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孩子3歲前容易出現的一些行為

2020-09-03 越關山狼

不是說有這些行為就一定認為孩子是自閉症,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發育遲緩或注意力缺失,或者是肢體力量不足等,或者僅僅是正常發育中的階段性現象,如果是後者,一般會在3歲以後逐漸消失。但是如果這些行為出現的十分頻繁,就要引起注意,需要早介入。


一是蝴蝶手

像蝴蝶一樣揮舞雙手,偶爾出現並不說明什麼,但如果長時間的或經常性的出現,則需要引起注意,這是一種很典型的星寶的動作。

二是高蹺腳

非常喜歡踮腳走路。小朋友由於身高不夠,喜歡踮腳去夠東西,這是正常的。但如果非常喜歡踮腳走路,像踩高蹺一樣,則需要注意了。

三是連續撞擊

不管用身體的哪一部分,有的星寶喜歡身體接受外力的周期性的刺激,比如用頭撞地,用背撞牆等。這可能是與環境溝通的一種方式。

四是大喊大叫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行為。一般孩子喊叫,無論多麼歇斯底裡,我們能感覺到這種喊叫是有目的性的,是理性可控的。但星寶喊叫是不受他們控制的,所發出的聲音也異於常人,對於普通人來講,會有些恐怖。其實感到恐懼的可能是這些可憐的孩子,因為許多孩子會出現噪音、光源或氣息過敏。他們由於病症原因,聲音或光或氣味的信號無法過濾,因而導致大腦過載而無法處理過於細節的信息,從而感到巨大的恐懼。這叫感官敏感。包括兩種形式,信息過載和信息敏感。表現為不適應陌生的環境帶來的信息刺激,產生類似強迫症的表現,比如觸摸物品的質感,顏色,形狀,聲音,氣味,味覺等等,有過於苛刻的挑剔。

五是不知疲倦的玩一種單調簡單重複的遊戲

比如不斷的撕報紙、不斷的打開和關上電源開關、掀鍋蓋蓋鍋蓋、來回倒沙子或者倒水等等,這一類遊戲簡單單調,對一般孩子來說可能玩一會就會覺得沒意思,但星寶不會。通常還會伴隨著其他症狀,比如眼神等交流溝通的欲望極低。

六是「攻擊」性行為

對於星寶來說,攻擊這個詞對他們毫無意義。因為病症限制,他們無法習得後天的溝通訓練,因此實際上也無法確定人際溝通與交流的邊界。這種行為更像是一種溝通的嘗試,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與人們進行交流,如果受到反擊,他們反而覺得很有意思。反應越強烈,越覺得有趣。

本質上是溝通障礙。

還有三種信息噪音行為也是溝通障礙:

  1. 重複詞語——無法過濾信息噪音,因此往往通過反覆的重複詞語來使自己大腦獲得平靜;
  2. 聽不到別人的聲音——其實不是聽不到,而是噪音大,無法提取有用信息;
  3. 眼神拒絕交流——無法理解眼球動作的信息,同樣是信息噪音。

刻板動作往往反映的都是焦慮的心情,人們通過重複刻板的行為,進行自我安慰。社會應該對星星的孩子給予更多關愛,多一些了解就能多一分慈悲,多一些關愛就能少一些冷漠,少一些歧視就能少一些痛苦和悲傷。

