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薑的功效及作用
俗話說「薑還是老的辣」,乾薑是姜的乾燥的老的根莖來供藥用。乾薑性熱味辛,歸脾經、胃經、心經、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的功效,是脾胃寒證的要藥。但要注意,陰虛內熱、血熱妄行的人群避免食用。乾薑的功效1. 腹痛、嘔吐、洩瀉:無論是外邪直中於內的實寒,還是脾胃虛寒皆可用乾薑,尤其擅長治療脾胃虛寒。2. 亡陽證:乾薑能溫裡守中,作為回陽救逆的時候可溫心陽,常與附子搭配使用。3.
-
生薑與乾薑的功效
生薑具有辛溫解表,溫中止嘔,溫肺化飲,解魚蟹毒等性能,在解熱、止嘔和解毒3個方面具有獨特功效,故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所致傷風感冒、頭痛鼻塞、發熱咳嗽,以及醫治胃寒嘔吐、解魚蟹毒等。生薑可以直接食用。
-
夏天吃乾薑,能治3種病!
民國期間著名的中醫張錫純說過,姜最早的根莖叫母姜,這個母姜曬乾叫乾薑,如果母姜放入地下,發芽,長出其他的根莖,這些當年生的莖塊,叫生薑,所以生薑不是母姜,生薑的辛辣之性比乾薑要差一點,而以發散為主。中醫認為:生薑味辛、性溫,歸脾、胃經,解表散寒、溫中健胃止嘔、化痰止咳。乾薑,味辛、性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溼痺、腸澼、下利。
-
乾薑的副作用 陰虛者慎服
乾薑是中醫裡常用的一味中藥,具有很好的養生防病的功效,能溫裡散寒,溫肺化痰,能治療很多的疾病,那麼乾薑有哪些食用的禁忌呢?乾薑的副作用有哪些呢?下面中醫就為我們做個詳細的介紹。 營養價值 能溫裡散寒,溫肺化痰。
-
冬天啦,這幾個藥膳配方可要保存好,既能溫通經脈,又可溫經散寒
溫經散寒類溫經散寒藥膳是具有溫通經脈、驅散寒邪作用,治療經絡有寒證的藥膳。適用於寒邪凝滯經絡,血行不暢所致的肢體冷痛、膚色紫暗、風寒痺痛、腹痛、疝痛、舌有瘀斑、脈細澀等症。本類藥膳多由散寒通脈、溫養氣血之品組成,藥食常選當歸、桂枝、羊肉等,藥膳方如艾葉生薑煮蛋、附子粥等。
-
山姜、生薑和乾薑不可混淆
山姜在不同地區和文獻中還有不同的別名,如和山姜(《湖南藥物志》),九姜連(《蛾眉藥用植物》),姜葉淫羊藿、九龍盤(《貴陽民間藥草》),姜七、高良姜、雞爪蓮(《江西草藥手冊》)。 山姜根莖含9(10)—佛術烯—11—醇,1,9—羥基山姜內酯,二氫沉香呋喃,10—表—γ—桉葉醇,3β,4β—環氧沉香呋喃等成分。大劑量山姜對豚鼠離體小腸起抑制作用、抗潰瘍作用。
-
中藥材:乾薑
乾薑藥性: 【本經中品 乾薑 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溼痺,腸澼下痢,生者尤良。久服主臭氣,通神明。】 味辛,性溫,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足厥陰肝、手太陰肺經。燥溼溫中,行鬱降濁,補益火土,消納飲食,暖脾胃而溫手足,調陰陽而定嘔吐,下衝逆而平咳嗽,提脫陷而止滑洩。
-
抗癌中草藥:乾薑
在生薑大量上市的時候,人們喜歡把生薑洗淨以後切片曬乾,得到了乾薑片能保存較長時間,在需要的時候會用乾薑片煮水喝,據說用乾薑片煮出的水對身體有諸多保健作用,能防病抗病也能延緩衰老,下面誰對乾薑片煮水功效的詳細介紹,能讓大家用它煮水喝的具體好處。
-
醫聖張仲景常用的附子乾薑,二者搭配,究竟有哪些用處?
若要論起能夠溫陽散寒的中藥,附子必是帶頭的「老大哥」。西南地區流傳的火神派,便是因重用附子來治療各種寒證而著名。但是即使是溫陽散寒如此厲害的附子,臨床應用也不可能一藥單行,要想達到好的療效還是需要其他藥物的配伍。而說到它的經典搭檔,自然不得不提「附子無姜不溫」的乾薑了。
-
中藥功效快速記憶法(三)
砂仁---化溼行氣,溫中止瀉,安胎豆蔻---化溼行氣,溫中止嘔草果---燥溼溫中,除痰截瘧砂仁化,行溫中;豆蔻化,行溫中;草果燥溫中;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乾薑溫中--回---溫肺溫中--散寒回--羊通賣(買回的羊通通都賣出去了)溫肺--化飲(生薑是「溫肺止咳」,乾薑是
-
薑汁能生發,乾薑能止痛?不用醫生開藥方,生薑的妙用全在這裡了!
