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搬上海的17家房企,現在怎麼樣了?

2020-12-22 樂居財經

年輕人熱衷去北上深打拼,房企也一樣。

不知何時起,衝千億、遷總部、謀上市,成了房企們競相追逐的目標。

而上海,又成為了房企遷總部時最偏愛的那一個。

作為中國經濟中心,上海擁有豐富的金融和人才資源,而長三角市場也一直是房企必爭之地。

數據顯示,百強房企已有近30家總部位於上海。

他們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趕來,帶著自己的上海夢,也帶著自己的淘金夢。

如今,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市場低谷中,那些滬漂的房企們又過得怎麼樣呢?

01 閩系

高歌猛進,雄霸一方

上海知名房企中,閩系佔了半壁江山。

「山要遮擋海要奔」,國家地理雜誌曾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福建。

福建人好像骨子裡就註定了要外出闖蕩,出海也好、北上也好,一定要賺了大錢再落葉歸根、報答家鄉。

從1999年進軍上海的世茂、到2000年來到上海的旭輝,閩系房企是最早盯上上海灘的一派。

過去10年,憑藉「高槓桿、高周轉、強擴張」策略,閩系迎來黃金十年。也是從這時起,多家閩系陸續將總部遷往上海。

比如,2012年遷入的陽光城,2016-2017年遷入的融信 正榮 禹洲 寶龍 中駿。

於是有人要問了,落滬與否,真的有很大差別嗎?

拿陽光城來說,2012年陽光城的全年業績僅73億元,也是這一年,陽光城從福州搬到了上海。

2013年,其業績一躍增長到220億,增幅超過200%!

到2019年,陽光城銷售額達2110億,位列房企銷售榜第13位。

在搬遷後的七年裡,足足增長了30倍!

去年,三盛入駐上海虹橋,欲衝擊「銷售千億、資產千億」雙千億目標,在滬閩系房企再添一員健將。

至此,9家閩系龍頭在上海落地生根。

在滬閩系房企2019年銷售額

打開2019年銷售榜單,會發現「滬漂」閩系房企,有5家實現千億,7家位列50強。

可以說,以「愛拼才會贏」為精神內核、敢拼敢幹的閩系,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展露出雄霸一方的氣勢。

以「立足福建,走向全國」為宗旨,在布局完主要經濟帶及省會城市後,近年來閩系房企也在逐步向三四線下沉。

他們的擴張步伐普遍較快,呈現出槓桿率較高、銷售金額高增長的特點。

接下來,如何尋找新的增長點,實現發展規模與發展質量的平衡,成為閩系下一步發展的關鍵。

02 蘇浙系

區域深耕,邁向全國

說到蘇浙系房企,他們的「落滬」,反而更像是就近原則的理所當然。

要重倉長三角,上海總部即是橋頭堡和制高點。

不容忽視的是,2018-2019年行業裡的新黑馬,蘇浙系是最搶眼的力量。

中梁、祥生、弘陽……毫無疑問是近兩年增速最快的企業了。

蘇浙系中表現最好且最早入滬的,是1993年在常州成立,2009年轉戰上海的新城控股,2008年就已是TOP20房企。

以「雙輪驅動」為戰略,新城2017年即邁入千億軍團;2018年跨越2000億,躍升至TOP10行列;2019年新城以2747.8億位列行業第八,出人意料的穩定和強勁。

其次到來的,是有小碧桂園之稱的中梁,於2016年5月加入上海大軍。

而弘陽、祥生、港龍則都是在2019年相繼入滬。

在滬蘇浙房企2019年銷售額

在2019年銷售榜中,中梁以1526億元位列第19,祥生則以1159億位列第28,二者皆為浙系房企的排頭兵。

有意思的是,兩家千億浙系房企的發展之路極其相似:

同是1993年成立;同樣以深耕三四線策略打開市場;同樣將「高周轉」玩到極致;同樣將總部遷到上海。

不同的地方在於:

中梁於2019年7月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但從2016年遷總部至今,都沒有在燙金的上海擁有過項目;

而祥生則在上海開過盤、也賣過房子,但在千億房企中,祥生卻是唯一還未上市的潛力股。

祥生項目分布(2019年中版本)

另外兩家蘇系房企,弘陽和港龍,則還在向千億之路邁進。

弘陽首先把功夫下在人才戰略上。

先後引入張良、蔣達強、袁春等總裁級明星高管,不斷有猛將加入,一時成了地產圈的重點關注對象。

2019年2月14日情人節那一天 ,弘陽與上海喜結良緣。

南京仍是根據地,是納稅、上市公司所在地;上海則是信息高地、資本高地、人才高地,用來對接國際資本。

有了更清晰的戰略定位,弘陽的千億目標似乎更近了。

而港龍,上海總部位於虹橋阿里中心,項目以江蘇為主,業務相對集中。

儘管姍姍來遲,但也算搭上了從上海駛向全國的列車。

2019年銷售額近300億,位列第87位,比起2018年的第150位,增幅較大。

至於落滬後會有怎樣的驚喜,對初來乍到的港龍來說,還有待長期觀望。

港龍項目分布(2019年中版本)

