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愛上學習,就要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多巴胺,今天的文章,我們就從多巴胺談起。
之前看到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不進化出讓自己在學習時分泌多巴胺的機制呢?
其實,人類為學習分泌多巴胺的機制進化的很成功,不信你看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玩電子遊戲?電子遊戲本質上就是學習或訓練(重複學習)
絕大部分的哺乳動物都有「學習快樂」這個機制,比如:「貓玩線團」「狗接飛盤」這就是反覆的學習、訓練捕捉活動的物體,每一次碰到線團或接到飛盤,都是一次正向反饋,這讓它們可以感到快樂,因為這對於它們而言,就是遊戲。
為什麼學習文化課不會感到快樂呢?因為啊,我們的反饋時間周期太長了,只有考試結束,尤其是像中、高考這樣的大型考試結束後,才會有學習成果反饋,而結果也可能不盡人意。
這就好比追一個女孩,追了三年,最後放棄了。為什麼?就是因為女孩沒有告訴你進度到多少了,20%還是90%,長時間沒有正向反饋,結果就是你放棄了。
這樣的學習機制,導致學生不能像「貓玩線團」「狗接飛盤」一樣實時得到正向反饋,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過程感到厭倦,對學習結果產生恐懼。
那麼怎麼可以讓孩子愛上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效果呢?
首先,要將學習過程遊戲化,給予學生感官以及心理上的刺激,在學生答題學習過程中營造出一種闖關、挑戰、PK等機制,讓孩子進入到遊戲化學習場景。
其次,在孩子練習答題過程中,要實時給予學生反饋,比如,答對一道題、連對幾道題,要有相應的「獎勵」,答錯了也要有鼓勵的語言。
另外,對於每一次長時間學習結束後,要有相對於較大的「成果展示」,比如兩個小時的學習結束後,要給孩子直觀的「學習效果」展示,比如,學了幾個知識點?掌握了多少?正答率如何等等。再根據孩子的「學習效果」給予相應的「星星」獎勵,而這些「星星」積累到一定的數量就可以兌換一個玩具賽車、一張電影票、甚至是一次旅行。
除此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孩子開始學習之間,務必將「遊戲」規則告知孩子,這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才更有目標感,也會學得更快樂。
歡迎關注、點讚、收藏、轉發,謝謝閱讀,謝謝支持!
聲明:此文章為原創,未經同意不得轉載,若發現抄襲、複製等侵權行為,維權到底,後果自負!
感謝閱讀,感謝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