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8日,蘇州燕園港澳臺僑學校應臺灣臺北市多家私立學校及民辦教育機構邀約赴臺進行教育行業交流訪問。
本次參訪活動由江蘇省工商聯民辦教育協會發起並全程組織,作為民間文化交流活動,協會以借鑑和學習臺灣教育改革發展現狀和民辦(私立)教育的成功經驗為原則,對臺灣方面的受訪單位悉心甄選。
說起臺灣的教培市場,不得不看臺北補教一條街——南陽街。300多米的街道挨挨擠擠著近50所學校,擁塞進約30萬補習學生,其間大多以中小學課後補習為主。競爭之慘烈,廝殺之白熱可見一斑。
南陽街·Photo by 聯考知本家
陳立教育,就是目前南陽街上最大的一家K12補習機構,有頗為壯觀的能容納近千人的培訓教室。在與陳立先生的交流中得知教育集團自1982年至今,有34年教學經驗,近500名員工從事教育產業,全省有31個教學中心,學員每年超過3萬人,是全臺最具規模的教育學習平臺;在教學內容研究,教師培訓,運營管理等方面具有深厚經驗積澱。
林隨憲校長作為臺北教學中心的負責人,與我校領導對行業發展和辦學理念方面進行了充分交流,同時也解答了對學校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的資源,如班級容量、師資考核、課程體系和品牌營建等重要因素該如何管理和控制的問題。可謂每一個先進理念的分享都會激起一輪頭腦風暴,讓與會者受益匪淺。
李校長在劉毅教室·Photo by 聯考知本家
距離陳立教育不遠,便是下一個參訪單位:劉毅英語。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帶給聯考知本家的第一印象便是淳厚的儒者風範。歲月在他身上仿佛沒有雕刻出一絲痕跡,矍鑠健談,舉止生風,如同他所研發的「一口氣」英語一樣,散發著青春的蓬勃朝氣,一瞬間就能把頑皮學童的心理抓住。這讓聯考知本家陷入深深思考:在中國大陸民教行業遭遇寒冬的時候,為什麼寶島臺灣能夠異軍突起,湧現出這麼多單點體量小、教育產品單一,卻特色鮮明、生命力旺盛的培訓機構,劉毅英語是一例,之前的陳立數學,後面的何明數學、蒙特梭利幼教……隨著分享的深入,這位「臺灣俞敏洪」才娓娓道出其中法門,「調結構,促發展,塑品牌,增效益」或許是對其最好的概括。
學道更需悟道,前輩的分享字字捶心,讓知本家久久玩味,無心旁騖,只是在返回酒店的車子上,思緒竟被司機師傅一句「誒,我讀書時候也在劉毅噢~」邊說邊用自豪的眼神瞄一眼我拿在手中的文宣資料……從這一刻,我更加意識到,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期望明燈,期望智者,期望明天的參訪活動能帶給我們更多的啟迪!
北一女中·Photo by 聯考知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