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你永遠不懂:遊戲到底該不該嚴令禁止?

2021-02-08 三個寶媽的下午茶



我的世界是個神馬世界?
前浪如何走入後浪的世界?

遊戲是了解孩子世界的好途徑嗎?



第一次聽說我的世界,是E剛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

 

一年級的時候,E經常會因為在recess的時候跟同學打架,而被罰(比如取消明天的recess)。所以,二年級開學後,放學回家路上,通常都會問他今天recess幹嘛了。

 

一天,我又問今天recess玩什麼了啊。

只聽見後排座位悠悠地傳來一句:「玩我的世界了。」

「啥是我的世界啊?」

「這你都不知道啊?!」 (什麼態度?!)

「我不知道啊,但是你可以告訴我,可以教我啊。」 (老母親忍住,還在拼命掙扎)

「我不想說」。 (我.你.提前進入青春期了?!)

被嫌棄的老母親。

這段與雄性神獸的簡短對話,就這麼被年輕的一方無情地掐斷了。

 

我當時心裡在想「我的世界」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對於遊戲基本只玩三國殺的八零後老母親,真是沒概念,並且也沒有好奇到去查百度的地步。

 

回想起2019年11月底時,在學校組織的一次書展兼現場購書的活動上做volunteer的經歷。記得當時印著Minecraft的書在男孩子們中很受歡迎(當時不知道Minecraft是個遊戲,更不知道它的中文翻譯名就是「我的世界」)。

 

然後呢,就有一陣子,E會時不時地說:「媽媽,我好想玩我的世界。」

 

有些家長可能一聽到孩子說要玩電子遊戲,就感覺天都要塌了,仿佛腦海中已經浮現出孩子茶飯不思、通宵遊戲,馬上就需要電擊似的情景。

 

也有的家長可能會允許孩子自己隨意在iPad上安裝遊戲,任意玩耍。

 

我呢,自認對待電遊、網遊的態度算保守偏寬鬆的。這體現在E玩的遊戲不多,且不頻繁、時間不長和不上癮。E之前玩的最多(其實頻率非常低,一周都不一定玩一次,一次時間也不超過10分鐘)的是這兩個遊戲:Inventioneer和Monument Valley。後來據他說在學校課上也會玩一個叫做Hole的遊戲,就下了這第三個遊戲。

 

之後E又連續多次提到同學們在玩我的世界。又隱約聽到一些家長自己也在玩這個遊戲。老母親本著怕兒子和同齡人沒有共同語言,以及自己越來越強烈的好奇心(到底什麼遊戲這麼有魔力,孩子大人都喜歡玩?),下載了「我的世界」這個APP。

 

自從有了「我的世界」,前三個遊戲都失寵了。就遊戲規則而言,大致也就規定了玩遊戲前需要經過家長的同意(因為是媽媽的iPad,E沒有自己的),和一次可以玩十分鐘(這是不至於讓老母親對娃的眼睛擔心的時間上限)。所以,預設玩這個遊戲的狀態就是,一邊用計時器或者手機倒計時10分鐘,一邊玩。

 

然而,一切美好的設想,實操起來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岔子。

 

有時會懷疑我和E都不在同一個時空。就是明明設置了十分鐘的鬧鈴,到了時間卻就是沒有響。是不是不該本著對E的信任(太傻太天真?),讓他自己設鬧鈴(且計時設備在孩子自己的全權操控範圍內)?

 

事實證明,一個我不想讓它響的鬧鈴是永遠不會響的。

 

眼前的E似乎一邊在以光速運動,一邊在玩,因為時間在他那裡幾乎都要靜止了。

 

好在E也就十天半個月玩一次。

 

因此,如何與遊戲和平共處、互不依賴,我和娃似乎都還在持續摸索中。

 

最近在樊登講書APP中聽到《遊戲改變世界》這本書。越來越多的人玩遊戲,這是大勢所趨。我們該如何順勢而為呢?人們愛玩遊戲的原因包括它能提供及時反饋和正面反饋。我們家長可以從遊戲設計中學到什麼呢?請多給孩子們及時和正面的反饋吧!

