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過後,四川的蜀葵、杜鵑、月季花等如約盛開

2020-12-25 四川省人民政府

  本輪強降雨已經結束,初夏的四川恢復了晴朗。接近周末,5月24日,四川省林業廳發布本年度第十二期花卉觀賞指數,在小滿後的四川蜀葵花、杜鵑花、蘭花、月季花、梔子花、三角梅、石竹等如約盛開。

  本期推薦:成都市金堂縣轉龍鎮鮮花山谷的蜀葵花、彭州市通濟鎮通濟花海景區的毛地黃、眉山市洪雅縣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杜鵑花、綿陽市遊仙區東林鎮的月季花,攀枝花市東區大花地社區、東區攀枝花公園、東區華山社區、東區棗子坪鳳凰花公園、西區鳳凰花大道的鳳凰花、鹽邊縣紅寶鄉龍頭山、鹽邊縣格沙拉景區、米易縣龍肘山的杜鵑花、宜賓市翠屏區金坪鎮金蘭花谷景區、翠屏區趙場街道佛現村的梔子花、甘孜州瀘定縣海螺溝景區的杜鵑花。

  四川省林業廳提醒:眼下已進入汛期,遊客要提前關注天氣、路況信息及各景區相關公告,以合理安排出行。 (記者 王成棟)

