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氣,也別 "丟下孩子",這種"中國式"育兒方式,別再用了

2020-10-22 十二育兒講堂


在商場,突然看到有個小男孩在超市入口處大哭,路過的人都看著他。小男孩大約兩歲左右,邊哭邊急得直跺腳,旁邊也不見家長,圍觀者都以為小孩子可能和爸爸媽媽走散了。有一位老阿姨走過去問小孩子:小朋友,爸爸媽媽在哪裡?要不要跟警察叔叔打電話說一下。

小孩子哭得更厲害了,目光卻指向不遠處一位年輕女子,一副兇巴巴的表情,看樣子應該是孩子的媽媽,在跟孩子生氣。

過了一會兒,年輕女子一臉嫌棄地走向小男孩,拎起小孩又是一番教訓:每次來商場都是慢吞吞的,這也要看,那也要買。我都不想要你了,再不聽話,我就把你丟在這裡。男孩可憐巴巴地望著她,又開始哭起來,一邊哭一邊被推著往前走了……

"被丟下"的育兒方式很管用

這種"丟下孩子"的情景,真的太常見了。我們常常能夠在路上聽見爸媽焦急地對孩子吼叫:我不要你了!身邊有很多朋友在討論怎麼管教孩子的時候,分享最多的經驗還是"不要理他,讓他哭,哭完了就好了"。

老一輩父母給年輕父母的經驗也是"不要管他,一會就沒事了""什麼都依孩子的,那不是要把他慣壞了""再不聽話就不要他了,孩子就是應該經常嚇唬一下"。

我有一個朋友晚上睡覺喜歡開著燈,一旦關上燈就會非常焦慮、煩躁,甚至會胸悶。他就說到,他小的時候,媽媽經常會去上夜班,有一段時間爸爸出差了,就送到舅媽家讓姥姥姥爺照顧。朋友說跟父母生活習慣了,剛開始過去的時候因為換了環境不適應,經常哭鬧到很晚。姥姥姥爺沒有辦法,怎麼哄不好,為了不打擾舅舅舅媽休息和小表姐的學習,就讓他在一個小隔間裡睡,等他鬧夠了、哭累了,自己就睡了

後來媽媽來接她的時候,舅媽還說:男孩子別慣壞了,從小就要自己睡,別一哭就去哄,原來不睡覺就是被哄慣了,在我這裡睡得挺好的。

回到家裡,睡之前還是要哭鬧,媽媽半信半疑就採用了親戚的方法:把他一個人關在隔壁房間裡,關上燈、關上門,不理他,哭一會就睡著了。

在所有的恐懼中,對孩子來說最可怕的是"被拋棄"

很多中國的孩子都有過"被丟下"的經驗。但父母並不知道,那個被"丟棄"在黑暗中的孩子正在經歷怎樣的恐懼,當然也更不會知道,這樣的恐懼情緒,還會直接影響一個幼兒的大腦。兒童在3歲前,大腦神經元時時刻刻都在建立新的連接。

現在最新的腦科學研究發現:3歲前人類大腦就會建立一個獨一無二隻屬於這個人的腦結構,若一個孩子常有被丟下的"恐懼",也會成為這個結構中的一部分。恐懼的影響力非常巨大: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自己生存的唯一指望。毫不誇張地說,幼小的孩子一旦被"拋棄",也就意味著死亡

越弱小的生物,對於死亡的恐懼就越劇烈。也許一個孩子並不清楚的理解死亡是什麼,他們甚至連死亡的概念都沒有,但和所有生物一樣,幼兒對死亡的恐懼與生俱來。對於一個嬰兒或者幼兒來說,"未知"就和"死亡"相關,這是本能的反應。

他們害怕的東西很多,因為他們完全不了解這個世界怎樣運作。黑暗,巨大聲音,成人的憤怒,身體的疼痛,等等,很多孩子是沒有辦法判斷當前的環境會有什麼後果。在所有的恐懼中,對孩子來說最可怕的是"被拋棄"

大概每一個人有意無意都知道"被拋棄"對一個人能夠產生多麼巨大的影響。所以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都會用"我要把你丟了""我不要你了"之類的話去威脅恐嚇孩子,甚至真的用"丟棄"孩子的行動去懲戒,給他們點"教訓"。

很多有過「被拋棄」經驗的孩子。在長大之後並不記得,當時的痛苦和恐懼,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也會使用這個快捷、好用、省力的辦法。

多一點耐心,再生氣也不要"丟下孩子"

心理學家們也在研究人生早年經驗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 早期的體驗,會影響一個人未來和別人如何建立關係。"被丟下"的感受,會廣泛地延伸至各種形式的關係中——親子、手足、伴侶關係


"被丟下"的傷心與恐懼,對孩子而言是巨大的傷害,且長期難以排解的。在他們長大以後,面對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時,或者身臨相似的場景,大到親人、愛人的離開、突然消失,小至發現與身旁的人意見不合,都容易引發"被丟下"的陰影,讓他們陷入傷心與恐懼中,就像回到小時候一樣,痛苦難耐,不知所措。

