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開》:面對生活的無法掌控,我們如何活得自在歡喜?

2020-12-17 歷史知心人

什麼是執著?怎樣算放下?放下執著就會安樂。安樂,說到底,是一種心的感受。——《次第花開》希阿榮博堪布

《次第花開》是希阿榮博堪布所寫的心靈隨筆集,以現代人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將心靈世界應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來。

本書就像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時候,給我們以鼓勵和啟發。

書中處處散發著慈悲與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樸實生動的開示,幫助我們坦然地面對心的本性,並從各種困惑中解脫出來,獲得重塑心靈世界的力量。

01

夢裡我常看見一群大雁在飛翔,它們排列整齊的隊形,每一隻,都很清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飛向哪裡。

它們眼神堅定,扇動翅膀平穩前行,隊形散了就立刻補上,毫不猶疑。

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就是其中一隻大雁,翅膀伸得直直的,平平的,在氣流中毫無障礙地穿梭往來。

風拂過我的面頰,像流水一樣划過我的身體,有時天朗氣清,有時暴雨雷鳴,好像一切就是這樣發生了,心沒有彷徨。

02

眾生都在尋求歡樂,包括小狗、小貓。佛法的基本目的就是離苦得樂。

什麼是安樂?

安樂,說到底,是一種心的感受。

有時候,人們並非不快樂,只是因為自己不快樂而已。如果你試著去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會發現情緒就像天空的浮雲,多變而易散,遠看一朵一朵,但走近一看,才發現根本沒有立足之地。在我們心性的天空中,情緒的浮雲聚成雲團,構成我們的心境。快樂滿足的情緒多,心境便安樂。

什麼是快樂呢?痛苦消失就是快樂。 不要把快樂看得太嚴重,好像不鄭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它似的。

事實並非如此,再普通的人在平凡的生活裡也充滿快樂。口渴的時候,喝上水就會感到快樂;肚子餓了吃東西就會快樂。

如果人們能像觀察自己臉上的斑點皺紋那樣,去了解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動,就不難發現每一個單純而直接的當下都帶著淡淡的喜悅。

如果人們不是把快樂一味寄託於瞬息萬變的外部世界帶給人的刺激,那麼快樂的感受是可以延長、擴大的。

我們為什麼會痛苦?

佛法告訴我們:痛苦源自我執和法執,即對自己的執著和對周遭事物的執著。

我們以假為真,對世界幻想執著製造了我們的煩惱。

深入思考、我們就會發現,自我的概念是非常虛幻,你不是身體、你的職業,你的思想,「你」不是孤立的,在你與外界千絲萬縷的聯繫中。這種聯繫、這種相對身份,便是他人識別我們以及我們識別自己的依據。而這種關係是瞬息萬變的,無法恆常,所以自我總是處於焦慮之中。

了解到這種相對性,我們就會意識到,耗費一生精力企圖在自己與外界之間砌一道圍牆的做法是徒勞的,而這種徒勞帶來的挫敗感讓我們很不快樂。

我們不僅誤解自己與外界的聯繫,對自己的內心也知之甚少。

我們總是忽視自己的感受,對許多人來說,這個世界上最陌生的人就是「自己」,似乎從來沒有機會安靜下來好好了解一下自己:此時此刻自己感覺如何呢?是飽還是餓?是冷還是熱?是疲倦還是精力充沛?是安靜還是躁動?聽上去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可並非每個人都能立刻答上來。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你可能對地球那邊美國大選的進展情況了如指掌,卻不知道自己身心的真實需求和感受。習慣性的心不在焉使我們錯過了解自己的大好機會。

不了解自己的另一個表現是不知如何正確地對待自己。或是溺愛放縱,或是自責苛求,總之就是不能以一種平和的方式與自己相處。

很多人的問題都在於永遠對自己不滿意,不滿意自己目前的外表、才智、地位、財富、受用,好了還想更好,一生的精力都用在追求更好上。

我們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握更多的才藝技能,從而成為一個更美麗、更圓熟、更富有、更令眾人羨慕的人。不是這樣的。 很多時候,我們恰恰需要做減法。

心思單純,生活簡單就很好。仔細觀察,我們深深執著的人、事物、狀態等一切,沒有一樣對我們的生活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把快樂寄托在向外馳求上,就像喝鹽水解渴一樣,得到的越多越不滿足。

《阿含經》中講述了「四念處」的修行法門,就是從身、受、心、法著手,如實而又綿密地覺察自己的身心。在這種了了分明的覺察中,很多煩惱消失無蹤了。

除了對自己的誤解外,我們對周圍的世界也存在誤解。 生活中一些基本事實顯而易見,人們卻總也認不清,比如說無常。世間萬物時刻處於變化中,而我們本能地想追求安全感、確定性,這就意味著生活往往會不順我們的心。人們常感嘆人生失意,事實上那種挫敗感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對無常的體驗。

如果你承認無常是生命的規律並接受它,你就會放鬆下來。 你知道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你一個人不稱心如意、沒有安全感。你會懂得很多事情都不可強求,自己盡了心就好。斤斤計較於得失亦是無謂的。因為無常,我們會了解事物的可貴,更加珍惜自己擁有,更加喜樂。

