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的排毒解毒器官,也是免疫系統中的一員「大將」,時刻保護著人體的健康。
因為肝臟沒有痛覺,所以許多肝病被檢測出來時,往往已經「拖」到了中後期,讓人又氣又恨。
案例:山東青島的劉先生今年36歲,平日裡喜好吃各種肉食海鮮,但劉先生10歲的兒子卻不喜歡吃肉,所以劉先生每回也只是買回來自己吃。
可各種肉食吃多了之後,難免會有點想吃點新鮮的「小玩意兒」,劉先生開始沒事就去逛一逛海鮮市場,買點釘螺、扇貝回去辣椒一拌,別提多鮮了。
有段時間,劉先生特別喜歡吃釘螺,幾乎每天都要做一盤,配著啤酒一塊喝,可最近劉先生卻沒心情了。
劉先生的兒子這兩天總是肚子疼,還經常拉肚子,吃了消食片也沒什麼用,還一直發著低燒,劉先生趕忙送孩子去醫院,可沒想到醫院的檢查結果讓劉先生「傻了眼」。
血常規檢查結果顯示,孩子的嗜酸性粒細胞指標偏高,醫生又讓孩子拍了個片子,拿到片子後,醫生皺起了眉頭:
只見孩子的肝膽管內有不少肝吸蟲,密密麻麻的吸附在肝臟上,看得人頭皮發麻,最終確診這是肝吸蟲病,屬於寄生蟲感染。
在仔細了解後,醫生終於找到了誘因,只因劉先生的一個「壞毛病」,竟讓才十歲的孩子遭受了這樣的疾病折磨!
醫生提醒:廚房這一物品,必須要定時消毒清洗,分類使用
這一物就是——菜板
劉先生喜好的釘螺等海鮮中,往往容易潛伏大量寄生蟲,在用菜板處理後,沒有及時對菜板進行清潔,就接著做孩子的飯,導致大量寄生蟲藏在了孩子的食物中。
寄生蟲一旦被人體吃下,就很容易在人體內「安家、繁殖」,大量的蟲體還可能會堵塞肝膽管,引起膽汁淤積,滋生膽結石、肝炎、膽管炎,甚至是肝癌等疾病的發生。
不及時清洗菜板,這是不少家庭都會犯的常見錯誤。
醫生介紹道,生食和熟食一定要分開製作,案板也要及時消毒,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肝吸蟲最長可在人體內寄存20、30年,但因為有些人感染的較少,症狀比較輕,可能會被忽略,但是肝吸蟲長期不清理,會縮短肝臟的「使用壽命」,滋生癌症,一定得小心。
肝臟由於缺少痛覺神經,如果出了問題,如何儘早發現呢?下面就請大家對他的預警信號,多做些了解吧。
肝臟不適,身體會釋放出以下「預警信號」
◇ 「三黃」:小便濃黃、眼白髮黃、皮膚泛黃;
◇ 「一紅」:手掌內大小魚際處呈充血紅色;
◇ 入睡困難,凌晨2~4點容易醒;
◇ 肝區不適,經常腹脹腹瀉,消化不良;
◇ 口氣加重,有淡淡氨氣味;
◇ 皮膚上出現不明紅色斑點,不癢不痛;
◇ 兩腮痘痘粉刺增多,鼻頭黑頭增多;
以上都是典型的肝病受損時,身體的「預警信號」,希望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
教你2個養肝小妙招,肝健康,免疫力至少提升50%
1、喝養肝水
養肝的必須要多喝水,肝臟主管氣血疏洩,充足的水分能夠加快氣血的循環,使肝氣充盈。
為了達到更好的護肝效果,可以試一試古中醫「茶療」的方法,在喝水時加入一朵有機青馳菊,用溫和的滋補效果,逐漸修復肝損傷,醫學研究發現:
有機青馳菊中的胺基酸是一種脂質親和物質,能夠加快對物質的轉化和分解,緩解肝臟的代謝負荷;黃酮類物質則具有抗氧化能力,幫助阻礙病菌、病毒等對肝臟造成損害,保護肝臟健康。
此外,其中的硒元素也有助於肝臟的修復,是運用於臨床醫學上的抗癌物質,能夠降低細胞癌變的風險,降低肝臟疾病的概率。
2、揉養肝穴
中醫講究經絡和穴位,不同穴位對應不同的臟器功能,養肝穴就位於腳內踝和肌腱交界處,叫「太溪穴」。
經常用指腹按壓此處,切記不要過於用力,會幫助疏通肝經,加快體內氣血的疏洩,減少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