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利昂被禁30年後,仍有人在生產,證據指向東亞

2020-12-14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大氣科學類

卡特裡娜颶風過後,一處垃圾場中的冰箱。氯氟烴曾被普遍用作此類設備的製冷劑,但自2010年起就被禁止使用。

得益於《蒙特婁議定書》的生效,南極臭氧層空洞在本世紀不斷縮小。然而,最新的《自然》論文卻給這一趨勢蒙上一層陰影。研究發現,近年來,一類氟利昂(CFC-11)的濃度出現了反常的變化趨勢,這意味著某些人正躲在陰影中違規生產這類汙染物。而這個神秘的排放源,很可能來自東亞地區。

這張來自NASA的圖片反映了此前30多年間南極臭氧層空洞的變化情況。20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發現工業化學品氯氟烴類化合物(CFC,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氟利昂)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其直接後果,就是南極上空出現了不斷擴大的臭氧層空洞。臭氧層是富含活性臭氧的平流層區域,能夠有效過濾紫外線。如果沒有臭氧層的防護,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會全部到達地球表面,並破壞人體DNA,最終可致皮膚癌變。

(註:對於「氟利昂」的定義,存在不同的說法。除了此處指代的氟氯烴,也有人用氟利昂指代範圍更廣的飽和烴滷代物,或是更狹義的二氯二氟甲烷,即CFC-12)

作為製冷劑、發泡劑等,氟利昂曾廣泛用於冰箱、滅火器、泡沫聚苯乙烯等領域的生產過程。認識到氟利昂嚴重的環境危害後,各國迅速採取了有效的補救措施。1989年,《蒙特婁議定書》生效,全球範圍內氯氟烴的生產、使用逐漸被禁止。作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國際環境協定,《蒙特婁議定書》的生效使得大氣中的氯氟烴含量逐漸減少、平流層的臭氧含量緩慢增加,南極臭氧層空洞的面積也在本世紀緩慢縮小。根據NASA科學家的估計,如果各方繼續嚴格遵守協定,預計到本世紀中葉,臭氧層將完全恢復。

從太空觀測的地球大氣層。來源:NASA

在氣候環境形勢日益嚴峻的背景下,臭氧層空洞的好轉無疑是難得一見的好消息。然而,一篇發表於最新《自然》雜誌的論文卻為臭氧層的恢復蒙上一層陰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學家監測發現,作為氟氯烴家族中最主要的汙染物之一,大氣層中氟利昂-11(CFC-11,一氟三氯甲烷)氣體濃度近幾年出現了意外的變化趨勢,這一變化很可能會減緩恢復大氣臭氧層的進程。他們認為,這是由於某地存在違規的CFC-11氣體排放源,而這個新排放源很可能來自東亞。

12個全球觀測站發現異常

Stephen Montzka是隸屬於NOAA的博爾德地球系統研究實驗室的化學家,他也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Montzka稱,如果繼續向大氣中排放CFC-11,臭氧層的恢復進程可能會被延緩十年。「我們想借這項研究告訴人們,看啊,現在臭氧層中發生的事情可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Montzka說。地球系統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一直在追蹤大氣中氟氯烴類化合物的濃度,並注意到了CFC-11濃度的異常變化。

雖然CFC-11及類似氣體多年來一直被禁用,但在含有絕緣泡沫的建築物和設備被拆除或銷毀時,它們仍然會少量洩漏到大氣中。另一方面,大氣中的CFC-11在大氣中的存留壽命約為57年。因此,雖然有設備拆除導致的少量排放,但其自然分解過程加上對生產的限制本應使CFC-11的大氣濃度逐年加速下降。

然而,從2013年起,在分析全球12個NOAA監測點的空氣樣品時,科學家發現,雖然大氣中的CFC-11濃度在下降,但下降速率開始慢於預期。事實上,在21世紀初,其濃度變化已經開始顯現出異常:2002至2012年期間,大氣中的CFC-11濃度以每年2.1 p.p.t.(p.p.t.為萬億分之一)的速率穩定下降,低於預期速率。在那之後,其下降速率更是開始放緩。從2015年到2017年,CFC-11濃度每年僅下降1.0 p.p.t.。

北半球(紅色)和南半球(藍色)氟利昂-11實際濃度與預計濃度(灰線)下降趨勢比較。(來源:研究論文)「我看到結果的第一反應是,簡直難以置信,排放量居然會增加。」Montzka說。發現異常數據後,Montzka花了幾年時間分析潛在的原因。

