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種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父母的你做過幾種?

2020-12-20 彩彩育兒

寒假是一年之中唯一一個和孩子共處,且頻繁一同出行的假期。近日,我在刷新聞,結果就看到一條新聞說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出行,結果孩子亂跑,媽媽崩潰,在候車室裡大聲吼叫孩子,結果孩子用驚恐而不知所措的目光看著生氣的媽媽。這位媽媽可能心情非常的不好或者很累需要休息,不過孩子總歸是孩子,他沒有長大,所以不懂事。其實,退一萬步講,現在的我們,誰不是在負重前行呢?著名教育家葉瀾老師指出:「如果不對這些傷害孩子的行為加以避免,會極大地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今天,彩彩關於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問題和大家探討一下,這10種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父母的你有過幾種?

01 ▎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生活中不信任孩子的事情常常發生,如「寶貝,你在學校吃的什麼飯?」孩子回答「義大利麵」,我立刻就想到怎麼可能,幼兒園就吃這麼高級的飯,後來看到幼兒園公布的菜單,吃的真的就是義大利麵,我對於我那天對孩子的懷疑表示羞愧。其實這是中國家長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太多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對孩子的不信任(包括說話、言行舉止、事情等)是對孩子尊嚴無情的挑戰。當家長怕孩子撒謊,而對孩子的話進行挑剔、進行判斷、進行質疑的時候,這就在孩子的心中栽下了一顆被懷疑的種子。因此,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可以做好。

02 ▎忽略孩子的存在

彩彩之所以把「忽略孩子的存在」放在第二位,就是因為現在太多的父母為了工作,為了其他而忽略了對於孩子的陪伴,甚至忽略孩子的存在,其實對於孩子的最大傷害莫過於如此,你吵他罵他還是關心他,而如果孩子感覺被忽略,不被重視,在這樣的情況下,通常就會感覺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而且越聰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傷害越深,這是很嚴重的事情。可能會造成孩子以後無法安靜下來聽別人說話,造成孩子孤僻不合群。

03 ▎家長為孩子「包辦一切」

「包辦一切」是中國「好家長」的標配。大多數中國家長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可謂方方面面,穿衣、吃飯、收拾玩具、甚至幫著寫作業……家長們希望孩子將來有一個好的前程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越俎代庖的做法,真的會使孩子在生活和心理上產生嚴重的依賴性,在學習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上產生被動性,遇事不會想著積極處理,而是處處都是消極的情緒。其實,孩子必須獨立承擔他生命裡該承擔的責任,家長的過度保護是對孩子創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無情扼殺。

04 ▎公共場合教育或者訓斥孩子

孩子之所以是被稱作是孩子,是因為他們天性使然,因為孩子犯錯不分場合,他不會因為這個場合重要而不去犯錯。因此當孩子在公共場所「造次」的時候,家長應制止這樣的不良行為,並指出回家之後再慢慢的說這件事,幫助孩子解決眼下闖的禍,直到散場之後回到家中,找個合適的時間和孩子坐下來聊一聊究竟是怎麼回事,相信這時候的孩子會說出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換句話說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犯錯誤,家長在公共場所批評教育甚至胖揍孩子一頓,這並不解決問題,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05 ▎家長在引導孩子做事的時候,言行輕浮

正如美國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鮑德溫所說:「孩子們從不擅長聽長輩們的話,但是從來不會不模仿他們的行為。」因此,家長的行為是孩子現成的活生生的教材。家長如果自己行為上諸多錯處,平時出言不遜、言語粗俗,生活中習慣於搬弄是非,孩子會有樣學樣,同樣孩子也會認為人和人之間沒有尊重是正常的。這個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極其深遠,即使,他長大以後,成為一個有名望的人,道理講得再生動,他的內心也學不會尊重。

