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
嘟嘟蛙來啦!
我們經過了幾個話題的討論,終於又迎來了專家老師的小課堂。本周我們邀請到的是嘟嘟蛙的另一位老師——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首席內容監製與製片人、資深紀錄片導演朱春光。元旦的時候嘟嘟蛙出去玩啦,剛回家就發現門口有好多信,讓我們一起看看,大雪天還堅持給我們寄信的朋友們有哪些想法吧!
2021
Happy New Year
致:《小腦袋裡的大問題》欄目組
我家寶貝特別好動,也帶他去查過是不是多動症。但後來專家說孩子一定程度的好動很正常,也是他們發育成長的必經之路。我很想記錄下孩子的成長過程,但我沒怎麼接觸過攝影,更別提像班上有的家長專業從事這個的。我想問問嘟嘟蛙,有沒有什麼適合新手入門的小tips,能讓像我這樣的小白快速上手呢?
——在職女性(職業:全職媽媽2年)
讓我們一起聽聽朱導演給出的新手攝影指南吧!
重磅來襲
《小腦袋裡的大問題》專家系列課程火熱上線!
教育大咖引導家長共話兒童哲學!
為了更好地幫助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引發孩子哲學思考,就共同的問題進行認知、思考、反思,建立更加豐富的親子精神生活,《小腦袋裡的大問題》兒童哲學課程欄目將邀請四位課程領銜專家答疑解惑,分別就課程、繪畫、電影板塊進行線上專題講座指導,為家長們提供專業化的輔導和引領。
朱春光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學前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首席內容監製、製片人,資深紀錄片導演, 美國 Discovery 新銳導演計劃評委,兒童電影教育項目發起人,紀錄片《德國製造的孩子》導演,用光影構築夢想,用快樂滋潤成長,做為一名紀錄片導演,持續六年從第三方視⻆觀察,思考和實踐幼兒教育。
01
為什麼有的手機拍出的畫面質感很好,有的卻清晰度低、畫面不好看呢?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家庭中手機攝影變成主流的攝影方式。
現在手機的像素、各種鏡頭焦段的水準都非常高了,完全能夠滿足家庭攝影的需要。
首先,我們拍攝的所有畫面,都是通過攝像頭呈現的。但攝像頭的成像質量和光比有關係,光比就是一般來看就是光照強度是否足夠。
如果在拍攝時能夠充分保證照明,畫面質量就會得到基本的保證。充分的照明是我們能夠得到一個比較好的畫面的最先決的基礎條件。
攝影還有哪些其它的要素?
我們經常會聽到光圈、快門、長焦、短焦、微距這樣的術語,其實這些指的都是一些影響成像或影像的手法和技術參數。
02
選擇基礎拍攝模式
今天我們用一臺華為的Mate 20X 來舉例,給大家分享一下手機攝影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可以怎樣快速提高自己的攝影水平。
這款手機有好幾個鏡頭,一般包括主要的攝像鏡頭一枚,及遠攝鏡頭和近攝鏡頭各一枚。打開手機的拍攝界面,我們可以看到,鏡頭前有一個眼藥水瓶。我們將它設定為被攝對象。
如今的智慧型手機的拍攝有兩種模式,豎屏拍攝和橫屏拍攝。
橫屏拍攝模式下生成的畫面一般會在電視、投影上播放,而採用豎屏拍攝出的視頻一般會用在快手、抖音這樣的平臺上。
取景和運動鏡頭
在手機屏幕的右側向上滑動選擇,有「1.0x 3.0x 5.0x」 這樣的圖標提示這裡有放大鏡頭為1倍、3倍、5倍的功能。向下,會出現它的廣角端,這裡的廣角意味著它的取景模式可以達到最大。
當我們在橫屏模式下選擇廣角端時,慣用手置於屏幕靠拍攝鍵的一側持穩機身,穩定好手機後用大拇指點擊拍攝鍵。通過向前向後移動手臂來達到推進、拉遠、跟蹤的鏡頭呈現。
我們將眼藥水瓶作為我們的拍攝主體,選用手機的默認自動模式。拍攝時,我們需要跟著手機一起運動,圍著主體環繞式運動,或者推拉。
我們的主要運動模式是攝影設備(手機、攝影機)的運動,以及基本的位置運動。
哲學課堂小貼士
今天聽了朱導演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於怎麼用手機拍出好看的作品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了呢?其實用手機拍東西也不是很難,只要保證光線的充足、遵循基本的推拉搖移就好啦!趕快拿起手機來試一試吧!
活動參與方式
◆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進入表單收集界面。
◆ 掃描下方二維碼填寫信息,上傳作品,命名方式:作者姓名+聯繫方式+作品標題。
溫馨提示
繪畫作品要求
◆ 年齡:3-15歲
◆ 內容:孩子的繪畫作品+孩子對其作品解讀
◆ 主題:與課程相關的任意主題或某一問題的回答
◆ 上傳格式:電子檔圖片(jpg格式)
◆ 作品解讀格式:視頻(mp4、mov格式)、音頻(wav、m4a 格式)文字(txt、doc格式)均可
◆ 材料、工具、畫種、尺寸均不設限,解讀記錄視頻、⾳頻、文字均可
◆ 提交前請確認為原創,妥善保存作品原稿及視頻原始檔案,優秀作品將有機會參與活動巡展
視頻拍攝要求
◆ 年齡:3-15歲
◆ 主題:與課程相關的任意主題拍攝作品
◆ 橫屏拍攝,視頻格式為MP4或MOV,請將素材清晰度設置成1080P
◆ 視頻在上傳過程中會被壓縮,請留存好原件
◆ 請將視頻文件上傳至百度網盤,加密分享並發送連結和提取密碼至郵箱:scpsem@163.com,並請註明作品名稱、作者姓名及聯繫方式
下期預告
下周,我們還會繼續討論如何更好地用視頻記錄孩子的生活,再見啦。呱呱~
《小腦袋裡的大問題》
兒童終身受益的價值觀養成計劃
本計劃由南京市婦女聯合會和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學前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共同打造,40期線上課程+互動將直擊那些孩子們最關心的問題,發展好奇心,嘗試解決問題與困難,有助於孩子「創新式思維」的培養。
課程分為兒童哲學課、兒童電影、兒童繪畫三大板塊,兒童哲學課由杭州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華領銜,多位學前教育專家參與的兒童哲學核心課程通過「關注自我、健康生活、認識社會、親近自然」四大板塊核心主題課程,幫助3-6歲兒童及家長進行哲學啟蒙,科學指導,建立終身受益的價值觀;兒童繪畫部分由南京師範大學邊霞教授領銜,指導家長圍繞課程主題進行思考與創作,用藝術的方式表達所思所想,提升家庭整體的審美水平;兒童電影部分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首席內容監製與製片人、資深紀錄片導演、兒童電影教育項目發起人朱春光導演領銜。通過線上微課、線下專業指導的方式,圍繞課程推進的主題,教會家長用鏡頭表達思考。親子作品上傳至網絡平臺進行分享,最終評出優秀作品。
• • • • • •
供稿:南京市婦聯家庭兒童工作部
原標題:《寧姐137空中課堂|如何拍出更好看的視頻——《小腦袋裡的大問題》專家課程系列:手機攝影基礎功能指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