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海拔5373米的日子 ——
兩年後再訪中國海拔最高的小學
中國教育報「萬裡邊疆教育行」特別報導組
「兩年了,普瑪江塘鄉的孩子們給了我們太多驚喜!」
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浪卡子鎮小學校長羅布次仁高興地告訴記者。
2017年8月,記者曾來到浪卡子縣,
報導了中國海拔最高的小學——
普瑪江塘鄉完小的整體搬遷過程。
當時,因為自然條件惡劣制約辦學質量提高,
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下,
在徵得了全鄉牧民一致同意的基礎上,
普瑪江塘鄉完小師生們從海拔5373米的普瑪江塘鄉,
整體遷入海拔4500米的浪卡子鎮小學。
如今,兩年過去了,
普瑪江塘鄉的孩子們在新學校還好嗎?適應嗎?
一問到這個話題,羅布次仁立刻打開了話匣子。
「孩子們在生活習慣的養成上,進步明顯。」
羅布次仁說,
「剛入校那會兒,很多孩子沒有住過校,不習慣集體生活。
我們花大力氣對他們進行習慣養成教育,
現在,孩子們在個人衛生和學習習慣上有了明顯進步。」
如今,光憑外表和行為舉止,
老師們已經很難把兩地孩子區分開了。
讓羅布次仁意外的是,
普瑪江塘鄉的孩子們接受新生活的速度,
超過了很多浪卡子鎮的本地學生。
一名學生告訴他:
「每當想起爸爸媽媽在普瑪江塘放牧的辛苦,
還有他們對我的期盼,我就覺得自己不能落後。」
兩年前,面對記者的採訪,
很多普瑪江塘鄉的孩子還會掉眼淚,
或者扭扭捏捏一句話說不出來。
兩年後,多名孩子擔任了班幹部。
一名叫次仁羅布的學生讓羅布次仁印象深刻:
「這個孩子的能力很強,組織班級活動井井有條,
個人意志也很堅定,要求同學做到的,
他自己肯定會先做到,真正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
為了幫助普瑪江塘鄉的孩子們,
浪卡子鎮小學的老師們付出了很多心血。
孩子們每個月可以坐車回家裡一次,
每到這時,校領導都會親自押車,
一直把孩子們送到鄉裡,
看著父母們一個個接走,才算放心。
平時,老師們除了上課外,
在生活上也無微不至地照顧。
羅布次仁說,
別看浪卡子鎮小學不大,他每天光在學校裡,就能走兩萬多步,
教室、寢室、辦公室、食堂,每天都是連軸轉」。
如今,每年還會有十幾名新生從普瑪江塘鄉下來。
兩年前,孩子們來時都眼淚汪汪,
如今,新學生的眼睛裡都是好奇和興奮。
原來,他們已經從學長學姐那裡聽到太多關於新學校的故事,
曾經的害怕早已變為期待。
家長們也在變。
兩年前,家長們送孩子來上學,
背包裡裝的都是各種食品,生怕孩子們餓著。
後來,家長們看到學校食堂的夥食,
看到孩子們長胖的小臉,再也沒人給孩子們帶吃的了,
包裡則塞滿了學習用品。
羅布次仁還有滿滿的計劃:
協調公交公司提供班車,
這樣孩子們回家就不用自己搭車了;
素質教育要進一步加強,
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開展的校園活動正加緊籌備……
「再忙再累,看見孩子們的笑臉,身上的勁兒就又鼓起來了。」
羅布次仁說。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教育報刊社從6月初開始啟動「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萬裡邊疆教育行」大型融媒體報導活動,組織骨幹記者,分9路出發,深入全國9個陸上邊疆省份,走進一所所國門學校,與長期紮根邊疆的教師面對面交流,體驗他們在邊疆的生活,感受邊疆教育發展的巨大成就。
以上,是我們為您帶來的西藏報導組的融媒體系列報導之一:《離開海拔5373米的日子 ——兩年後再訪中國海拔最高的小學》。
精彩還將繼續,敬請關注!
文字 | 中國教育報「萬裡邊疆教育行」西藏報導組成員:高毅哲 張晨 周小蘭 單藝偉
責任編輯 | 曹金玥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教之聲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