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視角看農村,我對山區農村發展的幾點淺思考!

2020-12-16 山溝兒農村小王

可以說,現在的農村已經是朝著高目標去發展的現代化農村,尤其是平坦開闊的平原農村基本已經實現了機械化農業、現代化農業,然而坡高地陡、地無三尺平的山區農村仍然是鄉村振興中的一大難點!農業無法機械化、分布散亂的小片土地規整起來也是相當有難度,山區農村農民未來路在何方?

每到星期天我都會回到老家農村,站到山坡上望望這些黃土地,俯視整個山溝裡的農村,幻想著這個小村莊未來的樣子。當然也會跟一些五六十歲的農民去談談心,了解下過去,暢談下未來!

山溝裡的郝家村

農民對於山區的現狀及發展有何淺見?

在村裡跟一位老農民聊過之後,他對山區農村有很多自己的見解,我們一起來看看從農民的視角,他對於山區農村是如何看待的!

以下文字為一位山區農村農民所寫,對山區現狀及發展的淺見!

近二十年山區農村出現了土地荒廢、房屋空閒,甚至出現了不少的無人村莊,什麼原因呢?說說我的看法及調查結果。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近幾年來農村發生了巨變,十八大以來,國家振興農村、精準扶貧,農村農民面貌煥然一新!交通、居住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山區農村也開始實行「村村通」工程,泥土坑窪的道路都變成了寬闊的柏油馬路,村莊裡的房屋也都翻新。

但縱觀目前一些山區農村,仍然存在著「無人村」「空心村」等現象,很多農村都是幾位老人居住,不見年輕勞力的蹤影,其實如今農村這種現象也十分常見,大家也都親眼目睹,至於其中的原因有太多太多,大家也能說上十來條!

山區農村農民大多數人棄耕舍家,離開了家鄉去打工,過著居無定所,食無保障的漂泊生活。背井離鄉到城市打工租房過日子,流浪生活。打工工作也不穩定,收入更不穩定。很多人交了房租,勉強維持生活。大多數人以建築業為主,成為建築業農民工大軍。

隨著時間的遷移,房地產飽和,高房價原因,很多地方出現鬼城。樓房賣不掉了,開發商紛紛退場。建築業大軍的活兒越來越少,不知道有一天會不會出現無工可打的現象,這批人員數目龐大,可能達到三四億人口面臨失業。也有少數人買到城市樓房,成為新時代城市花園一族。但大多數人還是無家可歸,有家難歸。變成了農村有家難歸,城市無家難安身。

山區農村的教育、醫療等仍然是大問題,還有一些山區野豬野雞泛濫成災,對農民種糧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危及到農村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現如今鄉村振興肯定需要人們返鄉貢獻自己力量,然而想回鄉務農孩子上學困難,自2005年到2008年,全國山區農村學校,基本上撤銷,合併成為鄉鎮中心小學。造成山區農村農民為了孩子上學自己有寬大房子空著不住,去鄉鎮縣城高價租房。有的人一家三代租一間十多平米房子,沒有衛生間,做飯睡覺都在一起。

還有很多山區農村就醫難,老人有病感冒要去十幾公裡,幾十裡遠的鄉鎮中心醫院看病。很多地方禁止鄉村醫生打針輸液,只有賣藥資格。打吊瓶只能去鄉鎮醫院。本來一個普通感冒,在農村家門口花幾元錢可以看好,可去了鄉鎮衛生院打針吊瓶子,各項檢查,結算要上千元。雖然說農合報銷,十元錢的藥劃價一百多,本來在家門口就醫花一百元能看好,去了鄉鎮中心醫院必須住一周,床位費服務費,醫藥費,檢查費,要花一兩千元。並且不是全報,一千元報七百,自付現金三百。提起農村的教育和醫療,真是令人感嘆!

2003年取消農業稅的消息讓農民十分欣喜,免除了二千多年農民交公糧的政策。相繼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免除了九年義務課本費用,實行農村合作醫療,農民看病報銷,震撼人心的驚天春雷!