 

最近不是流行彩虹屁麼?沒錯,就是同一個意思!不是非得經歷過風雨,才能見彩虹!每天多誇誇孩子吧。

 

想養成好習慣的定律之一就是,

讓好習慣顯而易見,

構建利於觸發好習慣養成的環境。



《掌控習慣》(Atomic Habits)這本書裡說,想養成好習慣的定律之一就是讓好習慣顯而易見,構建利於觸發好習慣養成的環境。所以要想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家中就需要有足夠多的書,而且要到處都擺滿書。


(這裡其實是在電視櫃的位置上做的書櫃,進深比較深,所以有些格放的是前後兩層書。)


為母眼裡,E還算是個挺愛閱讀的孩子。經常早起就捧起一本書入迷地看了起來,以至於一段時間還經常上學遲到。

 

有一陣子,E缺書看了(其實還有很多書還沒看,但都是娃不喜歡看的)。

 

老母親開始反思,買什麼書孩子會喜歡看而不至於落灰呢?

 

突然一個念頭冒了出來:把閱讀跟E的當紅炸子雞《我的世界》結合起來。是不是個小機靈鬼?

 

深夜暗自思忖:看攻略,是不是有點看電影劇透的感覺。會不會看了攻略書,遊戲本身會失去一些新鮮感?因此會減少screen time,降低入迷的概率,這難道不香麼?那一部分對遊戲的迷戀,是否會轉移到看攻略書上呢(起碼是在認字閱讀,遠離屏幕嘛)?

 

不是說要多看書嗎?不是說鼓勵閱讀嗎?不是說要找孩子感興趣的書嗎?這遊戲攻略書買回來肯定不會淪為墊桌腳的命運啊。

 

說幹就幹。

 

在電商搜索欄裡輸入「我的世界」,列出的每套書的selling point幾乎都寫著:開發智力、

鍛鍊思維。

 

好吧,能不買嗎?

 

關於《我的世界》的書,目前一共買了兩套。

 

第一套書是《我的世界》基礎攻略系列。一共有四本:新手導航、建築指南、戰鬥指南和紅石指南。

 

第二套書是《我的世界》專題指南系列。這套書共有八冊:

1.      水下生存指南

2.      農業生產指南

3.      附魔與藥水指南

4.      玩家對戰遊戲指南

5.      下界與末地指南

6.      紅石進階指南

7.      創意指南

8.      探索指南

 


E對這兩套書都愛不釋手。



給孩子看遊戲指南書,真的好嗎?是不是在抱薪救火,助紂為虐?

 

試圖消解疑惑的我,記者魂又上身了。於是母子倆開始了一段較為正經的採訪,我充當記者,E則作為《我的世界》專家。

 

記者:你為什麼喜歡看《我的世界》這套書呢?

專家:因為喜歡玩這個遊戲。(鵝,明知故問了.)

 

記者:請問這套書裡面你最喜歡的是哪一本書呢?為什麼?

專家:我最喜歡的是探索指南。

 

記者:為什麼最喜歡探索這本書呢?

專家:探索就是我最喜歡的。並且我也喜歡戰鬥那一方面的書。

 

記者:你喜歡看這本書的話,你會想向你的好朋友推薦他們也去讀這套書麼?

專家:不會。因為我不想他們在多人遊戲中打敗我。(雖然目前為止E只玩過單機遊戲。什麼叫未雨綢繆!😂)

 

記者:一般來說,我們讀一本書都是會有所獲得的。請問你讀完這套書有什麼收穫呢,學到了一些什麼呢?

專家:我收穫了如何打下屆與末路之地和主世界的生物。(一堆聽不懂的術語。。。。。。)

 

記者:那關於書中,你看到哪些地方最開心,一看就很高興呢?

專家:每一點都高興。

..

 

好吧,你高興就好。

 

說罷,我仔細翻了翻書,總結一下隆(純)重(屬)推(胡)薦(謅)這套書的原因:

(閱讀有風險,買書需謹慎)

 

1. 提高語文水平。因為這套書中還是有不少生僻字的。下圖為證。 



2. 這套書真的能學到知識!

比如,創意指南這冊書裡還講美學!書中涉及到配色,色環,近似色配色,互補配色,和三色配色。

還講建築構件,拱形結構,列柱,簷口,頂閣,飛扶壁.

