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城鎮化發展步伐越來越快,農民們對此怎麼看?

2020-12-17 鄉野韻味

這幾年,隨著農村發展步伐的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也越來越快,大批大批的農田被佔用,大量的農房被拆遷,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工廠拔地而起。雖然農村城鎮化發展是國家規劃的整體目標,目的是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廣大農民就業,從而使得廣大農民們都富裕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但是面臨被迫離開家園,被安置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廣大農民們又是怎樣的心態呢?

春節期間小編見到了大姑一家,一年到頭難得團聚,一家人聚在一起自然有說不完的話。聽大姑講她們家那邊要建化工廠,整個村子都要集體搬遷,政府按照新農村建設的標準,統一規劃了一塊地整體建設房屋,還配套的有幼兒園以及社區廣場活動中心,完全和城鎮上的小區沒有什麼兩樣了。村子裡已經有不少農戶籤了協議,就等著新房建好之後搬遷了,而她家卻還拖著準備到最後再搬,因為拆遷賠償款不滿意,還有就是有點捨不得住了好幾十年的家。

其實這樣的例子在很多農村非常常見,因為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很多農民面臨著自家土地和房屋被徵用,最終他們將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別的地方安家落戶。重新規劃的新農村建設外觀整齊漂亮,各種硬體設施也都是參照城鎮的標準,除了沒有通天然氣之外,其他的和城市也基本沒有太大區別了。雖然房屋比以前更漂亮整齊了,但同時他們也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甚至連擁有一小塊菜地都是奢望。因為新規劃的房屋只有一個很小的院子,不像以前屋前屋後都有大片的土地,可以種上自己喜歡吃的菜,或者再點綴一兩棵果樹和花卉,滿院的生機勃勃。因此一些農民即便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依舊非常懷戀之前的農家小院,甚至覺得現在住的地方早已失去了鄉村的氣息,因為沒有了土地,沒有了農家大院,還算生活在農村嗎?

不過也有一些農民對整體搬遷表示歡迎,在他們看來重新搬到一個交通更加便利的地方,居住的環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再像以前的農村那樣垃圾遍地,而且生活方面也方便了很多,走幾步路就有便利店、小超市,去城裡也非常方便,公交車每天從家門口路過,這樣的生活不正是之前所想的嗎?但與此同時也失去了一些東西,因為沒有了土地,平日裡各種吃的全部靠買,生活經濟壓力一下子增加了許多,這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也是農村城鎮化發展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不管怎樣,城鎮化進程也是農村發展的產物,廣大農民們不管接受還是不接受,都將要面對這個結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確實有利於廣大農民提高經濟收入,為他們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但不可避免的他們也將失去作為農民最基本的一些福利。農民朋友們你支持農村城鎮化發展嗎?

