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而要使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需要全社會齊抓共管齊心協力,需要從自我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健全制度,提高素養,弘揚正氣。從今天起,本報開設「鄉風文明和煦春風」欄目,報導各地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做法、經驗,讓鄉風文明像和煦的春風吹遍廣闊的田野,為我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助力。
□本報記者丁需學通訊員範長坡焦萌
「謝謝,我替李俊卿謝謝你。」3月23日,葉縣任店鎮雙河營村村民李亞峰將自己在「好人好事銀行」的40多分積分,正式轉贈給了貧困戶李俊卿。
在辦完轉贈手續後,該村支部書記李大國感慨地說,「沒想到,『好人好事銀行』竟然有這麼大的作用。」
李大國所說的「好人好事銀行」是任店鎮抓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創舉,群眾可將平時為民服務的愛心行動轉化為「愛心積分」存入「銀行」的「儲蓄」卡中。達到一定積分時,「儲戶」可領取相應積分的生活物品。如果想再次奉獻愛心,還可將積分轉贈給困難群眾。
2016年9月,任店鎮率先在雙河營村、月莊村、尚武營村等3個行政村黨群服務站創新增設「好人好事銀行」,迅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隨後,該鎮又在寺東村、前營村等10個村設立「好人好事銀行」。目前13個村共有3758戶村民開通了好人好事積分卡,湧現好人好事769件,共產生積分9637分。
評議過程公開公平公正
在雙河營黨群服務站開設的好人好事銀行服務窗口,裡面放置了香皂、牙刷、毛巾、水盆、垃圾桶、雨傘、電飯鍋等生活用品,黨員群眾可到服務窗口免費辦理一張「好人好事積分卡」。凡自覺開展義務打掃大街、義務清理垃圾、義務幫助孤寡老人及留守兒童、義務夜間巡邏、義務幫助貧困戶脫貧、義務參與秸稈禁燒、義務參與村內矛盾糾紛化解等志願活動,或出現見義勇為、拾金不昧等善行義舉,或在每半年一次的評比中被村評為好兒女、好婆媳、好夫妻、和睦家庭、文明衛生戶的,都可得到相應的「好人好事積分」。積分累積達到一定分值時,可以在「好人好事銀行超市」兌換相應的生活用品,積分也可以轉贈給困難群眾讓其兌換生活用品。
「現在,鎮上對『好人好事銀行』制度重新進行了調整,規定凡是貧困戶自選產業實現脫貧的,可得到積分;凡是幫助貧困戶選上產業實現脫貧的,也可得到積分。」李大國說道。
為保證「好人好事銀行」取得實效,該鎮堅持「黨員推薦、村級評議、鄉鎮審核、群眾監督」的運行機制,嚴格落實「七步」工作法。即:各村成立「好人好事銀行」工作領導小組及好人好事評議小組,加強對「好人好事銀行」各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各村建立好人好事黨員網格化管理體系,及時掌控全村發生的好人好事;網格化所在黨員將網格內的好人好事匯總上報到村評議小組;村評議小組召開評議會議對網格化所在黨員申報的好人好事進行評議,評議結果上報村「好人好事銀行」工作領導小組把關;村「好人好事銀行」工作領導小組將評議結果提交鎮「好人好事銀行(總行)」審定;鎮審定結果在村裡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的予以積分。
「評議過程真的做到了公開、公平、公正。」李大國說。他介紹,各村專門成立評議小組,村黨支部書記任組長,成員由「三委」幹部及「五老」即老幹部、老戰士、老教師、老專家、老模範人員組成。每周評一次,評定結果在村公示欄內公示,公示期不低於3天。經公示無異議的,計入積分。根據「好人好事銀行」積分記錄,每年評比「十大最美任店人」、村「好人之星」等。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流失的傳統美德又回來了
在雙河營村,記者還看到了掛在一些村民家大門口的星級牌匾,這是該鎮結合好人好事銀行開展的星級文明戶評比活動。該鎮根據倡導的新風新俗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內容,將其細化為十項,各村在村民中進行考核評比,獲得每項為一星。凡獲得哪項的,就在哪項後面掛上一星,不合格的要摘星,有當選的就授牌匾。
「誰家能掛上牌誰家光榮,誰家的星最多誰家光榮。」採訪時,村民們指著這些牌匾稱讚道。各村又悄悄掀起了爭創星級戶的熱潮,星級戶又想繼續多創星。記者了解到這麼一件事,一位獲星戶在掛牌後,一改對老母親不好的行為,他就是在用行動來證明,自己要努力獲得尊老愛老這顆星。
雙河營村的退休老幹部李明倉,目睹了「好人好事銀行」給村裡帶來的可喜變化,他一次就從家裡拿出2000元的退休金捐贈給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改善生活。
「自從村上成立『好人好事銀行』之後,村裡的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我也不能落後啊!」李明倉說。
而在月莊村,「好人好事銀行」的設立,也給該村帶來了諸多變化。
據月莊村委會主任郭國義介紹,之前,村裡的衛生狀況一直是村「兩委」比較頭疼的事,僱請環衛保潔人員吧,村裡沒有多餘的經費發工資,僅靠村幹部去打掃吧,又沒有那麼多的人手和精力。現在好了,有了「好人好事銀行」,村民幹好事能積分兌換物品,還能得到大家的讚揚,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現在不用號召,村裡的大小道路天天都是乾乾淨淨的,大家都爭著、搶著掃。
村民徐簡、李蘭英自願分包打掃村裡主要道路,村民郭學平為貧困群眾捐了200枚雞蛋……
「通過『好人好事銀行』的宣傳,現在打牌的人少了,打架鬥毆的少了,做好人好事的多了。」郭國義說。
「好人好事銀行」成立以來,任店鎮選樹了一批可敬、可信、可學的「草根好人」,成為最具說服力的鄉風文明宣傳員,改變了過去那種做好人好事不被人理解,認為是出風頭,無人關注的局面,讓好人有面子、好人有禮遇,讓流失的傳統美德重新回到群眾生活,樹立了農村新風,促進了鄉村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