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道 圖:木痴
時值春耕農忙之際,也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近日,省級科技特派員鄭少泉走入涵江山區,現場指導果農,嫁接龍眼新品種。莆田素有「興化桂元甲天下」之美譽,然而,這幾年備受外來市場衝擊,有些果農打算放棄果園,另謀生路。如此這位科技特派員來了,看他是如何解決果農們的難題......
為保春耕、科技做支撐
近日,在涵江區萩蘆鎮洪南村,省級科技特派員鄭少泉博士不顧泥濘的山路,來到果園「面對面」、「手把手」地指導果農,嫁接龍眼新品種。
眼下,正是龍眼花穗調控管理期,也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期,鄭少泉博士終究放心不下果農的生計,出現在莆田山區各地。
為了加快龍眼新優品種的示範推廣,洪南村篩選一片30畝的龍眼果林,多是樹齡達25年以上的老樹,進行矮化,嫁接,改良成「翠香」、「寶石一號」等新品種。
這個默默無聞的山區村落,將成為龍眼樹高接換種示範基地。種植的是鄭少泉博士經過多年精心培育的龍眼品種,未來基地將形成早熟、中熟、晚熟的構造。
果農缺的就是技術、科技,經過鄭少泉博士的指導,嫁接成功的龍眼新品種,第二年就能結果、面向市場,掛果期將增長,拉開龍眼成熟期,市場價格較好。
產業幫扶 助脫貧攻堅
過去莆田龍眼名聲響噹噹,品種、加工、技術等都具有優勢。萩蘆鎮洪南村過去也是龍眼大村,不少村民靠龍眼發家致富。
這幾年受到泰國、越南等進口龍眼以及廣東、漳州外地龍眼的衝擊,導致莆田龍眼經濟效益下降。
有些果農只能放棄種植龍眼,果園開始荒廢,種植面積減少,龍眼行業也逐年衰敗。
為此,萩蘆鎮積極對接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尋求開發,合作。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原所長鄭少泉博士,與果樹打了半輩子交道,是龍眼枇杷學科帶頭人。
趕在春耕備耕之際,鄭少泉及研究團隊將品質差的龍眼樹,全部進行矮化、嫁接、品種改良,通過提供技術支持、改良品種問題,從而真正提高龍眼效益。
下一步,鄭少泉及其團隊也將以點帶面,在部分鎮村逐步推廣嫁接新技術,促進莆田龍眼產業結構調整。
把莆田龍眼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輻射帶動莆田乃至福建省龍眼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助力脫貧攻堅,振興鄉村。
科技興農 農民的智囊團
據了解,鄭少泉博士是莆田人,出生涵江莊邊。今年,疫情改變著太多東西,卻改變不了他實實在在為果農解憂的心,這一切緣於他俯身果園的初心。
做科研數十年,他積極地把科研的成果帶到果園,持續追蹤,更好地打通科技興農「最後一公裡」,成為農民的「智囊團」。
在中國,有無數像鄭少泉一樣的科技特派員,他們通過技術,幫扶農民,提高農民的生產水平,提高農民的收入,為全面進入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科技特派制度已推行20年。站在上一個20年與下一個20年的銜接點上,總有一些新動作,循著時代脈搏,起于田間,由點及面,逐漸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