相關焦點

  • 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
    城鎮化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細緻的過程    科學規劃必須一張藍圖管到底,不「翻燒餅」幹到底  記者:您怎麼看待城鎮化的科學規劃問題?  張立群:應當承認,在一些地方,城鎮化存在著運動式傾向,甚至把城鎮化錯誤地理解為消滅農村,這些都是科學規劃出了問題。
  • 農民似乎對城鎮化有牴觸心理?安土重遷沒錯,要為農民考慮
    一開始我一頭霧水,因為城鎮化是人類發展史上一個必經的階段。不管是引領人類現代化之先的歐美,還是現在正在崛起道路上的非洲國家,都在不遺餘力地進行城鎮化。中國大力推進城鎮化正是順應了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潮流而已。
  • 農村教育城鎮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8月4日,新華每日電訊「評論·論道」欄目刊發了中央黨校郭強教授撰寫的文章《從「麻雀學校」看農村教育城鎮化》。日前,山西一位中學教師專門為本報撰文,分享了他對「農村教育城鎮化」的思考。   首先必須承認,城鎮化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用教育的現代化拉動國家的現代化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 新一輪農村「城鎮化」敲定!專家鼓勵藉機開發,農民的宅基地咋辦
    此前,確保1億農民進城的任務,已經提前完成。很多農民都從村莊搬到了城鎮,過上了相對便捷的生活。而很多不願進城的農民覺得,農村的「城鎮化」已經結束。福建有線電視優惠(一)優撫、低保、特困對象家庭有線電視用戶。上海要想通過兼併來補充自身實力。感覺頭猛的一疼… 臥槽!是哪個龜孫從樓上丟東西呀!正好砸到我。這些。而這種油炸食品不僅含有大量的脂肪。但聰明的古人也想出了一種獨特的關上門的方法。。
  • 城鎮化十年規劃待出聚焦農民「五權」保障
    一位參加了調研的知情人士透露,報告主要涉及:遷徙權、城鎮化帶來增值效益的分享權、財產權、公民服務的平等相守權和民主管理的參與權等。複雜的財產權「當前,城市規模快速擴張,土地的城鎮化已明顯快於人口的城鎮化。」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葉劍平教授說,現階段的城市發展多採用低密度、分散化「面狀擴張」的方式,城市規模和佔用土地面積迅速擴大。
  • 為什麼專家建議禁止農村燒柴煮飯,還說汙染環境?看看農民怎麼說
    文:小娜大部分農村地區,都是習慣性地用爐灶做飯,在家家戶戶基本都可以看到農民的廚房比較簡單,在底座壘的灶臺上,農民經常放兩個鍋,一個大一個小,這兩個是必需的。做飯的時候,燒的也就是農民們每年剩下來的秸稈或者是小麥杆,這些都是農民不需要花錢買的,自己都多的燒不完。而且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在城市裡,人們通常用天然氣做飯,而不是柴火。但在農村,傳統的燒柴爐灶最常用於做飯,天然氣近兩年才開始進入全國一小部分地區。即使在連接了天然氣的農村地區,農民仍然保留和使用爐灶。
  • 農村對壓歲錢的爭議越來越大,有的農民直接不給,這是怎麼一回事
    農村對壓歲錢的爭議越來越大,有的農民直接不給,這是怎麼一回事轉眼之間,這個被我們舉國同慶的春節也即將步入了尾聲,許多返鄉的農村人也紛紛踏上了回城奮鬥打拼的旅程,對於農民們來說,這樣的節日除了能跟兒女們重逢相聚,也意味著一年又即將開始,皺紋又將加深
  • 農民視角看農村,我對山區農村發展的幾點淺思考!
    可以說,現在的農村已經是朝著高目標去發展的現代化農村,尤其是平坦開闊的平原農村基本已經實現了機械化農業、現代化農業,然而坡高地陡、地無三尺平的山區農村仍然是鄉村振興中的一大難點!農業無法機械化、分布散亂的小片土地規整起來也是相當有難度,山區農村農民未來路在何方?
  • 農村城鎮化後,土地屬於誰、誰來種?
    繼國務院頒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之後,新型城鎮化被越來越多人所關注,其核心就是農業人口轉移到城市來居住,為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從農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水平的生活創造新空間。城鎮化是農村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式,可以讓土地資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但是也有很多的農民擔心集中居住之後,土地離家過遠,不便於開展農業種植生產,同時農村居民還擔心自己的土地權益將會受到損害,那麼在農村城鎮化之後,農村土地屬於誰?未來誰種地?
  • 上海社科院|縣域報告②就地城鎮化的突出問題與解決路徑
    再例如,一些地方在建設新農村社區時貪大圖快,佔用大量耕地,據報導2013年以來,河南省有1366個新型農村社區停建,直接損失600多億元。推進縣域就地城鎮化發展的路徑與策略(一)增強農民進城定居能力農民城鎮化意願不強,表面看是農民願意或不願意進城定居的問題,實質上很大程度是農民有沒有能力進城定居的問題。
  • 城鎮化報告:目前只是上樓 距離人的城鎮化尚遠
