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為無法理解?注意了:孩子這幾種行為可能是在自我安慰

2020-08-27 超人芭比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大家都知道,人和人之間往往都是存在代溝的,難免會存在思維上的不同,尤其是家長們和孩子,彼此之間的代溝更大。在生活中,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的行為無釐頭,無法理解孩子的一些言行舉止,感覺自己和孩子不是一個世界的。


因為不理解,面對孩子的行為,家長就會做出一些錯誤的反應,由此會引發一系列的親子矛盾,導致家長和孩子都很苦惱。其實,孩子的行為和大人的想法有差別是正常現象,但是,孩子的這幾種行為可能是在自我安慰,父母需要多多留意。

前不久,朋友分享了關於她家寶寶的一個事情,值得每位家長注意。朋友說:以前每次我批評孩子的時候,他都會一個勁地扯衣角或者咬手指。


對於寶寶的這一行為,我們都很不理解,但是,出於安全考慮,我們一家人都會故意打孩子的手或者在孩子的手上塗一些東西來制止他,但是,毫無作用。不過近來,我發現他自己變好了,以前的奇怪行為也沒了,看來有的時候給孩子自己成長的時間很重要。

一、家長錯誤的應對,可能會:


1.影響親子關係,孩子討厭父母


當孩子有自己的小動作的時候,父母的錯誤應對會影響到親子關係。比如說,當孩子喜歡摟著爸爸媽媽睡覺的時候,父母如果強迫孩子自己睡,那麼可能就會讓孩子感覺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


久而久之,就會破壞親子關係,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待在一塊。同時,還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內心有很大的恐懼感。

2.打擊孩子性格,不利於孩子養成開朗型性格


當孩子和父母因為代溝而發生誤會,父母的不理解和打擊行為,就是在給孩子的性格養成增加負擔。


比如說,當親子之間發生爭吵的時候,孩子可能會通過扯衣角來平復自我情緒,但是,在父母眼裡孩子就是多了一個奇怪的毛病,會變本加厲地打擊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自卑、陰鬱,而不是活潑開朗。

3.讓孩子很受傷,破壞孩子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中國家長就是喜歡誇大負面影響,孩子有一點點的問題,就會拿孩子的未來說事,打擊和否定孩子,說孩子以後肯定會一事無成。這樣的話,就會讓孩子很受傷,孩子會自我懷疑,對未來的發展沒有自信心,從而變得頹敗和消極。


二、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哪幾種行為?


1.孩子喜歡啃手


孩子喜歡啃手是身體在發育的正常表現,他們需要通過自己的小手和外部世界建立聯繫,感知這個世界。但是,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孩子身體裡缺少某種元素而導致的。因此,當孩子有啃手的習慣時,父母需要多多留意,適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2.孩子喜歡扯衣服


有的孩子可能會喜歡扯自己的衣服,尤其是當被批評或者感受到很大的壓力的時候,對於孩子的這一行為,家長可以不用那麼焦急,可能是孩子正在自我排壓,慢慢地引導孩子就好。


3.孩子喜歡抓頭髮


有的寶寶會喜歡抓自己的頭髮,這可能是因為孩子的頭髮在生長而造成的不適。還有些寶寶喜歡抓別人的頭髮,這是因為孩子在和別人溝通感情,表達自己的情緒,進行自我安慰。

三、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1.尋找醫生的幫助,以免有潛藏的疾病


如果孩子的小動作特別多,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沒有改善的話,父母就要考慮帶孩子去醫院做一個系統的檢查,以免孩子身體內有潛藏的疾病。


2.建立獎懲制度,讓孩子自我規範和約束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父母可以幫助建立一套獎懲制度,讓孩子有動力自我約束,自覺地改掉這些不好的習慣。

3.耐著性子糾正孩子的行為,以免加重孩子的行為


凡事急不來,面對孩子的小問題,父母需要耐著性子來糾正孩子的行為。物極必反,如果父母強迫過多,可能會讓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以後想改也改不掉。


