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日本兵沒有真正地把東北「還」給清朝,所謂的還給清朝,也只是做做樣子,當時清政府從日本手上接管的東北地區,其控制權實際上還是在日本手上。而日本為何會在日俄戰爭後把部分東北"還」給清朝,我們就要從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說起了。
日本發動日俄戰爭的目的
其實日本發動日俄戰爭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己的擴張。熟悉近代史的應該都知道,日本的戰略步驟從來都是先朝鮮,再東北,然後是全中國。在1904年也就是日俄戰爭爆發前夕,東北是個什麼情況呢?
▲如果日本不能佔據東北,其對外擴張的步伐也就只能就此停止了
清政府在1900年的時候與十一國發生了八國聯軍戰爭,在那場戰爭中清朝敗得很慘,俄國也乘機佔領了整個東北。清政府當時根本無力與俄國一戰,沒有能力收回東北,引起了其他的帝國主義國家,尤其是日、英、美強烈反對。他們都不想俄國人在中國的勢力做大做強,這樣一來他們就沒有利益了。
尤其是日本,俄國人對東北的佔領直接阻斷了日本擴張的步伐,日本與俄國之間的矛盾便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在經過多倫談判無果後,日本於1904年2月8日突然襲擊旅順港的俄國艦隊,日俄戰爭由此爆發。
戰爭爆發後4天,也就是1904年2月12日,清政府宣布在戰爭中處於「中立」,雖然清政府當時表面上中立,實際上支持的是日本。
那麼站在清政府的角度,為什麼要支持一個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了自己的對手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如果東北是俄國獨佔,那麼清政府就只能把東北讓給俄國。如果中間還插了個日本進來,讓日本跟俄國死磕,那麼清政府還可能從日俄的矛盾中要回部分東北的利益。
而對於日本來說,如果俄國長期獨佔東北,清政府是沒指望能從俄國手上收回東北,那麼日本擴張的腳步基本就只能止步於朝鮮了,所以日本發動戰爭是為了擴張自己的「生存空間」。
日俄戰爭雙方損失都非常慘重,都沒能佔據東北全部
日俄戰爭中,雖然日軍屢屢獲勝,但是代價也是相當慘重的。此戰日本方面有40萬人參戰,俄國方面則有50萬人參戰。
▲乃木希典是日本「自殺式」衝鋒的創始人
日本在1904年5月奪取大連後,在旅順的攻堅戰中損失慘重,當時指揮旅順攻堅戰的日軍總指揮是乃木希典,此人作戰基本就只會發動「萬歲衝鋒」、「豬突衝鋒」,日本人在俄國人堅固的防禦工事前連續數日發動大規模的密集衝鋒,導致傷亡慘重,只是在8月19日到24日的進攻中,日軍就付出了傷亡2萬人的慘重代價,為了奪下旅順,日軍前後傷亡5萬多人,乃木希典的兩個兒子也在戰鬥中戰死。此戰之後,乃木希典雖然獲得了極高的軍功榮耀,但是在國內他也被民眾稱為「殺人犯」,無數的日本人因為乃木希典無腦衝鋒式的進攻而喪生。在攻佔了旅順後,又與俄國在瀋陽地區展開了大規模會戰,雙方參戰兵力都在數十萬以上,最終日本以傷亡1.4萬人的代價攻佔了瀋陽。在整個日俄戰爭期間,日軍死亡19萬多人,被俘2000多人。
▲面對俄軍堅固工事,日軍的無腦衝鋒傷亡慘重
而俄國方面傷亡18-20萬人,被俘近8000人。海軍方面,第一和第二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遠東地區的海軍基本不復存在。
在日軍攻佔瀋陽後,雙方都已精疲力盡,除了慘重的人員傷亡,經濟上兩國也都無力繼續打下去了。俄國在戰爭中耗費了20億盧布,而俄國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這麼多,由於巨大的戰爭經費支出,俄國在國內提高了稅率,也引發了國內情緒的不滿,爆發了1905年革命。而日本則耗費了18億日元的戰爭經費,當時日本一年財政收入也只有5億日元,要不是英美提供了4.1億美元的貸款,日本也根本無力打下去了。
所以在奉天(瀋陽)會戰之後,在美國的調停下日俄雙方開始談判。不過俄國的態度也很堅定,東北的利益可以讓出一部分給日本,但是不賠款,要賠款的話,接著再打。日本此時也確實無力再戰,便在沒有得到戰爭賠款的情況下同意和和約,雙方最終於1905年9月5日籤訂了《樸茨茅斯條約》,日俄戰爭正式結束,此戰之後日本正式跨入了列強行列。
▲在美國的調停下,最終雙方停戰
從以上的情況我們不難看出,其實日本兵沒有取得日俄戰爭的完全勝利,日本可以說是拼盡了全力,才勉強打贏了俄國,得到了東北南部的利益。
那麼對於日本來說,既然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付出了如此慘重的傷亡,又沒有得到一分錢的戰爭賠償,為什麼還要把東北「還」給清政府呢?
第一在於當時列強關係極為複雜,列強博弈的結果就是希望清政府能夠參與到東北的事務中來,形成日、俄、清三方勢力,總之就是東北局勢越複雜越好,參與其中的勢力越多越好。
從外交關係上來說,當時英國與日本籤訂了同盟條約,自然是希望日本能夠在東北做大;法國與俄國籤訂了盟約,自然是希望俄國能在東北做大;德國則希望俄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遠東,以減少俄國在歐洲對自己的威脅,所以希望俄國能在東北做大;美國則希望「門戶開放」,大家都有份,最好在東北是日、俄、清朝都有勢力參與其中,自己也好進來分一杯羹。
看了以上分析覺得太複雜了吧?確實非常複雜,總之各方博弈的結果就是東北不能完全排除清朝,清朝能在戰後收回部分主權,其實也是列強博弈的結果。
第二在於,對於日本來說把東北南部「還」給清朝和他們實際佔領其實區別不大,因為日本始終在東北地區都有駐軍。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清朝的軍事已完全不構成威脅,只要在東北地區駐軍,要佔領東北也是分分鐘的事情,所以也就沒有必要為了東北的事情和列強鬧翻,畢竟當時日本還是列強中的小弟,其他的列強也得罪不起,做個樣子「讓」出東北,實際上東北還是攥在了自己手裡。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便有了「關東軍」,之後的抗日戰爭的伏筆也是由日俄戰爭埋下的
所以綜合以上來說,日本發動日俄戰爭,其實是為了自己的擴張,如果沒有東北,日本將無法繼續擴張,所以對於日本來說對東北的戰爭是必然會打的。而與俄國的戰爭中,日本損失太大,到後來也無力繼續戰爭,便於俄國達成了停戰協定,實際上並沒有完全打敗俄國,東北也沒有全部攻佔,而是攻佔了東北的南部。將東北「還」給清政府,只是因為在各列強的博弈下,不得不裝裝樣子把東北「還」給清朝,實際上日本一直在東北駐軍,其實也就等於是實質上控制了東北。
所以其實日本並沒有真正地把東北還給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