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兵為報恩嫁在中國,多次拒絕回日本,退休後享處級幹部待遇

2020-12-15 清史留名處

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們對日本人至今還是會懷有一定的仇恨,但任何事物都並非絕對,由於仇恨,我們大多都只看到了日本人醜惡的一面,可他們當中有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伊藤鬱子就是這麼一個善良,並且知大義的日本女人,當年日本投降後她選擇嫁給了中國人,最後也老死在了中國土地上面。

伊藤鬱子是二戰時期的一名日本女醫,1925年,她出生在日本北海道附近,長大後考入了「紅十字」會護士學校,她原本只是想當一名普通的護士,然而在1945年春,她剛從學校畢業,就被強制派往侵華戰場,在東北日軍野戰醫院當一名護士,她每天看到太多血淋淋傷員,因此內心十分厭惡這場戰爭,也對同胞們的做法感到恐懼。

1945年8月,日本走到了末路,在蘇聯鐵騎之下,日本關東軍節節敗退,在生死存亡之際,伊藤鬱子所在的團接到命令立馬撤退,可後退到牡丹江時被江水擋住了去路,於是院長讓護士給重傷員注射了空氣和酒精,給小孩服用毒藥,為了避免女護士被俘虜,日本士兵逼迫了一千多名醫護人員跳水,伊藤跳進了牡丹江後抱住了一棵枯木才活了下來。

後來她被我方的軍人救下,我們每日照顧她的衣食起居,並教會了她說漢語,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伊藤鬱子決定加入八路軍的隊伍,並繼續在軍中擔任護士,伊藤鬱子的血型是稀少的O型血,在野戰醫院裡,她用自己的鮮血挽救了107位中國軍人的生命,軍中無人不感激她。

1950年她被調去解放軍山西康復醫院工作,在那她認識了她的另一半宗序定,當時宗序定是她的病人,在相處一段時間後兩人迅速確定戀情,幾個月後便結婚,結婚前伊藤鬱子問宗序定:「我是一個日本女兵,你怕不怕」,宗序定想都沒想就說:「有什麼可怕的」,伊藤鬱子又反問:「你不怕我跑回日本?」「要跑你早就跑了」宗序定肯定地回答。

1951年,伊藤鬱子加入了中國國籍,她和丈夫婚後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家庭生活幸福美滿,在這之後她雖然也受了不少外界的委屈,可是由於伊藤鬱子人很善良,加上戰爭時期用自己的血液救過許多病人,於是在她有難的時候大家都挺身而出,沒讓她受到迫害。

1972年9月中日恢復外交關係之後,伊藤按照規定辦好手續回國探親,臨別時丈夫對她說:「你如果想要在日本定居,不需要考慮我和孩子」。

伊藤握住丈夫的手說:「老宗,我生做中國人,死當中國鬼,放心吧,我會回來的」,這次探親她回到了闊別27年的家鄉,家人和同學早早在岸邊等待,日本紅十字的官員也隆重地歡迎她,她的回來甚至驚動了日本,全國各大報社都在報導她的消息。

日本外相大平親自接待她,席間對她說:「如果願意留在日本定居,我代表日本政府衷心歡迎你」伊藤只是笑笑,並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待了幾天後她開始思念丈夫,然而此時在病榻上的母親拉著她的手希望她能夠在日本定居,一家人可以團聚。

伊藤抱著母親痛哭,卻沒有答應留下來,她說她沒法離開中國,沒法離開她的丈夫和孩子,所以在1973年的除夕夜回到了中國,在這之後她又去日本探親了三次,但每次都提前回來,她說:「我的心永遠在中國」,又說「我愛中國的丈夫孩子,我愛中國的一切」。

1987年伊藤光榮退休,退休之後她享受處級幹部的待遇,然而她還是沒能閒住,她辦起了日語班,免費為日語愛好者講課,又多次免費擔任日商的翻譯,她的熱心贏得了所有人的讚揚,每逢佳節都有許多人往她家送禮物。

2001年,伊藤的母親已經110歲高齡,可是她卻沒有辦法前去陪伴,她說如果有分身她就把自己的一半留在中國,一半去日本陪母親,在這之後她一直有一個願望,希望中日人民可以友好相處,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這是她最大的願望。