相關焦點

  • 蜀葵 隨絲綢之路盛開於世界名畫
    鮮花山谷蜀葵盛開梵谷《花瓶中的蜀葵》汪蘭/文 圖片和文字資料部分據成都市植物園明代畫家唐伯虎有一幅扇面,叫做《蜀葵圖》,畫上有題詩:「端陽風物最清嘉,猩色戎葵亂著花。雄黃更擾菖蒲酒,杯裡分明一片霞。」戎葵即蜀葵。
  • 漂亮又好養,農村一大片——蜀葵,竟是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這種花,我們當地叫「咣咣鑔」,可能是因為外形和民族樂器「鑔」有點類似。鑔長大之後,逐漸學習了一些花卉相關的知識,知道了這種植物的學名——蜀葵,原產於四川在內的中國西南地區,也是唯一以蜀為名的花。當然這種花有很多別名:端午花、麻杆花、鬥篷花、戎葵、棋盤花;又因其可達丈許,花多為紅色,故名「一丈紅」。於6月間麥子成熟時開花,而得名「大麥熟」。
  • 甌海吹臺山野生杜鵑花正盛開
    想觀賞連片的紫色野生杜鵑花,可以不用去遠方觀賞了,因為在溫州市的甌海區吹臺山上,也有連片的野生杜鵑——「馬銀花」正在盛開期。時下,正值杜鵑花開的時節,4月12日,正值雙休日,記者在吹臺山的半山腰無量寺到山頂蓮花山電視傳播塔沿路看到,沿途植被茂盛,與別的山上多為紅色杜鵑花品種不同,此山上多為紫色花的野生杜鵑花,而且有一定的觀賞規模分布,枝頭上的花已進入盛開期,色彩豔麗,吸引了眾多溫州市區的遊客上山觀賞、拍照。
  • 全國城市市花集錦
    遼寧——瀋陽市:玫瑰青海——西寧市:丁香四川——成都市:木芙蓉山東——濟南市:荷花山西——太原市:菊花陝西——西安市:石榴臺灣——臺北市:杜鵑>新餘市--桂花、月季、玉蘭九江市--荷花鷹潭市--月季吉安市--杜鵑花井岡山市--杜鵑花贛州市--杜鵑花福建省
  • 臺灣原生杜鵑花盛開 「粉飾」太平山(圖)
    臺灣「中廣新聞網」圖   花色粉紅的「臺灣杜鵑」目前正盛開,將太平山森林遊樂區的後山原始森林公園、翠峰景觀道路及翠峰環湖步道,妝點得明媚繽紛。  羅東林區管理處指出,「臺灣杜鵑」花期到5月份,歡迎遊客探訪太平山,欣賞山林美景。   管理處指出, 臺灣平地的杜鵑花大多屬於外來種,太平山區盛開的「臺灣杜鵑」則是臺灣原生種,分布在海拔600到2400米之間的山稜脊,花色鮮豔、花型大。
  • 杜鵑花開 夢想盛開——2018臺灣大學「杜鵑花節」起跑
    三月的北方還有點春寒料峭,臺灣大學裡的杜鵑花已經迎風綻放,一年一度的「臺大杜鵑花節」也如期開幕。臺灣大學的杜鵑有什麼來歷?適逢臺大建校90周年,今年的「臺大杜鵑花節」又有哪些看點呢?新華社發(吳景騰 攝)  點開「臺大杜鵑花節」的網站,可以看到杜鵑花節的由來和校園中常見的杜鵑種類。根據記載,1950年臺大開始在校園裡大規模栽種杜鵑,1959年臺大又從士林園藝試驗所陽明山山仔后工作站接受了大量杜鵑。就這樣,杜鵑與臺大結下了不解情緣,臺大也因此得來「杜鵑花城」的美譽。自此,花影相伴學子,杜鵑花的多彩身影成為臺大人心中難以忘懷的記憶。
  • 原來我們市也有市花!這麼多年都不知道!
    白玉蘭在上海的氣候條件下,開花特別早,冬去春來,清明節前,它就繁花盛開。白玉蘭潔白如玉,晶瑩皎潔,開放時朵朵向上,溢滿清香。上海人選擇白玉蘭為上海市市花,象徵著一種開路先鋒、奮發向上的精神。重慶 山茶花天津 月季花合肥市合肥市的市花是桂花和石榴。福州市茉莉花。蘭州市 玫瑰花。廣州市木棉。貴陽市蘭花。
  • 當20餘畝蜀葵齊盛開……想不當C位都難吧!
    蜀葵是北方夏日裡最常見的花無論是在公園裡馬路邊還是居民家中它總是靜靜點綴著夏的風景從來不會過於搶鏡但在花的世界裡即使是平常不起眼的小角色只要找好定位 悉心栽培一樣能成為公園景觀裡最亮眼的C位比如即墨馬山公園這片蜀葵花海即墨馬山公園有著青島市面積最大的蜀葵種植觀賞基地
  • 堪比芍藥的重瓣蜀葵,值得養
    堪比芍藥的重瓣蜀葵,值得養要說夏天什麼花卉開得燦爛無比,不懼怕高溫與烈日的,蜀葵算是其中之一了。這種花卉別看它有著較為高大的植株,葉片寬大,卻是夏季裡很好養的品種,就連在一些鄉村的道路兩旁都常見它們的身影。這些地方的蜀葵一般疏於管理,更別提什麼肥料追施,就連水分的獲取一般都是靠老天垂憐,但就是這樣的條件,也沒能阻擋得住它紛紛擾擾的開著,還開的熱熱鬧鬧。
  • 蜀葵怎麼養?養蜀葵常見解答,養好蜀葵秘訣!
    蜀葵是一種常見的兩年生或短命多年生草本植物,蜀葵是夏季常見的觀花植物,列植或叢植於園林,極好的花鏡背景材料。不少花友在養護蜀葵會經常遇到一些問題,今天花果小編就給大家解答常見的養護蜀葵中常見問題。養護蜀葵常見問題解答讓我們通過下面這些常見問題了解蜀葵,也是了解蜀葵的養殖方法。蜀葵多久澆水一次?平時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但不能澆水過量,蜀葵怕澇。蜀葵在花期應適當澆水,以使花期延長,花量增加。蜀葵在生長期間一般3-5天就給它澆水一次。
