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襯】①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襯託。②陪襯的事物。本文是第二種意思。
【不可勝數】不能數完,形容數量非常多。勝:盡。
【頂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氣概雄偉豪邁。
【恍然大悟】忽然間明白過來。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煙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十分遼闊。煙波:煙霧籠罩的江湖。浩渺;遼闊無邊。
【篝火】原指用籠子罩著的火,現借指在空曠處或野外架木柴樹枝燃燒的火堆。
【樂此不疲】因喜歡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互相對照映襯,顯得很有情趣,很有意思。映:映襯。趣:意趣。
【詩興】作詩的興致。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產生。
【萌動】(事物)開始發生。
【晶瑩】光亮而透明。
【澄澈】清澈透明。
【離鄉背井】離開了故鄉,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漂泊】比喻流落在外,四處流浪。
【旖旎】柔和美好。
【無垠】沒有邊際。
【碧波】碧綠色的水波。
【巍峨】形容山或建築物高大雄偉。
【雄奇】雄偉奇特。
【絕倫】獨一無二;沒有可以相比的。
【耄耋】指老年:高齡。素:七八十歲的年紀。
【點綴】加以襯託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望】農曆每月十五日。
【良辰美景】美好的時光,優美的景色。良辰:美好的時光。
詞語擴展:
形容數量多的四字詞語:
不可勝數 數不勝數 不計其數
不勝枚舉 恆河沙數
句子解析:
1、每個人都有個故鄉,每個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
開篇點題,點明主旨:愛故鄉。開頭簡潔、自然。
2、 以後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山原來是這個樣子啊!因此,我在故鄉望月,從來不同山聯繫。像蘇東坡說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像的。
作者的家鄉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小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不知道山為何物,所以無法理解詩句描寫的景象。
3、 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麼叫詩興,可覺得心中油然有什麼東西在萌動。
作者看到天空中的明月,清光四溢,看到水中的月亮與之相映成趣,心中萌動的一定是對明月的讚美,是對家鄉的歌頌。
4、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遠,我的心立刻就飛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這段話通過世界各地的月亮與故鄉的小月亮作對比,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簡單闡釋「月是故鄉明」這句思鄉名句的含義。
第二部分(2~4):回憶故鄉和童年的生活。
第三部分(5~6):寫離開故鄉後的生活,表達對故鄉的一片深情。
第四部分(7):抒發對故鄉月亮的思念之情。
問題歸納:
1、你對「月是故鄉明」這一題目有哪些了解?
答:①「月是故鄉明」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全詩為:「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收兵。」
②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時期,表現了作者對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實無處不明,但杜甫偏說「月是故鄉明」,從而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由於杜甫的這句詩特別能引發人的鄉思共鳴,因而被廣為傳誦。
2、作者回憶了幼年時在故鄉的哪些趣事?
答:寫了兩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邊場院的地上數星星;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點篝火,搖樹捉知了。
3、作者明明是寫故鄉的月亮,為什麼還要寫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這些童年趣事都是圍繞著月亮來寫的,數星星、捉知了、賞月等都跟月亮有關,通過寫這些銘刻在作者記憶中的童年趣事,表達出他對故鄉的眷戀、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樣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過對故鄉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見到的月亮與故鄉的月亮作對比,表達對故鄉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
課文主題:
本文以「月亮」為線索,深情回憶了童年記憶中的故鄉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離開故鄉後在世界各地漂泊看到的無數美景和月亮,通過故鄉之月與他鄉之月的對比,表達了對故鄉之月的喜愛,抒發了對故鄉的思念與眷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