06 ▎不分「青紅皂白」的破壞性的批評孩子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朋友們希望通過破壞性批評來使孩子改掉缺點。可是,你知道嗎?這種破壞性批評是對孩子自尊心無情剝奪。如果你的孩子現在還有逆反心理,這就表明他還有自尊心,你如果傷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自尊心這塊盾牌來和你對抗;如果孩子一旦放棄了對抗,這就說明自尊心已經被傷透了,徹底破罐破摔沒臉沒皮了。家長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想過,沒有了自尊心的孩子已經無法使用語言的方式來校正他的不良行為。其實生活中我們看到有多少父母在怨天尤人:「他以前不是這樣的,長大了現在怎麼就成了這樣的人呢?」雖然很心痛,但是彩彩想問一句難道這樣的結果,還不足以引起家長們的警示嗎?請家長重視孩子的自尊心,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破壞性的批評孩子。

07 ▎一直強迫孩子做孩子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現在很多家長朋友們逐漸已經明白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可以自己做選擇,記得小時候的老家鄰居,那個哥哥想要做生意,可是父母非要逼著考大學,他複習了五年終於考上大學,不知道為什麼,後來他再也沒回過老家,只知道在外上學然後結婚生子。其實強迫孩子做不願做的事,等於漠視孩子尊嚴。當然,該管教的時候還得管教,但是這中間的這個度需要家長和孩子自己去建立!

08 ▎把自己的孩子拿出來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生活中,把孩子拿出來做比較在所難免,但是有一點就是不要把別人的優點和孩子的缺點相比,這沒有可比性,同時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嚴重情況下,可能造成孩子自卑,一蹶不振等負面影響。這種不恰當的比較,對攻擊性較強的孩子來說,可能會激起他的逆反的行為;對攻擊性比較弱的孩子來說,這可能會在心中留下一個陰影,「我不如他好,我沒那聰明,沒他優秀,沒他漂亮……」最終可能導致孩子在人前抬不起頭,這種思想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09 ▎用不恰當的方式懲罰孩子

現在打罵孩子現象比較少了,記得我年幼時,鄰居家的孩子非要退學,鄰居對於孩子是給予厚望的,結果現在竟然退學,於是把孩子捆綁在樹上,拿著腰帶打,後來直到腰帶打斷,這是我見過的終生難忘的場面,真的是好嚇人……不過後來那個孩子一直上學,並且考試了大學,後來把鄰居也接過去了大城市一起生活。但是,如果是記仇的孩子或者是家長不去了解孩子行為的根源,只是根據自己的看法簡單加以判斷,做一些過激的懲罰行為,這樣做只會在孩子的心裡滋生怨恨的種子,在成年後仍留著負面陰影。

10 ▎有條件的愛,把自己的夢想強加於孩子身上

其實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有這樣的心情,如:我同學的媽媽她不認識字,她就希望我的同學一直學習,後來同學在媽媽的幫助和鼓勵甚至是鞭策之下,竟然讀到了博士學位,真的是很佩服;而另一個校友並沒有那麼好運,她在高考前的一周瘋了,瘋到完全不認識自己;再如一些著名演藝明星為什麼進入娛樂圈,就是因為家裡欠債太多,讓孩子去掙錢……這樣的愛有些扭曲,把自己的夢想強加於孩子身上,有的孩子成功了,有的孩子會迷失自己。因此,孩子就是孩子,讓他們過自己就好。