還有講裝飾的,瞬間有點錯覺,看上去好像一本講室內裝修的書!

再往後看到平面示意圖,徹底驚了。



這是不是有點floor plan的既視感!

 

所以要說這遊戲、這書能鍛鍊人的空間思維能力,我是信的。

 

3. 老母親的《我的世界》初體驗

 

為了更進一步地更走入兒砸的世界,為了不太早被時代的洪流淹沒掉,為了做個還算合格的前浪,我獨自顫巍巍地打開了《我的世界》APP!

 


一頓點擊,終於進入遊戲。

 

然後有了下面這一段茫然失措和漫無目的:



當屏幕上出現「你現在不能休息,周圍有怪物在遊蕩」,而又根本找不到怪物在哪裡的時候,心態崩了。

 

鴕鳥似的趕忙合上了iPad。

 

再次打開的時候,屏幕上顯示:


總之,老母親食指一堆瞎點,完全沒有get到這個遊戲的精髓啊!

 

雖然努力了,還是沒體會出到底孩子為啥愛玩這個遊戲,玩《我的世界》的樂趣究竟在哪裡。

 

《我的世界》,你永遠不懂。

你的世界,我永遠不懂。

 

但我想,愛的力量足以在母子兩代人之間的鴻溝上,架起一座橋。從此,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畢竟,每位母親與孩子之間,那都是過命的交情。

 

我不是鼓勵大家都讓孩子去玩《我的世界》或者其他電子遊戲,更不是慫恿父母們去買遊戲攻略書。而是希望家長在更理解孩子的路上,再多努力那麼一點點。多點嘗試,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多點fun(就像小時候玩遊戲那樣)。

 

在遠遠的背後帶領著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披荊斬棘,升級打怪吧。

 

