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2月10日訊(記者 宿榮蓉 通訊員 招婷婷 李梅)青島嶗山王哥莊街道立足「特」字,因地制宜,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標準化、規範化、特色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在區級文明實踐中心的指導下,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創新方式方法,著力解決好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做什麼、誰來做、怎樣做」的問題,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切實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提升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和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水平。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活動推進的過程中,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細落小落實,引導轄區居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12月9日上午,王哥莊街道充分發揮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優勢,在廟石、唐家莊、張家河和王哥莊社區開展了「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主題活動,組織轄區新鄉賢、小名人、文化骨幹、優秀志願者、居民代表等50餘人參加了活動。
傳家訓揚家風,生態廟石茶飄香
在廟石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映入眼帘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主題牆、蒲公英燈、國學文化主題牆、鄉風文明榜、社區的老石碾、村規民約口訣、公益廣告主題休閒廊架,特別是畫著「茶香竹韻 生態廟石」文化品牌logo和竹園形象的彩繪牆,使人感受到濃厚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氛圍。醒目的logo遠看像「廟」字也像「石」字,與依山鋪開的茶園、遠處的「廟石地鐵站」呼應。「這是剛建設完成的廟石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廣場,保留了社區歷史文化符號,與周邊自然環境相融合,讓廣場煥然一新,時尚魅力與傳統文化內涵並存。室內室外整體設計貫穿『兩山』理念、茶元素,圍繞『講評幫樂傳』、廟石茶文化、『八小』典型風採做了深度挖掘和主要展示,突出鄉村振興工作成效,展示社區群眾的幸福感,做到宣傳群眾、引導群眾,真正讓實踐站有氛圍、有場地、有制度、有隊伍、有活動、有亮點、有特色。」王哥莊街道宣傳文體旅遊中心負責人招婷婷介紹說。
廟石社區有一名新時代好少年楊梓菡,是學校的「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優秀少先隊員」,平日裡孝敬父母、尊重師長、關愛同學,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活動現場,她講述了自家祖輩從小教育自己要節約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粒米飯的家風故事,以及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勤儉節約」這一祖傳家訓,使人感受到新時代少年的蓬勃朝氣,也讓人體會到良好家風對青少年成長的關鍵作用。
廟石社區還是嶗山遠近聞名的「醉美種茶村」,「制茶能手」高正榮是土生土長的種茶人,已經有20多年的炒茶經驗,憑著過硬的炒茶技術,成為嶗山茶加工技術的重要代表。當天,他現場為居民傳授品鑑嶗山茶的方法,講述了自己種茶、炒茶的經歷,他用樸素的話語傳遞著他對嶗山茶的獨特情感,也在無形間傳播著嶗山茶文化,彰顯一位老茶匠的初心,起到模範表率的作用。
