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為什麼清朝一敗塗地?日本究竟靠什麼打贏清朝?

2020-12-16 人者仁義也

在中國,甲午戰爭是以戰爭爆發年份的幹支紀年命名的,而在日本甲午戰爭則被命名為「日清戰爭」或者「明治二十七八年戰役」。甲午戰爭的目的是爭奪朝鮮半島的控制權,戰爭開始於1894年7月25日的豐島海戰,此後清軍陸續在各個戰場戰敗,日軍侵入遼東、山東、臺灣,直到最後摧毀北洋艦隊,1895年4月17日,清朝和日本籤訂《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結束。這場國恥般的戰爭始終印照在中國人的頭上,那麼在甲午戰爭中,清軍為什麼總是在潰敗呢?

清軍的軍事實力

清朝的軍事體制其實是封建社會的戰時指揮體制。在戰爭時期,皇帝是清朝軍隊的最高統帥,最高指揮部由兵部、軍機處、總理衙門組成,戰爭指揮官是各省的督撫大員。在甲午戰爭爆發後,光緒皇帝設置督辦軍務處專門全權指揮軍隊作戰,而負責作戰則是淮軍和其統帥李鴻章,李鴻章麾下的北洋陸軍和北洋水師就是對日作戰的主力部隊。

北洋陸軍的軍事體制也十分落後,屬於封建社會的軍事體制。北洋陸軍只有步兵和馬兵兩個軍種,近代化的軍種炮兵、工兵、通信兵、輜重運輸兵、衛生兵等獨立兵種在北洋陸軍中基本沒有。北洋陸軍的炮兵是混合在步兵之中,無法獨立作戰。後勤工作例如架橋、搬運軍火等任務是在戰爭爆發後緊急召集的普通民夫處理。清軍在戰爭中受傷都是個人負擔醫療費用,而且軍隊沒有軍醫,所以清軍一旦受傷很難及時得到治療,很多人都是由小傷變為大傷最後去世,另外獸醫的缺少使得騎兵的馬匹一旦染病,無法及時救治。

清軍的建制是以營為單位,正規步兵營定員是505人,有四個哨隊和一個營部,一個哨定員108人,營的長官為參將、遊擊。哨的長官則是都司、守備、千總。正規騎兵營定員士兵263人、馬276匹,下屬的一個哨有兵52人,馬54匹,營部有3人、馬6匹。若干個步兵營和騎兵營組成一個軍,分為前後左右中五個部分,由總兵統帥,副將幫忙指揮。數個總兵組成一個集團的戰鬥群,由提督管理,此外各個營還有文官擔任帳房、彈藥、軍糧的管理工作。但是由於清朝軍官吃空餉的情況存在,步兵營和騎兵營都不會滿員,實際上步兵營只有350人,騎兵營只有250人。

清軍使用的槍械較為先進。北洋陸軍的統帥是李鴻章,李鴻章本人是晚清洋務派的主導人物,所以北洋陸軍大多使用西洋槍械,軍隊操練由外國教官主持,當時的北洋陸軍裝備有大量的毛瑟槍、來復槍、速射機關槍,克虜伯炮等精良器械,與當時的日本士兵相比,北洋陸軍的武器裝備較為優越。清朝的海軍也很強大,清朝海軍分為北洋、南洋、廣東、福建四個水師部隊,艦船82艘、水雷艇25艘、總噸位85000噸。北洋水師的管帶(艦長)都是畢業於歐洲海軍學院的優秀畢業生,具有近代化作戰思維,旅順港要塞的海防炮能夠射擊10多裡外的敵艦,要塞防禦系統十分牢固。

日本的軍事實力

日本建立了一套近代化戰爭體系,這是清朝所不能比擬的。首先日本的戰時指揮系統是全國性質的,日本在甲午戰爭中設立的最高軍事指揮中心是日本戰爭大本營,直接管理海軍省、陸軍省、軍令部、參謀本部、憲兵等機構,擁有最高軍事權力。日本的新式軍隊也做了相應的改革,陸軍有七個師團,總計123047人,馬38009匹。一個野戰師團配置有12個步兵大隊,3個騎兵中隊,6個炮兵中隊,2個工兵中隊,輜重隊和其他機關。總共有18492人,馬5663匹、野炮24門、山炮12門。兩三個野戰師團組成集團軍作戰,在戰爭時期由戰時大本營直接指揮。

