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錯你的大腦

2020-08-21 小莉老師



◆腦細胞會死,神經可塑性卻持續一生

人們常以為,聰明靈巧是天才的專利,事實上可能是你誤解自己的腦,它才無法盡情發揮。「成年人的大腦不能改變」這觀念其實大錯特錯。害得很多家長忙著在孩子連話都不會說時就送去「開發大腦」,以為這樣能確保孩子的聰明才智。

愈來愈多研究證明,成人的大腦依然具有可塑性,能因應環境改變及獲取新的訊息,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會改變大腦神經迴路的設定,不管是認識新朋友還是發明回家的新路徑。

美國腦神經科學家莫山尼克(Michael Merzenich)便是神經可塑性領域的頂尖翹楚之一,他研發的訓練軟體Fast ForWorld成功幫助學習障礙的孩子改進認知功能,針對銀髮族鍛鍊大腦的軟體Brain Fitness Program Classic及InSight,則能改善老人衰退的記憶力、思考力和提高信息的處理速度。

就算無法使用這些神奇的軟體,也可以磨利自己的大腦:記住,人的大腦非常害怕無聊。要去學完全嶄新的、需要全神貫注才學得會的東西,啟動大腦可塑性的控制系統。如果你每天走同樣的路線上班、工作早已駕輕就熟,社交圈裡只有老朋友……很遺憾,你的大腦可塑性系統已經僵化了。

「我們的大腦就是來演化對新奇的東西起反應的,如果要充分感受到自己活著,就必須不斷地學習,」這是《改變是大腦的天性》作者多吉醫師(Norman Doidge)的忠告。努力幫大腦找新鮮的樂子吧!它會用心智年輕來感謝你。


◆大腦隨時在活化自己,要多挑戰它

「人終其一生90%的腦細胞都在沉睡,真正運用的不到10%」,這句廣告詞其實是一則沒有證據(甚至連來源都不清楚)的偽科學神話,卻誤導人類幾十年。

腦部掃描的研究顯示,大腦幾乎時時處於整體活化的狀態,例如你能邊讀這篇文章邊吃東西,就是大腦各個區域互相協調工作的結果。人的大腦為了生存絕不浪費任何能量,閒閒沒事幹的神經元馬上會被修剪取代,依據用進廢退的鐵則,大腦裡根本不會留著沒開發的腦細胞佔用空間。

多挑戰自己的心智,讓大腦神經元網絡連結得更密集,才是真正的全腦開發。


◆兩個半腦要合作,不可能單獨開發右腦

「左腦重理性,右腦重感性,人類未知的潛能都蘊藏在右腦中,開發右腦可以大幅提升所有能力」這種強調右腦的優越性,似是而非的教養迷思,讓許多父母心甘情願把錢掏出來讓孩子去「右腦開發」。

但精密的腦部造影技術證實在嬰兒發展時期,大腦兩邊已能同時處理訊息,沒有所謂3歲前是右腦主導大腦,可用某種方法激發右腦活力,或6歲後優勢從右腦切換到左腦的說法。

大腦雖然的確分成左右腦,卻不是獨立運作,「將左右腦分開討論是很誘人的做法,但它們實際上是兩個半腦,原本就設計在一起工作,成就一個柔軟、單一、整合型的完整大腦,」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與醫學教育系教授,《左手、右手:探索不對稱的起源》作者麥克麥納斯(Chris McManus)指出。

兩半腦間以閉胝體相連,協助左右半腦溝通協調,大腦的每項功能都需要兩個半腦通力合作。例如很多人以為欣賞音樂是右腦在主導,「右腦是對旋律很靈敏。但理解音樂結構變化(樂理)的能力,卻是左腦比較強,」中研院院士、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教授解釋,左右半腦各有相對優勢,分工合作才能處理好任務。

