工具,第三它的邏輯性特別強,第四,它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可變的工具。我們用曼陀羅模式建了六個基本模型,包括個人之愛、家庭之愛、族群之愛、國家之愛、天下之愛、自然之愛,在不同的愛的動機、要素和觀念之下,這將是一套生生不息、層出不窮的愛的思維工具體系。

第三類工具是糾纏矩陣,這來自兩個維度,第一是古典的河圖洛書兩大系統,第二維度是量子糾纏。量子糾纏作為一種物理學概念,已經涉及到人文、宗教、科學、藝術等不同領域。糾纏矩陣來自於量子糾纏的基本模型,我們把它進行重新布局,把我們的思維概念植入,任何一個連線都形成一套愛的思維,繼而輸出愛的策略等,它讓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去透視愛的思維是怎麼展開的。

如何避免思維的結構性缺損是人類最值得重視的。我們嘗試借鑑原型、類型、模型和造型心理學和設計學邏輯把工具進行集成,通過層級更豐富的愛的思維邏輯模型對愛的思維進行闡釋;第一個圈層是愛的原型系統,包括愛的常識、知識和智慧概念群;目的性、系統性、邏輯性和應變性原則群以及六類愛的價值概念群。第二個圈層是愛的類型系統,即個人之愛、家庭之愛、族群之愛、國家之愛、天下之愛和自然之愛六類層級;第三個圈層是愛的模型系統,通過12個維度,時間、空間、人間三大系統作為核心支柱,嵌入9個要素系統構成愛的模型,進而衍生第四個圈層,愛的造型系統。

從愛的豐富思維來看待愛的智慧的話,愛就會生生不息。複合的愛的思維模型像一朵迷人的花朵。朱曉軍老師用「如是觀愛,次第花開」精妙地闡釋了這個模型的樣態。團隊的另一位核心成員孫曉鵬博士通過視頻生動地演繹愛的思維模型。愛的智慧、知識和常識以及四大基本原則,六大價值形成愛的思維原型;愛的六大類型由八個要素構建,如族群之愛的動機、族群之愛的要素、族群之愛的觀念、族群之愛的標準、族群之愛的變數,它們融會貫通建立愛的類型系統;以愛的原型與類型圈層為核心,有序嵌入12個獨立要素群,包括時間要素、空間要素和人間要素三大核心體系,相間植入9個不同要素體系衍生愛的造型體系,此三圈層內外相連,形成型態各異的愛的造型系統。

我們還特別總結了一個試圖闡釋未來之愛的公式:

未來之愛 = 自然之愛+文化之愛

Future Love = Natural Love + Cultural Love

並以此設計出公式圖形語言。

 

九個月的時間,在夥伴們的努力下,我們完成了五個專題系列,八件套裝,共計35餘萬字的第一階段研究成果(中英文版)。同時,我們還特意製作了以古典觀念、民間諺語和思維工具為主題的三件套愛的卡片。

其中,中央美院張寶瑋先生的原創山水畫作,為這套愛的卡片增添了耐人尋味的藝術氣質。

回顧第一階段的研究,通過溫故中國古典文獻中愛的思想和愛的文化,啟蒙我們探究愛的思維,為今後愛的藝術、愛的設計和愛的教育的持續醞釀和創新提供了學術基礎,這是一件值得永遠做下去的事情。因為,離開了愛,人類是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

註:

文章整理自「愛在桃花源」座談會上李玉峰教授分享內容

本文所用圖片由李玉峰教授團隊提供使用,是李玉峰教授及其團隊研究成果的部分展示,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用做其他用途

