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事銀行」引領文明風尚

2020-12-22 大河網

    編者按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而要使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需要全社會齊抓共管齊心協力,需要從自我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健全制度,提高素養,弘揚正氣。從今天起,本報開設「鄉風文明和煦春風」欄目,報導各地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做法、經驗,讓鄉風文明像和煦的春風吹遍廣闊的田野,為我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助力。

    □本報記者丁需學通訊員範長坡焦萌

    「謝謝,我替李俊卿謝謝你。」3月23日,葉縣任店鎮雙河營村村民李亞峰將自己在「好人好事銀行」的40多分積分,正式轉贈給了貧困戶李俊卿。

    在辦完轉贈手續後,該村支部書記李大國感慨地說,「沒想到,『好人好事銀行』竟然有這麼大的作用。」

    李大國所說的「好人好事銀行」是任店鎮抓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創舉,群眾可將平時為民服務的愛心行動轉化為「愛心積分」存入「銀行」的「儲蓄」卡中。達到一定積分時,「儲戶」可領取相應積分的生活物品。如果想再次奉獻愛心,還可將積分轉贈給困難群眾。

    2016年9月,任店鎮率先在雙河營村、月莊村、尚武營村等3個行政村黨群服務站創新增設「好人好事銀行」,迅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隨後,該鎮又在寺東村、前營村等10個村設立「好人好事銀行」。目前13個村共有3758戶村民開通了好人好事積分卡,湧現好人好事769件,共產生積分9637分。

    評議過程公開公平公正

    在雙河營黨群服務站開設的好人好事銀行服務窗口,裡面放置了香皂、牙刷、毛巾、水盆、垃圾桶、雨傘、電飯鍋等生活用品,黨員群眾可到服務窗口免費辦理一張「好人好事積分卡」。凡自覺開展義務打掃大街、義務清理垃圾、義務幫助孤寡老人及留守兒童、義務夜間巡邏、義務幫助貧困戶脫貧、義務參與秸稈禁燒、義務參與村內矛盾糾紛化解等志願活動,或出現見義勇為、拾金不昧等善行義舉,或在每半年一次的評比中被村評為好兒女、好婆媳、好夫妻、和睦家庭、文明衛生戶的,都可得到相應的「好人好事積分」。積分累積達到一定分值時,可以在「好人好事銀行超市」兌換相應的生活用品,積分也可以轉贈給困難群眾讓其兌換生活用品。

    「現在,鎮上對『好人好事銀行』制度重新進行了調整,規定凡是貧困戶自選產業實現脫貧的,可得到積分;凡是幫助貧困戶選上產業實現脫貧的,也可得到積分。」李大國說道。

    為保證「好人好事銀行」取得實效,該鎮堅持「黨員推薦、村級評議、鄉鎮審核、群眾監督」的運行機制,嚴格落實「七步」工作法。即:各村成立「好人好事銀行」工作領導小組及好人好事評議小組,加強對「好人好事銀行」各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各村建立好人好事黨員網格化管理體系,及時掌控全村發生的好人好事;網格化所在黨員將網格內的好人好事匯總上報到村評議小組;村評議小組召開評議會議對網格化所在黨員申報的好人好事進行評議,評議結果上報村「好人好事銀行」工作領導小組把關;村「好人好事銀行」工作領導小組將評議結果提交鎮「好人好事銀行(總行)」審定;鎮審定結果在村裡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的予以積分。

    「評議過程真的做到了公開、公平、公正。」李大國說。他介紹,各村專門成立評議小組,村黨支部書記任組長,成員由「三委」幹部及「五老」即老幹部、老戰士、老教師、老專家、老模範人員組成。每周評一次,評定結果在村公示欄內公示,公示期不低於3天。經公示無異議的,計入積分。根據「好人好事銀行」積分記錄,每年評比「十大最美任店人」、村「好人之星」等。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流失的傳統美德又回來了

    在雙河營村,記者還看到了掛在一些村民家大門口的星級牌匾,這是該鎮結合好人好事銀行開展的星級文明戶評比活動。該鎮根據倡導的新風新俗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內容,將其細化為十項,各村在村民中進行考核評比,獲得每項為一星。凡獲得哪項的,就在哪項後面掛上一星,不合格的要摘星,有當選的就授牌匾。

    「誰家能掛上牌誰家光榮,誰家的星最多誰家光榮。」採訪時,村民們指著這些牌匾稱讚道。各村又悄悄掀起了爭創星級戶的熱潮,星級戶又想繼續多創星。記者了解到這麼一件事,一位獲星戶在掛牌後,一改對老母親不好的行為,他就是在用行動來證明,自己要努力獲得尊老愛老這顆星。

    雙河營村的退休老幹部李明倉,目睹了「好人好事銀行」給村裡帶來的可喜變化,他一次就從家裡拿出2000元的退休金捐贈給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改善生活。

    「自從村上成立『好人好事銀行』之後,村裡的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我也不能落後啊!」李明倉說。