胼胝體正常相連的狀況下,左右半腦訊息交流的速度非常快,「千分之一秒就傳過去了,」洪蘭指出,不可能單獨訓練左腦或右腦,「也沒有用左手寫字鍛鍊右腦這回事,」她強調。


高效學習6個秘密

在腦科學定義裡,學習並非發生在固定的時間、場所或限於某些知識。當神經元受到刺激而連結重組,形成新的迴路使行為發生變化,就是學習。因此女孩子研究怎麼化美美的妝是學習,業務員想辦法提升業績是學習,甚至「在正確的時機說該說的話」都是學習。

學習深深影響人生各個面向,順著大腦特性栽培,神經元網絡將更建構得更完善,宛如不斷開發擴建的新興城市。


1.大腦愈開心,學得愈好

近50年,科學家發現腦內的化學傳導物質,和建立神經細胞迴路密切相關。有些傳導物質能活化或抑制神經細胞,有些則能促進腦內特定的生化反應,加快學習的速度。化學傳導物質是否平衡,會影響學習的速度、記憶的穩固,「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正常,大腦運作就會失靈,」曾志朗指出。

帶來快樂感覺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便是提升學習效能的要訣之一。當達成目標時,多巴胺會大量分泌令人欣喜莫名,同時也讓達成目標那個行為的神經迴路連結得更緊。

而負責愈高層次任務的皮質區,神經細胞的多巴胺接受器愈多,「學會新事物、成功解決問題,都會讓多巴胺釋放,」曾志朗解釋,如此人才會積極突破困境、精益求精,不斷演化下去。

研究證實多巴胺會刺激大腦可塑性改變:行為開始→經過嘗試錯誤終於成功→得到成就感和報酬→多巴胺釋放快感湧出→固化達成該行為的神經迴路→增強嘗試的動機→再次做該行為。

善用這個學習的良性循環,不分年齡、性格或際遇,誰都可以強化學習,重塑大腦。


■保持動機:達成目標、得到報酬的欲望,是促使人前進的動力。失去鬥志時,「尋找心中憧憬的前輩,效法他的一舉一動,可以幫助自己振作起來,」腦科學者、東京工業大學大學院智能系統科學協力教授茂木健一郎認為,模仿是大腦重要的學習方式,僅僅只是觀察他人的動作,前額葉運動區的鏡像神經元也會活化,特別是愈欣賞的對象,愈能夠激勵自己見賢思齊。

而從小課題開始累積快樂的成功經驗,稱讚自己,會更有自信和動力克服難關。


■樂觀的威力:當人對未來有美好想像時,大腦負責情緒判斷處理的杏仁核及吻側前扣帶皮質(rACC)會活化,覺得好事就在不遠處,更勇於行動。

專門製造巨大石油化學設備的日本日揮公司建設現場所長高橋直夫,30年來在世界各地負責建造石化設施,聞名全球石化界。目前在沙烏地阿拉伯現場管理高達7000多位各國員工,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麻煩,「笑著工作」卻一直是他的原則,「無論發生什麼困難,領導者都要像太陽一樣的開朗明亮,」他說。

笑不是逃避現實,而是無所畏懼、絕不放棄的宣示,不但穩定軍心,「更容易釐清事情的脈絡,綜觀全局解決問題,」高橋直夫的經驗中,笑的作用不可小覷。

「裝笑也有相同的效果,」茂木健一郎指出,口角上揚做出笑的表情,和真心發笑活化的大腦區域相同,一樣能增加抗壓性,減少負面想法。


2.愛運動,頭腦更聰明

當你了解運動和心智功能的關聯,可能會怨恨過去常蹺掉體育課,「大腦是在走路運動時發展出來的,」發展生殖生物學家、《大腦當家》作者麥迪納(John Medina)指出,人類祖先平均一天要走20公裡,支持大腦不斷演化的,「是奧林匹克比賽標準的身體。」

運動會使腦細胞得到更多氧氣和養分,還能增加神經生長因子BDNF的濃度,幫助神經元生長。常運動的兒童和青少年,能運用更多的認知資源做作業,持續力較好。一項英國研究顯示,兒童在上課前做5分鐘基本運動如手臂畫圈擺動,學習動機及效率都會提升。

