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VR遊!博物館沒展示出來的科學知識,你知道哪些?

2020-12-19 騰訊網

提到博物館,很多人都會想到中規中矩的展覽和陳列;但其實,博物館的另一面卻鮮有人知。

滿藏珍寶的「月光寶盒「有哪些歷史遺蹟?知道人類能藉助科學上天入地,但你又知道動力是如何改造世界的嘛?隕石的生成要經歷多少」難關「,透過隕石我們又能知道宇宙的哪些秘密?

廣州這些博物館用360°的VR視角告訴你,讓你足不出戶就能站著歷史的文明上走上一圈。

廣東省博物館自然資源展廳

擁有十八萬件文物藏品的廣東省博物館,被譽為藏滿珍寶、滿載歷史記憶的「月光寶盒」,而其中最能展現廣州自然發展歷史的,就是於四樓的自然資源展廳。

自然資源展廳顯示了廣東在漫長地質演變中所經歷的頻繁而強烈的地殼運動。廣東有著複雜的地質構造和良好的成礦地質組成的環境條件,是我國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稀土金屬和非金屬礦產的重要產區。

礦產資源看上去並不起眼,卻是工業生產中最主要的原料來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國家安全與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保證。

除了工業生產的物質基礎,這裡還是玉石愛好者的夢想烏託邦。「寶玉石館「裡有著中國乃至全世界珠寶首飾製造的基地和流通環節的重要集散地,你可以看到廣東著名的四大玉石,了解探秘獨特的廣東玉石文化。

生活在室內的「海洋動物館」也是不凡。資源豐富的海洋世界曾經有哪些在陸地生活,又重新回到了海洋中?統統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即使你記不了多少種海洋動物,也絕不會忘記海洋館帶來的視覺衝擊力。頭頂美麗的刮片代表著藍色的海洋,牆面的水波紋波光盈盈,身臨其中,彷佛置身於浩瀚的海底王國。

宏信922創意園科普基地協同和動力機博物館

除了省博物館,還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動力機博物館。要知道,人類上天入地,一口氣橫跨太平洋都與動力脫不開關係!

動力機博物館詳細記錄了動力是如何改造世界,並且讓人類邁向文明與先進的歷史進程。隨著人類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逐步過渡,人類利用勞動生產工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不僅推動了新航路開闢,讓各個地區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聯繫,世界越來越緊密,也使人類文明社會向前跨了一大步。

到了18世紀中葉,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從而爆發工業革命,人們所需要的速度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推動了西方社會的快速發展,讓當時西方與中國之間的差距迅速拉近並且拋離,也為後續以英國為首的跨越大洋侵略中國埋下伏筆。

現在人類對動力的應用進入後動力時代。在這個時代,高新技術產業在快速發展,清潔能源的技術使用也愈發成熟。環保節能的新能源也正成為世界發展的重要方向,只有掌握了更先進更強大的新能源動力技術,才能在未來的世界中掌握自己的命運。

金山地質博物館

人類認識宇宙的過程十分漫長,但是用隕石標本卻可以揭秘宇宙與生命的起源。

宇宙中的星體互相碰撞而爆炸,其爆炸之碎片飛入地球軌道而被地球引力所吸引,朝著地球飛來,在飛行過程中,能經得起大氣層密度而燃燒未盡的,就被稱為「隕石」。

而生物界的演化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發展的。這個演化過程並非勻速的,其中既有緩慢的量變,也有急速的質變。在急速的質變中生物出現大絕滅或大爆發演化,從而形成了生物演化的階段性。在同一地質時期,生物界的總體面貌大體具有全球的一致性。

因此,生物的演化階段能夠反映地質時代階段,化石成了研究地球歷史的文字。所以要了解自然歷史,就必須研究化石。

而金山地質博物館中共展出14件「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其完整程度高達99%,幾乎都是真骨化石,無一石膏模型,非常珍貴。其中,鏟齒象的高度,劍齒虎的完美度為全球之最;山西獸、河南獸的完整程度為全國之最。