近年,王哥莊街道叫響「創辦文明講壇,山海小城有故事」、「舉辦特色活動,山海小城傳文化」等「講、傳」文明實踐品牌,在王哥莊、王山口、浦裡、常家社區實踐站開展防溺水急救知識、獻血知識普及、「中國夢?新時代?祖國頌」百姓宣講、茶樹越冬管理、冬季預防煤煙中毒、茶藝培訓、中醫健康教育、剪紙文化培訓等講座,通過幹部講、專家講、鄉賢講、社區大家講,讓好政策、新理論像春風一樣飛入千萬家,講出社區群眾的幸福感,增強社區群眾的滿意度。同時,結合王哥莊全年特色優勢策劃開展「品舌尖 遊小城,王哥莊請您來過節」主題節慶活動,舉辦一年一度的嶗山茶文化節、王哥莊大饅頭節暨花樣饅頭大賽、開海節、海蜇節等,承辦市道德模範巡講巡演故事匯、市茶文化節、啤酒節分會場、區嶗山春茶開採新聞發布會等活動,依託「政府搭臺、商戶唱戲、居民受益」模式,圍繞鄰居節、豐收節等主題,開展了群眾喜聞樂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傳承特色文化,叫響特色品牌,助推產業發展,促進富民增收。
聆聽鄉賢事跡,共繪「唐莊星夢」
「傳正氣評模範,山海小城有砥柱」是王哥莊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評」的主題品牌。王哥莊街道建立健全山海小城「挖、評、宣」的典型評選培樹機制,組織各社區推選「新鄉賢」、「小名人」、「小家訓」等典型人物,評選出「小事連心」、「魯大姐春風暖心調解室」等工作品牌,推選出19名「新鄉賢」、76名「小名人」,推薦文明市民22名,其中,劉正志、魯春蘋被評為青島市文明市民,魯琦、蘇霞被評為第七屆道德模範,唐明政、姜麗獲評2020年度青島市嶗山區「和美人家」好鄰居稱號,機關幹部常顯超被評為「學習達人」,社區隋仁霞家庭被評為「學習家庭」。並依託嶗山茶文化節、王哥莊大饅頭節等特色節慶,評選出「最美茶農」、大饅頭優質商家。同時,在唐家莊、青山等近30個社區打造了「家訓街」,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廣場展示了「小鄉賢」「小名人」等典型風採。
在唐家莊社區,「唐莊星夢」文化品牌讓記者印象深刻,這一寄託了社區黨員群眾美好願望的主題不僅貼合實際,更突顯社區特色,展現出黨群一心謀發展,共同推動鄉村振興開花結果的幹勁和面貌。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廣場,居民們在討論社區的「身邊榜樣」,有好黨員、好媳婦、好婆婆、好教師等典型事跡展示,有「小家訓」唐明政家庭、「小服務」孫佳、「小名人」劉先芳、「新鄉賢」劉文喜等先進典型,更有唐會友、劉元毅等共推社區和諧發展的社區鄉賢。在活動現場,唐明政就講述了自家幾代人如何將「尊老愛幼,親穆存心」這條祖傳家訓謹記於心,並在它的薰陶下與人為善、踏實為人,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一家幾代人收穫了街坊鄰居的一致好評。社區「新鄉賢」唐元清是社區第一批環境衛生督導員,自從開始分管社區衛生以來,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社區美麗鄉村的建設默默貢獻力量。日常生活中,他一直教導子女要誠實勤懇、尊老愛幼,良好的家風建設深深的影響著一家幾代人。
記者看到,整條街巷家家戶戶門前掛著「家訓牌」,還有黨員中心戶、文明家庭、美麗庭院、光榮之家等稱號,讓標山下的美麗鄉村閃耀著「文明之光」。實踐站中的「唐莊展室」記錄著社區近幾年的發展之路,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提升、集體產業落地……無不讓人感受到社區日新月異的變化。
走進集美人家,聽聽大夥「樂」的故事
「文體大舞臺,山海小城全民樂」是王哥莊街道「樂」的主題品牌,在記者走到的社區,可以看到處處有群眾文化風採的展示,一支支群眾文藝隊伍跳著舞、打著鼓、舞著花棍,實踐站建的漂亮,就成了社區「文藝明星」們的聚集地,大家紛紛點讚,計劃著春暖花開要把新編排的節目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廣場排練,跳給大伙兒看。愛好聲樂、書法、剪紙的文化骨幹們已經「踩好點」,準備拿著「傢伙事兒」來這裡一展所長。在實踐站裡,下棋、打桌球、打太極拳,「棋友們」「球友們」相聚,實踐站充滿無限歡樂。「實踐站的建設讓我們的文化場所有了明顯提升,場所漂亮了我們大家都喜歡來,不僅可以創作節目、各展風採,還可以欣賞大伙兒的活動照片,心裡別提多高興了!」社區居民點讚的說道。
據悉,王哥莊街道全面整合轄區文藝體育資源,圍繞鑼鼓、舞龍、秧歌、廣場舞、呂劇等組建了50餘支文藝隊伍。圍繞「我們的節日」組織各社區精選優秀節目舉辦演出,開展「文化惠民」進社區活動,夏日開展「送電影進社區」活動。組織文藝隊伍舉行廣場舞大賽、合唱比賽等活動;舉辦「國韻初識」傳統文化體驗課,傳承國學文化;通過24小時圖書館,招募志願者定期開展讀書沙龍活動。舉辦籃球、門球,桌球、象棋等比賽。開展太極拳展演等活動,在山海小城掀起一陣陣「文化熱」。
