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這樣,我就生氣了」,父母用情緒控制孩子,傷害比效果威力大

2020-09-11 憨兵說育兒

導讀:「再這樣,我就生氣了」,父母用情緒控制孩子,傷害比效果威力大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再這樣,我就生氣了」,父母用情緒控制孩子,傷害比效果威力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母親外出出差時,程寶被祖母帶小睡。醒來後,她仍未見母親哭泣,奶奶不由自主地說道:「如果再發生這種情況,奶奶會生氣的!」程寶沒有停止哭泣,反而更傷心地哭了。奶奶故意說:「如果再哭一次,你會打屁股!」程寶仍然沒有吃完這集,不停地哭泣,直到我母親回來,將自己抱在懷裡並不斷抽泣,抱著他撫慰她幾個小時,臉上的淚水逐漸幹and,哭泣消失了。


在生活中,當孩子哭泣或犯錯時,大人會嚇到孩子,說:「那麼,奶奶就會生氣!」「然後,媽媽會生氣!」,試圖使孩子服從。但是,這種方法有時會導致孩子暫時的「聽話」,有時會使孩子充滿恐懼,有時會使孩子認為他在開玩笑。通常以這種方式對待孩子也可能會引起一些心理問題。因此,面對孩子的不服從,我們成年人應該做的一個問題是值得深思。
1.孩子會害怕
看到孩子把東西扔在地板上,大人會說:「如果你把東西扔了,樓下的爺爺會生氣的。」看到孩子跑到草坪上,成年人會說:「你進去踩一下再次草坪,警察叔叔會來逮捕你!」當孩子總是聽到別人生氣並威脅他時,他們會被恐懼感動。每當您看到周圍的人表達錯誤並說話多說話時,您都會想到「他生氣了!」。
「媽媽是超人」中有一個場景:安迪說達林茲不能寫一些數字,所以他為他寫了數字,並說達林茲不會算作1 + 1,鄧莎問大林子1 + 1是等於多少,大林子說:「我不知道!」過了一會兒,安迪從大林子的手中搶走了玩具,說:「我去拿!」大林子繼續說「兄弟很生氣」,嚇跑了母親的懷抱。事實上,安迪並不生氣,這是大林子想像的憤怒。


當朋友小時候哭泣時,成年人說:「如果您再次哭泣,醫生會給您打針!」結果,他一見醫生就會哭。當醫生給他打針時,他總是想起這種情況。走出陰影。
2.孩子不認真
我經常說「我會再生氣了」,但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孩子會將這句話當作遊戲或玩笑,這是完全不合適的。
在「孩子:挑戰」中,孩子將對母親的講道變得免疫,成為「母親的耳聾」。這種「耳聾」最終將針對所有對他有意義的人。
奶奶把積木搭得很高。程寶用一隻手將其推下。奶奶故意抬起臉說:「奶奶很生氣!」程寶覺得她奶奶在開玩笑。她笑了起來,忍不住笑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知道奶奶的憤怒基本上是一種遊戲,他會更加努力地消滅它。
成寶沒有告訴她奶奶什麼時候要小便。她撒尿褲子。奶奶抬起臉說:「如果您再次在客廳撒尿,奶奶會生氣的!」孩子只知道撒尿會使奶奶生氣,但我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會繼續在褲子上撒尿。生氣是你的事,撒尿是我的事。


3.不認識自己的錯誤
只是告訴孩子「我很生氣!」如果您不告訴孩子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那麼孩子就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我們成年人有多年的生活經驗。我們知道人們會生氣,只有不做正確的事才會使他們生氣,但是我們的孩子對是非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也不會有這種意識。
一個孩子總是動不動就動。如果允許他安靜地坐在椅子上,他可以等10分鐘然後再惹麻煩。有一個孩子在火車上時總是把椅子踢在他面前。前面的姑姑轉過身說:「可以,請不要讓孩子踢我的椅子!」我只聽到母親對孩子說:「別踢,阿姨很生氣!」
實際上,這種方法告訴孩子:阿姨生氣時不要踢椅子,阿姨不生氣時可以踢椅子,孩子不認識他踢椅子是不禮貌的,會孩子們對是非的看法來自父母。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正確的指導,孩子會得出一些錯誤的結論。