麥迪納在辦公室放了一臺跑步機,休息時不是喝咖啡而是走路,他甚至在跑步機上邊走路邊回電子郵件。也許你沒辦法像他做得這麼徹底,至少多利用午休時間散散步,幫助大腦新陳代謝順暢。在學習的空檔安排肢體活動,不但能紓解壓力,更可以活化身體狀態,不容易分心。


3.努力、好奇、放鬆有助創意

發明紅光二極體(LED),擁有多項專利的發明家侯隆雅克(Nick Holonnyak),有天躺在浴缸裡泡著熱水澡,扭著捲髮想實驗時,覺得天花板的燈太亮了,讓他眼睛不舒服,想把光線調暗一點??賓果!隔天他就開始研究調光器的組合配件。靈光一閃並不是天才的專利,人人都有潛力變成創意人:


■充分準備與練習:創造力不是一步登天,牛頓看到蘋果落下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但他在頓悟之前,已孜孜不倦研究物理學,經常思考許多問題。

「基礎要先打好,」曾志朗認為,就像打棒球,練習愈熟練,身體各部位協調愈好,執行系統愈快達成自動化,監控系統才有時間思考、調整,舉一反三,處理球場上各種突發狀況。

「大腦每個單位時間的認知能量是有限制的,」曾志朗說,如果執行一般任務就佔去大部分資源,大腦就只會因循過去的做法,變不出新把戲。


■強烈探索的欲望:當發現新鮮有趣的訊息時,前扣帶回(ACC)會將情報傳到前額葉大腦皮質(LPFC),由相當於總司令的前額葉大腦皮質,決定這時該活化哪一種神經細胞作出回應。「靈光乍現」就經常發生在這個過程中。

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的人,前扣帶回和前額葉皮質間的聯繫迴路強壯,因此能儲備豐富的信息激發創意,反之事事習以為常,懶得一探究竟的人迴路便會弱化,自然沒有足夠的電力發光。

「要發揮創造力,必須不斷對世界發出疑問,」茂木健一郎建議,例如「真的是這樣嗎?」「這樣就夠好了嗎?」「自己還有什麼不足之處?」持續這樣的思考習慣,「一定會出現『啊!就是這個』的答案。」


■休息、放鬆讓好點子浮現:大腦持續處理某個主題而過度使用時,會出現「失足」的現象,「一直拚命想,神經系統反而被關住,想不出新東西,」曾志朗解釋,這時候不能再鑽牛角尖,要暫時放下去做別的事,出去走走、睡一覺,釋放被關住的神經細胞重新連結整理,過一陣子再回來或隔天起床,往往就有新法。找出能單獨放鬆、發想的場所也很重要,不管是浴室、計程車都好,「當大腦不會被太多不相關的情報幹擾,好點子才容易浮現,」茂木健一郎提醒。


4.三方法幫大腦專注

從小我們就被叮嚀上課要專心,不準偷看漫畫、傳紙條。但人的注意力原本就有極限,「大約過了10分鐘,人的注意力就會開始游離,」麥迪納博士指出。

要幫助大腦集中精神,維持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可以試試:

■分段落:不要貪心想把訊息一次囫圇吞棗,尤其對初次接觸的新知識,要有時間休息讓大腦消化。開會、簡報時如果不想看到臺下昏沉打瞌睡,最好從基本的概念開始講解內容,循序漸進,效果會更好。

■要專心、不要一心多用:邊吃飯邊聊天這種自動化作業,對大腦並非難事,但邊開車邊講手機這種雙方都需要注意力的任務,就很容易出錯。如果一個人的作業過程一直被打斷,不只花更多時間才能完成,錯誤率也會提高50%。

■用情緒刺激當釣餌:大約每10分鐘左右,發現聽眾眼神渙散時,可以用和主題有關的故事或能引發情緒的事件,重新抓住他們的注意力。


5.理解、圖像,有助記憶力

英國音樂學者克萊夫是腦神經醫學上的知名病人:他因病失去記憶力,不但無法儲存新記憶,過去的記憶也被刪除一空。神奇的是,記憶只能維持幾秒鐘的他,仍能駕輕就熟演奏樂曲,保有個人的風格。