相關焦點

  • 援鄂戰疫菏醫人李玉峰:千裡馳援 用愛溫暖病人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進修的李玉峰,得知需要援鄂醫護人員,李玉峰立即申請暫停呼吸治療師的進修,返回醫院後第一時間報名。2月9日凌晨李玉峰接到通知,連夜收拾行囊,隨第五批江蘇省援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開展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面對家人的擔心,他說:去了,可能後悔一陣子,不去,我怕後悔一輩子。
  • 愛寫一字丨「寸」字的講解!
    今日分享——「寸」讀音:[cùn]書寫示範文字演變愛寫書法丨米芾訛珍寶記愛寫一字丨「木」字的講解!愛寫一字丨「川」的講解!
  • 延長奧運機遇期--訪南開大學李玉峰副教授
    人物背景:李玉峰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教授  天津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協辦城市,面對火熱的奧運商機,如何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教授李玉峰的見解是放眼長遠,努力延長奧運機遇期。
  • 鐵嶺市衛生職業學院原院長、黨委書記李玉峰接受審查
    (原標題:鐵嶺市衛生職業學院原院長、黨委書記李玉峰接受審查)
  • 家庭教育論壇丨第006期:愛在細枝末節的陪伴
    而我們作為父母,給到孩子們更該是愛與陪伴。而這種愛和陪伴,我們要愛在細枝末節間。等到媽媽下班買菜回來的時候,小明已經把飯做好,把家裡收拾得整整齊齊,媽媽會看到在一邊寫作業的小明連作業也快完成了,小明還會主動的把今天的快樂分享給媽媽,媽媽會及時的表揚、稱讚他,媽媽看到小明的作業也寫得整整齊齊,媽媽會把這一切分享給親朋好友甚至老師,媽媽的親朋好友甚至老師在下次遇見的時候,也會再次的表揚、稱讚小明。日復一日,小明變得越來越自信,生活自理能力越來越強。
  • 愛耳目劉圖南:網際網路思維帶給傳統安防的衝擊
    在智能硬體的分論壇上,一款小小的智能家庭攝像產品抓住了大家的眼球,愛耳目CEO劉圖南,向在場的眾多知名創投人士以及創業先鋒們介紹了網際網路思維對傳統安防產業帶來的巨大變革和衝擊以及愛耳目團隊的創業經驗。
  • 教師節特稿丨朱正威先生教材編寫思想研究
    本文在梳理朱先生生物學教學思想的基礎上,探討了先生在教材編寫中提倡的理念、編寫思想及實踐創新成果。朱正威先生非常重視愛國主義教育,他認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是愛社會主義的祖國。[1]先生說:「要關心我國生物科學發展的動態,隨時擷取那些富含思想教育意義的內容,來點燃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情和火。」[2]-61雖然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課程,但先生主編的生物學教材有效融入了愛國主義教育。
  • 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薦書
    思想上的愚昧和精神上的貧窮,使他們缺乏了對生命起碼的尊重和敬畏。對他人生存尊嚴的任意踐踏和生存權利的隨意剝奪,一次又一次觸動著人們脆弱的神經,挑戰著人類道德的底線。我們應該反思,是什麼原因形成了這些加害者們畸形的心理?如果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階段,父母便給予正確引導,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引導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
  • 張學友《每天愛你多一些》不愧是歌神!
    經典老歌丨民歌丨草原歌曲丨薩克斯丨小提琴丨口琴丨舞蹈等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可關注「經典流行好音樂」,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更多好聽的經典音樂了。經典老歌丨民歌丨草原歌曲丨薩克斯丨小提琴丨口琴丨舞蹈等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可關注「經典流行好音樂」,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更多好聽的經典音樂了。
  • 「大家朗讀黑幕朗讀」丨李佳佳: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
    《致橡樹》文:舒 婷音:李佳佳致橡樹丨舒婷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
  • 蒲公英計劃之讀書分享---《愛的教育》讀後感
    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愛的教育》的讀後感——正確的愛。        這本書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十年創作完成的,全書採用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四年級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因此書名又叫《一個義大利四年級小學生的日記》。