願諸位越挫越勇。








相關焦點

  • 四維世界是怎麼樣的?人到底該不該努力?
    咱們還是實在一點,不懂的東西咱們也不刻意地去偽裝。那我就用自己的思考理解來談談這個話題。1.我們看到的世界是它真實的樣貌嗎?我們人類看到的世界和感知到的世界是它真實的樣貌嗎?肯定不是。肉體可能是真實的載體,或者完全是不存在的虛擬載體,也就是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空間宇宙可能壓根就不是真實存在的。遊戲是我們人類眼裡的虛擬遊戲,人類又何嘗不可能是誰「手裡」的遊戲,因為一切都設計得太完美了,所以我們可能就是別人手裡真實版的「我的世界」。可能不同的是我們有了自我意識,但是反過來推理,倘若遊戲裡的人物有自我意識,我們肯定也是感受不到的。
  •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玩遊戲呢?
    父母該不該讓孩子玩遊戲?反方父母說:不該。孩子玩遊戲會上癮、沉迷、影響學習、影響身體。正方父母說:該!為什麼要壓抑孩子的天性?玩呀!醬醬覺得和孩子一起共讀繪本是一種高質量陪伴,和孩子一起遊戲也是一種高質量陪伴。和孩子一起玩遊戲,鍛鍊孩子的遊戲思維,到底有多牛逼,我們現在就來仰望一下。◆ papa遊戲菌和他的孩子Hans聯手,設計了一套屬於他們父子倆的桌遊——《魔靈傳奇》,他不但讓孩子從對電腦的的沉迷中解脫出來,還把遊戲做成了模型,創造了一套兒童桌遊。
  • 蒸饅頭時,到底該不該加糖,很多人都不懂,難怪饅頭不好吃!
    蒸饅頭時,到底該不該加糖,很多人都不懂,難怪饅頭不好吃!饅頭是我們最喜歡吃的一種麵食。在我們家每頓飯,基本上都是少不了吃饅頭的,如果不吃饅頭的話,總感覺是吃不飽的。因此饅頭在我們家是非常的受歡迎。平常我在吃饅頭的時候,我基本上都是在家自己蒸的。在家蒸饅頭鬆軟又好吃。但是我們都知道在家蒸饅頭的時候,都是少不了和面的。我們在蒸饅頭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少不了用酵母的,其實,這個時候很多人在和面的時候都會加入糖,那麼我們在蒸饅頭的時候,到底該不該加糖呢?很多人都不懂。難怪蒸出的饅頭不好吃!
  • 孩子的世界,大人永遠不懂?
    不管你信不信,孩子的世界大人永遠不懂。很多老師和專家也是,單獨從理論上去分析怎麼樣教育孩子,那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尊重​規律的。說的直白點,沒有一個家長或者老師是真正懂孩子的內心世界的,表面上看起來父母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但是,從深層次講父母不可能完完全全​真正的懂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這就好比是夫妻兩個一樣,即使彼此再熟悉,即使兩個人相戀八年,也​做不到彼此非常的懂對方。
  • 《生活在樹上》到底該不該滿分?
    近期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起了廣泛爭議,今天咱們來探討一下它到底該不該得滿分。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判斷標準,這不是一篇發表在報紙上的文章,更不是一篇錄入教科書的文章,它只是一篇高考作文,因此我們只能用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來要求它。
  • 【心情】夜深了.我累了.該睡了_[QQ炫舞]心情文章_遊戲_騰訊網
    我閉上眼睛.回憶著那張熟悉的臉.想著.她到底是痛苦還是傷感.是快樂還是強裝笑顏? 白天.上網.聽歌.打遊戲.以此來打發我的難過.什麼都不去多想. 晚上.夜深的時候.離開電腦.一種難以形容的傷感突湧而來. 白天.真的是個好東西. 黑夜.不敢面對.卻又無法逃避.
  • 英語到底該不該學?我這麼看,你呢?
    這幾天,經常看到有關「該不該學英語」的討論,在這裡,我也說說我的看法。不一定對,只是個人見解,不喜勿噴。很多人認為,學習英語沒有用,以後也不從事相關專業,學了也用不上,不應該將英語列為主課,最好是誰有需要,誰自主選擇要不要學。
  • 「老婆說這是做瑜伽的印記,我該不該相信她?」哈哈哈哈哈哈哈~
    「老婆說這是做瑜伽的印記,我該不該相信她?」網友說自己的老婆很喜歡在家裡練習瑜伽,這天,剛下班回到家裡,就看見老婆在地板上練習瑜伽,等她起來去做飯的時候,我就看見了地板上的印記,這是啥情況?哈哈哈哈!!哈哈哈,這件衣服確實很清涼啊,這是什麼款式?還挺新鮮的,不懂穿這樣的衣服出門,會不會回頭率百分之百呢?
  • 設計師到底該不該學前端?
    那麼到底設計師該不該學習前端呢?先說說大家平時最苦惱的設計稿還原度問題,一個視覺超讚的稿子,怎麼到了前端手裡,字體邊距就亂七八糟呢?為什麼沒對齊,為什麼沒加粗,還有說好的動效怎麼都沒上,完全不是情感化設計了啊。
  • 成人世界的遊戲規則,該改改了
