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我們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代表著五千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而逐步形成的國家政權,期間歷經多次朝代更迭與體制變換,華夏人民在這裡繁衍生息,延綿子嗣。
我們從根本上就認為中國是存在五千年的文明,也是我們的祖國名稱,西方也認可清朝國名為"中國",然而在清晚期,日清交流期間,清朝自稱中國時,卻遭到了日本的反對,日本為什麼不同意清朝使用呢?
1、 中國自古以來就代表著中原地區的文明政權
中國一詞是我們使用已久的,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常常自稱"華夏兒女",但很少人會對"中國"一詞追根溯源。
根據我國歷史的最早記載,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中,就出現了中國一詞,且同時出現了"華夏"、"中華"、"中原"等一系列中國人常用的自稱代詞。
那是西周時期一件用來盛酒的酒器,也是周成王賞賜晚輩的榮耀代表,上面的"宅茲中國"意為以中國為家,或許其中的含義與地理概念並不等同於如今的中國,但它也是"中國"一詞的最早出處,也證明了中國一詞的起源與歸屬。
中國人的骨子裡是十分尊崇歷史流傳下來的文化的,而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文化的傳承度更是其他國家難以匹敵的。
很快,漢代時期"中國"一詞就被用上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的一件漢代的護膊上,就寫了兩行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它甚至與我們如今的五星紅旗作起了呼應,這讓我們難免猜測到,五星紅旗的設計理念中又是否有其的身影在。
南北朝時期,南北政權均自稱為"中國",同時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統,又稱呼對方是"索虜"、"島夷",有點互罵山寨的意思。但其實雙方均是中原政權的繼承,只不過因為一山不容二虎等政治原因,方才互相謾罵、詆毀。由此可見"中國"一詞的重要性,與其代表的正統的中原文明。
2、 清末日本試圖搶奪"中國"稱號
"中國"作為我們一直以來專用的詞彙,向來是不允許有人覬覦的,然而在1871年,中日雙方籤訂《中日條規》時,對於清政府自稱"中國"的行為卻遭到了日本的反對,並強烈要求將條約名稱修改為《日清修好條規》。
這在我們看來是十分可笑的行為,但日本卻的確很理直氣壯地做了,且隨後的歷史發展進程我們也十分清楚,日方此次對清政府自稱的質疑,就已經逐步向我們顯露了他們的野心。
眾所周知,日本自古以來就十分仰慕唐朝文化,甚至連日本的傳統服飾和服都是源於唐代漢服。
他們崇拜著中國文化,從早期就一直派人過海學習,從一個粉絲的心情變成一個掠奪者。這片土地上有他們喜愛的文化與建築,且當時清朝政府管理失利,到處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讓日方有機可乘。
1871年,日本以國土疆域的理由質疑清朝政府自稱"中國"的行為乃非正統,像朝鮮、日本在歷史上均存在一段時間被劃入中國的國土疆域內,如果清朝政府作為其中一部分國土自稱"中國"的話,那是不是就意味著日本也可以?
這是日本一次野心的顯露,也是他們發動侵華戰爭的端倪。
日本對唐朝文化的極度崇拜,其中的慕強心理不難理解,當他看到這樣強盛的文化他們有一天也能伸手觸及時,自然會忍不住罪惡的手,剝奪"中國"稱號只是開始,不是結束。
3、 有理不在聲高
"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史記》卷四十
《大學衍義補》卷三十三中也提及,"臣按:武帝通西南夷、滅朝鮮、擊匈奴而勞中國人,漕中國粟以爭無用之地,是猶以璀璨之珠而彈啁啾之雀也,務虛名而受實害,捐有用之財而易無用之地,豈帝王盛德事哉?"
這其中的中國與中國人的用法,跟我們如今是一樣的,這就足以說明在中國歷史中,中國與中國人的概念至始至終都是統一而無需辯駁的。
日本憑藉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與在二十世紀經濟、國力的迅速發展來對清朝政府施壓,試圖混淆"中國"一詞的概念,以圖在其中佔得先機,為後來的侵華戰爭做名頭,是十分錯誤的行為。
早在明朝的對外社交中,萬曆皇帝在對日本豐臣秀吉的詔書中就已經明確地使用過了"中國"這一國名,且諸多在歐洲出版的描述中國的文學作品與史實札記中也明確地以"中國"作為東方中原地區政權的代稱。
"中國"一詞作為我國名稱的使用,並不是從清朝始,而我國自古以來由於朝代更迭、政權交替,國土疆域變化過多少次,從不見有人質疑,因為那是一種傳承。
清康熙年間,在對外的《尼布楚條約》中,清朝的自我稱謂也是"中國",可以說,在中日籤訂《中日修好條規》前,清政府早已使用過"中國"一詞無數次,但並沒有其他國家、其他政權對此提出疑義與反對,唯有日本在這次會議中提出反對。
且在同年日本的巖倉使團出使訪問了歐美共約十二個國家,學習並效仿了德國的軍國主義模式。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道路必不可能靠著一次外訪而決定,必定事先已有決策,外訪不過是加劇他們決策進行的步伐。
日本此次對清政府的試探則是他們進行軍國主義的觸角向外伸探,也是他們在二戰中對中國人民,對亞洲人民犯下戰爭罪行的先兆。
對於我們來說,或許覺得日方的行為與質疑難以理解,但對於他們來說,他們自覺小中華,也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自然有權利對此提出異議,並撥亂反正。
但真正的撥亂反正並不是以人民的生命為代價,也並不是哪個國家強盛就哪個國家說了算的流氓道理,一切自有歷史記錄,也自會有後人來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