王哥莊社區擁有傳承百年的鑼鼓隊,享有「青島市第一大鼓」、「嶗山區百人鑼鼓隊」的美稱。社區共有威風鑼鼓隊、舞蹈隊、樂器團等文藝隊伍6支。活動現場,王哥莊民樂團現場為群眾演奏了一曲,讓在場觀眾體驗到民樂的獨特魅力。隨後樂團代表張敦言詳細地介紹了民樂團的成員構成、活動經歷,並為群眾詳細介紹了每一種樂器和樂器背後的歷史故事。75歲的蘇滿成負責社區安保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多年來,健朗的他多次帶領社區老人參加區、街道的門球和高爾夫球比賽,並獲得不少獎項。「實踐站建起來後,我們別提多高興了,以後大傢伙有了更漂亮、更乾淨、更溫馨的活動場所,跳舞、唱歌、下棋、打牌,接受文化薰陶,真好!」蘇滿成高興地說道。他們的故事無不在詮釋著王哥莊社區「樂,歡樂生活彰顯新面貌」的文化主題內涵,展現著社區居民的幸福面貌。此外,街道還在王山口、青山等社區設立了「文化樂民,舞出幸福感」「樂出新時尚,彰顯漁村文化新面貌」等活動主題。
除了有具有社區特色群眾文藝隊伍,王哥莊社區還擁有自己的社區文化品牌「集美人家」,依託王哥莊百年大集、大鼓文化內涵,結合「鼓槌」、「甩袖」、篆體「集」等特色,設計推出「集美人家」的文化品牌及LOGO,將社區風土人情和特色內涵充分展示,「集美人家」寓意王哥莊社區依託悠久的民俗歷史,在區、街道的指導與支持下,在社區「兩委」的共同努力下,黨員群眾齊心協力,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
體味和風雅韻,感受好人溫度
近年來,王哥莊街道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工作,利用「志願嶗山」網絡平臺開展線上工作,並依託學雷鋒志願服務站點,結合地域特色,組建了機關志願者服務隊、社區格格志願服務隊、紅馬甲醫療衛生志願服務隊3類服務隊,通過開展「3.5學雷鋒」環境整治志願服務、夏季防溺水宣傳、「七一」黨員志願幫扶、愛心義診、環境整治「百日攻堅」等志願服務活動。街道設立了「小事暖人心,山海小城有溫度」志願服務品牌,在青山、王山口、王哥莊等社區設立了「幫出魚水情 溫暖漁村黨群鄰裡心」等活動主題。
在張家河社區,就不乏熱心腸的居民,有街道優秀志願者王瑋,也有社區出名的「和事佬」劉倫慧、社區「小服務」盛淑娟。活動當天,王瑋講述了自己免費為居民理髮的初衷,五年來,她堅持為居民免費理髮,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辦公室、防火屋等地都可以成為她為居民理髮的場所。「入冬後老百姓不方便再出門,大家有什麼事都會打我的手機,只要我有空就上門去看看有什麼能幫忙的,鄰裡越來越和睦。」她的一言一行都傳遞著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彰顯著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社區網格員盛淑娟講述了自己在疫情期間建立便民服務採購群,免費為居民採購蔬菜,並送服務上門的感人故事,她曾經兩天內為居民採購了近一千斤的土豆並從城陽為居民送貨到家門口,她正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搭建起便民服務的橋梁。「疫情期間幸虧小盛給我們幫著買東西,讓我們更安心和放心,這些看上去的點滴小事其實真正解決了我們關心的大事,也暖了我們的心。」說起盛淑娟幫買,居民點讚道。
「和風雅韻 文明新居」是張家河社區的文化品牌,社區以「和、合、河」文化為主題文化理念,LOGO整體造型為抽象的「合」字,突顯社區文化內涵。記者看到,進村路上除了有顏值高的實踐站精神堡壘,更有「和、合、河」主題景觀小品,圍繞「和合文化」,結合張家河的村史淵源,進行了特色展示。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氛圍的營造下,志願服務的光芒格外耀眼,讓這個冬天格外溫暖。
一社區一品牌一特色,做強文化振興「王哥莊模式」
據悉,近年來街道緊緊圍繞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整合各方資源,深挖特色文化,因地制宜打造了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打造了廟石、唐家莊等28處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依託社區文化中心、文化場館、未成年人社會課堂場館、理論宣講基地、學校、志願服務站、道德講堂等場所的原有功能,實現文化場所的品質提升,設計推出了「茶香竹韻 生態廟石」、「唐莊星夢」、「和風雅韻 文明新居」、「集美人家」、「共譜新曲」等文化品牌及logo,形成了「一社區一特色一品牌」。