人的記憶系統奧秘複雜,每個類型的記憶在大腦裡處理儲存的部位也不同,了解記憶系統特性,才能增加記憶壽命。

■分散比集中記得牢:例如一周後要考試,在一星期內10個不同的時段重複讀考試的內容,比起一口氣看10遍的效果更好。而需要記住的信息,最好三不五時溫習一下,再加入新的相關數據一起思考,便不會學了新的卻忘了舊的。

■搞清楚訊息的意義:不明就裡死背的知識很難被提取出來使用,愈了解學習主題的意義,多結合真實的經驗和具體例子,信息會自動被儲存且持續較久。

■善用圖片優勢效應:圖片的學習速度與記憶效果,比口語或文字更強。將需要記憶的內容可視化、想像這些物體,或讓它們彼此產生互動關係(愈滑稽愈有用),會更容易回想起來。

■多練習:研究證實,將學習到的信息反覆輸出練習,更有助大腦迴路的定著。抱著參考書猛讀,不如大量解題;對銷售員來說,要熟悉產品的專業知識,比起猛背數據,多向顧客做簡報能更快上手。


6.睡得好睡得夠,才學得會

對身體肌肉來說,睡覺等於休息,但對大腦來說,睡眠時依然有許多任務要做。在快速眼動睡眠(佔睡眠周期80%),大腦裡的神經元送出各種電流訊號彼此交談,忙碌程度不下於清醒。睡眠會影響人習得和保持新技能的方式,睡眠被剝奪的人,創造力和決策能力都會變差。

愈來愈多研究發現,睡眠對「記憶的整序和強固化」很重要。學習、訓練之後睡一覺,可以讓作業的表現進步。熬夜K書雖然能暫時應付考試,知識卻無法進入長期記憶庫儲存,很快忘光光。


如何利用睡眠的力量?專家建議:

■小睡片刻:人在下午的一段時間,會經驗短暫的昏昏欲睡,「午睡時區(nap zone)很重要,我們的大腦在這個時段工作效率不好,」麥迪納博士指出,休息個30分鐘,可以提高午後的認知表現。