  • 情感語錄:他愛不愛你,你是能感覺到的,不要騙自己
    設為星標/置頂丨心情語錄丨丨情感語錄丨丨早安語丨丨經典語錄丨情感語錄:真正愛一個人,很多事情是會情不自禁的。一個人愛不愛你,在不在意你,你是感覺得到的。不要騙自己,不要勉強自己。後來我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習慣了不再表露難過,習慣了不再把心事訴說,也習慣了你不再愛我。
  • 思想是如何形成的——讀習近平 《知之深 愛之切》
    中共石家莊市委、正定縣委整理編輯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間的文稿,輯印成書《知之深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這是繼《擺脫貧困》《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之江新語》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之後,習近平同志的又一本著作。 該書題目和代序均來自於習近平同志1984年發表的文章《知之深愛之切》。該書節選了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間的20篇講話,分別單列標題28篇。
  • 《寶貝老闆》父母對子女的愛,學會分享愛,才是愛的真正意義
    因為女兒對妹妹的到來患得患失有些牴觸,畢竟出現新的競爭對手就是意味著瓜分父母的愛,更有可能父母把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愛都傾注到妹妹身上,自己則被拋棄,沒人愛。由三口之家變成四口,對父母而言只是需要多照顧一個寶寶,可是對孩子而言則是多了一個來搶奪父母愛的「敵人」。對於小孩子而言,父母就是自己的全部,自己的全世界。
  • 以愛之名丨水師溫泉感恩父親節
    以愛之名丨水師溫泉感恩父親節 2020-06-23 0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英語的人是如何表達我有多愛你?
    美妙的語言能夠讓我們感受到美和享受,它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思想。同學們出國留學不應該僅僅為了學習國外知識,同時也應該儘可能多的了解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風情。小普君今天跟同學們分享一首來自英國詩人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伊莉莎白·巴雷特·白朗寧)所寫的一首著名的十四行愛情詩《How Do I Love Thee》(我是多麼愛你?)。
  • 《一生中最愛》譚詠麟給女知己的一首歌
    最後都是沒關係 有多少句沒關係,最後說了謝謝你有多少句我愛你,最後成了對不起 有多少句對不起,最後都是沒關係 有多少句沒關係,最後說了謝謝你有多少句我愛你,最後成了對不起 有多少句對不起,最後都是沒關係 有多少句沒關係,最後說了謝謝你有多少句我愛你,最後成了對不起 有多少句對不起,最後都是沒關係 有多少句沒關係,最後說了謝謝你有多少句我愛你,最後成了對不起 有多少句對不起,最後都是沒關係 有多少句沒關係
  • 孩子愛發呆就是笨?家長要轉換固化思維,不要錯過孩子的隱藏潛能
    作者:迎迎(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編輯:迎迎表姐發現對比其他同齡的小朋友,自家孩子巖巖似乎總是喜歡發呆。老一輩的人總說這孩子呆頭呆腦,看著不機靈。表姐聽了就發愁,難道孩子是真的笨?發呆不等同於內向許多家長的慣性思維就是,孩子愛發呆就是因為不願意敞開自己進行融入人際交往之中。而孩子不願意社交又是性格內向的原因。其實不然,發呆僅是孩子的一種無意識表現,當某一些事物抓住了我們的眼球時,我們本能的去關注,成人因為有著豐富的閱歷和自我控制力,所以表現不會十分外露。
  • 貴州省啟動「把愛帶回家」關愛服務兒童「四送」活動
    啟動式要求,各地各單位要進一步增強關愛服務兒童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上來,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統一到全國婦聯等11家單位聯合開展「把愛帶回家」活動部署上來。
  • 愛故鄉耕讀分享活動——《反脆弱》
    愛故鄉青少年研學基地關注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湖南愛故鄉驛站不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學習經驗交流及閱讀分享,愛故鄉邀請作家,教授,老師等來給同學們進行難忘的閱讀分享。愛故鄉湖南驛站致力於推動城鄉學校聯誼共建,促進長沙市優質教育資源下鄉,希望為提升本地的文化,教育水平帶來積極影響。積極為本地學校、學生服務,起了很好的示範性的作用,歡迎各校師生來站開展交流分享活動,報名參與請掃文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