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女兵死裡逃生,留在中國嫁為人妻,探親時自稱是中國人

2020-12-17 阿楚說歷史

《祝王言明府》:與善良難驗,生涯忽易窮。

在對近代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有著一定了解之後就會發現,由於在這一時期之內,中國的綜合國力較弱,因此,中國也遭遇到了其他國家的侵略迫害。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中國與日本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一度變得十分僵化,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與中國兩個國家的國民關係也非常緊張。

在那個年代中,許多日本人都是中國人民仇恨的對象,然而,就在日本投降之後,卻有這樣一位日本女兵,她死裡逃生並留在了中國,最後,她也嫁給了一個中國人,而在探親之時,這位日本女兵也表示自己就是一位中國人。那麼,這位日本女兵究竟是何許人也?在日本戰敗之後,她又為何會做出留在中國的決定呢?

這位戰敗之後堅持留在中國的女兵就是伊藤鬱子,她出生於1925年,在1945年的時候,伊藤鬱子成為了一名護士,隨即,她也被派往了中國東北地區,並成為了日本駐軍部隊的一位護士。作為一位醫護工作者,伊藤鬱子也十分心疼中國人的遭遇,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伊藤鬱子也對日軍方面的行為感到非常愧疚。

就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日本方面的醫院也接到了撤退的命令,然而,就在撤退的過程中,醫生和護士們卻被滔滔江水攔住了去路。而在這個時候,院長也揮舞著東洋刀,並要求大家跳江自殺。而由於伊藤鬱子的水性比較好,所以,在經歷了三個多小時的掙扎之後,她成功遊到了對岸。在那個時候,伊藤鬱子混入到逃難的人群裡,並跟隨難民一起尋找著中國的部隊。兩天之後,她被解放軍的醫療救護隊收留了下來,而伊藤鬱子也正式開啟了自己回報中國的生活。

由於伊藤鬱子本就是一位日本方面的護士,因此,在不久之後,她也投入到了搶救傷員的行列當中。而在抗日戰爭正式結束時,伊藤鬱子也面臨著兩個選擇,一是回到日本,並忘記這段戰爭歷史;二是留在中國,繼續為日本的種種罪行贖罪。在經歷了一番糾結之後,最終,伊藤鬱子也決定留在中國。

據伊藤鬱子回憶,在野戰醫院工作期間,由於她的護理技術較為出眾,所以,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她便成為了醫院裡的骨幹。而除此之外,伊藤鬱子是萬能的o型血,而在後來的日子裡,她也用自己貢獻出的血漿,成功挽救了十七名中國軍人的性命。雖然說伊藤鬱子是一個日本人,但是,在工作過程中,伊藤鬱子始終在努力為中國人民做著貢獻,而這也體現了她回饋中國的信心,在伊藤鬱子被調往山西之後,她也與一位中國軍官組建起了自己的家庭。

就這樣,從前的日本少女正式紮根到了中國,而在中國生活期間,伊藤鬱子也始終在為日軍曾經犯下的錯誤進行著彌補。據了解,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伊藤鬱子非但沒有選擇拋下中國回到日本,反而是主動掏錢,為家庭情況較為困難的病人改善夥食。正是因為有了她的幫助,所以,很多病人才得到了救治,而在中日正式建交之後,伊藤鬱子也回到了日本探親,並與自己的家人重逢。

在探親過程中,伊藤鬱子也曾表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雖然說在回日探親的過程中,伊藤鬱子的家人希望她能夠留在日本,但是,對中國十分牽掛的伊藤鬱子,最終也婉拒了親人們的邀請。在伊藤鬱子的一生中,她曾為中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而在2016年的時候,九十二歲的伊藤鬱子也離開了人世。

結語

通過對伊藤鬱子的一生進行了解,我們可以發現,雖然說她是一位來自日本的女兵,但是,她卻能夠認識到人道主義的真正內涵,而在此後的日子裡,伊藤鬱子也在用自己的行動,彌補著日本軍方在戰爭中對中國造成的創傷。

從伊藤鬱子的種種決定中也能夠感受到,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十惡不赦的,當他們認識到中國人民所遭受的迫害之後,也會為自己曾經的行為做出一定的反思。現如今,和平發展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個國家公認的主流,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各個國家之間也能夠保持和諧往來的關係,並避免戰爭的再度發生。