相關焦點

  • 孩子出現這些反常表現,可能是被自閉症困住了,2歲前最容易擺脫
    導讀:孩子出現這些反常表現,可能是被自閉症困住了,2歲前最容易擺脫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出現這些反常表現,可能是被自閉症困住了,2歲前最容易擺脫!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2歲自閉症兒童的行為特徵有哪一些
    幼兒是自閉症的高危人群。這種疾病對他們的孩子非常有害。最可怕的是,許多父母缺乏對自閉症的認識,因此父母甚至在自閉症的早期階段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會嚴重延誤病情的治療,會導致孩子發展嚴重的自閉症,因此將更加難以解決,那麼2歲自閉症兒童的行為特徵有哪些?
  • 孩子三歲前,出現這些表現,要高度懷疑患有自閉症
    怎麼樣的孩子叫孤獨症(或叫自閉症兒)?這是很多家長常常會問的問題。他們會問:「我的孩子跟很多智障的孩子一樣啊!甚至他也很像多動症,他是有自閉症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是在臨床或是醫學上的診斷,怎麼樣的小孩子,醫生會診斷他是自閉症?自閉症必須具有三個主要的行為特徵,孩子的一些想法,我們不容易看到。可是我們看到孩子的行為,他們的情緒。
  • 孩子3歲前是自閉症最佳治療時機
    我國的自閉症患者數量在逐年升高,據全國殘疾人普查情況統計,兒童自閉症已佔我國精神殘疾首位,《中國自閉症兒童現狀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僅在各類機構學習的孤獨症兒童就有1.1萬人,患病兒童數量超過百萬。李英輝醫生指出,自閉症的核心特徵就是與人交流的障礙,行為動作機械重複。自閉症患兒小時候可能就是不願跟人眼神交流。
  • 話少、愛發呆,寶寶3歲前出現這些症狀,當心是自閉症!
    有一次和亮亮媽媽一起聊家常,說到亮亮的病情,她說自己很後悔,因為在3次歲沒能及時發現病情,讓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沒錯,自閉症的例子就在我們身邊,如果家長能早發現早治療,對該病給予重視,也能挽救無數家庭的幸福。可偏偏,還是有許多家長沒有自閉症概念及意識,今天小編給大家普及一下該疾病。
  • 為什麼有的大齡自閉症行為就像3歲孩子終身需要照顧
    今天跟大家分享:為什麼有的大齡自閉症兒童行為就像三歲小孩,終身需要照顧親愛的家長們,也許你的孩子還很小,但是自閉症從1942年確診到現在已經半個多世紀了。我接觸的孩子中最大的不到30歲,但是在國外最大的自閉症患者,第一例他已經去世了,活到八九十歲,西方社會普遍都活到55歲到60歲之間。這樣的孩子,他們要不被其他家庭所收養,也就是他的爸爸媽媽已經不在了,由他的家人可能是姐姐或是弟弟照顧他。
  • 了解自閉症行為特徵,早期發現孩子自閉症傾向並不難!
    早期發現孩子自閉症傾向並不難,因為兒童在兩三歲的時候,就會表現出比較明顯的症狀。
  • 3歲前是自閉症黃金治療期
    【深圳商報訊】(記者 張 妍)昨日是第五屆世界自閉症關愛日,市兒童醫院兒保科、和康兒童康復中心及深圳貓網共同舉辦自閉症關愛活動。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自閉症發病率約為千分之六,我國兒童佔人口比例為22.76%,以深圳常住人口1200萬計算,深圳約有273萬兒童,自閉症患兒約有16000多名,但目前深圳自閉症兒童的發現率和治療率都非常低。
  • 孩子「高冷」,當心是患了自閉症,太和專家:3歲前是治療黃金期
    太和醫院兒童康復中心主任趙峰說,自閉症患者猶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世界,獨自閃爍,表現出「高冷範」。如果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長要引起重視。自閉症寶寶不愛說話不理人3年前,家住房縣的陳女士生下兒子亮亮(化名)。亮亮還在嬰兒期,陳女士就感覺他跟別人家的孩子不一樣。不管大人怎麼逗,他都沒什麼反應。
  • 鄒小兵分析,孩子出現這些行為也是因為自閉症
    當認識了自閉症的臨床表現,家長們或許覺得自己已經懂得自閉症了。但那些很多都是一條一條、羅列不盡的內容,是否把您看糊塗了?當真正面對面前這個被醫生診斷為自閉症的孩子,家長真的懂得了自閉症了嗎?至少,您真的懂得了您的孩子了嗎?
  • 3歲孩子輕微自閉症的表現是哪些?
    兒童自閉症是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病症的話要及時治療才行,而且自閉症的症狀是有許多種的,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自閉症的症狀,這樣我們也可以想方法來進行治療一下,不然以後對孩子也不好。那麼,3歲孩子輕微自閉症的表現是哪些?
  • 自閉症的表現,自閉症從0到12歲不同階段的行為表現圖文詳解