    而在月莊村,「好人好事銀行」的設立,也給該村帶來了諸多變化。

    據月莊村委會主任郭國義介紹,之前,村裡的衛生狀況一直是村「兩委」比較頭疼的事,僱請環衛保潔人員吧,村裡沒有多餘的經費發工資,僅靠村幹部去打掃吧,又沒有那麼多的人手和精力。現在好了,有了「好人好事銀行」,村民幹好事能積分兌換物品,還能得到大家的讚揚,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現在不用號召,村裡的大小道路天天都是乾乾淨淨的,大家都爭著、搶著掃。

    村民徐簡、李蘭英自願分包打掃村裡主要道路,村民郭學平為貧困群眾捐了200枚雞蛋……

    「通過『好人好事銀行』的宣傳,現在打牌的人少了,打架鬥毆的少了,做好人好事的多了。」郭國義說。

    「好人好事銀行」成立以來,任店鎮選樹了一批可敬、可信、可學的「草根好人」,成為最具說服力的鄉風文明宣傳員,改變了過去那種做好人好事不被人理解,認為是出風頭,無人關注的局面,讓好人有面子、好人有禮遇,讓流失的傳統美德重新回到群眾生活,樹立了農村新風,促進了鄉村精神文明建設。

相關焦點

  • 好人好事存「銀行」 催生鄉村文明新風尚
    今年10月,莒村村設立梅州首家「功德銀行」,創新鄉風文明建設,引導鄉賢、村民共同支持家鄉公益事業發展,助人為樂、奉獻愛心在村裡蔚然成風,村民道德素養有了顯著提高,民風持續向善向好,莒村村這個美麗鄉村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 長沙縣高橋鎮: 家風家訓引領文明風尚
    星辰在線11月30日訊(通訊員 陳靜明)近年來,長沙縣高橋鎮通過陣地打造、典型引領、開展主題活動等方式,廣泛傳播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在書寫鄉村振興的答卷上,該鎮寫出了家風正、政風清、民風淳、鄉風美的精彩答案。
  • 傳播文明理念,引領網絡風尚 淺談網絡文明傳播志願工作
    通過發展網絡文明傳播志願者隊伍,讓成千上萬的志願者在網上傳播文明、引領風尚;通過匯聚網絡志願者的智慧和力量,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十分及時,也尤其必要。這就要求我們網絡文明志願者在掌握新聞故事特性的前提下,善於對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加工和改造。比如在社會上最近發生的、使人們感興趣並競相傳播的真人真事,所反映的都是人民群眾特別是普通老百姓比較關心和關注的問題,作為網絡文明志願者要有透視意識,透過「肯定性」表象而自覺地注意到其所潛藏的消極影響,並在處理時力爭用有效的方法淡化這種影響。   3.傳播網絡文明,引領文明風尚。
  • 做好人好事 樹文明新風
    6月26日,萊蕪供電公司舉辦「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揭牌暨「身邊的雷鋒」第四屆「萊電好人」頒獎會,隆重表彰第四屆「萊電好人」,進一步選樹身邊榜樣,引領道德風尚,不斷壯大好人隊伍,傳承傳播好人文化。  前不久,萊蕪供電公司團委榮獲了2016年度「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榮譽稱號。
  • 葉縣任店鎮 「好人好事銀行」,不用錢就能「買」到日常所需!
    而要使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需要全社會齊抓共管齊心協力,需要從自我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健全制度,提高素養,弘揚正氣。從今天起,河南日報農村版開設「鄉風文明和煦春風」欄目,報導各地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做法、經驗,讓鄉風文明像和煦的春風吹遍廣闊的田野,為我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助力。
  • 引領首都好風尚,傳唱文明新童謠
    為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廣大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發揮優秀童謠作品,啟迪心智、塑造心靈、陶冶情操的作用,建國門街道積極組織各社區、轄區內校園參與首都文明辦、市教委等四部門聯合開展的「好少年唱響文明新風尚」新童謠徵集推廣活動,轄區居民、學生踴躍參與,充分發揮自身才華
  • 長沙縣高橋鎮:家風家訓引領文明風尚 鄉村振興譜寫和美樂章
    華聲在線11月30日訊(通訊員 陳靜明)近年來,長沙縣高橋鎮通過陣地打造、典型引領、開展主題活動等方式,廣泛傳播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在書寫鄉村振興的答卷上,該鎮寫出了家風正、政風清、民風淳、鄉風美的精彩答案。
  • 東城:引領首都好風尚 傳唱文明新童謠
    為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廣大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發揮優秀童謠作品,啟迪心智、塑造心靈、陶冶情操的作用,建國門街道積極組織各社區、轄區內校園參與首都文明辦、市教委等四部門聯合開展的「好少年唱響文明新風尚」新童謠徵集推廣活動,轄區居民、學生踴躍參與,充分發揮自身才華
  • 安定:用榜樣的力量引領文明風尚
    安定區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完善道德模範選樹機制,宣傳報導持續升溫,榜樣效應不斷放大,市民崇德向善、見賢思齊蔚然成風,為創建文明城市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豐潤的道德滋養。選樹榜樣,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 江蘇沭陽:拒絕「升學宴」、引領新風尚
    為引領新風尚,江蘇省沭陽縣廣泛開展自拒絕「升學宴」、引領新風尚主題活動。該縣各鄉鎮、局委以及企事業單位迅速行動起來召開座談會,倡導文明新風尚,掀起一波波活動熱潮。圖為沭陽縣有關單位拒絕「升學宴」、引領新風尚活動籤字現場(圖片來源:沐陽發布)新河鎮召開座談會,會上宣讀了拒絕「升學宴」引領新風尚倡議書,高三學生、家長代表依次進行了表態發言,與會人員依次在籤名牆上進行籤名,會議要求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需從點滴做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人人自覺踐行,要讓人情新風吹入尋常百姓家,深化「沭陽人情減負