    你總是在說孩子的問題,殊不知,孩子的問題,只不過是對你的投射而已。真的,如果你有孩子,那麼,一定要去看看《少年的你》。《少年的你》與《我不是藥神》一樣,你看見被暗藏的陰暗與人性的戰爭。只是,它們都是成人世界的遊戲規則,或者是這種規則之下的肅殺。
  • 女生到底該不該主動表白?
    點擊上方藍字,聽▲向暖講故事文:向暖女生到底該不該主動表白在我們從小接受的傳統教育觀念裡「談戀愛就不應該女生主動啊」。但又因為克制不住的想要靠近,所以才會到處和人討論這個話題。在我看來,一段穩健的成年人之間的感情應該建立在兩個基礎上:「信任」和」捨得付出」,我不認為談戀愛就要男生主動或者女生主動,誰喜歡的多一點,誰就更主動,這是人的本能。
  • 我的世界:老玩家的套路並不適用萌新?萌新該如何掌握遊戲技巧
    我的世界這款遊戲,小黃象最近帶了一個萌新來玩,但是效果卻不是很理想,很多遊戲的基礎知識雖然都能教會,但是玩法卻一直教不到點上,對於他自己而言,如果單人玩的話,還沒等做什麼東西,就陷入了一個瓶頸期,而很多東西是小黃象講不到的內容,因為對於一個老玩家而言,已經是印入骨子裡的基礎了,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說
  • 和女友玩遊戲,我該不該讓著她?
    而且你女朋友來跟你一起玩遊戲還是為了你,說不定人家還不樂意玩呢,要不是你玩這遊戲,人家哪有功夫來玩?所以說!坑不是問題,讓她是必須的,因為重要的是她是你女朋友,那麼一切都請微笑面對!我有幾個朋友,她們雖然是女孩子,但是她們對於遊戲真的什麼類型都玩,FPS、MOBA、RPG他們都會去嘗試,穿越火線鋼槍不用人讓,打遊戲不需要人保護,只需要配合,一般都搶著做ACE…..玩的都很好。而且男生和這樣的妹子玩遊戲還是比較有意思的,起碼心不累,玩著愉快,也更受人歡迎。
  • 到底該不該給孩子零花錢,一周給多少合適?
    之前我們給他的零花錢一直都是沒有規定,有時候回鄉下去爺爺奶奶回給些,有時候我時不時地也會給些,然而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大寶的存錢罐裡竟然一毛錢都沒有。於是在跟老公商量後我們決定,每周給大寶固定數額的錢讓他用作零花錢。那麼問題就來了到底要給多少合適這倒是難住了我跟老公了。思來想去老公說要不跟大寶商量商量看他自己提個數給我們最參考。
  • 男人抱怨,你根本就不懂我時該怎麼辦?
    她說:他跟我說這些的時候,我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他,我無法感受他是什麼樣的心情,我只能感覺到他很焦慮焦急,但是我又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他。不知道該說點什麼每次聊天男朋友想說點什麼的時候,突然說;算了,說了你也不懂因此彼此都變得很沉默,小花不知道說什麼才能真正地理解男友,讓他心裡稍微舒服一些。除了說,沒事的,我在,會好的。
  • 我到底該不該復讀?
    隨著高考的落幕,不少考生在問學長APP後臺向清北學長們請教,估分後發現距離目標院校有差距,自己到底該不該復讀?本文結合過來人的經驗給出大家建議。在復讀的這一年,可以說你要放棄的東西有很多,放棄社交、放棄打籃球、甚至連衣服都帶回家洗、給自己的休閒時間就是看作文素材。沒有理由,背水一戰,就是拼!
  • 女人離婚時到底該不該要孩子?我採訪了10個過來人
    可是我擔心孩子跟著他爸爸會被他爸爸帶壞,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到底是帶著孩子還是不要好呢?離婚的時候不要孩子的女人。看似心狠,但她們卻是迫不得已,哪個媽媽不心疼自己的親骨肉呢?那麼,離婚時,女人到底該不該要孩子呢?
  • 我們的孩子到底該不該學英語?
    這場戰爭中也有哪種不和諧的聲音,一些所謂公知作家,說白就是洋奴,在疫情面前的表現與發聲具有極大的欺騙性。我們的孩子到底該不該學英語,我覺至少不應該在義務教育上作為必修課。我們的鄰國日本人是這樣評價中國人全民學英語:你們的問題出在教育上,打個比方:你們明明知道英語學一輩子也跟不上英國人,卻把考試把英語納入正科考試。
  • 永遠記得,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釋,不懂你的人,不必解釋
    在一些人眼裡,任憑你怎樣努力,他也視而不見,那些愛嫉妒的人,你所有的努力變成了運氣好。在不懂得感恩的人眼裡,你再大氣,慷慨、也是小氣。「有命得之欣然,無命得之釋然,生活不易,不必奢望所有人都理解和認同你,別人怎麼想,怎麼說我們控制不了,唯能控制的是自己的心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走自己的路,任憑他狂風巨浪,我自巋然不動。
  • 黃曉明的致青春:你是我永遠的白月光,可我的浪漫你永遠不懂!
    老同學,你過得還好嗎?你是我永遠的白月光,可我的浪漫你永遠不懂!(近日,有香港卓偉之稱的朱皮曝出:黃曉明與AB早已離婚。)我是一個來自山東的大男孩,我帥,我陽光,我努力,我驕傲,就是不夠聰明。,我再努力,永遠也成不了你眼中的「優雅紳士」或者「成功老闆」,你有認真考慮過會和我在一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