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聽話或犯錯。錯誤是使孩子長大的原因,如果沒有正確的指導,僅對誰發脾氣做出回應,孩子將不會獲得正確的感知,並會繼續犯同樣的錯誤。
1.指出孩子的錯誤並告訴他們正確的方法
兒童的不服從或錯位都是由於自己的原因,有時是由於身體不適,有時是由於心理創傷,有時是由於他們的能力有限,有時是因為他們很有趣,有時是因為他們故意引起大人注意。應該採取應對方法。有必要指出孩子的錯誤,對人的錯誤,溫柔友善,而不要譴責。
如果孩子醒來而看不到母親在哭,那是因為孩子沒有自然醒來並且睡不舒服,所以他想尋求安慰,孩子想找到他的母親。你可以用「旺梅止渴」的方法告訴孩子母親要多久。我回來了,奶奶想和他玩。即使孩子在哭,孩子也在滿懷希望地哭,不是因為他不是了解。


如果孩子喜歡尿尿,那是因為孩子的控制力不夠強,而且他不知道尿尿是不對的。可以用圖畫書裡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小花花需要去找媽媽。廁所是小花花的媽媽。下次,記得告訴媽媽,媽媽會帶你去廁所的!」經過幾次語言和動作指導後,孩子們喜歡去。廁所不再喜歡尿尿的褲子。
如果孩子喜歡扔東西,請告訴孩子扔東西是不文明的,這會使房屋變得凌亂,也將影響鄰居的祖父母或孩子。為孩子準備一個盒子,將其與孩子一起扔掉。在裡面,讓孩子養成習慣。
如果孩子總是踢凳子,請告訴孩子:「踢凳子是不文明的行為。周圍的叔叔和阿姨正在休息,這會打擾其他人!媽媽可以帶您去一會兒!」指出孩子的錯誤並解決它孩子活躍的問題。
2.時序隔離
有些孩子犯錯後很容易情緒激動,溫柔的方法無法控制他們的情緒,因此您最好使用「時間隔離」方法。


根據「美國人如何懲罰孩子」一文,美國人有一種非常有趣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稱為「超時」,這是父母和老師用來「懲罰」一段時間內不規律的孩子的一種方法,翻譯為「時間隔離。」
似乎我們經常使用「封閉禁閉」的方法,但是實現方式不能是不問而封閉封閉,而是給孩子一點時間獨自一人,讓孩子冷靜地思考並調整自己。
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並確保足夠的安全。讓孩子坐在椅子上,或找一塊乾淨的地板,鋪上墊子,讓孩子坐在椅子上,讓孩子安靜幾分鐘。此時不要離開孩子的眼睛,但要繼續付款注意他。如果您的孩子躁動不安,您可以握住他的手或抱住他,但不要與他說話,這樣他就可以感覺到他的父母在乎他並讓他感到安全。
冷卻時間不要過長,通常只需幾分鐘。長期的感冒治療是對孩子的一種變相的體罰。當孩子情緒穩定時,對孩子進行管教,然後對孩子進行管教。


