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臥位測上肢無創血壓,誤差有多大?

2020-12-22 健康界

側臥位對於手術室的醫生和護士來說太過平常了,很多手術要求術中側臥位,甚至有些科室的大多手術都是側臥,如胸外科、泌尿外科; 此時,監測血壓就是個問題: 由於兩側上肢與心臟水平高度差距明顯,無創血壓測出來的結果會有誤差,那差距到底有多少呢? 有沒有更個體化的方案預測這個誤差? 本文我們試著談談這個問題。

多數時候,作為一線麻醉醫生遇到這個問題請教上級醫生,大多數可能會被告知相差10-20mmHg,袖帶在心臟水平以下就偏高,反之就偏低。 一般來說,測量血壓時要求袖帶與心臟在同一水平,仰臥位平腋中線、坐位平鎖骨中線第四肋間,那側臥位呢? 基本無法達到與心臟同一水平; 正常成人左鎖骨中線距離左上臂肱動脈約為15cm(即11.0mmHg),距離右側上臂肱動脈約為25cm(即18.4mmHg),能否按照以上誤差校正得到真實血壓水平? 比如,右側肱動脈測壓的右側仰臥位病人測的血壓為138/85mmHg,校正得到實際為120/67mmHg,這樣的結果對嗎? 如果是靜態液體,以上的過程無懈可擊,但人體的血管是具有張力且血管中的血液高速流動,簡單的差值校正可能並不正確。 查閱有關側臥位對無創血壓影響的文章[1,2,3],發現此類研究並不多且發表均較早,質量也不高,可能大家都不屑於研究這麼「簡單」的問題,但研究結果卻有個驚人的發現。 實際測量清醒患者平臥位與側臥位肱動脈血壓,發現袖帶低於心臟的肱動脈血壓(袖帶在下面),結果與仰臥位血壓無統計學差異; 而測量高於心臟側(袖帶在上面)肱動脈血壓明顯低於仰臥位,平均低14~17mmHg。這是 一個驚奇的發現,袖帶在上面測量的血壓低於仰臥位且降低的幅度都在預料之中,但反之實驗發現沒有統計學差異,如果實驗可信,那強烈建議側臥位患者無創血壓監測下側上臂,測量結果無需校正! 為了驗證這個結果,我對一位同事進行實際測量,測量過程中安靜無血壓驟變因素,袖帶綁於右側上肢,測量仰臥位、袖帶在上、袖帶在下側臥位血壓,得到以下結果:

雖然實驗結果多次被驗證,但證據仍不充足,且入選病人均為清醒患者,全麻患者是否可能會有所差異?仍需進一步實驗驗證,顯然,實驗結果對臨床工作的指導意義是明顯的。 至此,我建議:

1.無創血壓監測側臥位患者血壓,首選袖帶在下面。

2.上肢液體通路與術側相同或留置下肢。

3.袖帶在上側時,建議翻身前的最後一組與翻身後的第一組血壓差值作為校正值。

一點知識分享,希望您有所收穫!

參考文獻:

  1. 丁振江, 王虹, 辛紅菊, et al. 體位對無創血壓監測的影響[J]. 臨床薈萃, 2004, 19(20):1169-1169.

  2. 郭志昌,李紅衛,李晉平. 體位對無創血壓監測的影響[J]. 山西醫藥雜誌(11):861-862.

  3. 方亞群, 丁振江, 郝志敏, et al. 老年人不同體位動態血壓監測結果對比[J]. 廣東醫學, 2010, 31(10):1367-1367.