03 川渝系

重視產品,積極擴張

說到川渝房企,首先想到的是龍湖。

作為房企優等生,龍湖發展得相當穩定,在上海布局了多個項目,但總部多年前就設在了北京。

川渝房企最早來滬設立總部的,是2015年抵達的協信;其次是2017年加入的東原;以及2019年駕到的藍光。

但要說發展現狀,這三家房企的排序則與來滬的先後順序剛好相反。

在滬川渝房企2019年銷售額

大家都是衝著上海的資源而來,可不是誰來了都能站穩腳跟。

協信,曾是重慶本土房企前三,全國房企50強。

但如今,卻以220億位列第102位, 甚至有消息傳出,他家可能會被閩系房企陽光城收購。

而同樣來自重慶的東原發展還不錯,位列50強左右。

值得褒揚的是,東原在業內有著一流的產品力,2019年獲四項美尚獎,其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川渝房企中,穩步向上的要屬藍光地產,銷售破千億,位列行業30強。

藍光也是在滬川渝系中,規模最大、實力最雄厚,全國布局最完善的。

藍光項目分布(2019年中版本)

2019年9月啟動「上海+成都」雙總部後,藍光也勢必會進一步將業務向長三角地區傾斜。

依託上海的強大資本和資源,已經邁入千億陣營的藍光相信會大有可為。

總 結

放眼當下,上海知名房企幾乎全被「滬漂」所佔據。

將總部搬到上海的他們,大都有著一顆向前衝、往上走的野心。

而上海的人才優勢和資金便利也成為房企在此角逐的重要因素。

值得感激的是,這些來滬打拼的企業,確實給上海的地產人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也助力了長三角經濟的蓬勃發展。

江湖永遠在,豪傑不常同。上海灘風雲變幻,有人攀上高峰,有人處於跌落邊緣。

唯一不變的,是在這發展的大潮中,只有拼搏和努力才能贏得向上的機遇,正如那首歌中所唱: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來源:濤哥雜談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濤哥雜談