簡而言之,孩子不聽話或犯錯,只是說「我會生氣了」。只是成年人發洩自己的情緒,對孩子沒有好處,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正確的方法是控制孩子的情緒,指出孩子的錯誤,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的方式,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每個錯誤都是一個很好的成長機會。
如果您覺得它有用,請在使用前先喜歡它。如果仍有任何疑問,可以留言,讓我們一起討論!謝謝支持!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家長別用情緒控制孩子,傷害比效果大
    孩子總有不聽話的時候,這時父母總會覺得很心累。於是,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會在孩子"任性"的時候用情緒威脅控制他們,比如說"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可是,這種做法到底合不合理呢?
  • 「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家長用情緒控制孩子,傷害比效果威力大
    她生氣的吼道:「你怎麼不聽話,如果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孩子興許被嚇到了,乖乖的去洗了手。雖說表面上這種方式是可以起到顯著的效果,其實這也是孩子對她的一種妥協,並沒有起到顯著的教育意義。有很多時候,我們想要阻止孩子做一件事情時,常常會說:「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然後孩子就會立馬乖乖聽話。
  • 「你再這樣,媽媽就生氣了」,家長想用情緒控制,壞處卻比好處大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父母會恐嚇自己的孩子說「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哦」,「寶寶不能這麼做,媽媽會生氣的」等,希望能夠通過這些具有威脅性的話語來讓孩子變得聽話。但其實這種方式,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十分不利的,只能起到暫時性的效果。
  • 父母情緒波動大,無意間傷害孩子,了解「情緒管理」有效避免
    父母的壞情緒對孩子是有著非常大的危害的1、安全感缺失父母的壞情緒就像是一個定時炸彈一樣,隨時都有可能爆炸,可是孩子卻不知道具體的時間,所以他的內心會非常的害怕,會感到安全感缺失。3、喜歡討好別人對於父母的負面情緒,可能孩子一開始也有想過反抗,和父母說不要總是這樣說自己,但孩子終究是孩子,他們大多都沒用能力與自己的父母抗衡,最後孩子沒辦法與自己的父母抗衡,只能屈服於自己的父母,結果就是變得懦弱,喜歡討好自己的父母,有時候為了討好父母,還會做出一些傷害自己的事情
  • 大吼大叫的父母,毀的卻是孩子!3招教你如何控制情緒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看過德國的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主要講的是一隻可愛的小企鵝孩子和企鵝媽媽之間的一些非凡經歷。「今天早上,我媽媽發脾氣,衝著我生氣地大叫。結果,嚇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父母生氣時的怒吼也許只是一分鐘的事,但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卻可能很深。孩子可能會慢慢變得性格退縮,不自信,做事優柔寡斷。一些孩子從此變得「乖巧」、「聽話」。但這種乖巧、聽話卻僅僅是為了討好父母才這樣做的。也有一些孩子可能會模仿大人的表現,遇到問題也會大吼大叫,情緒化嚴重。這一切一切的原因,都是由於父母的情緒化嚴重。
  • 「媽媽,你生氣好可怕」,控制不好情緒的家長只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面對孩子本來其實並不算過錯的行為,然而情緒卻總是被引爆,最終讓孩子成為父母情緒的發洩口家長發的脾氣卻仿佛是孩子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一樣。面對孩子扔筷子,家長明明可以有一百個可以讓孩子改掉這樣壞毛病的辦法。但偏偏用了最極端的一個。看似讓孩子長了記性,但是,卻也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傷害。
  • 「爸爸媽媽放過我吧」控制不好情緒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特別是當父母的人群,總有憋不住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的時候。 可是父母們知道嗎?長期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胡玉平日處理工作問題都比較沉著冷靜,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溫和又冷靜的人。但是跟他熟悉後才知道,雖然胡玉在工作時脾氣很好,但是在教育自己兒子時卻經常會「變身」。
  • 情緒管理繪本《生氣王子》:孩子的壞情緒裡,藏著父母的影子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反而更加理解為什麼媽媽們對不吼不叫這麼感興趣了,因為要面對那個讓自己不滿意的孩子,還要心平氣和是真的需要情緒的修煉。尤其是很多父母可能並不了解情緒是如何產生的,他們說的最多的就是:我沒法控制我的情緒,都是他讓我生氣的!我也想控制自己的情緒,可是我控制不了啊!那麼到底是孩子太皮,還是父母情緒太差呢?
  • 情緒管理繪本《生氣王子》:孩子的壞情緒裡,藏著父母的影子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反而更加理解為什麼媽媽們對不吼不叫這麼感興趣了,因為要面對那個讓自己不滿意的孩子,還要心平氣和是真的需要情緒的修煉。尤其是很多父母可能並不了解情緒是如何產生的,他們說的最多的就是:我沒法控制我的情緒,都是他讓我生氣的!我也想控制自己的情緒,可是我控制不了啊!那麼到底是孩子太皮,還是父母情緒太差呢?
  • 4歲男童被男子甩飛:情緒失控的父母,傷害孩子最深