這些巨獸均沒有與人類見面便滅絕了,大型化石展示的意義在於告誡人類要保護生態環境,保護自然物種。

相關焦點

  • 上海科普遊:寓教於樂好去處,激發市民好奇心
    今日,晨報推出上海科普遊,這也是繼「高校博物館遊」、「工業遊」之後,推薦的第三條申城深度旅遊線路。如何從化石推斷史前生物滅亡的時間?魔術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機關?我國歷史上流通過多少種貨幣?……只要走進不同主題的科普基地,這些疑問都會得到解答,還能順便享受一場由各種珍貴實物展示組成的「視覺盛宴」。去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上海市民對科普知識的熱情已被點燃。
  • What 西部(重慶)科學城這些好玩又漲知識的科普基地,你還沒去過?
    What 西部(重慶)科學城這些好玩又漲知識的科普基地,你還沒去過?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還有一些好玩兒、有趣又長知識的科普基地這些科普基地是科普展示、交流學習的重要場所許多日常生活中難以見到的事物都可以通過科普基地了解到今天,高小新就給大家安利幾個
  • 韶關科技館「VR體驗空間」帥爆!各種航模展示讓你走進科學世界
    而科技館的存在,更是成為了地方科技發展的窗口、公眾科普教育的陣地和文明建設的標誌。韶關市科技館建館至今已有15年之久知道它存在的街坊,又有多少呢?今天!館內陳設有玉兔二號1:1的模型,四人直升飛機、殲20戰鬥機模型等航空航天展品,集航空科普知識、航空航天模型和各類科技創新實物展示於一體。
  • 餐桌上的知識你知道哪些?「食品安全科普展」今起在自然博物館舉辦
    圖說:小觀眾津津有味地玩著遊戲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冰箱使用,有哪些誤區?食用油的挑選和貯存,有什麼講究?哪些野生動物,會傳染疾病?……今天起,上海自然博物館的B2中庭,將舉辦為期3個月的「餐桌的真心話大冒險——食品安全科普展」。上午記者看到,展區分為野味地雷陣、冰箱小黑屋、食用油埋伏圈、謠言沼澤地四大版塊,涉及禁食野生動物、冰箱內食物存放、食用油選購使用、食品安全知識闢謠等近百個知識點。
  • 聚集廣州最強的科普教育體驗地!
    廣州地鐵博物館的專業性、趣味性、互動性為一體的整體體驗,對建設、安全、運營、服務、文明乘車的突出展示,地鐵雲的創想,城市、地鐵與人的陽光情懷,讓廣州地鐵真正建立起了一個與市民溝通的展示交互平臺,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力。
  • 「乘風破浪的少年」——鞏義市科協青少年科普遊活動之三
    7月21日上午,鞏義市科協新時代文明實踐·青少年科普遊第三場活動在市衛生學校應急救護科普教育基地和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舉行,市科協志願者和市河洛鎮工會職工及其子女60餘人參加了活動。在市衛生學校應急救護科普教育基地,基地講解員張立老師通過通俗的語言、生動的事例、形象的表演為大家講解了在生活中如何自救以及如何救護他人。培訓結束後,張老師帶領大家親自體驗了心肺復甦、外傷包紮、異物急救等,讓大家在體驗中學習到了急救知識,增強了急救本領,提高了急救能力。
  • 春節科普遊,廣東科學中心展覽活動多
    今年春節假期,廣東科學中心除夕、初一閉館兩天,初二至初六正常開館,展館門票還可享8折優惠。除十二大常設主題展館,科學中心新近引進美國特展《星球奇境》正在熱展, 新開放的「低碳&新能源汽車」科普體驗館全面免費,並推出多個科學表演秀和工作坊活動,陪伴觀眾度過一個富有科學知識含量的新春佳節。
  •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展示壯美內蒙古的窗口
    這是目前我國真實度最高,科普意義最好的恐龍化石藏館,是內蒙古第一個自然博物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自開館以來,接待參觀人數超過35萬人,日最高接待量突破1萬人次。它讓呼和浩特市民不出市區就能體驗大自然的奧秘,它是向國內外來賓和遊客宣傳內蒙古、展示內蒙古的重要窗口。
  • 躲霧霾還能學知識 寒假帶孩子到河北來一場科普遊吧(下)
    冬季天冷霾大,室外活動變得不太適宜了,到博物館來一場奇幻的時光之旅、在科技館感知大千世界的神奇……寒假期間,各位家長可以帶孩子來一場科普遊!咱大河北就有很多有意思的科普基地,涉及綜合展館、生態資源、教育科研、文化創新等。小編精選出一些供大家參考,讓您的孩子在旅遊中感受現代科技的神奇魅力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科普AI/AR/VR/MR,這些黑科技縮寫你要知道!
    無論你現在從事什麼行業,做著什麼工作,有關於AI/AR/VR/MR這幾個黑科技名詞,你一定要好好弄清楚,因為前沿科技越來越受到我們的關注和熱議,可別在跟朋友聊天時因為分不清AI/AR/VR/MR到底是什麼內容而出糗,那就真的尷尬了……下面我們就來好好科普一下這幾個縮寫名詞
  • 「小魚」「遊」進國家海洋博物館
    國家海洋博物館館校共建聯盟成立 我市湖海塘小學成首批館校共建聯盟學校之一| 「小魚」「遊」進國家海洋博物館 國家海洋博物館館校共建聯盟成立
  • 「三區聯片」科普綠道智惠行動 成都成華區首開博物館科普奇妙夜