  • 這次厲害了,薔薇花、月季花、杜鵑花…開滿了整個臨沂大學校園
    辦公樓前,算聖路與明義路交匯處向西的路兩側,一到五月,便開滿了紅豔豔的杜鵑花,杜鵑花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煙雲凝豔萬山叢,勝似朝霞比彩虹。遙想蜀君求醒世,捨身啼血映山紅。」左河水一首《杜鵑花》詩向我們訴說著這樣一個優美而離奇的傳說。
  • 花中皇后——月季
    花中皇后--月季月季(學名:Rosa chinensisJacq.),被稱為花中皇后,又稱月月紅,薔薇科。常綠,半常綠低矮灌木,四季開花﹐一般為紅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黃色﹐可作為觀賞植物,也可作為藥用植物,亦稱月季花。
  • 6月份開花的蜀葵又名一丈紅,是山西朔州市市花
    蜀葵,原產地在四川,不過現在到處都能看到,因為蜀葵屬於「平民」花,很容易成活。給它一個方寸之地立身,它便會報人以滿園的似錦繁花。蜀葵比較高大,花多為紅色,所以人們也稱之為「一丈紅」。蜀葵的花色有紫、粉、紅、白等色,以紅色最為常見。
  • 你在哪個城市,最適合養的花就是它!
    伊春市市花:興安杜鵑 朔州市市花:蜀葵 嘉興市市花:杜鵑(同麗水市)
  • 天津:薊縣山區山花爛漫 八仙山上杜鵑紅
    薊縣八仙山景區盛開的杜鵑花中國園林網4月15日消息:隨著天氣轉暖,薊縣八仙山、梨木臺等景區的野生杜鵑花競相開放,吸引大批遊客。在薊縣八仙山景區的聚仙峰、明安梁等地,成片的野生杜鵑花迎春開放,紫紅色的花朵掛滿枝頭,山上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薊縣林業局技術人員介紹,薊縣北部山區的野生杜鵑花主要分布在八仙山、梨木臺等景區,僅八仙山的明安梁、聚仙峰、松林浴場,野生杜鵑面積達500畝左右,近1萬株。每年從4月中下旬開始,山上的杜鵑競相開放,紅花綠葉點綴在青山綠樹之間,絢麗多彩。
  • 蜀葵,又叫一丈紅、熟季花、戎葵、衛足葵、胡葵、鬥蓬花、秫秸花
    蜀葵,又叫一丈紅、熟季花、戎葵、吳葵、衛足葵、胡葵、鬥蓬花、秫秸花,是錦葵科、蜀葵屬的多年生草本花卉。由於它原產於中國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達丈許,花多為紅色,故名一丈紅。蜀葵的形態特徵蜀葵是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達2米至3米,莖直立挺拔,叢生,不分枝,全體被星狀毛和剛毛。葉片近圓心形或長圓形,長6釐米至18釐米,寬5釐米至20釐米,基生葉片較大,葉片粗糙,兩面均被星狀毛,葉柄長5釐米至15釐米。
  • 喜歡濃香月季的花友,這12款香水月季不要錯過了,好看又好聞
    顏色:深粉色花香:濃水果香味高度(cm):700-100枝條:有光澤花瓣花型:可達32瓣,大,非常雙習性:多季節重複盛開,美國農業部區6B-9B(默認)。顏色:杏色,粉色外層花瓣花香:濃大馬士革花香花瓣花型:大,非常雙(41+瓣)習性:多季節重複盛開,美國農業部區6B-9B(默認)。
  • 華中最大的杜鵑花海即將盛開,再不打卡就晚了
    四月的麻城龜峰山,天已暖,花正開,紅白相間,春意盎然,惹得遊人三三兩兩前來踏青。 棧道旁 盛開的桃花
  • 一丈紅是家喻戶曉的蜀葵,花和葉子還有很多妙用也能吃,快看看!
    老齊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種花,在我們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種的花。此花,為一年生多年長的花,枝杆非常高,農民送名一丈紅。長的很像我們下雨時戴的鬥笠,我們有叫它鬥篷花。花名聽起來很美,它的名字叫做「蜀葵」從字的寓意就可以看出,此花跟我國美麗的四川有關係。是的,它來源於四川、貴州等,現在全國範圍很多地方都有生長。
  • 20款紫色月季品種。濃香、抗病非常好養,天然紫色唯美盛開
    01:雙重特徵(Double Feature)1976年在美國推出的「雙重特徵(Double Feature)」是一款大花藍紫色月季,花色為淡紫色和紫紅色混合,背面為黃色。擁有溫和的大馬士革香味,花朵直徑10釐米左右,是一款大花月季。花瓣有28瓣左右,高中心開花。多季節重複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