    大人爆怒的行為對孩子的傷害,要遠比孩子之間衝突本身大得多。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父母身邊,孩子很有可能會崇尚武力、暴力溝通,進而在未來的人際交往中受挫。 情緒失控的父母,傷害孩子最深。一時的衝動,可能輻射孩子的一生。
  • 學會控制情緒的父母,才是優秀的父母
    所以如何在這種情況下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呢?我是這樣做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家長都不能先去控制自己的情緒,那樣家長和孩子難免會因為言語過激,憤怒升級,從而弄的雙方都不愉快,這樣還怎麼能繼續去輔導和檢查作業呢?家長一定要先冷靜下來,不能讓情緒戰勝理智。
  • 「再這樣,媽媽就生氣了!」你還在用情緒操控孩子嗎?
    孩子調皮搗蛋時,很多父母會用威脅的語氣來制止孩子的行為:下面這句話,你說過嗎?▼這是大人經常跟孩子說的話,因為他們認為,只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生氣了,孩子就會乖乖地聽話,那這樣的方法真的有效嗎?用「生氣了」制服孩子,背離了教育的初衷孩子一犯錯,大人就用生氣來制服他,其實就是企圖用情緒「操控」孩子,怒火之下的家長,往往會把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忽略,讓孩子接受到錯誤的訊息,背離了教育的初衷。
  • 《生氣的亞瑟》:一本絕無僅有的情緒繪本,探索孩子情緒的真相
    在這本繪本中,講的是一位孩子生氣了,但是,他的家人並沒有與他講大道理,讓他控制情緒,而是通過簡單的文字和富有表現力的圖畫,讓亞瑟的情緒爆發出來,用一種誇張的手法使亞瑟看到了自己的情緒,並最終知道了生氣是一種可怕的情緒,是具有破壞力的。通過荒誕的故事情節,讓孩子自己找到了答案。
  • 孩子不知哪錯了,惹母親生氣離家出走,情緒控制是家長必修課
    很多孩子完全不理解,為什麼一點小事,父母就會發那麼大的脾氣。情緒控制是父母的必修課家長們應該非常明確一個道理,發脾氣沒有任何實質的效果,反而還會影響孩子的健康與心理髮育。所以,對於父母來講,掌握控制情緒的方法是一門必修課。第一,放下自己成人的思維方式。家長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會不由自主的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孩子身上發生的事,這種方式讓自己走進了一個無解的「死胡同」,這就是家長始終不理解,孩子為什麼總是錯、說了那麼多遍還是做錯的根本原因。
  • 生氣「大吼」對孩子傷害究竟多大?愛生氣的父母,都該看看這文章
    導讀:生氣「大吼」對孩子傷害究竟有大?愛生氣的父母,都該看看這文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生氣「大吼」對孩子傷害究竟有大?愛生氣的父母,都該看看這文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再這樣,媽媽就生氣了」,你還在用情緒操控孩子嗎?
    「你再不好好吃飯,奶奶生氣了!」等等。大人們似乎認為,只要讓孩子意識到家長生氣了就會乖乖地聽話。事實上,家長總是對孩子說「我生氣了」,就是企圖在用自己的情緒操控孩子,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心理研究顯示,對6歲前孩子經常性生氣,會讓他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內向、憂鬱的心理,而且害怕與人相處,久而久之,為了不惹別人生氣,為別人而活成了他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 父母的情緒,決定孩子一生的幸運
    被情緒控制的父母簡直就像失了心智的人,難以想像他下一步會做出什麼不可思議的舉動。羅伯懷特說過:一個人,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做壞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被情緒控制,真的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在情緒爆發的那一刻,就已經擊穿了孩子的心,癒合?很難。1.
  • 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容易造成性格缺陷,家長要控制好情緒
    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容易造成性格缺陷,家長要控制好情緒育兒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父母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隨著孩子的成長和成長階段的不同,情況也會發生變化,所以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年齡的問題也不同。孩子們自主性差,所以經常會做出讓父母頭疼的事。
  • 父母生氣吼了孩子,如何修復?
    結果小傢伙一句話讓我的心都化了,「沒關係,媽媽,如果我的小孩像我今天這樣我肯定也會生氣的。」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掉了出來。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很愛孩子,其實孩子愛我們比我們愛她要多得多。事實上,即便我們學習完掌中大腦的知識,當情緒來臨時,也還是會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這是很正常的,因為父母是人,不是神。那麼,當我們控制不住情緒傷害了孩子怎麼辦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從錯誤中恢復的4R,有以下四步:第一,承認自己犯了一個錯誤。
  • 教孩子控制和處理情緒的繪本——《菲菲生氣了》
    正確處理負面情緒,做情緒的主人,是很多人一生都在學習的事。儘早用適宜的方法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學會控制和處理情緒,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性格。繪本《菲菲生氣了》,曾榮獲「繪本屆的奧斯卡」——凱迪克獎,講述了小女孩菲菲從生氣到平靜的情緒變化過程,有助於引導孩子認清和合理控制情緒,正確緩解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