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裡
「國慶大假前,我用手機下載了幾個聽書軟體,一路上聽書,就沒那麼無聊了。」在圖書館工作的黃曉虞說,今年國慶大假與朋友相約自駕出行,「不喜歡開車只喜歡坐車」的他找到了一個解悶的好方式。
伴隨電腦有聲軟體,特別是手機聽書軟體的豐富,聽書這種新的閱讀方式,如今漸漸流行開來。「聽書軟體在歐美國家上世紀80年代就出現了。目前,美國市場上,線下出版的圖書百分之六七十都有有聲版。」盛大文學天方聽書網總編輯孫雨說,不過,國內聽書市場目前處於亂戰狀態。
a
方法簡單,像是在聽長篇評書
每次大假自駕出行,黃曉虞總是帶上幾本小說翻看。不久前,他聽朋友介紹還可以聽書,就到網上隨便找了幾個聽書網站,先在電腦上試聽了幾段,覺得還行,就下載了幾部小說。「比如一篇叫《屌絲道士》的小說,播音質量不錯,有點像是在聽長篇評書,又有點像是在聽喜歡侃神的朋友一路講故事,打發旅途的無聊再好不過了。」擁有研究生學歷的黃曉虞,平時絕對不會對玄幻、言情小說感冒,「這次一聽,倒是腦補了好多。」
「我的書也被聽了。」作家曾穎告訴記者,他今年籤了8本書的有聲版權,一次性籤5年,一本書一兩千塊錢,「很少,聊勝於無,但卻跟上了新的閱讀方式。」曾穎的小說《小人物的幸福生活》,在一家聽書網站上有9000多的人氣,算比較低的。在一些比較流行的聽書網站上,排在榜單前面的書,點擊率都在數百萬。
成都老作家鄭光路也聽書,而且是自己製作,「方法簡單到任何『菜鳥』都會。」他的電腦上存了很多網上搜來的圖書、文字資料,隨便複製一段,粘貼進一個聽書軟體,點擊,耳機裡就傳來朗朗的讀書聲。「聽書可以休息休息眼睛。」曾穎的許多朋友,下班前把重大新聞、深度報導的文字複製下來,裝進聽書軟體,在回家的路上聽,不僅每天換乘公交、地鐵少了很多等待和擁擠時的煩惱,而且再也不用盯著手機看了。
b
收費就走人,盈利模式在哪裡?
那麼,頗受「聽眾」喜愛的聽書收費嗎?記者網上搜索聽書網站,絕大多數都是免費的。「收費?那我立即換。」在一家大型國企辦公室工作的謝睿,聽書已有幾年時間了。最熱門的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她就是聽完的。她已經習慣了不花錢的聽書方式。
不過,習慣了免費的「聽眾」,不久前突然被金庸打擾了一次。廣州市朗聲圖書有限公司宣布獨家發行金庸武俠作品漢語有聲書,「金庸聽書」以手機APP的形式上市。據了解,「金庸聽書」全套作品共編輯成了1500多集,按推廣期每集5角錢算,聽完全集需要花費750元左右,與紙質書的價格已經相差無幾。「朗聲」推出「金庸聽書」被廣泛置疑為炒作,以「聽書」為由帶動紙質書的發行。
一些收費聽書網站為吸引「聽眾」,會給各種各樣的優惠。像天方聽書網的優惠方式很多,比如一本書的前面免費、後面收費。還有包月、包年等優惠方式。
孫雨透露:「聽書網站中,排名前20位的網站,有八成都沒有版權方的授權。」為了應對這種局面,天方聽書網也不得不開闢免費專區。
「培養市場很難。」孫雨說,找到中國市場的盈利模式,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c
好看的書,聽不出味道來
國慶大假前,成都讀者劉田還在為花錢買了紙質版《苗疆蠱事》後悔。可是,聽了幾次免費書後,他還是沒有找到感覺,「聽著聽著,我就走神了。」
劉田在網上用100多元買了《苗疆蠱事》全套6本,兩個多星期就看完了。後來,聽說網上可以免費聽,就上網去聽,結果總是聽不進去,「找不到『閱讀』的感覺。」劉田說,可能是習慣吧。讀書可以停頓,想像,可以立即翻回去查看之前的情節。「聽書,完全不能控制。」
曾穎也偶爾聽聽書,但他覺得「口水小說更適合聽,沒有違和感」。聽書網站都在搶資源,儘快把文字作品轉化為語音,因此質量方面就難以保證,要做到「文學願意的表達」,還很難。
「免費閱讀,是有聲書粗製濫造的原因。」孫雨介紹,好的有聲作品製作並不容易,首先要改編作品,還要對播音的樣音進行選擇,進行配樂等後期製作。但是,現在有聲市場上,大家搶熱門書,搶播出速度,一本書會出現有好多版本,完全是一場無序的競爭。而收購圖書有聲版權的價格也在漲,已經是3年前的好幾倍了,「這也增加了製作成本。」
記者登錄閱聽書網站,站內排名榜上幾乎都是玄幻、言情、少兒故事書。與國內最權威的開捲圖書銷售榜相比,有聲書與書店銷售的熱門書幾乎沒有交集。在聽書網站上,有聲作品三分天下:網絡文學、兒童文學、傳統評書相聲等。
經典文學作品能不能上線做有聲,比如《百年孤獨》能不能以聽代讀?孫雨沒有正面回答,他說:「目前的有聲書製作,除了需要投入外,還需要專業人員來參與改編製作,嶄新的閱讀方式,需要全新製作模式,國內也沒有真正的專業製作人才和團隊。」
作者: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