參考資料:《伊藤鬱子辭世,生前加入解放軍為日本贖罪》

相關焦點

  • 善良的日本女兵,挽救十幾名中國軍人,最後留在中國,幸福一生
    善良的日本女兵,挽救十幾名中國軍人,最後留在中國,幸福一生文/景川君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是一位二戰時期日本女兵的故事。聽到這裡可能有大多數人憤憤不平,想著,二戰時期的日本女兵有什麼好說的,她們肯定都是在中國犯下了罪行的。可是今天小編要說的可不是你們印象裡的戰爭時期的女兵形象,而是一位善良的日本女兵。她救下了107個中國人,最後嫁在中國,安度一生。這位日本女兵就是伊藤鬱子。25年的一天,一個普通的日本家庭迎來了她們的第三個女兒,而這個孩子就是伊藤鬱子。
  • 日本女兵:我非中國人不嫁!最後拒絕日本豐厚條件,留在中國贖罪
    抗日戰爭結束後,有一名日本女兵拒絕回國,明確表示:"非中國男人不嫁"。就這樣留在了中國。這是怎麼回事呢?第二次大戰接近尾聲之時,駐紮在東北的日軍到了強弩之末,面對著中國軍隊和蘇聯的夾擊已到了滅亡的邊緣。
  • 日本女子二戰時隨父母來中國,嫁解放軍,本可回鄉她卻選擇留中國
    她叫桂川君子,1943年,她和父母從日本來到中國。在中國,她改名為呂淑君。93歲的她已經在合肥生活了60年,她是住在合肥的唯一一名二戰日本遺孤。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日本二戰遺僑掀起一陣歸國潮時,她第一次回到日本探親,親友們都勸她留下,可她只從日本帶回了一臺電飯鍋,她說,她要回來,老伴還在合肥家裡等著她做飯。圖為戰後被遺棄在中國的日本遺孤較多。
  • 日本女兵為報恩嫁在中國,多次拒絕回日本,退休後享處級幹部待遇
    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們對日本人至今還是會懷有一定的仇恨,但任何事物都並非絕對,由於仇恨,我們大多都只看到了日本人醜惡的一面,可他們當中有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伊藤鬱子就是這麼一個善良,並且知大義的日本女人,當年日本投降後她選擇嫁給了中國人,最後也老死在了中國土地上面。
  • 二戰日本女兵的真實樣子如何?不要再被「神劇」導演欺騙了
    中國的國家實力變強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升了上去,很多人因此而忘記了中國曾經遭受過的苦難,為此中國開始大力扶持抗日影視作品的拍攝,讓更多的中國人記住曾經抗戰的艱辛。 或許是市場的原因,抗日劇之中也出現了很多博人眼球的情節,特備是一些日本女兵,在影視劇中不僅擁有姣好的面容,同時還心狠手辣,讓人恨得牙痒痒。那麼二戰時期日本女兵真的是這樣的麼?
  • 日本女兵竟然在中國享受處級幹部待遇,拒絕回日本,原因令人咋舌
    如今提起日本,大部分人都是負面情緒,因為仇恨,我們看世界的角度有時候會出現偏頗,只注意到其醜惡,但是他們之中也有善良的一面,伊藤鬱子這樣的日本女人,日本戰敗後,她選擇嫁在中國,也是在中國去世。
  • 二戰中,被日軍俘虜的美國女兵,為什麼一聽「吃燒烤」就非常害怕
    ,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無法置身事外,很多國家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作為戰爭發起者的法西斯對其它國家展開了殘忍的侵略,其中日本在中國更是犯下了滔天大罪。在侵華戰爭的日本軍隊被軍國主義思想徹底洗腦,在他們的眼中只有帝國的利益,而生命則顯得一文不值,所以在中國大地他們展開了多次的大屠殺,令無數中國人在戰爭中家破人亡,幸運的是在中華民族的團結下,日本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為了能夠獲得充足的資源,日本又對美國的珍珠港發動了襲擊,因為當時的美軍沒有任何的準備,所以美軍損失慘重,很多美國大兵都成為了日本的俘虜,在這些俘虜當中不乏眾多的美國女兵
  • 日本女兵為啥不像其他國家的女兵一樣背槍背炮,而是挎著小挎包
    所以也難免有人覺得日本女兵在閱兵儀式上跟鬧著玩似的,那日本女兵在閱兵時為什麼要斜挎一隻包,而不是佩戴槍枝呢? 其實,這其中緣由並不像大家猜測的那樣的五花八門,主要還是因為日本的傳統文化。眾所周知,早在唐朝,中國文化就已經傳入了日本。直至目前,依然可以日本的各方面看到我國的文化元素。
  • 二戰結束後,日本卻將這12萬人留在中國,如今成了這樣
    自1945年日本投降後,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一直將自己描述為「受害國」,那麼事實真的如他們描述的那般麼?日本在撤離的時候並沒有將他們帶走,而是將他們留在中國,很多人都入鄉隨俗。有些日本女人嫁給了當地人勉強生存,更慘的就是日本的孩子,大部分遺留在中國的孩子都在撤退的過程中夭折,有一部分生存下來希望回到日本國內,但是卻被日本狠狠的拒絕了。