2016年12月8日,伊藤鬱子因病去世,享年92歲,正如她所說的「我的心永遠在中國」,這位日本老人走完了幸福的一生,而她願望,或許有一天會實現吧。

相關焦點

  • 日本女兵竟然在中國享受處級幹部待遇,拒絕回日本,原因令人咋舌
    如今提起日本,大部分人都是負面情緒,因為仇恨,我們看世界的角度有時候會出現偏頗,只注意到其醜惡,但是他們之中也有善良的一面,伊藤鬱子這樣的日本女人,日本戰敗後,她選擇嫁在中國,也是在中國去世。
  • 日本自衛官延遲退休 潛艇破例用女兵
    (NHK電視臺視頻截圖)海外網12月24日電 據日本NHK電視臺報導,日本防衛省近日表示,本來日本自衛官的退休年齡是53到56歲,但由於日本少子高齡化導致的人手不足問題日益嚴重據悉,日本自衛隊的招收對象是18歲到26歲的年輕人。在近20年時間內,由於日本少子高齡化問題引起的社會影響越來越明顯,這一年齡段的人口減少了40%。日本自衛官的定員人數為近25萬人,但目前實際人數僅達到了92%。這也增加了自衛隊運轉的難度,成為自衛隊相當頭疼的難題。日本防衛省稱,為了補充人員,今後10年內,本應53至56歲退休的自衛官將延遲2年再退休。
  • 日本女兵:我非中國人不嫁!最後拒絕日本豐厚條件,留在中國贖罪
    抗日戰爭結束後,有一名日本女兵拒絕回國,明確表示:"非中國男人不嫁"。就這樣留在了中國。這是怎麼回事呢?第二次大戰接近尾聲之時,駐紮在東北的日軍到了強弩之末,面對著中國軍隊和蘇聯的夾擊已到了滅亡的邊緣。
  • 一個日本女人抗戰加入八路軍,建國後加入中國籍
    她是一位逃命到中國的日本女兵,逃到中國後,他得到了中國人民的善待,他學習漢語,在中國結婚生子,後來還加入了中國國籍。這位日本女性的名字叫伊藤鬱子。一個日本女人抗戰加入八路軍,建國後加入中國籍。身在中國的伊藤鬱子每天都能看到血淋淋的傷員,從內心開始厭惡戰爭,對自己國家的行為感到恐懼。
  • 善良的日本女兵,挽救十幾名中國軍人,最後留在中國,幸福一生
    善良的日本女兵,挽救十幾名中國軍人,最後留在中國,幸福一生文/景川君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是一位二戰時期日本女兵的故事。聽到這裡可能有大多數人憤憤不平,想著,二戰時期的日本女兵有什麼好說的,她們肯定都是在中國犯下了罪行的。可是今天小編要說的可不是你們印象裡的戰爭時期的女兵形象,而是一位善良的日本女兵。她救下了107個中國人,最後嫁在中國,安度一生。這位日本女兵就是伊藤鬱子。25年的一天,一個普通的日本家庭迎來了她們的第三個女兒,而這個孩子就是伊藤鬱子。
  • 二戰日本女兵死裡逃生,留在中國嫁為人妻,探親時自稱是中國人
    在那個年代中,許多日本人都是中國人民仇恨的對象,然而,就在日本投降之後,卻有這樣一位日本女兵,她死裡逃生並留在了中國,最後,她也嫁給了一個中國人,而在探親之時,這位日本女兵也表示自己就是一位中國人。那麼,這位日本女兵究竟是何許人也?在日本戰敗之後,她又為何會做出留在中國的決定呢?
  • 中國女兵照片被一日本老兵保管了52年,臨終前終於公開
    中國和日本又很深的淵源,在唐朝的時候我們的關係就很緊密。日本因為驚豔於我們的唐文化曾經幾次都來到中國學習,之後鑑真更是幾次東渡日本為他們帶去先進文化。但是到了近代之後似乎一切都開始逆轉。尤其是在1937年的時候日本為了奪取更多的利益,開始侵佔中國的土地,甚至發動了七七事變。
  • 省部級幹部生活待遇規定出臺 含離職退休後待遇
    這意味著,中央確實正在制定有關省部級領導幹部生活待遇的規定,且有關規定或將離退休省部級幹部也納入其中。  統籌制定領導幹部工作生活待遇標準  去年6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曾指出,要統籌制定領導幹部辦公用房、住房、配車、秘書配備等工作生活待遇標準。
  • 日本多次提出捐款,只為要她1根頭髮,中國發現不對後,果斷拒絕
    上世紀70年代,考古領域迎來巨大突破,考古專家相繼取得重大發現,出土了一批重量級古墓..這些突破性的考古發現使人們對中國古代燦爛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在這些重量級的考古發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挖掘國王土堆的墳墓。日本多次提出捐款,只為要她1根頭髮,中國發現不對後,果斷拒絕。
  • 二戰日本投降後,蘇聯如何處理日本女兵?至今讓日軍不敢回憶
    但是在利益面前,沒有人是捨得放手的,弱肉強食的社會又哪有什麼善良可言,中國國力衰弱的時候我們就只能被欺凌,實力不敵列強,我們就只能被啃噬。我們割讓土地,開放通商口岸,做了這麼多之後日本還是沒有滿意,為了得到更多,他們對我們發動了侵華戰爭。
  • 日本多次提出向中國捐款,索要她頭髮,中國發現異常後,果斷拒絕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而中國人又崇尚「入土為安」,崇尚「陰陽兩界」的說法,因此墓葬制度在封建王朝時期成為了人們非常重視的事情。 中國的墓葬不僅引起了中國人的注意,而且日本人也非常關心。