隨著房地產開發,房價一路飛漲,從2003年前二線城市一平米2600元現在漲到每平米一萬八九。很多山區農村學校撤銷,鄉村醫生無資格打吊針。不少農民進城買樓成為市民,很多人把戶口轉入城市戶口。城市化,城鎮化,教育醫療兩駕車,加之野生動物保護法,讓不少農民紛紛離開農村走進了城市!

解決山區農村農民是當前政府頭等大事,也是當務之急。現如今國家高瞻遠囑,精準扶貧,振興農村戰略。號召農民工回鄉創業,回鄉務農。國家為農村修好路,蓋好了新房子。很多農民工返鄉創業重振家園,振興農村。

農民工回鄉創業,回鄉也有很多難題。創業種地更需要解決農村教育醫療,解決上學難就醫難問題。更重要的是處理好野豬野象狼等,解決野生動動危害農作物等現象!

現如今要保護野生動物,山區農村野豬野雞泛濫成災,嚴重影響山區農村農民工返鄉,農民辛辛苦苦一年,種糧絕收。白受苦一年還賠種子錢,化肥,農藥,地膜,等投入錢。更可怕的野象野豬狼攻擊人問題,山區林緣地農村農民野象狼野豬致死致傷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山區農村、農業、農民工與野生動物保護矛盾,如何處理好。回鄉創業就業出路在何方?老農愚見異地移民為上策,這樣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比如耕地緊張、山區農民與野生動物爭地問題。保護生態、保護野生動物,最好移民安置林緣地,山區農村農民。

如果農民工大軍返鄉務農,不移民家鄉創業,就得改革野生動物保護法。消滅狼群,消滅野豬,消滅野雞野兔山鼠,發展山區種植養殖經濟。種植果樹藥材創業山區農業經濟。同時,每戶低息貸款5至10萬元,脫貧不返貧,回鄉創業扶一把,扶上馬。

大力支持發展農村林間散養畜禽,帶動農民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保障城市綠色生態肉蛋奶,滿足國內肉食。成為不進口糧油肉,可出口糧油肉。實現脫貧不返貧,振興農村的偉大戰略價值。

以上內容為農村農民所寫!

這是山區一位農村農民對於農村發展的思考與看法,大多都是農民們的心裡話!至於異地移民本人並不是很明白,他寫的文字也沒有詳細解釋,那麼就請大家來進行切磋交流吧!

農民對田間秸稈處理有何看法?

57歲老農民如何看待農村的發展變化?

老農論豬!

