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人為什麼會得癌症?
機體某些正常細胞受到外來因素或內在因素的刺激,發生突變而出現異常分裂現象,這種細胞的分裂繁殖毫無規律,完全不受正常細胞分裂機制的調控,毫無限制的增殖,不斷變大,或擴散移位,最終影響到整個身體,這就是癌症。強烈的刺激、慢性感染、藥物損害、遺傳傾向及負性情緒等都是引起癌症的重要因素。肺癌、肝癌、鼻咽癌、胃癌、結腸癌、食道癌、直腸癌、乳腺癌、子宮頸癌及白血病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惡性腫瘤,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
Q2哪些人易患癌?
大量醫學觀察發現以下幾類人有患癌傾向:
1、有不良行為嗜好
例如:嗜煙者易患肺癌、肝癌、膽囊癌、膀胱癌等;常飲熱濃茶者、喜食熱食、常食醃菜和黴變食物者,易患食道癌;經常熬夜,有憋尿憋便習慣,偏愛肉食及維生素缺乏者,其發生癌症的危險性增加。
2、有明顯的心理性格缺陷
這類人大都過於敏感,過於內向或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的環境中或心胸狹窄、愛生氣、脾氣暴躁等。另外,精神創傷也是致癌的一個危險因素。
3、伴有其他疾病
若患有其他疾病或慢性炎症反覆發作,發展成癌症的危險性增加。美國有項研究結果表明,高血壓病人的癌症患病率和死亡率是正常血壓者的2倍。過敏體質者中女性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30%,男性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41%。
4、家族史陽性
即家族中有人曾患過癌症,這類家庭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因為,癌症病人的後代發癌風險增加,例如,胃癌家族的女子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是非胃癌家族的4倍。
Q3容易發生癌變的疾病?
1、慢性萎縮性胃炎
若慢性萎縮性胃炎久治不愈,尤其當局部胃黏膜上皮有明顯再生形成息肉時,癌變的可能性更大。
2、胃潰瘍
創面大,位置較深的潰瘍若經久不愈,經常反覆發作,胃酸長期刺激胃黏膜,會損傷局部黏膜組織,這類潰瘍有可能發生癌變。
3、結腸直腸息肉
家族中有相同患者的癌變發生率可達40%~50%。
4、乳房囊性增生症
患有此類疾病的人,其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
5、慢性子宮頸炎
其中宮頸糜爛及宮頸息肉容易發生癌變。
6、皮膚色素痣
若黑痣突然變大或顏色加深,觸有痛感,有可能發生了惡變。
另外,皮膚的慢性潰瘍及黏膜白斑也有可能發生癌變。
癌症的早期報警信號
1、出現可觸及的硬結或硬變。
(如乳腺、皮膚及舌等部位發現的硬結或不消除的腫塊)
2、疣或黑痣發生明顯的變化。
3、持續性消化不正常。
4、持續性嘶啞、乾咳及吞咽困難。
5、月經期大出血,月經期外或絕經後不規則的陰道流血。
6、鼻、耳、膀胱或腸道不明原因的出血。
7、久治不愈的傷口潰瘍。
8、排便或排尿習慣改變,原因不明的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9、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
如果您出現上述症狀中的任何一種,儘快去醫院做全面檢查,以期早發現、早診斷、早期治療。
遠離癌症
癌症是人類的天敵,如何才能不得癌症或少得癌症,減少患癌症的危險性呢?專家建議:
1、保持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精神,心情開朗,生活豐富多彩。
2、保證充足的睡眠。
3、經常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4、保護皮膚,不要在太陽下暴曬或停留太久。
5、戒菸,因為主動吸菸和被動吸菸患肺癌的危險性同樣增加。
6、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經常飲茶、多食大蒜、多吃新鮮的綠葉蔬菜,適量吃點肥肉,不吃黴變食品,控制飲酒量,少吃巧克力、咖啡等。
7、保持適當體重,不要過輕或過重,成年人應保持相對穩定的體重。
8、堅持運動,每周至少三次,每次約1小時,騎車、遊泳、步行及打球都是很好的運動。
9、保持口腔清潔,早晚刷牙,飯後漱口,及時治療口腔疾病。
10、注意性衛生,保持性器官的清潔,及時治療宮頸糜爛。
11、注意安全用藥。
12、定期檢查身體。
轉自:人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