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內蒙古住建廳網站發布公告,17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被註銷。按照相關法律及房地產開發企業管理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內蒙古住建廳對17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註銷申請進行了審查,對17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進行註銷並將名單予以公布。
這17家註銷的房企包括自治區字頭的四家,分別是內蒙古中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內蒙古三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內蒙古道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及內蒙古神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盟市一級的有十家,其中鄂爾多斯三家,包頭兩家,巴彥淖爾兩家,呼和浩特、赤峰、興安盟各一家,剩餘三家為旗縣房企。
這17家房企為什麼註銷,公告並未說明。但是鐵口斷房發現,註冊地在包頭的內蒙古中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11月5日,成立2年即註銷;註冊地在鄂爾多斯的內蒙古三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企查查上的自身風險多達289條、關聯風險88條、歷史風險110條。其已經是失信被執行人並限制高消費;註冊地在巴彥淖爾的內蒙古道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自身風險有4條,原因都是行政處罰:「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註冊地在呼和浩特的內蒙古神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自身風險29項,其中因未依照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被呼和浩特市場監管局列入了經營異常名錄。
房地產進行到這個時段,各家有各家的苦,這17家房企揮手告別了他們熱愛的房地產事業,想必如果不是「跑路」了,那麼一定是遇到了更大的發展機會和錢途,讓我們祝福他們!
在企查查數據中,鐵口斷房還無意中發現了另外一項數據,即「本省範圍內,同業資金集中在5000萬以上規模的企業中,共653家,註冊資本合計9091082萬元,佔比59.51%。」
這是不是說,內蒙古的房企的註冊資本已經突破了1527億元?
早前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10月份,在人民法院網發布破產文書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已高達294家。更早的內蒙古數據是截至今年6月,151個開發企業資質被註銷。
哪怕是在我國新建住宅成交均價首次突破了1萬元大關,並持續多個月保持在1萬元以上的利好加持下,依舊難以挽回房企遠去的身影。
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有自媒體分析,原因無他,只不過是房地產現在有價無市。購房者無力承壓高房價。房價雖好,也得需要賣出去。
如果把房價收入比具化到房價家庭月平均收入比得出的結論會更加直觀。烏魯木齊一個月的家庭收入應該夠買1平米,內蒙古最重要的工業第一城市包頭是0.84平米。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是0.59平米。
呼和浩特買一套90平米的房子需要153個月,也就是將近13年。當然,這種房價月收入比如果帶入到深圳,那還真就不叫事。深圳每個月的平均家庭收入只能買到0.14平米,一雙拖鞋的面積而已。
當然,內蒙古房企撒手而去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明年即將自安全行業實施的「三道紅線」制度——房地產企業在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
連恆大、融創、富力、綠地等全國知名的頭部房企都踩雷,無論從體量還是影響力上都只能算草臺班子的內蒙古房企選擇溜之大吉,也算明智之舉。
年底盤點房地產,許多專家學者都從原先的一漲到底轉而開始唱衰樓市。專家的話值得不值得信任且放一邊,現在應該關心的是,房產已經開始醞釀「密室逃脫」,大環境的壓力下,明年房價做好「減負」的準備了嗎?
炒作的請走開,剛需的看過來。哦,忘了,在8月份呼和浩特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面積同比增速攀上全國第六的高位,二手房在12月也達到了均價11758元的現實語境下,網眼再小,還能撈到幾個接盤俠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房價,鐵口會斷房。」我是鐵口斷房,每日陪你判斷呼和浩特房產趨勢。今天的房,就斷到這裡。靈驗不靈驗,時間來考驗,老鐵們拭目以待。特別提示:看完文章,評論點讚轉發關注,事業會順利,人生會高光!
特別提示,本號預轉讓,有意私信!
#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