■了解自己的作息型態:睡8小時只是通則,每個人還是有個別差異,也會隨年齡而變化。了解自己睡多久感覺最好,依照自己的睡眠需求安排行程,效率會更好。

■讓大腦在睡夢中複習:例如為期兩天的教育訓練課各有主題,講者可以先在第一天把全部內容大略介紹一遍,讓學員透過睡眠強化記憶,隔天再深入講解。

相關焦點

  • 你煮麵條用的冷水還是熱水?原來麵條得用這種水煮,別再錯了!
    你煮麵條用的冷水還是熱水?原來麵條得用這種水煮,別再錯了!《美食中國》以時間順序為經,以各個民族及地方特色為緯。麵條有各種各樣的,那麼在煮麵條時,要用冷水還是熱水?原來這麼多年,我一直煮錯了啦!麵條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磨成麵團,之後或者壓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花樣繁多,品種多樣。地方特色極其豐富,又如慶祝生日時吃的長壽麵以及國外的香濃義大利麵等。
  • 別再鬧笑話了!來看看這25個成語你是不是經常用錯
    在日常生活裡,成語是我們經常使用的,但是使用它們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勿用、錯用。今天小編盤點了25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但也經常被用錯的成語。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吧~看看你是否也用錯了1.三人成虎你是不是經常把這個詞理解為「眾人拾柴火焰高」,來表示團結?錯了錯了。
  • 別再用年紀大了當作忘東忘西的藉口!揭3步驟喚醒你的驚人記憶力
    別再錯用你的腦,透過記憶宮殿、心智圖法、刻意練習,改變用腦習慣,就能提升各方面能力,用更少力氣,更容易成功。你也常常忘記鑰匙放哪、忘記重要的紀念日嗎?在《大腦這樣記憶,什麼都學得會》書中,作者弗爾分享只用一年的時間,就從記性普通的人成為記憶冠軍的精彩故事。從今天開始別再錯用你的腦,只要改變記憶習慣,你也能像比爾蓋茲、記憶冠軍和高績效人士一樣,擁有訓練有素的超強記憶力。
  • 5種常見澱粉的區別和用途,一次性給你講清楚明白,別再用錯了
    掛糊應該用什麼澱粉?勾芡又應該用什麼澱粉?不同種類的澱粉在食物製作中起著不同的作用,我們需要了解它們的區別和用途,用對了澱粉,做出來的食物才會色香味俱全。今天就來說說我們生活中最常見最常用到的5種澱粉的區別和用途,只要搞懂這5種,做菜基本沒有問題,因為其他的澱粉用途還是比較少的,日常烹飪用不太到。
  • 小蘇打和鋼絲球的真正用法,保潔阿姨教你一「招」,以後別再用錯了
    小蘇打和鋼絲球的真正用法,保潔阿姨教你一"招",以後別再用錯了在每天一日三餐炒菜的時候,都會把油煙機打開之後再炒菜,不然會嗆到自己。但是時間長了之後,油煙機上就會粘一層油膩膩的油煙。快速去除油汙,讓你的油煙機變得乾乾淨淨。鋼絲球的真正用法保潔阿姨教你一"招",以後別再用錯了。相信在廚房幹過活的朋友都知道,洗碗、洗鍋,擦油煙機上的油漬這些,最常用的工具當然就是鋼絲球了,雖然常見,但並不好用。
  • 《錯了再錯》很傷感
    《錯了再錯》是張棟梁專輯《王子》裡的一首歌。張棟梁,生於馬來西亞,2004年一首《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紅遍網絡世界和現實中的大街小巷。張棟梁因此贏得"華語K歌小天王"的稱號。張棟梁,生專輯封面於馬來西亞,臺灣世新大學傳播系肄業。
  • 60個易誤用的成語,別再用錯了
    以為很熟悉的成語,查了詞典才發現原來一直用錯?寫文章時想用成語,可提筆就寫錯字?是時候重溫成語知識,提高語文水平了。60個易誤用成語!轉給小夥伴,別再用錯啦!【誤用】常被錯用來代替「理直氣壯」。巧言令色【解釋】指用花言巧語和諂媚偽善的面目討好別人。【誤用】常被誤用為褒義詞。
  • 這些幾乎出現在每一封Email的英文用語,千萬別再用錯啦!
    這些詞如果用錯,意味著每寫一封就要錯一次。更可怕的是,這種錯有時候很微小,自己不容易發現,可能一錯就錯很久。來看幾個例子:Inform……of我等會兒會通知你日期。(X)I』ll inform you the date later.(O)I』ll inform you of the date later.
  • 別用錯了表情,今天你微笑了嗎?
    別用錯了表情,今天你微笑了嗎? 「老師你不笑了,也不和我們開玩笑或閒談了,和開學時候的語文老師不一樣了呢。」「老師要多微笑,經常笑。希望老師每天都能開心地給我們上課。」再看現在,幾個月的相處下來,大家熟悉了,孩子們少了初識的矜持,而我有時候對他們也好像對待自家孩子一樣,少了些耐心。學生們偶爾完不成作業或者學習態度不端正,我會不滿意,我會不高興,我會板起臉。一次兩次多了,孩子們就感覺受傷了,覺得老師冷冰冰的。而讓我板起臉的事情並沒有多大改觀。