    自閉症的表現有哪些?自閉症從0-12歲不同階段發展的行為表現有哪些?星悟說自閉症今天為大家進行圖文講解。 自閉症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來的行為具有較大的差異,從出生到成年之間達到數十個標誌性表現階段。
  • 重慶康復幼兒自閉症,自閉症兒童的行為表現有哪些?
    僅僅有2.7%的自閉症兒童IQ超過115自閉症孩子智力低下率86%有17.2%的仍不會說話,其中7歲以上的兒童仍有14.9%不會說話,僅僅0.8%有接近正常的語言交流功運動能力評價上,35.6%的被認為明顯低於同齡兒童71.2%的生活自理能力明顯比同齡兒童差只有7.1%的孤獨症孩子能獨立外出購物如何意識到孩子有自閉症傾向
  • 3歲幼兒自閉症的表現
    來源:網絡3歲幼兒自閉症的表現  自閉症往往是從出生就有的一種疾病,但是剛生下來的孩子往往難以發現患有自閉症,隨著寶貝的逐漸長大才會發現孩子與眾不同。那麼3歲幼兒自閉症的表現有哪些呢?  2、保持固定生活模式  孩子一旦是出現了自閉症,往往對生活環境的要求非常刻板、非常嚴格,對於家具的移動,以至飲食起居的改變都會引起小兒自閉症患者的情緒變化,比如:一旦是發現環境出現了變化就比較容易發怒或恐慌,有些患兒嚴重得甚至連吃飯時坐的位置、碗和筷放在什麼地方,甚至上廁所用哪個便池都不能改變。
  • 三歲前是自閉症治療黃金期
    目前的觀點認為,自閉症是多基因遺傳背景與異常妊娠等危險因子共同作用所導致。上海鴻慈兒童醫院主任蔣燕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閉症最好的治療方法是早發現、早治療,而三歲前是自閉症治療的黃金期。  三點結合判定是否患病  記者:自閉症兒童主要症狀有哪些?   蔣燕清:自閉症兒童的主要症狀有社會行為障礙、語言交流障礙、行為異常等。
  • 家長的這些行為容易造成孩子自閉,和自閉症兒童交流要注意這些!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孩子發育過程的及其影響孩子成長的發育障礙類疾病。自閉症的大多兒童不是天生的,也具有一定的遺傳的傾向,大多數自閉症兒童都是由於後天的一些因素,環境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2、環境的影響好的外在環境給孩子的成長會帶來很好的成長,如果孩子長期處在一個較為單調的環境當中時,或周圍沒有其他小朋友和他玩,或者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就容易導致孩子不愛與外界交流,大腦得不到活躍,慢慢的對外界產生不了任何興趣。
  • 自閉症一般會在幾歲時發現?發現前與其他正常孩子有什麼區別嗎?
    有些家長對自閉症有著很多誤解,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不愛說話、不喜歡交流,便懷疑時否患有自閉症。那麼到底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一般會在幾歲時發現?自閉症發現前和正常孩子有哪些區別?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2~5歲是自閉症行為最為明顯的階段,大概在孩子兩歲左右就能夠發現孩子患有自閉症。其實,大多數自閉症患兒其實從嬰兒時期就已經顯現出社會交往和溝通障礙。但由於嬰兒時期孩子還不能自如的進行說話行走,導致父母不易察覺。所以在臨床上也很少能做出兩歲之前患有自閉症的診斷。
  • 兒童3歲前醫院無法診斷自閉症 家長仍應多加留意
    東方網4月2日消息:社交障礙、言語溝通障礙、刻板的行為和狹窄的興趣等。經過康復訓練,症狀輕的可能會回歸主流社會,但有些孩子四五歲依然無語言,發脾氣,有攻擊、自殘行為,症狀重的可能需要終身監護。  昨天中午,位於徐匯區園南新村內的三葉草兒童康健園上午的課陸續結束,家長紛紛從休息室內走出來迎接下課的孩子。
  • 「星星的孩子」,自閉症是天生的嗎?抓住0-3歲這個「黃金時間」
    對於自閉症的了解,我是從影視作品上知道的。早年間看過一部韓國電影《馬拉松》男主角二十多歲,叫草原,他是一個自閉症患者。才知道有自閉症這種病。換種通俗的方式講,自閉症患兒,又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但自閉症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兒童生長發育期出現的。比較直觀的表現就是社交障礙還有一定的行為混亂。通常發病在3歲之前,有相關專家指出:通過錄像觀察,可以在孩子4-6個月的時候就發現行為混亂。越早發現,越早幹預,孩子更容易康復,回歸正常生活。
  • 為什麼自閉症兒童家長很難看出孩子行為是異常呢
    今天為大家分享:為什麼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很難看出孩子的行為、症狀出現異常呢?自閉症兒童很早的時候可能就會手掌翻動揮舞、身體搖動、用腳尖走路,還有一些比較刻板的行為:玩具排成一排等,或聽聲音害怕,這些行為在普通的孩子身上也會出現,也就是沒有自閉症的兒童行為也會出現,但他們的特點是出現的早,消失的也特別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