相關焦點

  • 這3種行為最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行為,你做了幾個?
    她問孩子:「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父母都希望孩子給自己掙面子,卻總是忽略了孩子的面子,於是教育孩子不分場合,不顧孩子的內心感受,損害、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常常被這些話深深地傷害,在別人面前抬不起來頭。
  • 父母的8種行為,最傷害孩子,尤其是第一個,你做過幾個?
    父母,都深愛自己的孩子。父母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可是,很多時候,父母徐所想「表達的愛」事與願違。父母的一些行為,會在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傷害,不利於孩子成長。尤其是,下面這8種行為,最傷害孩子,趕快看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孩子不自信源於父母這10種行為
    而我們只是在一廂情願,自以為是的愛我們的孩子,如果孩子沒有接收到被愛,我們所謂的愛就不是真正的愛,以下10點是家長教育孩子過程容易做錯的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行為。如果不對這些行為加以避免,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 孩子不自信源於父母10種行為
    以下10點是家長教育孩子過程容易做錯的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行為。如果不對這些行為加以避免,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極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必須獨立承擔他生命裡的責任。父母的過度保護是對孩子創造力的無情扼殺。一個孩子什麼事沒做過,只是學習絕不可能成為天才。恰恰相反,如果從小到大家長什麼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後,在群體中會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自信,根本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 孩子沒有自尊心,跟父母的這幾種行為有極大關係,別再忽視了
    在很早之前的一個視頻中,這位媽媽指責孩子:「你的英語成績這麼差,還反覆和我提要求,舞蹈課的價格你知道嗎?總是不想上課,再不好好學習你就要沿街乞討了。」視頻中的小女孩滿臉通紅,眼淚還在眼睛裡打轉,母親似乎從未發現。像是這樣的視頻還有很多,可是最近我發現,視頻中的小女孩面對母親的指責開始變得漫不經心,甚至享受被關注的感覺。不禁感嘆小女孩的自尊心在父母的數落之下,逐漸喪失殆盡。
  • 父母的4種行為傷害孩子最深,很多人中招,你呢?
    作為父母,我們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我們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這一點,對所有父母來說都毫無疑問。可是,很多時候我們明明想表達愛,卻在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傷害。以下4種行為是傷害孩子最深的毒藥,看看你還在做嗎?1、經常吵架有一位心理學家曾說:「好的夫妻關係,是好的親子關係的前提,也是好的家庭關係的根基。」
  • 父母以下幾種行為,可能正在摧毀孩子的自尊心,讓他感到「丟臉」
    ,還沒有自己的認知時,對於父母的一些的行為並沒有多大的感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逐漸成熟時,面對父母的有些行為則會摧毀其自尊心,讓他覺得丟臉,恨不得一副誰也不認識誰的模樣。,而且自尊心也逐漸變強,父母若是在一些言行上注意,就會讓娃感覺很沒面子。
  • 傾聽孩子的講話,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足夠的耐心聽完孩子那些沒頭沒腦、雜亂無章、毫無意義的講話。孩子的敘述常常被父母用生硬的語言或找來的理由或轉換話題給打斷。我們常常沒有辦法讓自己成為孩子忠實的聽眾。在多子女家庭,孩子間互相對話,可以不要父母的參與。但在獨生子女家庭,父母不聽孩子講話,孩子向誰去說呢?傾聽孩子講話時你自己就要像一個孩子。要想成為一名忠實的聽眾,你最好的辦法就是想像你就是孩子的朋友。
  • 父母別給孩子取這幾種小名,抹黑其形象不說,自尊心也會受到損傷
    下面幾類小名最好別取,可能會讓孩子受到傷害。幾種小名別取1、不要取「賤」名例如狗剩、狗蛋、鐵柱等,或許在老一輩人看來「取賤名」好養活,不光難聽,等到孩子稍微長大一點之後,可能就會打擊到他們的自尊心。尤其是當父母在公開場合,當著孩子同學或朋友的面,容易讓其出現自卑情緒,希望寶媽們要守住孩子的「遮羞布」,即使孩子年齡再小,父母也要注意在外面維護好他們的形象。
  • 心理學:5種行為傷害孩子自尊,長大後容易形成心理陰影