  • 綿白糖和白砂糖只有一字之差,區別卻很大,知道後別再用錯了
    弄懂後別再買錯了!社會就是個大染缸,叫你的生活五顏六色;生活就是個大染缸,叫你品味五味雜陳;廚房就是個大染缸,叫你品味珍饈美味。說到這味,白糖可是一種重要的調味品,不僅能提鮮而且能增加菜的甜味,是製作紅燒、糖醋和涼拌菜的主要調味原料。白糖很有營養,也是人體必需之物,特別是低血糖的人要適量的補充糖的攝入量,但是一天一個人吃多少白糖合適呢?
  • 「別說了」並不是「Don't mention it」,下次別再用錯啦!
    點擊綠色小喇叭,聽Tracy老師帶你讀英語▲前兩天在群裡聊世界盃決賽的時候,Tracy老師支持的克羅埃西亞隊輸了,傷感的她想轉移話題,說「別提了!」然後發了句英文,又趕緊撤回了。沒錯,她發的就是「Don't mention it」。撤回是因為,在這個語境下,不能這麼用。
  • 孩子的大腦禁不起這些假食物的傷害,別再錯誤飲食了
    導讀:孩子的大腦禁不起這些假食物的傷害,別再錯誤飲食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大腦禁不起這些假食物的傷害,別再錯誤飲食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brain fart是「大腦放屁」?別想了,這事兒你天天在幹哈哈哈哈
    抱歉我剛剛走神了,你剛才說什麼來著?2【沒經大腦說話或做事】 例句: A: I’m always right.我總是對的。B:What?什麼?2【pass gas】 字面意思是「使氣體通過」嗯 是放屁沒錯了 You’re not supposed to eat anything after the surgery until you have passed gas.
  • 3個育兒「假聖經」 別被帶錯了
    以下盤點那些越傳越錯的「聰明寶寶育成法」,快來看看你有「跑偏」嗎? 「寶寶只要補了DHA就聰明,補越多越聰明」 錯的! DHA被叫做「腦黃金」,顧名思義,對腦部發育是至關重要的。
  • 3個育兒「假聖經」別被帶錯了
    DHA 約佔大腦多不飽和脂肪酸的25%-30%、視網膜多不飽和脂肪酸的50%。從胎兒期到3歲時,寶寶的腦重可以達到約成人的85%,對DHA的需求很大,如果寶寶攝入的DHA不「足量」其實等於白補。以美贊臣A+3段配方奶粉為例,1歲以上的寶寶每日飲用3杯配方奶(按奶粉罐上的哺餵表進行衝調),可獲得75mg的DHA,再搭上常規飲食(例如1個雞蛋△)即可輕鬆達到「國際權威推薦DHA水平」100毫克/天。
  • 腦供血不足危害很大,平時生活多注意,別讓你的大腦再出「意外」
    血液是我們身體內營養和氧氣的搬運工,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所以我們身體內的眾多器官才能夠供給到足夠的營養和氧氣,同時也才能夠維持我們身體的機能平衡,而若是因為某些原因身體內供血不足了,對於我們身體內的各個功能都會造成影響,特別是我們的大腦,若是一旦發生了供血不足的情況,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危機到我們的生命安全
  • 玉米澱粉、土豆澱粉到底怎麼用?原來講究這麼多,以後別再用錯了!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蠔油不是醬油,不能隨意用,牢記「蠔油3部曲」,以後別再用錯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蠔油不是醬油,不能隨意用,牢記「蠔油3部曲」,以後別再用錯了】的文章,其中有蠔油的購買、儲存以及使用方面的技巧,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幫助。純乾貨文,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哦。很多人以為蠔油是醬油或油脂的一種,其實不是,蠔油是一種調味料。廣東人把牡蠣稱為蠔,蠔油即牡蠣油,是廣東一帶傳統的鮮味調料。
  • 再生氣,也別 "丟下孩子",這種"中國式"育兒方式,別再用了
    我都不想要你了,再不聽話,我就把你丟在這裡。但父母並不知道,那個被"丟棄"在黑暗中的孩子正在經歷怎樣的恐懼,當然也更不會知道,這樣的恐懼情緒,還會直接影響一個幼兒的大腦。兒童在3歲前,大腦神經元時時刻刻都在建立新的連接。
  • 千萬別再用錯英語縮寫啦!
    這兩個也是發郵件時不可缺少的,FW=forword,意為轉發;Encl.=enclosure,意為附件。如果你看到外國人回你nm或者nmp,千萬別以為在罵你,nm=never mind,別介意;nmp=not my problem,不是我的問題;np=no problem,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