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地球賴以生存的能量星球,因為有了太陽的光和熱,地球才成為一顆生命星球,目前暫時沒有發現別的星球上有生命存活,地球是唯一一顆孕育生命的星球,地球之所以能夠給人類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是因為太陽給它提供了足夠的能量,讓它慢慢變成一個充滿生命的星球。
關於太陽的神話故事也是數不勝數,太陽總是帶給我們正能量,所以古人把太陽當作神明一樣信奉。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類終於可以靈活運用天文知識來了解太陽,天文望遠鏡的誕生讓我們了解到原來太陽是一顆紅色星球,人類對它的熱情不減,更多的科學家參與到太陽的研究工作中,為我們揭開太陽的神秘面紗。
在此同時,我們最想知道的就是太陽的壽命到底有多長?太陽誕生於46億年前,從誕生便開始了它的傳奇一生——燃燒。46億歲的太陽現在是處於青年、壯年還是老年時期呢?它到底還能燃燒多久呢?這顆紅色星球最後的歸宿到底是哪裡呢?
眾所周知,所有的燃燒活動都需要燃料,那麼太陽的燃料是什麼呢?太陽燃燒了46億年都沒有熄滅,它的燃料肯定是不同尋常的,從事這方面科研的科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大膽的假設:提供太陽燃燒的燃料是某種化學反應。而後,他們又推翻了這個假設,他們通過產能計算方式,對太陽的壽命進行計算,假如是某種化學反應作為燃料,那麼太陽的燃料早在一億年前就該消耗殆盡,不再燃燒了。然而直至現在,太陽依舊燃燒旺盛,沒有半點要熄滅的跡象。
1905年,事情出現轉機。愛因斯坦提出質能方程,質量和能量有確定的等量關係這一說法被大家熟知。而後核能出現了,原子彈和氫彈的成功製造也奠定了核能的地位。核聚變被推上風口浪尖,科學家們紛紛猜想:太陽經久不滅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核聚變。
太陽的核心本身就是一個核能站,只有核聚變能量才能使太陽持續燃燒46億年之久。太陽內部的氫原子相互融合,釋放出巨大能量,產生的光子再射到太陽表面,看上去猶如一個正在燃燒的巨大火球。然而,太陽內部的氫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倘若這些能量全部燃燒完以後,太陽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宇宙中每天都在上演著生與滅,有新生恆星,也有能量耗盡走到生命盡頭的恆星,科學家表示,恆星的壽命一般在百億年左右,以100億年來計算的話,燃燒了46億年的太陽正值壯年,太陽至少還會燃燒50億年。再經過10億年左右,隨著能量的消耗,太陽會慢慢轉變成為紅巨星。
一顆恆星由青壯年時期步入老年時期後,它將成為一顆紅巨星,這個過程是極其漫長的,要經過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年的時間。那時的太陽會因為膨脹而變得更加巨大,顏色也變成紅色。它的體積會不斷的擴大,最後甚至把地球和水星的運動軌道一起吞沒。膨脹到極限後,便會向內塌陷,這時太陽燃料已經用完了,等待它的會是怎樣的命運呢?
據科學家分析,目前恆星的結局根據體積與質量的不同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體積比較小的恆星,最終會變成白矮星,按照太陽的質量和體積在宇宙中的劃分,太陽最後的歸宿也會是白矮星,這種天體也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另外一種是體積和質量相對較大的恆星會演變成中子星,宇宙中的中子星並不常見,因為它看似不大,質量卻十分巨大。最後一種超大恆星會演變成神秘黑洞,至今人類都無法觀測到它的內部,它是連光都能吞噬的神秘天體。
恆星最終的歸宿無非就是這三種,太陽終將演變成為白矮星,這相對於變成中子星或是黑洞來講,無疑是最好的結局了。離開了太陽的地球肯定是不會再有生命了,幾十億年後,如果還有人類存活,那時的科技應該十分發達了,來個星際旅行大概也不是難事。所以人類早已離開地球,去更適合生存的星球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