日本軍隊的後勤工作也基本實現近代化。日本在後方設立全國後方兵站組織,由兵站總監部長統領,負責戰爭時期後勤保障工作。例如兵站總監部的運輸通信長官負責鐵路、車馬、通信、船舶、郵遞事務。此外還有大量臨時設置的後勤工作組織,1894年清朝和日本宣戰,日本當時就設立了兩個糧食兵站縱列、臨時攻城廠縱列、第一第二電線架設支隊等等後勤作戰,此後日本還在廣島、熊本、名古屋、大阪等地設置軍隊醫院,接收在甲午戰爭受傷的日本士兵。

日本的槍枝比較單一,主要是明治十三年式和明治十八年式村田式步槍,騎兵配置的是明治十三年式和明治十八年式村田式騎槍,步兵每人攜帶200發彈藥,騎兵每人攜帶36發。日軍所使用的野炮和山炮都是日本國產的大炮,戰時野炮平均炮彈為286發,山炮為288發。相比較於清朝的軍隊,日本的槍炮都為國產,自我補給能力較強。而清朝的槍炮一部分是外國進口,一部分是自我仿造,都是摻雜使用,這使得炮彈的供應十分複雜,不能滿足戰場需要。

日本的聯合艦隊在甲午戰爭開戰前,炮艦數量為28艘、水雷艇24艘,總噸位為59106噸,雖然看上去日本艦隊似乎不怎麼樣,但是日本艦隊的速度非常快,日本的戰艦中有10艘速度達到16節以上,反觀清朝只有2艘達到16節以上,而且聯合艦隊中的「吉野號」速度更是高達22.5節。此外日本艦隊裝備了速射炮,很多艦隊基配置了120毫米口徑的艦炮,平均每分鐘8到10發,此外還有部分戰艦裝備有150毫米艦炮,平均5到6發,清朝還是老舊的艦炮,日軍發射5個炮彈,清軍才能發射一個炮彈,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清朝為什麼失敗?

日本軍隊是一支完成近代化的軍隊,日本也是完成近代化的國家,而清朝軍隊還停留在封建時代,清朝的國家依舊還是封建國家,從以上清朝和日本軍事實力的對比,我們很容易就看到清朝的巨大的劣勢,這種劣勢並不是靠將士的勇猛作戰和無畏犧牲能夠彌補的,在近代化軍隊的訓練和作戰體系面前,清朝的軍隊組織和戰時指揮體系完全是鬆散的,根本無力作戰。

我們也可以看其他方面清朝和日本在國家實力之間的差距。日本國內的鐵路到達3200公裡,陸軍徵用112艘名船運送士兵,海軍徵用24汽船運兵,清朝偌大的國家的鐵路只有300公裡,在朝鮮半島作戰時租用外國船隻運輸兵力,鐵路裡程和船隻的多少意味著在戰役中可以投送兵力的多少,清朝在朝鮮半島的成歡之戰、平壤之戰都是被日軍以優勢兵力包圍,最後失敗,這就是因為清軍投送兵力不足,雖然清朝國內有著巨量的軍隊,但是受制於交通條件根本無法運送到戰場。

在情報收集工作上,清軍也十分失敗,因為清朝根本沒有專門的情報收集機構,這使得清朝對於前線的狀況和戰爭過程完全不了解,以至於葉志超在成歡之戰和平壤之戰中諱敗為勝,假稱戰果纍纍,清廷居然信以為真。而日本的駐外使館有專門的的諜報課專門負責收集情報,諜報課裡有大量的間諜武官、情報員,偵查員組成的情報網。日本海軍省間諜宗方小太郎十分有名,他在甲午戰爭中冒死潛入威海衛軍港偵察,收取了大量的情報。

所以清朝的失敗並不是很多人認為清軍貪生怕死,清政府軟弱無能造成的失敗,而是一個近代化國家對於封建帝國的擊敗,在李鴻章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李鴻章作為封建官僚,把自己的權勢放在國家利益至上,這使得李鴻章手下的淮軍為了保存實力不斷被日軍擊垮,最後變成甲午戰爭的潰敗,而這種失敗值得我們反思。