相關焦點

  • 老年人買去測血壓的智能手環,準嗎?測試了8款,誤差都挺大
    總共8位受試者,全部為男性,年齡分別為29歲、32歲、33歲、43歲、62歲、74歲、78歲、80歲。受試者通過抽籤決定1—8的編號,8款手環也由監督人員從A—H隨機編號。受試者取坐位,測量部位為右上肢,上臂與乳頭持平。
  • 智能手環量血壓,和醫院測的一樣準嗎?實測8款,結果……
    可如今,它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已經擴大到了測心率、量血壓的醫療領域。  與傳統的血壓計相比,智能手環個頭小巧、攜帶便利,深得老年人歡心;不少年輕人也會拿它當禮物送給長輩。  可是,智能手環量血壓,和醫院量出來的一樣嗎?浙江省老年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國付,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問到這個問題。
  • 擼起袖子測血壓?可能得到「假血壓」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心內科教授程康林告訴記者,測量血壓最好使用臂式血壓計,它的測量誤差比較小,尤其是老年患者動脈硬化較明顯,如果採用腕式血壓計或手指式血壓計測量,結果易發生誤差。第二,電子血壓計操作更簡單。程康林介紹,居家測量血壓時,推薦使用電子血壓計,其簡單易操作,測量的誤差比較小。第三,每年校準一次。血壓計在使用期間需根據說明書定期校準,一般每年一次,以保證準確度。
  • 老年人為了測血壓買的智能手環,真的準嗎?
    就是在光電信號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幾塊金屬片,用來採集心電信號,綜合兩種信號,估算血壓數值。 第三類是示波法。手環背面有一個微型氣囊,通過充氣、加壓、再放氣的過程,自動測量血壓。 為了儘可能保證實驗的科學性與嚴謹性,浙江省老年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國付主任醫師運用醫學統計上的「拉丁方設計」法,設計了一套實驗方法。
  • 手動量血壓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手動血壓計的使用步驟是怎麼樣的
    核心提示:儘管現在有了電子血壓計,操作簡便,但是誤差比較大,血壓測定值的準確性還是由汞柱式血壓計,也就是水銀血壓計測量所得到的更高一些,因此在很多門診當中依然還是會使用到手動血壓計。 儘管現在有了電子血壓計,操作簡便,但是誤差比較大,血壓測定值的準確性還是由汞柱式血壓計,也就是水銀血壓計測量所得到的更高一些,因此在很多門診當中依然還是會使用到手動血壓計。那手動量血壓的正確方法是什麼?手動血壓計的使用步驟是怎麼樣的?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手動量血壓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 體檢寶測血壓視力心率
    無需任何外設,通過手機直接測量:【心率】 【連續動態實時心率】【血壓】 【血氧】 【血壓粘度】【視力】 【聽力】 【呼吸頻率】【情緒】 【心理】 【肺活量】【數據可靠】通過大量的用戶驗證:1.心率適用範圍在50~150之間,誤差在 正負3以內2.血壓對92%以上用戶,誤差在正負
  • 智能手環能準確量血壓嗎?專家:目前技術達不到
    潘樂 攝 為了保證實驗的科學性與嚴謹性,王國付運用醫學統計上的「拉丁方設計」法,設計了一套實驗方法:總共8位受試者,全部為男性,年齡分別為29歲、32歲、33歲受試者採取坐姿,測量部位為右上肢,上臂與乳頭持平。每人分別佩戴一款手環,測量2次血壓,中間間隔1-2分鐘。如果收縮壓或舒張壓兩次讀數相差5mmHg以上,則進行第3次測量,取結果相近的兩次讀數的平均值。然後根據「拉丁方設計」的順序,交換手環,進行第二輪測量。以此類推,總共進行8輪,確保每位受試者都分別測量過8款手環。
  • 中國團隊突破性貢獻無創血糖儀:不用扎針就能測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截止至2016年,目前,中國約有1.1億名糖尿病患者,約佔中國成年人總數的 1/10。糖尿病和糖尿病併發症每年導致近100萬人死亡;其中近40%的死亡為過早死亡(在70歲以下人口中)。糖尿病一旦發病便無法徹底治癒。其中,測血糖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但這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很痛苦。
  • 日常測量血壓時要注意什麼?
      隔壁鄰居大爺經常會去測量血壓,有時候是滿面笑容的回來,有時候則是一副心事沉重的樣子,問及原因,是因為測得的血壓忽高忽低,導致大爺的心情也是忽上忽下的,那麼,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測血壓要注意什麼呢?怎樣測量血壓才能獲得最準確的血壓值呢?
  • 血壓高可能是測得不準?醫生總結6個小細節,教您如何測血壓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血壓有問題,但是測量的方法特別不規範,影響了高血壓的準確性、治療和評價很多人反覆測量血壓,總是覺得自己血壓很高。即使吃藥了,效果也不好。其實影響血壓的因素有很多,測量血壓的方法不規範就會導致血壓不真實。