唯一解釋:有人在偷偷生產

研究人員首先考慮了一些客觀的解釋。例如,人類排放的氯氟烴在從排放源擴散到平流層的過程中,受天氣狀況的影響,可能會出現濃度的變化。但是,天氣變化對氣體濃度的部分影響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消除。海冰的迅速消融也可以將大量氟氯烴釋放至大氣中,但很難想像海冰只釋放CFC-11,而不影響很多其他氟氯烴的濃度。此外,用通暖空調系統中含CFC-11製冷劑的老建築被拆除這一假設來解釋,也並不符合數據展示出的情況。

Montzka對觀測數據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和建模,並從中找出了合理的解釋。他們注意到,北半球的CFC-11氣體濃度始終比南半球稍高,這一現象不難理解,因為大部分排放都來自人口、工業更密集的北半球。但在過去短短幾年間,南北半球間CFC-11的濃度差距不斷拉大,而在類似氣體中沒有觀察到相同的增加。這表明,北半球CFC-11的濃度增加是排放量增加所致,而不僅僅是天氣變化。

南北半球CFC-11濃度差距的變化(來源:研究論文)

夏威夷觀測站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CFC-11的濃度變化與已知來自工業排放的其他幾種氣體(如HCFC-22)的濃度變化之間具有很強的相關性。這表明,在同一時間段內,CFC-11不是唯一一種人為排放導致濃度變化的工業汙染物。

華盛頓環境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氣候與清潔能源項目主任David Doniger說,新出現的CFC-11氣體排放「對臭氧層不利,對氣候變化不利」。他認為這意味著有人在作弊。Doniger同時指出,由近200個國家籤署的《蒙特婁議定書》一向有著良好的守約記錄,協定參與各國經常報告本國內的違規行為。「一旦有合適的機會,我們就會搞清楚這次究竟發生了什麼。」他說。

南加州大學的環境化學家John Ferry則表示,他對CFC-11的重新生產感到很困惑。CFC-11此前的兩項主要用途——滅火器和冰箱製冷劑都找到了完美的替代品,在其被禁用的情況下也沒有受到影響。Ferry說,CFC-11的所有用途都不缺替代品。

目標:找出排放元兇

這項研究為CFC-11的秘密生產提供了確鑿的證據。至於排放的源頭究竟在哪裡,該研究不足以指出確切的地點,但結合與之相關的HCFC-22排放記錄以及他們建立的模型,研究團隊鎖定了大致範圍:東亞地區。

在上世紀80年代氟利昂使用的高峰時期,人類每年向大氣中釋放350,000噸CFC-11,而《蒙特婁協定書》籤署後的21世紀初,這一數字顯著下降到每年54,000噸。如果東亞地區每年新增6,500至13,000噸CFC-11排放,足以改變NASA目前觀測到的臭氧層恢復趨勢。

利用後向軌跡模型得到的(2016年)各地受CFC-11排放影響地圖(來源:研究論文)

「作為三種濃度最高、壽命最長的氟氯烴之一,自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協定生效以來,這是其排放量首次出現持續增長,」在論文中,Montzka等人寫道,「總體而言,根據當前趨勢對未來CFC-11排放量和濃度的軌跡估計表明,臭氧層的恢復過程將會延遲。」

這會要求各國跟蹤本國內氟氯烴的生產情況,並向監督《蒙特婁協定書》執行情況的聯合國小組報告準確的排放量數字。為此,Montzka團隊謹慎地提出了這個可能會引起爭議的結論。他們表示,由於測量網絡還不夠完善,無法指明特定的國家。儘管如此,該研究認為,嫌疑人名單並不長,相關國家需要儘快查清並關停境內的非法工業活動,以維護《蒙特婁協定書》。

「需要澄清的是,CFC-11的濃度依然是在下降的。」Montzka說。如果新的排放源很快消失,他說:「它並不會給臭氧層恢復進度帶來任何影響。我希望隨著我們發表的這項研究引起足夠的重視,會有人站出來努力查清這些額外CFC-11氣體的來源。」

博科園-科學科普|來自: 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huanqiukexue)