相關焦點

  • 「棄之可惜,食之無味」,是什麼在阻礙山區農村實現農機化?
    山區農村實現農機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有人用這樣的語句形容過山區的農業現狀:500年的回眸,才換得一次擦肩而過!丘陵山區農機化的機會不能再錯過了!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時刻關心著農業、農村和農民,各方面政策也向三農傾斜。近幾年,我們這邊的山區農村也隨著惠農政策的春風,各方面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農業農村部也對山區農業發話: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要提擋加速!
  • 認清山區農村的現實,思考與踐行,走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我們說三農,馬上就會跳出三個詞:農村、農村和農民。我出生於貴州的山區農村,所以對山區的三農問題體會尤其深刻。山區的農村人,一輩子辛苦,卻生活艱難,就算是到了現在這個時代,其生活水平依然大大地拖了全國人均收入的後腿。
  • 山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困境與突破路徑
    山區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層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展的日漸多元化,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種種困境,遭遇發展瓶頸。如何突破瓶頸?需要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特色農業的開發合作、發展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政府要以政策引導農業的產業化發展。
  • 未來的山區農村,會逐漸消失嗎
    走進農村,看農民生活,講農村發展,躬耕三農一直在路上!如果您喜歡,請多關注!未來的山區農村,會逐漸消失嗎高原上的農村在平原地帶的村莊一般聚集,從高空視角往下看,能看到如棋盤一樣,分布在廣大的平原上,周圍被耕地所包圍,用道路做連接,形成了一個村莊交通網。
  • 陝西省落後的山區農村如何脫貧致富?是否可以發展鄉村旅遊?
    今天我來說說我的家鄉陝西省洛南縣,並和大家一起探討落後的山區農村如何脫貧致富這個話題。我的家鄉陝西省洛南縣處於秦嶺山脈腹地,多山少平地,整體上經濟比較落後。由於山區地形,無法發展規模化、機械化農業,同時洛南無規模化、戰略性產業,百姓致富渠道只能靠一畝三分地,但是以目前的情況,靠傳統的種莊稼致富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這裡的大多數百姓處於餓不死,也富不起來的狀況。
  • 山區農村到底該怎樣發展,山區農村的現代化之路還要走多遠
    我是一個生在農村,從小就在農村長大的人,後來由於上學的緣故每個月回一趟農村老家,再後來在城裡上班,一年回農村老家也就五六趟。雖然身在外地,但是我的心裡一直在思念著農村老家。偶爾懷念小時候一起玩泥巴的夥伴,小時候的泥濘小道。
  • 近年來農民「劣根性」思想嚴重,誓死不回農村,城市真的那麼好?
    而如今,很多農民都有這樣的想法,感覺農村什麼都不好,交朋友都要交城市朋友,只要呆在城市什麼都好,看不起農民,不想回農村,這種思想在很多年輕一代農民身上滋生,而且有蔓延的趨勢。「農村發展真的不行,你看看人家城市?」「農民的素質真的很低,你看看人家城裡人,舉手投足間都是素養。」「我是沒錢,有錢的話打死我也不回農村。」「我現在交朋友一般都是和城裡人交朋友,我相信近墨者黑這個道理。」……等等。
  • 「農民夜校」現代農村發展真需要
    (3月12日,《華西都市報》)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曾有代表委員在答記者提問時說,新時代的農民不在是過去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起早摸黑,靠著人力在田間地頭耕作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機械化、科技化程度更趨於規範和高效。農民這個職業也不是什麼人能當就能當;農村也不是什麼人想去就能去得了的地方。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沒有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哪來全民建成小康?
  • 山區農民該如何探尋出路?
    國家近幾年對三農的扶持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惠及全國各地的鄉村,然而不少山區丘陵地區的老百姓除了領到少部分農業補貼外其耕種方式,農業發展模式依然一承不變,亟待解決並尋求新的出路!目前山區農村的問題已經惡化,十分嚴重。
  •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下集體所有權的幾點思考
    同時,也要尊重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發展歷程和現狀,承認集體所有權在實踐中形成的特殊權能。  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度的形成  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形成過程,有助於我們認清制度變遷脈絡,明確改革方向,為科學界定「三權分置」理清思路。  一是1949至1952年土地改革階段。