同時,在廟石、唐家莊、張家河、王哥莊等社區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廣場、主題宣傳欄、家訓簾等主題窗簾,設置了鄉風文明榜,展示「小家訓」等「八小工程」風採和鄉賢名人風採,展示了漁村文化、漁家故事、嶗山茶文化,舞龍、呂劇、大鼓、百年大集等特色文化,在文化活動場所設置了更衣室、把杆、書架、樂器臺、鏡子、卡座等設施,為群眾開展、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創造了顏值高、品質高的活動場所,通過豐富多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社區居民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推動形成家風正、民風淳、鄉風美的良好社會風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後,將結合社區實際,對接社會資源,通過舉辦接地氣、聚人心、有實效的文明實踐活動,組織群眾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躍文化生活,推動移風易俗,實現凝聚群眾、宣傳群眾、服務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初心目標,切實提升社區群眾的思想文化水平,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引領社區整體的文明風尚和思想導向。」王哥莊街道黨工委宣傳統戰委員孫如勇說。
除了在王哥莊、張家河、廟石、唐家莊等社區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街道還在曲家莊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推出「共譜新曲」文化品牌和主題logo,為了科學實現「一室多用」,實踐站進行軟隔斷,主要分為黨群服務中心、舞蹈室、閱覽室等場所,將軟隔斷收攏,也可變為較大的活動陣地。軟隔斷兩面分別做了黨建文化和「講評幫樂傳」主題展示。為了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根據窗戶較多的實際,在窗簾上做足文章,設計了可升降的基層黨組織相關制度、家訓簾、文化簾、道德簾等,既美觀又達到場所實用要求。實踐站四周充分設計了山海花等元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堡壘、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宣傳欄、公益廣告等,全面展現曲家莊特色文化。
港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圍繞漁村歷史、舞龍和呂劇文化,設計推出了「港東福地 漁躍新風」文化品牌及logo。以寓意海洋的深藍色為主色調,巧妙融合了遊魚、漁船、水紋和山脊等漁村代表元素。在港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值得一提的是,將港東村委大院原歷史悠久的石頭房保留,並升級改造為「港東社區村史館」,修舊如舊,將村志內容提煉出來,以生動的形式再次展現,彰顯港東悠久的村史文化,深刻感受到港東人通過勤勞雙手與努力奮鬥,創造美好生活的品質。通過多功能互動屏開展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先進文化的宣傳教育,居民可通過點屏互動,看視頻、聽歌曲、做遊戲,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豐富文化修養。在改造中,還重點將嶗山區老年大學港東分校舞蹈室、書法室、聲樂室等進行形象和功能提升,無處不在的公益廣告、家風家訓等思想文化主題標語,以創意設計的形式,潛移默化的宣傳教育群眾,大大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滿足了老年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接下來,王哥莊街道將圍繞「講評幫樂傳」持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觸手可及的方式、感同身受的故事,在轄區內播撒文明種子,把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辦到群眾家門口,讓新時代的文明新風吹進群眾心坎裡,引導廣大居民樹立崇德向上、見賢思齊的良好風尚,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使文明實踐在王哥莊結出碩果、遍地開花,迸發出強大生命力,叫響文化振興「王哥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