相關焦點

  • 氟利昂排放真兇懸疑
    該雜誌刊登的一篇科學論文稱,因破壞臭氧層而早就退出歷史舞臺的化學品一氟三氯甲烷(CFC-11,氟利昂類合成化學物的一種),自2012年突然出現了排放量的謎之增長,每年增排約1.3萬噸。觀測結果表明,其一大排放源位於東亞地區。隨後,國際科研團隊進一步調查和研究發現,中國東部地區是這種違禁化學品的排放大戶,佔到增排量的約一半。這意味著,該地區每年CFC-11的實際使用量可能高達數萬噸。
  • 被禁十年仍偷產氟利昂:臭氧層殺手回歸
    (農健/圖)(本文首發於2018年8月23日《南方周末》)破壞臭氧層的「殺手」,早在2007年就應停止消費的氟利昂CFC-11,但仍有企業偷偷使用2018年7月28日起,生態環境部組織各地對企業全面排查。發現的違法行為將按照《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處罰,對涉嫌犯罪的將聯合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沒有任何標籤的紅色金屬桶在廠院中堆疊,桶裡裝著什麼,工人諱莫如深。這是在距離北京150公裡、雄安新區70公裡的河北廊坊大城縣廣安鎮,南方周末記者看到的一幕,這些桶裡,其中可能含有名為CFC-11的化學品。
  • 7月起我國將禁止氟利昂等臭氧層消耗物質的消費
    「2007年7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氟利昂等臭氧層消耗物質(ODS)的消費,提前兩年半履行《蒙特婁議定書》。」國家環保總局相關負責人近日說。    《蒙特婁議定書》是一個對全球環保有重大意義的協定。自從這個呼籲保護臭氧層、淘汰ODS的議定書問世以來,20年裡已有188個國家先後籤署。
  • 不用「氟利昂」,冰箱為何還含「氟」?
    不用「氟利昂」,冰箱為何還含「氟」?  警惕:市場上的「假無氟」冰箱 !  日前,綠色無公害的無氟冰箱,已經是世界家電工業發展的大勢所趨。隨著「禁氟令」最後期限的迫近,各電冰箱廠紛紛推出無氟冰箱。但是,不是所有的無氟冰箱都一定是「無氟」的。
  • 氟利昂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氟利昂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冰箱、空調、冷藏庫的製冷劑和大型飛機所排放的廢氣中都含有氟利昂,發泡劑、噴霧劑、清洗劑中也含有氟利昂。2氟利昂主要由碳、氯、氟組成,一個氟利昂分子含有三個氯原子。一個臭氧分子由三個氧原子組成。
  • 氟利昂即將被淘汰、環保製冷劑迎來春天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氟化工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生產量佔66%,消費量佔42%。為早日實現「美麗中國」夢,從2013年起至2030年,我國將逐步加快淘汰氟利昂,直至完全禁止生產和使用。  據製冷快報了解,氟利昂被認為是破壞地球臭氧層的主要元兇。
  • 株洲一男子裝空調吸入高濃度氟利昂 中毒後全身不適
    氟利昂是大眾所熟知的空調製冷劑,但極少有人知道氟利昂若使用不當也可以導致中毒。近日,在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中毒科,醫生接診了一例因吸入含氟利昂的混合性氣體導致急性混合性氣體中毒的病人,幸虧專科救治及時才轉危為安。
  • 新產品將全面禁用氟利昂
    國家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近日透露,我國將在2010年1月1日全面禁用氟利昂類物質。到目前為止,中國共淘汰了消耗臭氧層物質約10萬噸的生產量和11萬噸的消費量,佔所有發展中國家的50%。而在今年年底前,我國可完成四類主要消耗臭氧層物質100%淘汰的任務。  有著「地球殺手」稱號的氟利昂,其溫室效應效果是二氧化碳的2000倍。
  • 冰河系統與氨、氟利昂、CO2系統對比
    3、《涉氨製冷企業液氨使用專項治理驗收工作的通知》安委辦〔2017〕8號  為進一步夯實涉氨製冷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工作,鞏固專項治理成果,堅決遏制涉氨製冷企業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定於2017年2月至11月開展專項治理驗收工作。
  • 日本將對氟利昂製冷劑進行全面替換
    但是因為溫室效應問題越來越嚴峻,所以日本政府制定了相關法律以淘汰氟利昂製冷劑。  日前,氟利昂製冷劑的回收僅僅停留在了30%左右,而且在機器的使用過程中還存在洩漏的情況。如果不採取對策的話,據預計在20年以後,氟利昂代替物的排放量將會升至現在的3倍。
  • 米基利是對人類破壞最大的發明家,含鉛汽油和氟利昂都是他發明的
    當發動機吸入混合燃氣後,在壓縮衝程還未結束時,種種控制之外的因素有可能導致混合燃氣自行點火燃燒(即壓縮衝程還未結束,燃燒、做功衝程就來了)。那麼此時,燃燒所產生的巨大推力會與活塞壓縮運動的方向相反,引起發動機震動,這種現象就稱為爆震。爆震的發生,不僅讓汽車費油,而且會損害發動機。