  • 蕪湖建設道德基地表彰好人好事 推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
    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提高民眾文明素質的基礎工程,是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蕪湖通過建設道德陣地、舉辦道德講堂、表彰道德典型,發揮榜樣引領作用,不斷提升公民的道德素養,推動道德建設,讓崇德向善蔚然成風。
  • 縣交通局召開「拒絕『升學宴』引領新風尚」 主題座談會
    拒絕升學宴請 文明表達祝福連日來,沭陽縣交通系統全體幹部職工積極響應上級號召自覺抵制「升學宴 、謝師宴」弘揚健康文明的時代新風↓↓↓7月28日,縣交通運輸局開展 「拒絕『升學宴』引領新風尚」主題座談會。
  • 公共場所保持社交距離倡導文明新風尚
    隨著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華寧縣積極倡導保持一定社交距離、勤於洗手、分餐公筷、革除陋習、科學健身、控煙限酒等健康文明生活新風尚。近日,筆者隨機走訪了部分公共場所、銀行,發現倡導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這一文明新風尚已全面宣傳開來。
  • 勤儉節約 引領校園新風尚
    本期,記者帶您走進金水區南陽路第一小學,看一看該校師生是如何開展「光碟行動」,讓勤儉節約成為校園內的新風尚。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培養學生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推動「厲行節約,愛惜糧食」的生活方式,南陽路第一小學全校各年級根據年級特點,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厲行節約,愛惜糧食」主題教育系列實踐活動。
  • 慶城縣「按需點餐」引領社會風尚
    慶城縣「按需點餐」引領社會風尚每日甘肅網10月9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柳瑋 通訊員趙亞亮)近日,記者在用餐高峰期走訪了慶城縣多家餐飲店,發現大部分市民已逐步養成了勤儉節約的消費習慣,按需所取在慶城縣一家自助火鍋店,記者看到店內牆壁上張貼著「文明就餐」的提示語,在這裡就餐的群眾都能夠自覺地按需所取。某自助火鍋店店長田志旭告訴記者:「為避免食品浪費,店裡設立了相應的約束制度,對於浪費過多的顧客,提倡顧客打包帶走或者加收餐費。」「在點菜的過程中,我們會給顧客主動提示,儘量少點勤點。
  • 青島:品牌引領文明風尚 文明實踐在山海小城王哥莊結碩果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活動推進的過程中,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細落小落實,引導轄區居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12月9日上午,王哥莊街道充分發揮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優勢,在廟石、唐家莊、張家河和王哥莊社區開展了「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主題活動,組織轄區新鄉賢、小名人、文化骨幹、優秀志願者、居民代表等50餘人參加了活動
  • 小手拉大手 文明向前走——文藝新村社區親子活動引領文明新風尚
    近期,文藝新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社區五彩課堂為載體,開展「小手拉大手 文明向前走」迎「六一」親子活動,活動通過多樣化的趣味遊戲引導青少年及家長樹立文明行為,引領文明新風尚。小朋友們爭先恐後參與趣味小遊戲「趣味保齡球」文藝新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結合社區實際,根據青少年成長特點,以五彩課堂為載體,先後為青少年提供安全教育、紅色教育、志願服務等課程,下一步,文藝新村社區將持續多措並舉建立健全青少年志願隊伍,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建好課外「第二課堂」,構建全員育人新格局。
  • 我市以評促建引領文明餐飲新風尚
    創文以來,我市以「十大文明酒店」評選活動為抓手,不斷優化酒店的硬體設施和服務品質,推廣使用「公筷公勺」,深化「光碟行動」,增強餐飲行業講文明、講誠信的意識,引導市民踐行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讓「舌尖上的文明」蔚然成風,引領文明餐飲新風尚。
  • 【熱點】從致敬文明到引領風尚——寫在廊坊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的底色。自2002年起,「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就深深紮根在廊坊人的心裡,鍥而不捨、堅持不懈。向文明致敬,廊坊人多年來砥礪前行,一步步向夢想靠近——曾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2018年成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爭得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入場券」。
  • 高校食堂引領餐飲節約新風尚
    本報訊(記者 姜凝)連日來,我市各高校在食堂開展多種形式的「光碟」行動主題宣傳,引領厲行節約新風尚。天津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暑期社會實踐團開展「你若『光碟』我送水果」的主題活動,為「光碟」踐行者贈送水果。師生吃完飯菜後,只要將「光碟」放至餐盤迴收處,即可獲得一個水果作為獎勵,以倡導廣大師生養成節約糧食的習慣,向餐飲浪費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