    成華區科普綠道精品研學開闢出城市中的青少年獨立成長營你見過閉館後的博物館是什麼樣子嗎?除了性格多樣的活體動物,還有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待夜幕降臨,人潮退去,燈光變暗,一動不動的標本真的會活過來嗎?「青少年、家長、科普企業」 三方成長 開拓綠道科普場景的服務新思路博物館中,孩子們和陌生的小朋友融洽相處、團結協作搭建帳篷,在北極熊的守護下安然入睡......據悉,參加此次博物館奇妙夜晚活動的孩子年齡最大的不過12歲,最小的也就5.5歲,33個娃娃的獨立出行,讓年青的爸爸媽媽也著實得到了成長。
  • 國家動物博物館榮膺「2017微博影響力最受歡迎科學科普場館」獎...
    在眾多分論壇中,以「科學從這裡傳播」為主題的科學科普影響力論壇首次舉行。活動中,與會的政府機構、社會組織代表和科普大V,圍繞相關主題展開討論。國家動物博物館博士張勁碩作為科普大V受邀參會。  科普工作已經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無論是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商業機構,還是科技工作者,都在緊緊把握「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科技創新的兩翼」這根主線,改變以往重科研輕傳播的模式,創新科學知識傳播的新方式,在新媒體平臺,尤其是在微博上打造更多具有感染力、貼合用戶生活和閱讀習慣的知識內容。
  • 上遊新聞邀您參與新冠肺炎科普知識競答 贏取全國博物館豐厚大禮包
    2月17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普知識有獎競答線上有獎競答活動正式上線!本次線上活動由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主辦,由中國科技館、上海科技館、中國鐵道博物館、中國溼地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國家海洋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青島水族館、北京天文館、山西省科技館領銜承辦,上遊新聞作為承辦單位之一,將全程參與本次活動的宣傳支持。
  • 今日起,有關AI/AR/VR/MR的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無論你現在從事什麼行業,做著什麼工作,有關於AI/AR/VR/MR這幾個黑科技名詞,你一定要好好弄清楚,因為前沿科技越來越受到我們的關注和熱議,可別在跟朋友聊天時因為分不清AI/AR/VR/MR到底是什麼內容而出糗,那就真的尷尬了…… 下面我們就來好好科普一下這幾個縮寫名詞AI/AR/VR/
  • 坐標上海,有哪些好的科普場所值得去?自然博物館很不錯_澎湃新聞...
    X 坐標上海,有哪些好的科普場所值得去自然博物館很不錯
  • 新書上架|帶女兒遊全球101座博物館的媽媽 與插畫師合作出書「神遊...
    你近距離看過故宮名畫嗎?你能找到御花園號小火車嗎?小皇子的「課程表」和你的有什麼不一樣?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必看項目有哪些?清水寺的小秘密你知道嗎?你知道奈良的博物館之旅是哪條路線嗎?日本的工匠精神都體現在哪些方面?現代人熱衷於到博物館享受精神大餐,尤其是小孩子也被父母帶進博物館,開啟博物知識之旅。然而,由於新冠疫情給全世界帶來的影響,進博物館的機率比以前降低不少。
  • 上海博物館遊尋「新」意
    行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常常會與各類博物館不期而遇。想要了解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文化歷史精髓,博物館是一個重要窗口,因為這裡是人類收藏歷史記憶憑證和熔鑄新文化的殿堂。1949年前,中國人自建的博物館在上海僅有3家。
  • 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 科普展館開館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吳豔麗)在紀念唐山抗震42周年的特殊日子裡,7月28日上午,新改展的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科普展館正式開館。據悉,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科普展館是全國首個「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示範基地」。
  • 國家扶貧日, 地大逸夫博物館地學科普走進竹山
    日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工作人員走進竹山縣茂華中學,開展國家扶貧日地學科普主題活動,以科普助力扶貧,為中學生們奉獻了一場豐富的地學科普盛宴。活動期間,逸夫博物館工作人員在茂華學校教學樓前布置「美麗多姿的礦物」科普展板,以及化石、礦物標本展臺,並向該校捐贈礦物標本和科普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