相關焦點

  • 甲午戰爭繼續打,清朝勝算多大?日本籤約時其實很心虛,再打躺贏
    此戰後,大清朝的腐朽無能暴露在全世界面前,前後持續30年的洋務運動也沒能富國強兵。列強本來以為清朝已經崛起,沒想到這4萬萬人的大帝國還是那麼不堪一擊。於是,西方列強再次雲集東亞,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甲午戰爭起於朝鮮,結束於遼東和山東,日軍無論是陸戰還是海戰都摧枯拉朽,清軍毫無還手之力,幾乎沒有打過像樣的勝仗。
  • 日本網友:如果清朝贏了甲午戰爭,會怎樣?評論值得中國人反思
    於是有日本網友在日本論壇提問:「如果清朝贏了甲午戰爭,會怎樣?」是啊,如果當時是清朝贏了,歷史又會如何發展呢? 那麼回到那個問題,如果當時贏的是清朝,歷史將會如何發展呢?先看看日本人的評論吧: 1. 也就是說直接假設結果是清朝勝利,對吧?
  • 教科書: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制度落後,為什麼這麼講?
    引言:120多年前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至今仍然被無數國人銘記。偌大的清王朝竟然敗給了東洋蕞爾小國,令當時的列強都感到大跌眼鏡。關於這場戰爭清朝戰敗的原因很多,其中教科書上談到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清朝政治制度的落後和腐敗,為什麼這麼講?清朝統一全國之後,歷代君王竭盡全力,吸取了明朝滅亡的教訓。總結前朝的政治得失。
  • 假如清朝打贏了甲午戰爭,會對洋務運動和各種改革產生什麼影響?
    清朝打不贏甲午戰爭,因為上去的根本不是大清的軍隊,而是李中堂的部隊,大清的朝廷即便添了點搭頭,也不希望李中堂能打贏。否則,李中堂豈不又成了第二個曾文正了?滿朝文武拉後腿是正常,不拉後腿才叫奇怪,上上下下都希望淮軍十不歸一,和小日本拼光拉倒。結果這一拼才發現出問題了,李中堂的軍隊在大清算是精銳,但是對上日本完全是個菜,從陸地到艦隊全給日本人包了個肚兒圓,大清一幫慫貨傻了眼——這畫風怎麼不一樣?日本人居然是這樣的?當年明朝那個被修成渣的萬曆廢物也沒這麼渣呀?
  • 如果甲午戰爭大清帝國打贏了,亞洲格局會變成什麼樣?
    而我們都知道,甲午戰爭清朝慘敗於日本,經營多年的北洋艦隊毀於一旦,也就此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當時的清朝能夠戰勝日本海軍,那麼亞洲的格局乃至世界的格局會變成什麼樣呢?日本拍過維新紀錄片的,總結的非常到位。
  • 1894年甲午戰爭時日本軍隊比清朝軍隊到底強在哪
    1894年—1895年,中國和日本,這兩個一衣帶水的鄰居,擼起袖子打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日本完勝,中國慘敗。戰爭的影響卻持續至今,成為歷史學者和愛好者熱衷研究和討論的話題。儘管戰爭的結果有其偶然性,但誰也不會否認,甲午戰爭時日本軍隊能夠戰勝清朝軍隊,並不僅僅是運氣好。
  • 重讀甲午中國甲午戰爭,半點贏的機會都沒有嗎?
    甲午戰爭是大清王朝距離19世紀最近的一次戰爭,當時是清朝和日本進行的戰爭,日本人不宣而戰迅速的擊敗了大清帝國,大清帝國失敗之後不但沒有反思,反而陷入了無限的賠款當中,他們不把賠款當回事,只是想要從老百姓的身上撈取更多的銀子。而中國甲午戰爭也成了現代或者是近代的痛苦。
  • 甲午戰爭日本綜合國力並不比清朝強,為何會贏?
    日本打仗的錢是從哪兒來的甲午戰爭開戰前,不僅僅是清朝,甚至國際輿論都認為,日本在財力上是遜於清朝的,因為日本整年的財政收入不到9000萬日元,折合白銀不到7000萬兩白銀,要知道當時清政府僅鹽稅收入一項就5000萬兩白銀,這種信息不對稱導致當時清廷盲目樂觀。
  • 如果甲午戰爭清朝取勝,近代中國的歷史會不會改寫?
    如果甲午戰爭清朝取勝,歷史肯定會改寫。 甲午戰爭,表面上是中日之間的戰爭,實際上是19世紀末東北亞地區國際關係的重新洗牌,是清朝和日本兩大東北亞新老強國之間的霸權之爭。
  • 清朝末期,日本打贏日俄戰爭後,為什麼會把東北「還」清政府?
    其實日本兵沒有真正地把東北「還」給清朝,所謂的還給清朝,也只是做做樣子,當時清政府從日本手上接管的東北地區,其控制權實際上還是在日本手上。而日本為何會在日俄戰爭後把部分東北"還」給清朝,我們就要從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說起了。
  •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
    日本侵朝,李鴻章曾上「東事三策」,慈禧太后為何偏偏選了下策?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明實亡於萬曆?清亡於甲午戰爭?關於明朝的滅亡,史學界有種說法,叫「明亡實亡於萬曆」。萬曆即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是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