相關焦點

  • 萬科總部將剝離大生產職能,相關人員搬至上海
    這兩年,越來越多的房企將總部搬往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濤哥統計過,2016-2020五年間,平均每年都有6-8家房企將總部遷往上海,如今大虹橋已經聚集了40多家知名開發商。例如最近,有悄悄搬往上海,在虹橋買下一棟希爾頓的祥源;有挖到多位知名高管,虹橋總部剛裝修好的中奧;還有剛剛上市,很快也會來虹橋的大唐。可以說,上海一直都是地產圈最熱鬧的地方。
  • 萬科深圳總部僅剩150人!房企「輕」總部已成趨勢
    萬科(000002.SZ/02202.HK)或將成為頭部房企中總部最「小」的。有消息稱,萬科集團總部部分職能將從深圳遷往上海。這部分職能包括設計、招採、成本、工程,在萬科內部被統一歸類在一個叫「研究與開發專業公會」的部門中。
  • 遷總部、拿地、挖人,中奧地產能否成為下一匹「千億黑馬」?
    11月4日,正因搬遷總部引起行業關注的中奧地產,又傳出新消息,有消息稱正榮地產營銷李光已經辦理離職手續,入職中奧地產集團擔任營銷副總裁。對此,記者致電江西中奧置業有限公司(簡稱「中奧地產」)核實,初次接觸中,這家企業的一些細節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我們這月底就搬了,領導都在出差,現在還不確定能否回復您。」
  • 上海新認定129家企業總部,包括48家貿易型總部、81家民營企業總部
    上海新認定129家企業總部,包括48家貿易型總部、81家民營企業總部 2021-01-13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何華為在上海拿2400畝土地建科技中心但不把總部搬過來?
    今年下半年華為在上海拿下2400畝土地建立世界科創中心,必將推動上海科技實力大幅度提升。12月15日上海主流媒體上觀新聞讚揚華為將導入30000科研人才入駐華為青浦基地,這是青浦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和深度參與上海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布局。為何華為在上海拿2400畝土地建世界科創中心但不把總部搬過來?
  • 數讀上海:企業總部青睞黃浦濱江沿岸的現實原因
    上海是中國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創中心,不僅聚集了大量央企和民企巨頭,濱江沿岸更是外資世界五百強企業進入中國乃至亞洲市場時設立總部的。可以說,近幾年來各大中外企業將總部搬遷至上海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浪潮。比較明顯的兩個現象發生在金融行業和房企行業——
  • 內蒙古註銷17家房企!房產「密室逃脫」,房價明年要「減負」?
    18日,內蒙古住建廳網站發布公告,17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被註銷。按照相關法律及房地產開發企業管理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內蒙古住建廳對17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註銷申請進行了審查,對17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進行註銷並將名單予以公布。
  • 巨頭競相入駐 成總部經濟集聚新高地
    8月12日,上海虹橋商務區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回應《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表示,商務區總部經濟加快集聚,管委會統籌推進,閔行、長寧、青浦、嘉定四區共同發力,上半年新增總部落戶49家,累計集聚各類總部338家。而作為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房地產行業,近年來,多家房企紛紛選擇將總部搬遷至大虹橋區域。
  • 210家房企破產!1000億級房企巨頭現金「告急」,衝擊IPO
    中國最後一家未上市的千億房企:祥生控股,正式衝擊IPO。日前,總部位於上海的祥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祥生控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祥生控股旗下的核心資產為祥生地產集團。意味著,中國TOP30房企中,唯一 一家未上市的巨頭也正式開啟IPO徵程。
  • 快訊| ADI中國區總部落「滬」,上海黃浦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53家
    快訊 | ADI中國區總部落「滬」,上海黃浦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53家 2020-12-18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房企資金鍊危局」調查| 百強房企三盛宏業資金疑雲調查
    2019年10月下旬,三盛宏業的員工們發現,他們所購買的公司定向理財產品沒有按照約定收到本息,全國各地的員工們來到三盛宏業位於上海的總部「要說法」。這家曾經邁入全國百強行列的房企資金鍊問題隨之曝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三盛宏業還登上了克而瑞房企銷售榜,位列操盤金額榜第98位。但三盛宏業的流動性問題,其實早已出現端倪。
  • 2020 年「餘額不足」 房企十強格局基本已定
    中房報記者 付珊珊丨上海報導距離2020年結束僅有一個月時間,又到了各家房企年終衝刺的階段。12月以來,標杆房企陸續發布了前11月未經審核經營數據。根據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統計,官方公布業績情況的房企中,有4家房企已經提前完成年度銷售目標,分別是越秀地產、中國恆大、建業地產以及時代中國。雖然還有不足一個月時間,但從前11月的銷售表現也能大致管窺出今年房企的排位情況,尤其是具有行業風向標意義的前十房企,格局基本已定。船大難掉頭。
  • 港龍地產、三巽集團赴港求上市 小房企急切圖生
    ]十月尾聲,房地產江湖並不太平,一家總部位於上海名為三盛宏業的百強房企說倒便倒下了,留給市場一地雞毛,也帶給行業又一片唏噓。兔死狐悲,同樣耕耘在長三角的另外兩家小房企,或許已經感受到秋風的肅殺,有些事,必須要啟動了,比如上市。
  • 解讀丨2019年常住人口數據出爐 人口流動與房企布局「步伐一致」
    2019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人口增長率分別為-0.17%、-0.49%、-0.58%,處於全國最低水平,與其他省份有較大差距。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老工業基地優勢不復存在,沿海經濟、外貿經濟以及網際網路經濟、高新科技接連崛起,東北在這幾場城市變革中都未能抓住機遇。
  • 擊敗金茂等三家房企,大華30.6億贏下上海普陀搶地大戰
    擊敗三家上市房企,去年的上海拿地冠軍大華集團再次一鳴驚人,在年底拿下上海中環優質地塊。12月18日,上海中環內涉宅地普陀區石泉社區W060402單元B4-1地塊競價出讓。
  • 房企資金鍊告急 大銀行已基本不向小房企放貸
    房企資金鍊告急 大銀行已基本不向小房企放貸 21世紀經濟報導 2018-06-29 08:22:17
  • 2020年樓市或創「雙17」新紀錄 「三道紅線」下房企悄然謀變
    在「打新」熱的傳導下,房企拿地熱情高漲。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7日,超過30個城市賣地收入超過500億元,其中上海、杭州、廣州三城均超過2000億元,南京等11個城市均超過1000億元,多城賣地收入均刷新歷史紀錄。毫無疑問,這些土地儲備將決定下一階段相應房企將站在哪一陣營,頭部企業地位不動搖,中型房企不穩定,小型房企難追趕,分化一直在加劇。
  • 科多紐酒莊將把總部搬至裡奧哈
    HQ to Rioja 摘要: 卡瓦生產商科多紐酒莊打算將其公司總部從加泰隆尼亞搬往裡奧哈
  • 提質增效|上海愛家集團榮獲「中國房企品牌價值TOP50」榮譽
    愛家集團創始於1982年,近40年的品牌歷史,連續13年榮登房地產百強,布局全國,深耕細作30餘城,在地產領域奠定以品質為先的基礎8月19日,由億翰智庫主辦的「2020中國房地產業戰略峰會」在上海如期舉行,作為中國房產行業的一大盛典,在推動房地產行業發展與變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71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企投資上海持續加碼
    隨著上海持續釋放吸引總部經濟的信號,在華投資的外企也有了進一步布局。「不管是產業水平、前沿人才還是投資貿易,上海都有明顯優勢。因此我們選擇將地區總部設在這裡。」11月20日下午,在第31批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頒證儀式舉行前,博格華納(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談躍升對第一財經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