  • 圖說各國英姿颯爽的女兵:不明白日本女兵為何總帶一個小挎包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如今這個和平的社會,越來越注重男女平等,女性的社會地位也有所提升,在軍隊中女兵也開始出現了。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不少國家都開始陸續招收女兵,只不過當時的女兵數量和男兵相比要少的多,而發展到今天女兵在軍隊中也能撐起半邊天了。
  • 「日本媳婦」在中國,對比「中國媳婦」在日本!待遇差別叫人心疼
    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樣,當你做出決定並邁出第一步的時候,最困難的那部分其實就已經完成了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739字,閱讀約2分鐘「日本媳婦」在中國,對比「中國媳婦」在日本!待遇的差別讓人心疼。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離我們並不遙遠。不僅如此,日本還是一個與中國關係「相連」的國家。史書上記載,唐代日本曾派遣使節來華。進入21世紀,兩國交往也十分頻繁。特別是交通方便的時候,我們中國遊客也喜歡去日本旅遊,日本人也特別喜歡上海。因此,異族通婚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但畢竟兩國在一些文化上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那麼「日本媳婦」在中國的待遇如何呢?
  • 抗戰時期,蘇步青拒絕美國、日本優厚待遇,堅決為中國培養人才
    他在日本留學一個月後,於1920年2月參加了東京高等工業大學的入學考試,並以優異成績被該校錄取,就讀於該校電氣工程系。蘇步青不離開學校一步,不與人攀比,從不會分心。他專心於學習。就這樣致力於學習上四年。1924年3月,蘇步青從東京高等工業大學畢業後,對中國洪校長說,他想去日本報考。洪校長說這是日本最好的學校。
  • 小兵押送俘虜,迷路後帶9個日本女兵躲入深山,19年後生了73孩子
    一味的屈服並沒有如願換來長期的安穩,沒過多久,日本發起了侵華戰爭,看著日軍殘害自己的同胞,霸佔中國的土地,朝廷的不作為讓很多愛國人士失望,於是他們自己組織隊伍反抗日軍的侵略。
  • 日本女兵為啥不像其他國家的女兵一樣背槍背炮,而是挎著小挎包
    閱兵儀式上的女兵,都是英姿颯爽,不由得讓人心生敬畏。但反觀其他國家閱兵儀式上的女兵,比如日本,就與我國大不相同。 與我國的女兵相比,日本女兵在閱兵儀式上就跟「鬧著玩」一般,可能有人知道,日本女兵在閱兵場上是不佩戴槍枝的,普遍都是斜挎一隻包,對此很多人也表示很驚奇,這確定是參加閱兵的嗎?
  • 日本自衛隊女兵營養過剩:服役後A4腰變水桶腰
    日本自衛隊女兵參考消息網11月15日報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部分軍隊技術性崗位人員的體能要求逐漸降低,使得女性參軍成為可能。在經濟長期低迷的日本,自衛隊較多地吸納了女青年參軍入伍。而這一年自衛隊的編制員額為258647人(註:由此可見日本自衛隊尚未滿編),規定女性佔總數的6%。其中陸上自衛隊的女隊員人數最多。不過,陸自女性幹部中佔比最多的當屬醫官和牙醫,佔女幹部總數的71%。
  • 為什麼日本女兵閱兵的時候,要背著挎包?裡面都是啥寶貝
    不過不是全世界的女兵都是如此,如果我們看看日本女兵閱兵時的表現的話,那麼我們就會知道什麼是差別了。因為日本女兵和中國女兵在閱兵儀式上的表現完全不同,她們在閱兵儀式上的表現讓人摸不著頭腦,日本女兵參加閱兵儀式的時候幾乎不攜帶任何武器,而是在左手邊背著一個黑色的小皮包,雖然身著軍裝但是沒有任何嚴肅感,這種迷惑行為也讓人很奇怪,這是閱兵儀式嗎?這難道不是背著包在閱兵場上來旅遊了嗎?
  • 為何日本女兵都背著一個小挎包,裡面到底裝有什麼秘密?說來話長
    尤其是在某些國家中,女兵的佔比更是小到幾乎可以省略,這一點從很多國家的閱兵中就能看出來。而在世界各國激動人心的閱兵儀式上,日本的閱兵儀式最引人矚目,日本女兵出現的時候每個人身上都會背著一個黑色小背包,這樣的造型很是吸引人們注意。那她們為什麼要背一個小包在身上呢?裡面到底又裝有什麼秘密?其實說來話有點兒長。
  • 她養育日本遺孤40年,養子回日本後了無音訊,想見養子卻被拒絕
    75年前,世界更多地方還處於戰爭狀態,許多國家在長年的戰爭中,疲憊不堪,而那時,日軍正四處侵略,當時與美國一樣,有著強大軍事實力的蘇聯強攻了關東軍,當時的日本不敵蘇聯,很快就被擊潰,潰不成軍的日軍只能四處逃串,有的逃回了日本,剩下的都中國俘虜了,當時除了不是逃走就是被俘虜的日軍之外,還有一些被遺棄在中國的日本孩子,其中有一個日本孩子就被一對心地善良的中國夫婦給收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