如果人們能夠像觀察自己的皺紋一樣,去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動,就不難發現,每一個單純而直接的當下,都帶著淡淡的喜悅。

每一個單純而直接的當下, 都帶著淡淡的喜悅。

就像此時此刻,我在寫,你在讀;我在說,你在聽一樣,帶著淡淡的喜悅與芬芳。

歡歡喜喜的走在各自的路上,不因為漫長而著急,不因為困難而沮喪。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花開次第,跟著希阿榮博堪布學佛法,讓你的人生充滿修行
    記得前年一次出差,閒下來跟我的師傅聊天,問師傅最近在看什麼出,推薦了我「花開次第」這邊本書,當時有點迷茫,。詩句出,唐朝,王涯,琴曲歌辭.蔡氏五弄.遊春曲二首,上苑何窮樹,花開次第新。香車與絲騎,風靜亦生塵——表達了作者遊春賞花的愜意心境。
  • 《次第花開》再次續讀
    第二章 安樂佛法告訴我們:痛苦源自我執和法執,即對自己的執著和對周遭事物的執著。不了解自己的另一個表現是不知如何正確地對待自己。不迎不拒使我們放鬆下來,這時,我們才更有可能瞥見一切思想行為、一切歡喜哀愁背後的那個東西。第二章 出離心輪迴是一種慣性,不斷改變習慣,能讓那股巨大的慣性慢慢地停下來。放鬆下來,讓心與外界連接,不刻意追求任何狀態或結果,只是安住,這實在是最為重要的修行。
  • 古人為何活得更瀟灑自在
    很多人都認為古人壽命短,因為他們付出的勞苦更多,他們的生活肯定是辛酸的。古人付出的勞動的確比我們多,可我認為古人雖然辛苦一些,但活得比我們更瀟灑自在。古代社會生產力不發達,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勞動人民要付出比現代人更多的汗水才能養活自己和家人。而且當時的醫療水平也不高,導致病人無法得到及時的治療而遺憾死去。這些的確和現代社會相差太遠。但就是在那種情況下,古人卻比我們看得開。古人之所以活得自在,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要求比較低,因此更容易得到滿足。俗話說「知足常樂」。
  • 人如何可以活得更自在些?
    自在靠什麼獲取?如何實現自在?楊德振先生說:活得自在是一個人極舒適、極愜意的狀態,無拘無束,率性而為,沒有什麼顧忌和禁忌,也沒有場面上的壓力和氣氛上的壓抑,更沒有世事的糾結和人情的煩惱,是一個人呈現出的自自在在、淡定從容的原貌。
  • 一切隨緣,活得真實,才能自在
    人生要學會隨緣,才能活得灑脫自在。生活,在朝起暮落中輾轉;人生,在月缺月圓的沉浮中變換,行於人世間,重要是懷揣一顆隨緣自在的心,日子中最簡單的幸福不要太花哨,平凡中帶點快樂就好。世間萬物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遺憾才彰顯生活的本色,時光的美好,總是盛開在過去;年華,常常凋零在未來,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我們都要嘗盡人生的苦和難,終會有太多煩惱,打破我們生活的平靜。我們都是天地的過客,很多人和事,我們都不能做主,所以最好一切隨緣。
  • 遵從本心,活得最自在的三大星座
    其實,想要遵從本心自在的生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想要真正能活得自在,既要做到無畏世俗的眼光和評論,還要足夠的自信和瀟灑。只有內心非常強大自信,才能在世俗的亂流中,堅守自己的本心,不被他人的評論所影響,做真正的自我。哪些星座遵從本心,活得最自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生活的次第
    無師:這跟我們學習佛法是一樣的,需要按照次第生活,懂得標準和流程才可以勿空:生活還有什麼次第啊?什麼標準?什麼流程?無師:生活的次第,就是先做好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很多人都是在沒做好準備前就進入下一段問題,為了解決問題,又繼續陷入下一段問題,混亂就是這樣產生的勿空:您能舉個例子嗎?比如說現在婚離婚率特別高,問題出在哪裡?
  • 彈指雪融,次第花開
    彈指雪融,次第花開 2020-05-07 0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好的愛情的三個次第:自然,自在,自由
    認知的主體是人,人對世間萬物的認識,是在實踐的過程中由淺入深,再深入淺出,好的愛情也該有這三個次第:第一個次第: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自然在世俗層面,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情感關係,眷屬關係的最後結果,這結果一目了然。
  • 「化解戾氣,次第花開」:與這個世界和解,心才能變得柔軟
    《次第花開》把理論上的學習用到生活中修行,緣於此書的文字。如書名「次第花開」的隱喻般讓每個想活潑潑覺醒的友人在一個個框架中回歸自性,有次第有步驟的在生活中實修,讓每一刻都保持覺知,也讓深澀的經論哲學平淡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感恩作者:希阿榮博堪布。