在各種關係裡,因為害怕被丟下,處處讓步與討好,很可能就是幼年有過深切"被丟棄"的感覺,而不知不覺發展出的性格。當孩子慢了一點,我們就等等他;當孩子哭鬧,也別威脅"不要他",只需要對他說:你要哭可以哭一會兒,我會陪你。

把孩子留在黑暗中獨自哭泣,這樣「治標不治本」的養育方式,不要再用了,對孩子的性格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孩子所以是孩子,是因為他沒有成人的經驗和認知,更沒有成人的體格,不能事事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時要「溫柔不生氣」?這樣的育兒毒雞湯,別再喝了
    01醒醒,這樣的育兒毒雞湯,別再喝了面對孩子闖禍,父母發火會傷了孩子的靈性;自己憋著,強行露出笑容,又容易憋出內傷。其實,面對犯錯的孩子,父母會生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我們該做的不是"不能生氣"這種育兒毒雞湯,而是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憤怒。
  • 「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家長別用情緒控制孩子,傷害比效果大
    孩子總有不聽話的時候,這時父母總會覺得很心累。於是,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會在孩子"任性"的時候用情緒威脅控制他們,比如說"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可是,這種做法到底合不合理呢?
  • 做不到溫柔不生氣,就不是好媽媽?醒醒,別再喝育兒毒雞湯了
    醒醒,這樣的育兒毒雞湯,別再喝了面對孩子闖禍其實,面對犯錯的孩子,父母會生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我們該做的不是&34;這種育兒毒雞湯,而是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憤怒。後者看著孩子&34;,不僅不會生氣,反而會責罵受害者和無辜的人。正確看待&34;這種情緒1、生氣是正常的情緒人都有生氣的時候,生氣和憤怒雖然是消極的情緒,但它同樣是我們會擁有的。這種情緒本身並沒有錯,關鍵在於處理情緒的方式。
  • 「中國式逗娃」的悲劇:別再用這三種方式逗孩子了,後果無法挽回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逢年過節,親戚們歡聚一堂,除了聊工作聊學習之外,最後的保留節目似乎就是逗孩子了。雖然大人們認為這僅僅是一種拉近彼此關係的方式,但是家長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有很多家庭就是被「中國式逗娃」毀掉的。
  • 這種爬行墊有毒 別再給娃用了
    >這種爬行墊有毒 別再給娃用了2016-08-22 11:43:50出處:其他作者:朵媽親子時光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甲醯胺到底是什麼鬼?  拼接式爬行墊,更容易含有甲醯胺!  據新聞報導,抽檢含有甲醯胺的爬行墊,均為拼接式的爬行墊,而在整體式的爬行墊中沒有檢測出這種物質。原因在於廠家在生產拼接式的爬行墊時,會使用偶氮二甲醯胺對材料進行發泡,使用得越多,發泡效果越好。無良商家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往往大量使用這種物質,造成對人體的危害。
  • 爸爸一巴掌讓兒子耳鼓膜穿孔,父母再生氣,也別打孩子這幾個部位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教育孩子,一定要控制住情緒,尤其是生氣時,千萬別再打孩子了浙江杭州一位家長,在給兒子輔導作業的時候,兒子的表現,讓爸爸著急上火,一時沒有忍住脾氣,就直接動了手,本來是想嚇唬一下兒子,結果弄巧成拙,導致孩子耳鼓膜穿孔,差點影響了聽力,所幸傷病較輕,後果不是很嚴重,但這也讓這位家長後怕不已。
  • 孩子哭鬧不聽話,別再用這2種錯誤方式,教你一招管好孩子
    在沒有學習正面管教知識,和接觸家庭教育指導師這個行業之前,也是會忍不住吼孩子,甚至動手打打孩子的屁股,事後再後悔。後來,才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也在努力改正自己,希望能用相對正確的教育方式,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所以,也希望給身邊的家長朋友提個醒,當孩子鬧脾氣的時候,我們有些錯誤的處理方式,能不用還是儘量克制一下吧。
  • 別再用「怒吼式教育」大聲吼孩子,這些影響要知道,以後家長別後悔
    "怒吼式教育"早就過時,雖有效但後遺症嚴重不得不承認,通過對孩子大喊大叫,家長確實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鎮住孩子,將想要表達的思想傳達給他們,效果僅次於"棍棒教育",但是通過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危害很多。一個連獨自生活能力都沒有的小寶寶,哪怕再懂事、家教再好,他們又能有多少判斷力呢?一再遭受"怒吼式教育",每一次都被嚇得不輕,這樣孩子的心理會越來越脆弱,他們開始將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由於害怕被罵,只要家長在場,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顯得很猶豫,必須得到大人的批准才敢繼續。這種心態發展到後期,那就是"自閉",或者演變成"社交障礙"。
  • 為什麼我勸你別再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我勸嫂子別生氣,教育孩子要講道理。嫂子卻說:跟這種倔牛講道理就是對牛彈琴,不這樣做,他會改才怪。事後回想起這件事,我不禁為明明的將來捏一把汗。誠然,孩子做錯事,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很解氣,表面上也管用,但實則你的每一次打罵,都是他的一次噩夢,長期以往形成心裡陰影后,就追悔莫及了。