4.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忘記小動作


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帶著孩子做一些遊戲或者出去走走,讓孩子沒有不安感,慢慢地忘記自己的小動作。

四、總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奇怪的小動作,對此,父母不要過度緊張,不要因為不理解而讓孩子受到傷害,耐心引導孩子才是王道。


我是超人芭比,關注我,帶您了解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這8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千萬別暴力制止
    導讀:孩子這8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千萬別暴力制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這8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千萬別暴力制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
    導讀: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需要注意: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
    導讀:父母需要注意: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需要注意: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注意了:家長這幾種行為,可能會讓孩子不孝順
    其實孩子孝順與否,往往跟家長們有直接的關聯。以下幾種做法,都可能會讓孩子不孝順。一.哪幾種行為可能導致孩子不孝順呢?>父母如果為孩子做出太多的犧牲,太多的鋪路,不注重其他家人的利益,只是為了孩子,反而會讓孩子陷入太過分自我的深淵。
  • 寶寶迷惑行為大賞:這幾種「奇葩」行為,你家娃中了幾個?
    這都不算,寶寶還有好多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行為,讓新媽媽們摸不到頭腦。哪些需要注意,哪些又是虛驚一場呢?你知道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嗎?這樣的「自虐」的行為讓父母感到困惑和擔憂。據統計,有大約20%的嬰幼兒有故意用頭撞東西的行為,其中男孩是女孩的三倍。一種情況是,孩子感到沮喪卻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會扯著嗓子「哇哇」大叫和肢體動作告訴家長:我很生氣!
  • 這3種行為最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行為,你做了幾個?
    從心理學的角度,可不能小看孩子的自尊心,嬰幼兒時期他們的自尊就開始萌芽了。心理學研究發現,3歲時,那些自我價值和表現經常受到父母質疑的孩子,在挑戰面前很容易放棄,表現出失敗後的羞愧和洩氣,這不利於成長型思維的建立。
  • 爸媽們注意了: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千萬不要暴力制止!
    主要原因:1歲以內的寶寶愛吸吮手指屬於正常現象,這是因為寶寶通過嘴巴認識世界。而手對於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的寶寶來說,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而不是自己身體的一個器官,即所謂的自我分化不良。隨著大腦發育的完善,多數寶寶會逐漸改變吸吮手指的行為。
  • 孩子在飯桌有這3種行為,可能成為「白眼狼」,家長快收藏
    同行的人抱怨過很多次,也指責家長要管好孩子,但是這家人依舊我行我素。而且這個小男孩還在餐桌上露出得意洋洋的表情來,行為更加放肆了。單獨看這個男孩在餐桌上的表現,我覺得他長大後鐵定會是自私、不顧他人感受的人。如果自家孩子也有類似的表現,各位家長可千萬要注意了。
  • 這10種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父母的你做過幾種?
    這位媽媽可能心情非常的不好或者很累需要休息,不過孩子總歸是孩子,他沒有長大,所以不懂事。其實,退一萬步講,現在的我們,誰不是在負重前行呢?著名教育家葉瀾老師指出:「如果不對這些傷害孩子的行為加以避免,會極大地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今天,彩彩關於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問題和大家探討一下,這10種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父母的你有過幾種?
  • 當孩子有這10種「異常」行為,該注意了,可能是感統失調
    現在,有很多家長都知道了感覺統合、知道了孩子會感統失調,但是不知道孩子怎樣的表現才算是「感統失調」。因此,有些孩子即便已經出現了「異常」行為,家長也很難意識到孩子是想通過這些行為告訴什麼或者TA想避免什麼,甚至感覺這些行為毫無道理。
  • 孩子早期的八個行為,可能與孤獨症有關
    無法理解或使用手勢當成人指向某個事物時,孤獨症的孩子不能解讀手勢的意思,無法跟著手勢的方向關注事物。他們也可能出現無法用手勢表達或者交流的情況。在兒童16個月的時候,一般就會使用上十種手勢。如果一個孩子不尋求互動,或者在與他人玩耍時很少有感情交流,這也是孤獨症的信號有時候並不是他們不想分享,而是他們表達快樂的方式和我們期望的可能有所不同。