  • 曾發明著名製冷劑氟利昂!最後自己卻被發明害死!
    曾有人說過,天才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聰明的人,可是這個世界上卻很少有天才。天才就是那種不僅有著高超的智力,還極其勤奮努力,對科學研究十分固執又痴迷的人。但是天才大多因為天賦高於常人,所以會更加特殊。
  • 空調氟利昂為什麼能製冷,到底什麼是氟利昂?看完漲知識了
    為什麼空調加氟利昂才能製冷,到底什麼是氟利昂?看完漲知識了相信很多小夥伴們在夏天的時候都非常喜歡吹空調,校長也不例外,我每次從外面回來進門第一件事就是開空調,因為炎熱的夏天吹著空調吃著西瓜真的是太舒服了,我很難想像沒有空調的日子應該怎麼度過,不過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和我一樣會存在一個疑問,那就是空調製冷一般都靠氟利昂,那麼為什麼空調加氟利昂才能製冷,到底什麼是氟利昂呢?看完漲知識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一男子安裝空調時不慎吸入高濃度氟利昂,全身不適
    「氟利昂是大眾所熟知的空調製冷劑,但極少有人知道氟利昂若使用不當可以導致中毒。」張先生「五一」後要給株洲某大型超市進行空調安裝,當他用乙炔焊接銅管時,出現了驚險的 一幕:由於滴漏在鋪管溝內含氟利昂的製冷劑遇到高熱,導致其突然燃燒,高溫下產生刺激性氣體向上噴出,張先生在未做任何防護的情況下躲閃不及,吸入含氟利昂的混合氣體,當時就出現了嗆咳、咽痛等難受症狀,隨即胸悶、咳嗽、氣促、四肢乏力等不適接踵而至,同事見狀,立即送張先生至附近醫院急診科就診。
  • 株洲一男子安裝空調時不慎吸入高濃度氟利昂全身不適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5月9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蔚然 通訊員 梅紅霞)「氟利昂是大眾所熟知的空調製冷劑,但極少有人知道氟利昂若使用不當可以導致中毒。」張先生「五一」後要給株洲某大型超市進行空調安裝,當他用乙炔焊接銅管時,出現了驚險的 一幕:由於滴漏在鋪管溝內含氟利昂的製冷劑遇到高熱,導致其突然燃燒,高溫下產生刺激性氣體向上噴出,張先生在未做任何防護的情況下躲閃不及,吸入含氟利昂的混合氣體,當時就出現了嗆咳、咽痛等難受症狀,隨即胸悶、咳嗽、氣促、四肢乏力等不適接踵而至,同事見狀,立即送張先生至附近醫院急診科就診。
  • 空調維修|空調氟利昂有沒有毒?空調使用多久要加氟?「詳解」
    普通的氟利昂都是低毒或是無毒的,洩露到空氣中對人體的危害很小。不過,若是氟利昂揮發到空氣中,會增加溫室效應,加劇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氟利昂升到高空中後會大量消耗臭氧,增加太陽對地球的有害輻射,嚴重影響生物健康。
  • 禁止氟利昂並非商業騙局,科學家稱此舉之後臭氧空洞幾近消失
    最終在全世界的通力合作下,人類停止了含氯化合物既氟利昂的生產,然而樣做的代價也是相當大的。   廢除之前的生產該換新的清潔材料需要巨大的費用,這對一些老牌化工公司來說是致命的。一些人認為,大肆宣揚南極臭氧空洞根本就是一個旨在推行新材料的商業騙局。
  • 發泡塑料餐具:先禁又解為哪般?
    今年5月1日,在我國被禁14年之久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生產銷售將再次合法化。2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了局部調整。調整之一就是在淘汰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消息一出迅速引來各方議論之聲。3月20日,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公布《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條目調整的說明》。
  • 氟利昂氣體報警器 適用於工廠的危險場所 米昂電子科技
    產品簡介氟利昂是一種製冷劑,又稱冷媒、雪種等,應用於制冷機組、冷庫、空調等製冷設備生產等。低毒性,可用氟利昂氣體報警裝置來實時檢測氣體濃度是否洩漏超標。固定式的氟利昂氣體報警器主要由氣體探測器和氣體報警控制器兩部分組成,需要具備國家要求的各項資質(防爆合格證、產品型式認可證書、檢驗報告、合格證等)。
  • 伊朗核科學家被殺,種種證據指向以色列,繼中國後俄羅斯也發聲了
    雖然在法赫裡扎德遭暗殺身亡事件發生後,以色列方面聲稱對此事毫不知情,但需要知道的是,在這一事件發生不久前,以色列就對伊朗發起過攻擊。不僅如此,據悉,曾有以色列特工在2018年5月秘密潛入德黑蘭,在當地一個倉庫內盜取了上萬份伊朗核機密資料,其中就有法赫裡扎德。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也曾提及過法赫裡扎德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