  • 甲午戰爭中清朝為什麼會失敗?因為它根本就不配獲勝!
    在失敗後,中國和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也為甲午戰爭畫上了一個十分悲劇的句號。而關於中國為什麼會敗,一百多年來,一直是歷史學家研究的話題。很多人會說,是因為中國的國力比日本弱,北洋水師的裝備不如日本聯合艦隊。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裝備先進火炮,人口是日本11倍,清朝還是打不過日本
    眾所周知,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王朝延續了二百七十多年。出現過赫赫有名的「康熙,雍正,乾隆「等大有作為的皇帝。而我們周圍的日本只是一個彈丸小國,為何如此強大的清朝晚期卻打不過日本呢?我們就先來看看當時的清朝和日本之間經濟農業水平的強弱。先說清朝,在甲午戰爭發動的時候,清政府的財政體系還是封建時期的老一套,從稅收制度來看。清朝的稅收制為「攤丁入畝「,大概意思是,朝廷不會直接向老百姓收稅,朝廷只向地主收稅,而老百姓向地主交稅。這個做法聽起來挺合理的,可實際上卻有很大的弊端。
  • 清朝的四大慘敗戰爭,每一次都很奇怪,加速了清朝帝國的滅亡
    第一次鴉片戰爭油畫為什麼這場戰爭要打四年? 這是因為雙方實際上沒有發動戰爭的理由,但是清朝仍然有奇怪的事情。 籤訂條約後,鹹豐皇帝感到不平等,於是他殺死了一個外國人。 雙方都感到惱火,然後他們斷斷續續地戰鬥了四年,當然他們仍然慘敗。
  • 1840年清朝若打贏了第一次鴉片戰爭還會重回世界的巔峰嗎?
    這場戰爭清軍由於武器落後,在英國的巨艦大炮面前一敗塗地,最終以中國的失敗並且賠款割地而告終。清政府籤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歷史上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如果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若當時的道光帝能舉全國之力打贏英國侵略者的話。
  • 甲午戰爭,大清最終還是「勝」了,不過是勝在了「愚弄」老百姓上
    一、經過幾次對外戰爭的勝利,以及多年的洋務運動,外加北洋水師的強大,大清朝從上到下就沒把日本放在眼裡。即使在整場甲午戰爭期間,清政府也是一再強調自己軍隊多麼威武,打得日本人多麼屁滾尿流,滿地找牙。雖然極力封鎖消息,但是大清朝戰敗的消息還是在民間慢慢傳播開來,以致民情激憤。在這種前提下,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為了掩飾真相,繼續維護大清朝強大又光輝的形象,要求全面封鎖消息,並發動所有輿論工具極力宣傳大清朝打敗日本的英勇事跡。以及,日本被打得屁滾尿流之後,不斷求饒,並向大清投降認輸的場景。
  • 假如在甲午戰爭中,清政府贏了,中國歷史該走向何方?
    我們都知道在19世紀末1894年當時的清朝政府與日本進行了第一次中日戰爭,也就是史稱「甲午戰爭」,日本傾盡全國之力投入到這場戰爭中,這場戰爭以清朝政府慘敗告終,花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獲得大量賠款,從而躋身世界強國。
  • 老照片,甲午戰爭時期的朝鮮,那時清朝和日本正在這裡激戰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國王邀請宗主國清朝出兵鎮壓,清政府派葉志超、聶士成率2500名清軍入朝。日軍亦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藉口不請自來,逐漸增至上萬人,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圖為在仁川登陸的日本軍隊,日軍登陸後通過馬匹把大量的戰略物資運輸到戰爭前線。
  • 甲午戰爭為何日本勝而中國敗
    鐵血宰相俾斯麥的一句話揭示了甲午戰爭為何日本勝而中國敗文/佚名19世紀中後期,清朝和日本都受到了西方殖民者不同程度的入侵
  • 為何偌大的清朝會敗給撮爾小國日本?
    作為真正將清朝打醒的戰爭,甲午戰爭在我國近代史上相當重要的地位。當時的清朝乃至世界列強,怎麼也不會想到:一個長期處於彈丸之地的小國日本,敢於向4億多人,尤其是擁有遠東第一艦隊的清朝挑戰。而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清朝居然在日本的挑戰下一敗塗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朝搞了30多年的洋務運動也正式宣告破產。那麼甲午戰爭,清朝為何會失敗?而且敗得這麼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