    泗水縣委書記範宇新的講話資料顯示,2013年3月份,(濟寧)市委市政府決定從2013年到2015年,每年拿出3.5億元作為城鎮化發展專項資金。不過,在前述房產人士看來,從全市的角度看,3.5億元規模有限,且濟寧在城鎮化推進中,也會有對中心城鎮建設的側重。
  • 一個邯鄲60後農民,對山東合村並居引發的思考,您怎麼看呢?
    作為一個60後農民,關於農村發展,提鄉村振興戰略,那是太高大上了。但就我們邯鄲平原上的農村來說,就俺個人認知:農村要發展,合村肯定是趨勢,這個不用懷疑,也不用過多的討論。但合村並居怎麼發展?從城鎮化開始,農村的人口開始朝城鎮轉移,朝城鎮轉移的農村人口,自然會把家裡的責任田租給還在村裡的家人或者鄰居。這種租賃是建立在租地者耕種有利潤的前提下。個人從邯鄲平原農村能清晰地感覺到,隨著城鎮化大發展,是城裡的房價越來越高,高得在村裡種一千畝的糧食,一年的種糧利潤在縣城都無法全款購置一套房子。
  • 推動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
    當前,我國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發展質量日益提升,城市輻射帶動農村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良好條件。同時也要看到,我們更好推動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還面臨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體現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規劃之間缺乏協調,城鄉規模結構和空間分布尚不合理;農村人口進城容易留城難,「候鳥式」遷移現象較為突出;農村人口單向流出,鄉村振興需要的人力資源和專業人才較為缺乏;鄉村產業發展後勁不足,生態環境亦相對脆弱。
  • 聚焦我國新型城鎮化的五大核心問題
    要引領農民抬頭看路、把握機遇,終在不依賴「等、靠、要」的前提下,根據當地資源稟賦走出各自的城鎮化道路。 三秋時節的荊楚大地,到處生機勃發、活力湧動。
  • 2021年4個「關鍵詞」助推農村發展!農民要了解
    【村長曉佳一】用文字記錄農村生活,書寫三農問題,解讀社會焦點!敬請點擊關注!農村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農村治理也在原有的基礎上穩步推進。那麼既然2020年已經過去,我們就先不提,對於未來2021年農村如何發展,怎麼規劃,如何治理?這些問題農民還是要知道的,我們如何從中受益,怎麼才能夠讓子孫過得更好,從2021年開始就是農村人最重要的時間點,因為鄉村全面振興來了,大水漫灌之下,所有農民都將受益,誰得到的多誰得到的少就要看誰能抓住發展機遇了。
  • 教育的「鄉愁」越來越濃?鄉村教育在城鎮化進程中失衡
    現象:鄉村教育在城鎮化進程中失衡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衛這一年沒少往農村跑,在對口幫扶的四川涼山州農村,他看到一些村小和教學點已經空空蕩蕩,而鄉中心校裡,有的課桌後面竟然擠著7名學生,學校周邊的小旅館也都變成了學生們的宿舍。「農村學校留不下學生啊!」他感嘆道。
  • 2021年起,農村或將迎來變化!兩個趨勢很明顯,農民做好心理準備
    未來的五年是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工作的第一個關鍵期,在此期間,農村也會迎來一系列新措施。而筆者深入了解後也發現了不少新趨勢,個人分析認為,從2021年起,農村或將迎來變化!兩個趨勢現在已經很明顯,農民要做好心理準備了!一:農業朝信息化發展的趨勢近年來,隨著農業不斷改革發展,我國採取了很多新措施來促進農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 青島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歷程 後年70萬農民變市民
    ,青島從未停下自己的步伐。今年年初,在青島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上,「加快實施全域統籌戰略,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再上新水平」的提出,更是給這場農村變革豎起了風向標:年內新建百個新型農村社區、「十二五」期間全市城鎮化率達到75%、後年70萬農民變「市民」……  從嶗山的華麗轉身,到城陽的「完美蝶變」,再到膠州膠南的小城鎮新生,以至平度萊西的蓄勢待發……在這篇「城」長記裡,青島的腳步一路向北!
  • 住建廳長何健解讀新型城鎮化道路:「就地就近」城鎮化
    就 地 就近城鎮化對於化解異地城鎮化所帶來的城鎮化水平「虛高」、「半城鎮化」、「區域發展不平衡」、「農村病」和「城市病」等問題有重要作用,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 發 展 ,與「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內涵高度一致。
  • 碧桂園深耕城鎮化 以內循環經濟持續發展
    碧桂園的城鎮化建設,是通過打造內循環經濟,為企業持續長遠發展提供新動力。 聚焦新型城鎮化 「追求美好生活、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前赴後繼,每天都在奮鬥之中。還有多少農民要到城鎮居住?關鍵是我們自己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