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稻田鎮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緊盯貧困「病因」,拿出「繡花」功夫,分類施策,奮力攻堅,用腳步和汗水,將稻田「鐵軍精神」踐行在脫貧攻堅道路上。
扶貧辦全體工作人員發揚「釘釘子」的工作精神,不分晝夜地奮戰在扶貧一線,對貧困戶各類資料進行核對、整理,完善,每天工作到深夜十一二點,甚至兩三點是常有的事。「大家這樣辛苦地工作,身體吃得消嗎?」當有人問的時候,他們說:「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既然我們接受了這個任務,就要想方設法、全力以赴把工作幹好,為稻田扶貧工作貢獻力量。」
「年輕的老專幹」,用心用腦用情真扶貧
「大爺,你腿腳不方便,這點小事兒,讓我來幫您。」;「大娘,你的低保錢到帳了嗎?」「大爺,您孫女現在開學了沒,雨露計劃職業教育現在開始申請了,咱別耽誤了。」這是稻田鎮扶貧辦主任宋麗銘的工作日常。擔任扶貧辦主任一個多月以來,她不畏艱難,勇敢的挑起重擔,深入學習脫貧攻堅基礎知識、行業政策,一遍一遍地整理、一份一份地校對、一條一條地核准......經過日日夜夜的艱苦努力,宋麗銘對扶貧政策和貧困戶家庭情況她都如數家珍,檔案資料整理得井井有條、規範有序,扶貧政策也被她背的滾瓜爛熟。幹扶貧工作時間雖然短,可是宋麗銘卻上手快速、業務精通,可以和老專幹們相媲美,得到同事、貧困戶的一致認可。
她是"貼心人",貧困戶都愛找她"說點事"
安埠村裡的貧困戶都愛和幫扶幹部付金梅"說點事",總愛找她聊一聊,付金梅成了貧困戶的"貼心人"。付金梅對大家很熱情,對長者很尊重,對貧困戶的事情很熱心,她總是樂意主動地為貧困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付金梅經常說:「只有和貧困戶拉家常,深入交談,這樣貧困群眾才沒有顧慮,敞開心扉,把掏心窩子的話說給你聽,讓你真正了解貧困戶的實際意願和需求。」劉連泉就是付金梅幫扶的一名貧困戶。劉連泉今年78歲,單身一人,患有冠心病,住的房子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付金梅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她立即聯繫稻田中心醫院說明情況,一遍遍地說,一遍遍地跑,為他辦上了慢性病症。因房屋地勢低洼,19年夏季雨水進了室內,付金梅立即將劉連泉接到村委辦公室內住了一段時間。可是這並不是長久之計,她又協調村委在村裡為他買了兩間房子,幫他吊了頂、刷了牆、鋪了路......劉連泉搬進新家的時候,緊握著村幹部的手,激動地說:「共產黨好!政府好!這麼大歲數了,做夢也沒想到還能住上新房子,幫扶幹部待我也沒的說,你們可千萬別給我換了。」
「扶貧項目資金,多少雙眼睛盯著、盼著,容不得半點馬虎。」付金梅還負責著牛寨村扶貧項目資金轉帳工作。付金梅對村裡每一筆扶貧項目的收支進行審核、把關、入帳,按程序認真完善每一份材料,同時還要完成其他工作,通宵達旦是常有的事。
貧困戶:「比親閨女還要親」
劉富增是官莊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妻子早年病故,留下一個女兒,女兒患有精神失常,現已出嫁,生活環境髒、亂、差。幫扶幹部宋樹榮幾乎每個月都會到劉富增家四五趟,忙進忙出,對居住各個角落進行了徹底地清潔,特別是窗戶、窗紗、牆面、碗筷、餐具、窗簾等進行徹底清潔,一刻都不停歇。她會像女兒嘮叨父母那樣,一邊「嫌」他不打掃衛生,一邊給他洗洗涮涮、整理收拾。宋樹榮說:「在聽到老人家心疼自己打掃拾掇又髒又累時,內心很感動,我感覺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應該做的一點兒活」。「幫扶幹部就像是俺的親閨女一樣,來了就給我打掃拾掇,你看這床單,這昨天剛給我鋪上的。」這一樁樁一件件日常小事,把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連成親人。宋樹榮覺得能讓老人家感覺到家人的溫暖,就是對幫扶工作的肯定。
心有所系,則力有所使,必幹有所成。稻田鎮全體幫扶幹部肩負重託,夜以繼日奮戰在扶貧一線,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們無愧於脫貧攻堅戰場的「急先鋒」,是扶貧道路上「最可愛的人」。致敬每一位扶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