  • 「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家長要警惕,別再引以為傲了
    這種做法聽起來一點兒問題都沒有,但是,有一些「中國式禮貌」確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反而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傷害,分析:其實這種情況在我們生活中還是非常常見的,不僅是小曼的父母會喜歡這樣做,還有很多家長也很願意這樣做。而這種做法,其實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中國式禮貌」。這種禮貌行為,其實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可有的家長卻毫無意識,依然引以為傲。
  • 男孩12歲骨骼線閉合,這種縱容式飲食別提多坑娃,別再繼續了
    導讀:男孩12歲骨骼線閉合,這種縱容式飲食別提多坑娃,別再繼續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男孩12歲骨骼線閉合,這種縱容式飲食別提多坑娃,別再繼續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些所謂的「中國式」早餐,正在影響孩子成長,別再「糊弄」了
    餓著肚子十分影響學習的效率,一旦大腦的興奮值降低,孩子的反應也會變得遲鈍。其次,怎樣把早餐吃好,是一門學問,悄然興起的中國式「糊弄」早餐,正在傷害著孩子的身體。有這樣一個真實事件:一天,正在上班的葉子媽媽接到班主任的電話,讓她快去醫院,孩子暈倒了。
  • 中國式「坐月子」害了多少人?趕緊走出這些「誤區」,別再遭罪了
    導讀:中國式「坐月子」害了多少人?趕緊走出這些「誤區」,別再遭罪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式「坐月子」害了多少人?趕緊走出這些「誤區」,別再遭罪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再這樣,我就生氣了」,父母用情緒控制孩子,傷害比效果威力大
    導讀:「再這樣,我就生氣了」,父母用情緒控制孩子,傷害比效果威力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再這樣,我就生氣了」,父母用情緒控制孩子,傷害比效果威力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退燒貼」騙了多少中國父母!坑了多少娃!別再給孩子用了
    我相信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家長都說過或者聽過類似這樣的話,孩子發燒就用退燒貼嗎?一貼就靈嗎?或許在這誇張「宣傳」的背後隱藏著的是不為人知的騙局,家長可千萬別再浪費錢買那些「坑娃神器」了,聽聽兒科醫生怎麼說的,畢竟,退燒這件事,得找專業人士!孩子發燒就用退燒貼?兒科醫生的一席話揭開了所有謎題!
  • 「媽媽,不要再打擊我了」,停止打壓式教育,別再用語言傷害孩子
    原創|小豆芽育兒記每位寶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和孩子打成一片,和孩子做朋友,有的就是長輩的姿態管教孩子,但無論是哪一種教育方式,有一種教育方式真的很不可取。女孩哭著說自己的性格不適合被打擊,可儘管如此女孩的媽媽仍堅持己見,她認為孩子在強的時候就應該打擊,不然孩子會驕傲,等孩子弱的時候再去推一把孩子,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 別再批評喪偶式育兒了,您只要嘗試過一次就會覺得,實在是太爽了
    一個媽媽的「喪偶式育兒」史下面開心爸爸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來給大家講述這個不一般的故事。我們家是典型的喪偶式育兒家庭,雖然我和老公是雙職工,但照顧孩子收拾家這種任務都是我來做的。孩子爸爸呢,因為工作忙碌的原因,加班晚回是經常的事情,自然也就顧不上教育孩子了。雖然說他不教育孩子,但卻有個毛病,那就是喜歡指手畫腳。
  • 這些中國式禮貌成為孩子「絆腳石」,家長卻引以為傲,別再坑娃了
    殊不知,這些所謂的中國式禮貌將成為孩子們的「絆腳石」,但父母們卻引以為傲,大家可別再坑娃了。不問清楚,要求孩子一定要謙讓有的時候家長帶著孩子出去玩,如果看到孩子和其他小夥伴之間產生了爭執,甚至都不問清楚情況,就利用別的孩子年齡小或者是女孩等原因責令孩子一定要謙讓,以此來顯現出自家孩子是多麼的懂禮貌。
  • 「不許哭,憋回去」,是毀掉孩子最簡單的方式,父母別再犯錯了
    導讀:「不許哭,憋回去」,是毀掉孩子最簡單的方式,父母別再犯錯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許哭,憋回去」,是毀掉孩子最簡單的方式,父母別再犯錯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老師,請保重身體,別再用這種方式感動我!
    老師,請保重身體,別用這種方式感動我!今天早上,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一位小學教師,在課堂上一邊輸液一邊講課,新聞的題目就是「一邊輸液一邊講課!但,我只是感動,不會向李老師學習,我覺得,如果要求老師學習這種認真負責的精神是對的,但如果提倡學習這種行為,我覺得不當!不是我做不到,是我所不願為,是我認為,不值得這樣,也不需要這樣做。更重要是,因為我認為這種做法,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是對身體健康不負責任,是缺乏對生命應有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