  • 農村城鎮化發展步伐越來越快,農民們對此怎麼看?
    這幾年,隨著農村發展步伐的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也越來越快,大批大批的農田被佔用,大量的農房被拆遷,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工廠拔地而起。雖然農村城鎮化發展是國家規劃的整體目標,目的是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廣大農民就業,從而使得廣大農民們都富裕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 電視劇《黃土高天》展農村改革發展歷程的縮影
    接著,《趟過男人河的女人》《當家的女人》《希望的田野》《喜耕田的故事》等農村題材電視劇湧現出來,以獨特的創作視角和鮮明的藝術風格展現農村真實而美好的生活圖景,呈現農民質樸卻豐富的精神世界,成為鐫刻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深刻的影像記憶。然而,輝煌之後,農村劇如今卻成了「稀缺劇」。在2017年全國獲準發行的國產電視劇中,當代農村題材僅有14部415集,部數和集數分別佔總量的4.46%和3.08%。
  • 未來農民將成為「有錢人」?農村發展空間廣闊,未來可期!
    然而在發展的背後,是規模龐大農村群體背井離鄉,大家來到城市務工,廣袤的農村成了被掏空的「巢穴」,年輕勞動力流失嚴重,僅有老人和孩子留守在這片土地上,農村的發展因此常年處於停滯的狀態,這極大地拉開了城村貧富差距, 大量的農民工群體湧入城鎮,在最基層、最艱苦的崗位上默默地為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做著努力。
  • 鄉村的天地廣闊,農民的事是大事,農村的潛力很大
    他,不苟言笑,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幹著組織上交給的事…… 他是財務出身,半輩子兢兢業業地和數字、報表打交道……短短的四年駐村經歷,他對村子的了解及思考令人深思,其見解讓我刮目相看…… 周末的下午,天氣很冷。
  • 在農村推行火葬行嗎?看看農民怎麼說吧
    「生老病死三千及」,人這一生不管是成功居多,還是失敗居多,最離不開駕鶴西去,人駕鶴西去以後,城市裡一般埋葬方式為火葬和水葬,農村基本上是土葬,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基本上了解土葬的流程,我這個半吊子就不班門弄斧了,但隨著土地政策變化,各地農村預留的墳墓地已經用完,農村就將亡故的親屬埋葬在自己承包的土地裡
  • 當農村趨於凋敝農民卻未「終結」
    村莊裡的「總書記」驥村,是我們長期做農民口述歷史的田野地點,前些年利用國慶假期的驥村之行遇到一件事,讓人啼笑皆非卻又心酸不已。在村中走家串戶時做訪談時,一位稱自己為總書記的年輕人走上前來,與我們一一握手,他說「你們不認識我嗎?」看到我們搖頭,他接著說「我是胡錦濤啊,你們連總書記都不認得?」
  • 在南方的農村,為啥有些農民要故意放幾塊大石頭在莊稼地裡?
    在南方的農村,為何很多莊稼地裡要放幾塊大石頭?有何用意?文/農夫也瘋狂莊稼地是用來種植莊稼的,一般農民在耕田、種地的時候,如果見到有小石子了,一般都會把它們收集起來,然後一起扔到莊稼地以外面的地方。不過在南方的一些山區,確實能經常看到有些莊稼地裡有一塊塊的大石頭。它們並不是從地裡所長出來的,而是可以搬動的。那為什麼不把它們搬出去呢,這樣豈不是會影響到耕種莊稼嗎?農夫家就是南方的,是靠近山區。在我們這裡的土地都是這裡一塊,哪裡一塊,非常的分散,這一點和北方地區的莊稼地是有著明顯不一樣的,它們都是集中在一起,一望無際的情況。
  • 兒童權利視角:農村留守兒童「再問題化」
    通過檢討研究者和大眾傳媒這兩個社會問題建構中的重要行動者「誇大」、「汙名」農村留守兒童的方式和過程,有助於進一步探索「去汙名化」之後農村留守兒童「再問題化」的新思路。基於兒童權利視角可以發現,其實是產生大量留守兒童的社會結構有問題,而不是留守兒童本身有問題。而解決產生留守兒童的社會結構問題,需要實現城鄉協同、權利平等,且以「人」的福祉為終極關懷的發展模式,能夠惠及所有農村兒童。
  • 農村廁所改造後,為何農民卻當成了「儲物間」,農民:不實用!
    劉阿姨帶大家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今天要分享的話題是:農村廁所改造後,為何農民卻當成了「儲物間」,農民:不實用!作者:劉阿姨【首發百家、原創獨家作品】插圖:由圖庫提供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今國家發展越來越好,而近幾年農村的發展,在國家的支持下也開始步入高速發展期。農村整體人居環境都得到了巨大的改觀。不光是農民家庭的生活水平和條件提升了,農村的村容村貌以及生態環境也有了全新的面貌。
  • 農業農村農民如何在不離開家鄉的情況下致富?
    農村農民如何在不離開家鄉的情況下靠農業致富,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部分農民致富還是實現全部農民致富。又而引出了一個現在農村農業最大的矛盾:種地,地少不賺錢。想種地,沒地的情況。我們要知道農村農民真正能利用的土地基本都是現成的耕地,農民手中的耕地本來就少而且現在只能種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