  • 當日本投降時,中國為什麼沒有大和族把數百萬移民留在華?
    在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實現各民族的平等權利,中國政府明確了大家庭的基本組成,確認了55個少數民族。目前,塔塔爾族的最小種群不到4000個,當日本在1945投降時,華留下了數百萬移民,人口遠遠超過許多少數民族,為什麼中國沒有大和族?
  • 二戰日本投降後,蘇聯如何處理日本女兵?至今讓日軍不敢回憶
    但是在利益面前,沒有人是捨得放手的,弱肉強食的社會又哪有什麼善良可言,中國國力衰弱的時候我們就只能被欺凌,實力不敵列強,我們就只能被啃噬。我們割讓土地,開放通商口岸,做了這麼多之後日本還是沒有滿意,為了得到更多,他們對我們發動了侵華戰爭。
  • 日本靖國神社被破壞,「作案者」自稱中國人,目前被日本警方逮捕
    據路透社(東京)8月19日電,8月19日,日本警察廳(Metropolitan police Department)表示,因為涉嫌破壞靖國神社(Yasukuni Shrine)的原因,日本警方逮捕了一名自稱是中國人的男子。
  • 日本閱兵式上,女兵挎著一個黑色皮包,裡面到底裝的是什麼?
    但在上世紀二戰中,因為各國在戰場上傷亡太大,很多女性主動或被動地加入了戰場。比如在蘇德戰爭中,由於一開始戰場上倒下了太多蘇聯男兵,於是女兵紛紛自發加入了蘇軍,並且在戰場的表現絲毫不弱於女兵,誕生了一大批戰鬥英雄,蘇聯女兵可是二戰後期蘇聯的一股重要戰鬥力。當代女兵已經成了世界各國軍隊的代言詞,每一次閱兵儀式,這些女兵都是全場最閃亮的焦點。
  • 日本女兵都會背著一個小挎包,包裡到底裝了什麼常用的東西?
    在古代,由於男女雙方天生的體力差距,女性不被視為勞動力,因此古代基本沒有女兵。不過在近代的二戰中,因為各國死亡的男性青壯年數量太過於龐大,於是大量的女性也相繼出現在了戰場上。在二戰中,蘇聯的女兵是所有國家中最多的。
  • 日本「天才兵乓球少女」,嫁對中國老公,如今32歲婚姻幸福甜蜜
    日本有位"天才兵乓球少女",除了為日本奪冠爭榮,在中國也混得風生水起。因為很受大家的歡迎,最後選擇留在中國結婚。現在有一兒一女,老公疼愛呵護她,一家四口幸福和諧。在綜藝節目《幸福三重奏》裡,她與老公的甜蜜生活給單身狗撒了一波狗糧。在微博中,她經常曬出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可見她過得真的很好。
  • 二戰後,號稱55萬的德國女兵只剩20萬,她們都去了哪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很多女子都被迫參與戰爭,如蘇聯的「80萬花季少女」、日本的「慰安婦」等,在德國也有一支女子部隊。納粹德國女兵二戰之前,德國是沒有女性當兵的制度,和其他國家一樣,他們認為女人應該在家帶孩子,男人負責徵戰沙場就行了,但是在二戰中,德軍中的男性人數早就不能夠維持戰爭的需要,因此,希特勒在兵役法中首開先河
  • 二戰結束時日本國內還剩多少男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歷史上最悲慘的一段時間。中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最終付出了3500萬中國人死亡的代價。但是反看日本死亡人數,這不僅讓人嘆息,因為日本在二戰中只死了185萬人。而這185萬人對於日本國內的人口結構影響是非常有限的。
  • 清晚期日清交流期間,清朝自稱「中國」,為什麼卻遭到日本反對?
    我們從根本上就認為中國是存在五千年的文明,也是我們的祖國名稱,西方也認可清朝國名為"中國",然而在清晚期,日清交流期間,清朝自稱中國時,卻遭到了日本的反對,日本為什麼不同意清朝使用呢?根據我國歷史的最早記載,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中,就出現了中國一詞,且同時出現了"華夏"、"中華"、"中原"等一系列中國人常用的自稱代詞。
  • 中國女兵照片被一日本老兵保管了52年,臨終前終於公開
    中國和日本又很深的淵源,在唐朝的時候我們的關係就很緊密。日本因為驚豔於我們的唐文化曾經幾次都來到中國學習,之後鑑真更是幾次東渡日本為他們帶去先進文化。但是到了近代之後似乎一切都開始逆轉。尤其是在1937年的時候日本為了奪取更多的利益,開始侵佔中國的土地,甚至發動了七七事變。
  • 好消息:8月5日開始,持有日本在留資格的中國人可以回到日本
    昨天寫了一條不好的消息:「日本也準備禁抖音、微信」。今天寫一條好消息:在中國已經苦等了幾個月的留學生和其他日本在留資格持有者,從8月5日開始,可以重新回到日本。日本外務省於7月29日發表公告說,允許持有日本在留資格的外國人回到日本,具體實施時間是從8月5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