  • 學會掌控這3種分寸感,才會活得輕鬆自在
    保持合適的距離,明晰自己的邊界,才能擁有簡單的人際關係,活得輕鬆自在。學會掌控分寸感,是一個人最高明的修養和境界。良好的分寸感能幫助我們改善自身行為和人際關係。故友相見,自是歡喜。兩人有的沒的聊了好幾宿。嚴子陵揣著明白裝糊塗,只說自己在這富春江上如何垂釣鯽魚、如何清蒸下酒,又如何地自在逍遙。光武帝苦笑不已,無奈之下,只得由他去了。
  • 後半生,放寬心,自在生活
    也許生活有時候也會有苦澀,有酸痛,有絕望,但是回首過往,會發現人生路上所經歷的種種,其實很值得回味。人生匆匆,只有短暫的幾十年,不要陷在愁苦與痛楚中,錯失了當下美好的生活。一晃眼,前半生悄然從我們生命中溜走了。
  • 《次第花開》:接受缺憾開始快樂
    摘自:希阿榮博堪布 著 《次第花開》 海南出版社 2011年3月 閱讀提示:《次第花開》是希阿榮博堪布近兩年來所寫的心靈隨筆集。不要以為我們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掌握更多的才藝技能,從而成為一個更美麗、更圓熟、更富有、更令眾人羨慕的人。不是這樣的。很多時候,我們恰恰需要做減法。心思單純,生活簡單就很好。仔細觀察,我們深深執著的人、事物、狀態等一切,沒有一樣對我們的生活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把快樂寄托在向外馳求上,就像喝鹽水解渴一樣,得到的越多越不滿足。
  • 活得輕鬆、灑脫、自在的唯一辦法是活得真實
    一個人不能接受他人的勸導,不願意聽逆耳之言,永遠都無法進步,永遠都走不出凡夫俗子的思想框框!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降低了自己的人品、人格。就像很多人都喜歡談論的一個話題——財。有的人因為愛財而喜歡佔便宜。你佔了一點小便宜,也是生活;你不佔那點小便宜,也一樣生活。結果你因為愛佔便宜而被人瞧不起!
  • 心中有歡喜,日日是好日
    其實,不管怎麼樣的生活,我們都無法迴避,就必須去面對它、解決它,關鍵在於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生活。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以一顆歡喜的心來對待生活呢? 歡喜心,是內心深處自然而生的喜悅,這喜悅裡,是對生命,對生活,對世界深深的熱愛。常懷歡喜心的人不會太執著,放下該放下的。父輩們常教導我們「無魚,蝦也好」, 「這溪無魚,別溪釣」。一個人如果老是放不下,一腳在門檻裡,一腳在門檻外,或者抓著一隻鳥捏緊怕它死了,鬆了又怕它飛走,那麼日子就會很難過。
  • 活得真實,才能過得自在!
    我們都希望自由,希望真實,在很多人生的轉折點自我折磨,在無數個日夜輾轉反側,我們努力生活,希望不被世俗同化,我們拼盡全力,只為活出真實的自己,只為一切從心。希望真實生活裡的你,度過自己喜歡的時光,忠於自己,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我們之所以活得累,往往是因為放不下面子來做人。
  • 人生在世,需要有這四種修為,才能活得輕鬆自在
    世人中,往往活得糊塗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反之那些活得清醒的人,卻很容易煩惱,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斤斤計較,生活便生煩惱;而糊塗的人,計較的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尋得了人生的真諦,修一顆淡定堅忍的心,不隨波逐流,安靜的豐盈自己。
  • 《次第花開》:紅教法王如意寶大弟子希阿榮博堪布的人生感悟
    他在進行弘法的同時,沒有停下手中的筆,先後出版了《透過佛法看世界》、《次第花開》、《生命這齣戲》、《寂靜之道》等佛法作品,準確的說應該是心靈治癒的哲理文字。前段時間,因為某些事情心情挺焦慮、煩躁的,一次偶然的機會,從樊登讀書會上遇到了希阿榮博堪布的《次第花開》,當時很好奇這到底是怎樣一本書,能夠得到樊登老師傾情推薦,並被和晶譽為「可以做一輩子的枕邊書」。同時,我本來也對佛學觀點感點興趣,所以就索性買來一讀。
  • 生活裡,越懂得做這3件事的人,越活得輕鬆自在
    生活的累,無處不在。活得輕鬆,是很多都在追求的事情。生活裡,越懂得做這三件事的人,越活得輕鬆自在。1越懂拒絕的人,越活得不累。《人間失格》裡有這樣一句話:「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懂得拒絕,人生才更輕鬆自在。就像啟功先生那樣。
  • 極簡人生:「讓你活得輕鬆自在。」
    生活,就要有自己的本色,生活,不是為了去討好別人,而丟失了自己;生活,就要活出自己想要的狀態和樣子。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那是一種美好。不管是生活,還是感情,以及在工作上,我們都要用心去整理好,該扔的扔,該留的留,儘量活得簡單點,不要搞那麼複雜。這樣,我們才能輕裝上陣,活得輕鬆自在,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