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學年又開始了,隨著新生入校報到,聯考知本家接到很多考生和家長諮詢如何轉科系的問題,這方面的資訊對家長而言接觸的非常少,造成很多家長慨嘆「上船容易下船難」,今天,聯考知本家就和廣大港澳臺僑學生談一談大學轉科系的問題。
總體而言,大學轉科系的限制較多,首先便是政策方面的「六限」:
一、對象限制:轉科系只針對就讀大一和大二的新生,大三以後的學生通常就沒有機會了,因此給大家的建議是「宜早不宜遲」。
二、分數限制:為保障教育公平性,錄取分數低的科系不能轉入錄取分數高的科系,但錄取分數高的科系通常允許轉入錄取分數低的科系。
三、成績限制:通常優秀的學生(綜合成績在總科系人數排名的前10%或20%者)才能獲批轉科系。聯考知本家覺得這一點著實讓人費解,畢竟是覺得現有科系不適合的學生才有這方面的需求,又要求成績靠前,似乎有強人所難之嫌。不過有些大學已經對此作了鬆動,比如:山東大學只要在所學科系排名前10%就可以免試轉科系,排名低於10%者如通過轉科系考試也可以獲批;復旦大學自2004年起取消了總成績績點低於2.5的學生不允許轉科系的限制;中國農業大學在2011年改革為「無門檻」轉科系,不再設定成績限制。
四、名額限制:一般而言各高校為防止學生批量轉科系現象出現,通常規定最多只允許本科系總人數的10%為上限人數。一方面是擔心本校「熱門」科系申請人數過多,接納不了;另一方面擔心「冷門」科系生源流失,變得「更冷」。
五、組別限制:鑑於科系特點不同,高校規定文史類科系和理工農醫類科系不能互轉,但有些科系具有兼容性,則可適當允許理工農醫類科系學生轉入文史類科系。
六、學費限制:學費高的科系(通常為中外合辦合作科系)可以轉入學費低的科系(通常為本校傳統科系),學費低的科系通常不允許轉入學費高的科系。
內部資料丨聯考知本家獨家
搞清楚了政策方面的「六限」,還要弄明白現實因素的「三個矛盾」:
一、轉科系政策限制過多,受眾少。
聯考知本家在和西北工業大學溝通過程中,一位老教授如是說:「好不容易搞了一個轉科系,竟然本末倒置,只允許成績好的轉,不允許成績差的轉,到底是成績好的同學在轉科系方面的需求多還是成績差的同學需求多呢?」
二、轉科系政策和手續流程門檻高。
轉科系政策有上文提到的「六限」,不止如此,在辦理的手續和流程方面亦非常繁瑣(後續有機會,聯考知本家專文論述),導致很多學生望而怯步。
三、轉科系往往具有盲目性。
很多同學具有從眾心理,「大家轉,我也跟著轉」,追求所謂的就業率、知名專業,甚至有些學生因為崇拜某個老師而要轉科系,並沒有考慮到自身實況。
報考志願之前考生和家長必須充分做好擬報考科系的功課,了解該科系所開課程的內涵和外延、課程設置情況、畢業率和就業率等,燕園港澳臺僑學校每年均舉辦2次志願填報指導說明會,並在會後以單獨懇談、家校溝通的方式為考生一對一設計志願方案,其目的就是為考生進入大學後的專業學習鋪路,不走冤枉路。
二、擺正心態,轉科系不是「萬能藥」。
教育本身具有多樣性,當發現該科系不適合自己時,切忌淺嘗輒止,而應嘗試檢討自身,培養興趣。實在學習吃力或索然無趣時,再考慮轉換科系,不要輕言放棄,況且在進入社會工作時,每個人並不一定從事自己所學科系領域內的事情。
燕園——中國名校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