    父母的5種錯誤行為,將孩子引向5種不同的命運。父母從來不是以社會屬性所存在的,而是純然的自然屬性。也就是說父母不是某一職業,沒有某個職業標準,更不會有任何考核。自孩子誕生的那天起,他們就承擔了作為父母的角色。
  • 心理學:5種行為傷害孩子自尊,長大後容易形成心理陰影
    父母從來不是以社會屬性所存在的,而是純然的自然屬性。也就是說父母不是某一職業,沒有某個職業標準,更不會有任何考核。自孩子誕生的那天起,他們就承擔了作為父母的角色。這意味著天下的父母都是按照自己意願來養育孩子的,隨自己的情緒好壞來對待孩子。哪天心情好就多親近孩子,哪天心情不好就拳打腳踢孩子。
  • 家長這幾種常見行為,正在讓孩子慢慢變笨
    當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越來越聰明,而實際情況是,很多家長都在不知不覺中把孩子越變越笨了!父母常見的3種行為,正在讓孩子慢慢變笨。被父母吼罵的孩子,不知道如何為自己辯解,也不知道如何與父母溝通,父母的嚴厲只會讓他們害怕,會給他們的內心種下敏感自卑的種子。
  • 「中國式禮貌」正在摧毀孩子,家長卻不知,這3種行為請停止
    「禮貌」是每個家庭都會教孩子的事情,也是我國自古以來所看重的事情,當一個孩子擁有禮貌時,外人對孩子的父母也會高看一眼,孩子也會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有一些所謂的「中國式禮貌」,其實並不被別人贊同,而且還正在一步一步摧毀孩子。
  • 父母這五種行為,正在悄悄毀掉孩子,可惜大部分父母都沒有察覺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成才,能幹大事兒,能活得有模有樣,揚眉吐氣。殊不知,自己以下這五種行為,正悄悄的毀掉孩子。總拿自家孩子和別人比較在生活中,家長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跟自己的孩子比較。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下,不注意言辭的批評孩子很有可抗會傷害到孩子,從而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或者逆反心理,以後就什麼事情都跟你對著幹來挽回自尊心。凡事斤斤計較有些家長的為人處世方式是不能吃虧。孩子不小心被打,一定要打回去。
  • 孩子不愛聽這10種話,你說過幾種?孩子都想要父母跟他好好說話
    導讀:孩子不愛聽這10種話,你說過幾種?孩子都想要父母跟他好好說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愛聽這10種話,你說過幾種?孩子都想要父母跟他好好說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的這幾種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80%的父母都在做
    前兩天去閨蜜家,午飯時間孩子就是不上飯桌,一會玩玩這個一會幹幹那個。閨蜜尷尬一笑:"他還小呢,長大後就好了。"這句話不僅在閨蜜嘴裡聽到過,在周圍的朋友嘴裡也聽到過。我無奈一笑:"現在的孩子正需要引導,你以為他還小,他就永遠長不大。"閨蜜只好打開電視,把孩子抱在餐桌上,一邊餵孩子一邊讓孩子看電視。
  • 父母的這6種行為,每種都對孩子傷害極大
    Bruce奶奶說:孩子的父母對生活很不滿意,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Bruce在家裡很壓抑,基本沒有休息或者放鬆的時間,全都在學習。孩子媽媽脾氣暴躁,一不如意就衝孩子扔東西,手邊有什麼就扔什麼,這孩子過的很苦……從Bruce奶奶的言語中,我們可以得知:Bruce的父母常常以強制型的方式,限制孩子的行為。
  • 你的孩子可能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幾種情況被多數父母忽視了
    導讀:你的孩子可能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幾種情況被多數父母忽視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的孩子可能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幾種情況被多數父母忽視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的行為無法理解?注意了:孩子這幾種行為可能是在自我安慰
    因為不理解,面對孩子的行為,家長就會做出一些錯誤的反應,由此會引發一系列的親子矛盾,導致家長和孩子都很苦惱。其實,孩子的行為和大人的想法有差別是正常現象,但是,孩子的這幾種行為可能是在自我安慰,父母需要多多留意。
  • 老人這幾種「假帶娃」行為,會傷害到孩子,父母們要及時阻止
    ,但是也要觀察一下老人帶的好不好,特別是有「假帶娃」的情況,一定要知道,及時阻止為好,因為假帶娃行為會傷害到孩子,別不知道。老人這幾種「假帶娃」行為,會傷害到孩子,父母們要及時阻止!快看看。另外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更沒有幫助,因為打牌的時候,一個人只會全身心的投入到牌面上,根本沒有心思去管孩子,更不用說語言上的交流了,這種帶娃行為就是假帶娃,一定好處也沒有,孩子父母要知道,如果你家老人這麼帶娃,一定要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