  • 孩子這些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家長要注意了,千萬不要暴力去制止
    導讀:孩子這些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家長要注意了,千萬不要暴力去制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這些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家長要注意了,千萬不要暴力去制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這幾種行為,很容易讓人心生厭惡,不要讓你的孩子變成熊孩子
    每個孩子在家裡都是小少爺,小公主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對於自己的孩子,總是非常寵愛的,總是有一種護犢子的行為,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有些孩子會因為家長過於溺愛而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雖然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但是愛孩子也要有一定的分寸,立的規矩,一個都不能少,不然的話,孩子會逐漸長成渾身都是毛病的樣子,會變得人見人厭。
  • 破解孩子18種不良行為的秘密武器
    成因:如果可以排除先天神經類型的原因,孩子的大脾氣往往是伴隨著自我意識發展而來的。對於那些語言能力還比較局限的孩子來說,脾氣一般起因於有了需求主張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當養護者無法及時滿足這種需要甚至無視這種需要時,小脾氣便被引爆了;對於那些已經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來說,脾氣則可能起因於驚恐、孤獨或不被讚賞的負面情緒。
  • 讀懂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感受和需求
    想要做到這一點,就意味著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有足夠的思考力——不僅關注孩子如何幫助孩子成長,還要關注如何讓自己通過不斷的覺察和思考收穫成長。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考力呢,那就要看看朱芳宜的這本《讀懂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感受和需求》。
  • 家長無法理解孩子的搗蛋行為,其實是沒有和孩子做到同頻共振
    在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人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有時候家長覺得自己根本理解不了孩子的行為,認為孩子就會調皮搗蛋。其實這是對孩子的誤解,造成這樣想法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了解到孩子的內心的想法,也就是沒有做到心理學上的,同頻共振。
  • 孩子如果有這2種行為,父母一定要及時糾正,以防萬一
    1.以自我為中心孩子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不為別人思考,在發生問題時罵父母,從不了解父母的努力和困難,這樣的孩子將來很可能會不孝,因為他們總是想著自己,永遠不考慮別人。具有這種個性的孩子不僅對父母不孝,而且對自己有害,當他們進入社會並工作時,沒有人會容納他,這樣的人很難結交朋友並在工作中擔任重要職位。如果孩子有這種行為,父母可以像這樣糾正它!
  • 孩子如果有這 3種行為就該打了,可能等長大了,吃虧的是孩子自己
    孩子該打的時候就要打,特別是出現下面這些行為的時候,如果再不好好管教,等孩子慢慢長大以後就管不了了。打孩子讓孩子承受身體上的痛苦,從而對這件錯事記憶深刻,從而記住這次的教訓。心裡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以後可以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作為大人的我們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但是孩子從來不會管這些,他們沒有是非觀念,總是會反反覆覆的做錯事,這時候需要家長幫他們加深一下記憶,讓他們改正。現在很多人主張不能打孩子。其實打孩子並不是全都是錯誤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 萌新奶爸育兒經:學會理解孩子的不良行為
    在這裡有的父母可能會質疑,尤其是許多剛離婚的父母都相信,說那些問題和麻煩之所以出現,自己孩子的所有不良行為大多數出現在單親家庭,大都直接與離婚有關,而事實可能完全不是這樣。所有的父母都會不時地與自己的孩子爭鬥,而所有的孩子都會做出不良行為無論是單親還是雙親家庭。學會理解孩子的感受和行為對任何一位父母來說可能都很困難,但是,我們的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以及我們如何回應)都是有一定線索的。
  • 自閉症孩子3歲前容易出現的一些行為
    不是說有這些行為就一定認為孩子是自閉症,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發育遲緩或注意力缺失,或者是肢體力量不足等,或者僅僅是正常發育中的階段性現象,如果是後者,一般會在3歲以後逐漸消失。但是如果這些行為出現的十分頻繁,就要引起注意,需要早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