  • 高血壓患者,在家應該如何測血壓?140/90是高血壓的表現嗎?
    患有高血壓的人,平時一定要注意,不僅僅要從飲食、運動等生活作息方面入手,避免一些不良行為給血壓穩定造成危害,在家主動對自己的血壓進行監控,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這也是很多人無法堅持做的一點,即使能夠堅持測血壓,也無法保證是否會正確對血壓值進行正確判斷。
  • 給爸媽買來測血壓的智能手環靠譜嗎?結果太嚇人
    3示波法手環背面有一個微型氣囊,通過充氣、加壓、再放氣的過程,自動測量血壓,這其實和電子血壓計是同一原理,只不過是用在手腕上,而不是手臂上。從收縮壓的情況來看,8款產品中,誤差值最小的有6.4 mmHg;最大的誤差達到了19.5 mmHg。
  • 老年人買去測血壓的智能手環,準嗎?評測結果是...
    手環背面有一個微型氣囊,通過充氣、加壓、再放氣的過程,自動測量血壓,這其實和電子血壓計是同一原理,只不過是用在手腕上,而不是手臂上。   本次評測實驗在浙江省老年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國付主任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杭州市消保委全程參與,消費者代表全程見證。   實驗採用歐姆龍HBP-1300醫用電子血壓計作為比對的標準值,且該血壓計經過專業機構檢定合格。
  • 測血壓,測左側還是右側最準確?心血管專家:測雙上臂,高側為準
    我們所測的左右上臂血壓都是指肱動脈血壓,但兩側肱動脈血壓即使在生理狀態下也會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主要由於右側肱動脈來自於主動脈弓第一大分支無名動脈,而左側肱動脈來自於主動脈弓第三大分支左鎖骨下動脈,兩組動脈由於能量消耗的不同,引起了右側血壓通常比左側高10-20mmHg,但同時有研究發現,左右兩側血壓的差異還受年齡、性別、測量時體位的影響,並非恆定不變的,例如有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在臥位測量血壓時,左側收縮壓可能會比右側要高。
  • 測血壓時手應當握拳還是伸展?靠不靠椅背,對血壓的影響有多大?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張先生查出了高血壓,於是自己買了個電子血壓儀經常測血壓,可他發現有好幾次自己在家測出的血壓,與在醫院測出的結果不一樣,有時候在家測連續測幾次也會不一樣,還有就是測血壓時手是握拳還是伸展?另一隻手該放在哪裡?
  • 量血壓、測血糖、量體溫 對照一下你有沒有做錯
    體溫計基本家家都有,發燒感冒都會拿出來量一量。有老年人的家庭,還會準備血壓計、血糖儀,然而家裡的這些健康自測神器,你真的會用嗎?醫學專業人士表示,臨床上還是有很多患者在家檢測血壓、血糖的結果和實際值有出入的。那是我們買的產品不對嗎?還是使用方法不對呢?本期請有關專家進行解讀。
  • 使用智能手環測血壓到底靠不靠譜?
    打開APP 使用智能手環測血壓到底靠不靠譜?血壓數據上也有出入,從高壓數值來講,二號比三號要高出4毫米汞柱,而低壓上要高3毫米汞柱。 同一時間檢測同一個對象,按說,心率和血壓的數值應該一樣才對,然而數據卻有比較大出入。
  • 連續測血壓波動很大,怎麼回事?
    隨著電子血壓計的逐漸普及,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有一臺電子血壓計,在用電子血壓計連續多次測量血壓時,我們會發現測量結果波動很大,是不是說明電子血壓計測得不準呢?帶著這個問題小編諮詢了專業醫生,用電子血壓計連續多次測量血壓,測量結果的確會波動很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一、袖帶我們在用電子血壓計量血壓時,都要在上臂綁上袖帶,袖帶的鬆緊程度、位置不同,都會影響血壓的測量結果。
  • 連續無創血壓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國內獲推廣
    原標題:連續無創血壓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國內獲推廣   新華網浙江頻道9月19日電(記者 段菁菁)今後,無需有創的橈動脈穿刺,通過帶有感應器的雙指套囊,對患者的兩個手指交替測量,可使臨床醫生實現對血壓的精確監測,將無創血壓升級為真正的每搏持續監測。
  • 高血壓一天量幾次血壓合適?什麼時間測血壓最好?答案或令你意外
    除此之外,高血壓患者還需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血壓水平,由於高血壓在併發症出現之前人們通常不會有任何不適,它就像潛伏在身體裡的慢性殺手,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身體的損害才會逐漸顯現,因此血壓監測也是高血壓綜合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高血壓一天量多少次血壓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