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男中李後主,女子李易安」,這李後主說的是南唐後主李煜,李易安指的是千古才女李清照。李煜是一代君王,他的詞極盡本色,言淺情深,讓我們知道原來帝王也能如此有文採,後世送他一個「詞中之帝」的美稱;李清照是一介女流,她的詞清新雅致,別具一格,讓我們見識了古代女子也有這般才情,後世送她一個「詞中之後」的美譽。
二人雖為詞壇一帝一後,但在小編眼中,李清照卻有略勝一籌之處,勝就勝在她早期的作品。李煜早期之作風格綺麗,少有佳作,直到後來歷經喪國之痛,才寫出了不少流傳千古之作;但李清照不同,10幾歲開始她就能寫出「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樣的經典之句,她讓我們見識到什麼叫天賦。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清照10幾歲時信手拈來之作,就詞面上來看,這首詞連犯「兩大忌」,卻足以驚豔了詞壇,被認為很難寫,每次讀完都不得不感嘆:才女名不虛傳。
《浣溪沙》
宋.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嫋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溼鞦韆。
寫這首詞時,李清照約16歲,午睡醒來,心中一股惜春之意油然而生,作下此詞。詞的大意是:寒食節時,萬物復甦,春光明媚。玉爐中的薰香也燃盡了,那嫋嫋殘煙卻依舊飄香。我午後醒來,頭上的珠釵落在枕邊。海燕未歸時,女孩子們就早早地玩起了鬥草的遊戲。江邊的梅子已過了時節,紛紛落下,柳絮綿綿隨風飄蕩。黃昏時,細雨突降,零零星星打溼了院子裡的鞦韆。
說這首詞連犯「兩大忌」,這第一「忌」就是全詞通篇寫景,似無一處寫情。宋詞講究寄情於景,多數是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但這首詞卻不露任何抒情之語,通篇都是白描,這在當時是非常少見的。其實這正是詞人高明之處,她將一片惜春之意全藏在了字裡行間。玉爐的薰香燃盡正是春要遠去,但她卻仍不舍它的芳香;鬥草的遊戲本是五月五的夏日才開始,但少女們卻搶先玩起來,這是她的無奈;最後一句雨溼鞦韆,使這傷春之情升華,打溼的又何止是鞦韆,更是詞人那敏感的心!
這第二句就是為了避免詞作雜亂無章,都忌諱堆砌了太多的景,所以寫景詠物多選取一個景致來細寫,很少有像李清照這樣寫詞的。她從春光寫到寒食天,從玉爐寫到殘煙,從山枕寫到花鈿,從海燕寫到鬥草,從江梅寫到柳絮,從細雨寫到鞦韆,寥寥幾句一共寫了12種景物,卻絲毫不顯雜亂,讀來如行雲流水,這是詞人的筆力和別具一格的布局所致。
《填詞雜說》評說這首詞時說:「此等詞極難」,這話說得是一點也不假。這首詞一問世,就驚豔了宋代詞壇,當時眾人都不相信這是一位16歲少女所作。這首詞大家喜歡嗎?歡迎和小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