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新生兒是孩子一生中,比較特殊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有著很多一生只會經歷一次的事情,比如臍帶脫落、黃疸等等。其中,黃疸是讓很多寶媽比較頭疼的一個地方:孩子變得黃黃的,真的太讓人擔心。
10個新生兒7個黃疸?黃疸也有區分
黃疸在新生兒身上,是極為常見的,大約有60%的足月兒、80%的早產兒有著黃疸的生理現象。平均下來,10個新生兒,就有7個有黃疸。
有些新晉寶媽對黃疸一無所知,甚至一提黃疸就色變,其實還是源於對黃疸的不了解。一般來說,黃疸分為兩類: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
1、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的寶寶有一個比較共性的特徵,那就是吃得飽、睡得香。只是皮膚輕微發黃,飲食、睡眠、情緒等都沒有影響,那麼極可能就是生理性黃疸。
一般情況下,足月兒會在出生後的14天內,黃疸完全消退,早產兒可能要晚上1個月不到的時間。
2、病理性黃疸
若是新生兒出生還未到24小時,就出現黃疸,或者有精神不濟、食慾不好、嘔吐、皮膚嚴重發黃的情況,那麼家長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寶寶是否是病理性黃疸。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溶血、感染、母乳性黃疸等等,需要經過醫生嚴格的檢查,才能準確判斷,並進行相對應的治療與護理。
孕媽孕期這4個細節多注意,也可能成為那30%
十月懷胎,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過這個時間段內孕媽的生活習慣等,卻對胎兒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胎兒出生後黃疸的問題。
1、飲食要忌口
「口欲」是很多人都難以控制的,尤其是孕媽。在懷胎十月中,孕媽需要戒掉燒烤、啤酒、辛辣、鹹菜、寒涼食物等等,因為不能吃的太多,能吃的太少,所以很多孕媽也會偷偷「放縱」。
偶爾放縱無所謂,只是如果孕期食用太多辛辣、含有各種調味料等對孕婦來說是「垃圾」的食品,便容易給胎兒積攢「胎毒」,從而出生後容易有黃疸、胎記、溼疹等。
2、營養要全面
孕媽在孕期的營養,直接決定了胎兒的健康發育。從概率上來說,越重、越健康的新生兒攜帶黃疸的會越少。
因此,如果孕媽能夠在孕期加強營養攝入的均衡,那麼便能夠讓胎兒發育變得更好,從而離黃疸也更遠了一步。
3、維生素C不能缺
維生素C能夠改善孕媽的膚質,讓孕媽便白,同時,胎兒在吸收營養的時候,也會吸收到維生素C,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改變皮膚狀態,降低黃疸的可能。
4、睡眠時間與質量要有保證
孕早期,不少孕媽都會比較嗜睡,這時候還不比擔心胎兒的發育問題。只是到了孕中期和孕晚期,不少孕媽會有失眠的情況,再加上孕前熬夜的習慣難改,因此便順應著失眠,讓自己「睡眠不足」。
要知道,孕媽睡眠不足,會影響到身體內激素的分泌,這會影響胎兒的發育,誘發出現黃疸的概率。因此,孕期一定要休息好。
寶寶有黃疸?家長三步走即可
絕大多數的黃疸,都為生理性黃疸,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不過,前提是家長要知道如何正確護理哦!開心果媽媽建議,家長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讓寶寶「多吃多排」
其實針對普通的黃疸,最快的消退辦法,便是多吃多排。新生兒一開始的胃口比較小,寶媽可以定時餵養。只有吃得多,新生兒才會排出更多的尿液與便便,這樣黃疸的關鍵禍首「膽紅素」才能更快被排盡。
第二步:曬太陽
太陽是最自然的一種排黃疸方式,直射的太陽,其中的紫外線能夠讓膽紅素更快地排出。
不過,曬太陽也是有講究的,一般建議在早上10點左右以及下午4點左右的太陽,如果是夏天,就需要再提前、延後來避開烈焰。曬的時候,主要是曬寶寶的屁股、後背等,比較冷,就直接曬個屁股,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讓陽光直射寶寶的眼睛。
第三步:醫生處理
黃疸一直下不去,新生兒不似生理性黃疸,家長千萬不要抱僥倖心理,最好趕去專業、權威的大型醫院,交由兒科的醫生進行診治。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有經歷過黃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