姜今天的專家帶來了可以治病的6個生薑家族成員:生薑、乾薑、薑汁、炮姜、姜炭、姜皮。這些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甚至在臨床上專家也用姜來救治患者!那麼,生薑家族到底有何奧秘?中老年人當中,陽虛的情況比較普遍,乾薑散寒的功效要比生薑強得多,我們常用乾薑進行溫中散寒。
-
山姜的功效與作用 溫中散寒、祛風除溼
山姜以根狀莖入藥,性味辛、溫。今天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一下山姜的功效與作用。 山姜的功效與作用 山姜的功效與作用: 1、溫中散寒 用於外感風寒引起的風寒感冒,流清涕,打噴嚏。也可用於脘腹冷痛。
-
溫中祛寒,回陽救逆,四逆湯,源自《傷寒論》應用廣泛的方子
(388)四逆湯類方劑指的是《傷寒論》中以四逆湯為代表的加減諸方,包括通脈四逆湯、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四逆加人參湯、茯苓四逆湯、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乾薑附子湯、附子湯9個方證。四逆湯由生附子、乾薑、炙甘草所組成。其方義以生附子溫少陰以扶陽,乾薑溫中焙土,以化寒溼,炙甘草補虛養正。以姜、附而挽回外散之陽。因其擅回陽治厥之功故名四逆湯。
-
【科普知識】生薑乾薑之異同
生薑、乾薑同屬姜科,是植物姜的根莖。不同的是,生薑為姜的新鮮根莖,而乾薑則是生薑乾燥除水而成。姜有南北之分,也就是說姜的種植地域不同,它的性質及用法也有不同。傳統意義上,產於四川犍為、三衢開化等地的「藥姜」,經過去皮曝曬加工,這種姜才應該是地道的乾薑。 自古以來,中醫就以姜當藥,發揮其緩解疲勞、乏力、厭食、失眠、腹脹、腹痛和健胃增進食慾的功效。但是生薑與乾薑卻是作為兩種不同的中藥,有著不同的功效。
-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點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點用作用點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柴胡桂枝幹薑湯屬於比較滋補的湯,可能味道沒有那麼好,那麼柴胡桂枝幹薑湯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呢?柴胡桂枝幹薑湯味辛,微苦。所謂苦口良藥,柴胡桂枝幹薑湯的治癒功效也是非常好的。
-
詩詞中的花椒與溫中散寒功效
這說明花椒的保健功效及美好寓意自古有之且源遠流長。花椒香氣濃鬱,入口有獨特的麻香,由於它的加入,誕生了很多中華經典美食,比如以花椒為主要配料製作的麻婆豆腐、水煮魚、椒麻雞等,成為很多人念念不忘的美味。這種獨特的味道不但運用於美食的烹飪,還被融入古代宮廷建築的裝飾,其裝飾的房室稱椒室、椒庭、椒第、椒殿等。
-
肉脯裡加點料,溫胃散寒,手腳冰涼的不要錯過
蓽茇也是香料,只是在家庭燒菜中比較少見,但它的散寒作用也很強大。蓽茇溫中 散寒 止痛。身體受寒腹冷痛、嘔吐,洩瀉,頭痛,牙痛都適合。《綱目》:蓽茇,為頭痛、鼻淵、牙痛要藥,取其辛熱能入陽明經散浮熱也。《本草正義》:蓽茇,脾腎虛寒之主藥。
-
葫蘆巴的功效作用
溫腎壯陽,散寒祛溼。本品溫而不燥、守而不走,能溫腎陽、逐寒溼,並有止痛作用,善治沉寒積冷之疼痛,故凡疝痛、痛經、腰酸背痛及腳氣重墜冷痛等屬於腎虛寒溼之證者,皆可用之。葫蘆巴與附子,皆能補腎陽,逐寒勝溼,用於腎陽不足、腰膝酸痛、畏寒肢冷、陽痿、滑精、尿頻、遺尿等證,然附子較之葫蘆巴逐寒過之,除溼不足,又能回陽救逆、助陽解表,葫蘆巴更治冷氣疝、寒溼腳氣。
-
葫蘆巴的功效和作用
性味歸經:苦,大溫。入腎經。功效:溫腎壯陽,散寒祛溼。功效特點:本品溫而不燥、守而不走,能溫腎陽、逐寒溼,並有止痛作用,善治沉寒積冷之疼痛,故凡疝痛、痛經、腰酸背痛及腳氣重墜冷痛等屬於腎虛寒溼之證者,皆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