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孩選擇來武漢大學學醫,「我從沒動搖過」

2020-07-26 武漢晚報

「我們從高二下學期開始,就堅定要讀武漢大學,從沒動搖過。」7月25日下午5時許,上海一家企業的高珍女士說,女兒菲菲今年參加上海新高考,分數已經遠遠超過武漢大學歷年在上海招生的最高分和最高錄取次位,執意要來武漢,上武漢大學口腔醫學專業。

菲菲是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學生,今年參加上海新高考,分數已經遠遠超過武漢大學歷年在上海招生的最高分和最高錄取次位,媽媽高珍女士覺得可以圓夢了,「高二下學期時,武漢大學招生老師來女兒學校宣講,我們聽了後,態度很堅決,要報考武漢大學口腔醫學專業。」

高女士說,女兒菲菲提前關注了武漢大學網站、微信公號,「覺得武漢大學非常不錯,武漢這座城市,也是一個有人文底蘊的城市,值得來這裡學習。」

高女士和愛人都是江蘇蘇州人,在上海工作,更特別的是,一家人還沒到過武漢。「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對武漢的感情,對武漢大學的偏愛。」今年年初武漢的疫情,也絲毫沒有動搖過要來武漢上大學的想法,高女士說,「我們選擇大學的理由,是綜合女兒意願和武漢大學的實力來充分考慮的。」

不過,武漢在這次應對疫情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英雄氣概,讓菲菲和母親更堅定信心:「我們一直對武漢大學是有好感的,態度也是堅定的。」

為何選擇口腔醫學專業?高女士說,女兒的動手能力和協調性都不錯,覺得醫生特別要強調動手能力,而且這次全國醫護人員抗擊疫情,也讓女兒堅持自己的選擇。

雖然全家沒來過武漢,但今年年初疫情期間,高女士全家在中央電視臺的直播中,看到了武漢大學「櫻花直播」,「特別美,武漢大學也是中國最美大學。」

現在,剛剛經歷高考的菲菲,正在家裡放鬆心情,給老師和同學手工製作畢業禮物,準備7月31日至8月1日去填報志願。

菲菲說:「武漢大學,我就要來了!」 (記者胡義華 張珺 黃琪)

【編輯:餘麗娜】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來武漢上大學?他們不約而同說出兩個字
    而且,今年年初的疫情,我從新聞中看到英雄的武漢人,英雄的武漢這座城市,「我很佩服武漢人,佩服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一家人沒有來過武漢,但父母也特別支持張朔報考武漢大學。「我父母也從骨子裡,希望我能來武漢上大學,目的很明確!」張朔說,父母經常在新聞中關心武漢,覺得武漢這個地方,是一個文化氛圍特別好的地方,「而且,我這個分數,也特別適合武漢大學。」
  • 武漢大學今年招生火爆,口腔醫學專業更火爆
    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招生情況顯示:最受考生青睞的熱門專業,包括口腔醫學(八年制)、口腔醫學(「5+3」一體化)、臨床醫學(八年制)、臨床醫學(「5+3」一體化)等。考生學醫志願強烈,生源質量好。貴州新生:從小有醫學夢,也喜歡武漢「選擇武漢大學口腔醫學專業,我沒有絲毫猶豫。」
  • 如果再來一次高考,我還會選擇學醫
    你呢,還會選擇學醫嗎?學醫,於我而言,經歷了從不是問題,到有點問題,再到沒有問題的轉變。上幼兒園時,對於從醫的概念,只局限於「在醫院上班要『三班倒』的媽媽每隔幾晚就不能回家睡覺」這件事上。那時我跑步總比別的小朋友慢,跑一會兒就氣喘籲籲。
  • 軟科的大學排名來了,考生問:我想學醫應該填報哪所大學?
    我是南門,一名中學生生涯規劃師。隨著高考的日益臨近,家長朋友們對於大學和專業的關注也越來越重視了。5月15日,軟科發布了中國大學的排名,吸引了很多大多數家長的眼球。「軟科」作為國內比較權威的大學排名機構,它所發布的大學排名對於家長和考生在志願填報的選擇上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
  • 5年了,那個從沒上過學,10歲就考上大學的張易文,如今怎樣了?
    家裡不讓上學,參加培訓班2016年,9歲的河南女孩張易文參加了人生第一次高考,這一次她只高了172分。2017年,她又參加了高考,這一次她考了350分,進入了河南一所大學。她叫張易文,5年了,那個從沒上過學,10歲就考上大學的張易文,如今怎樣了?張易文2007年出生在河南商丘,小時候的張易文一直沒有上過學,完全在家自學。
  • 「選擇學醫,我有一個理由」
    最近,各地的莘莘學子陸續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張抒揚在做客央視節目時提到,報考清華醫學院、協和醫學院的人比去年增加了近30%。學子們為什麼選擇醫學?他們懷有什麼樣的理想?
  • 名校巡禮:學在華中科技大學,學醫也要在華中科技大學!
    「學在華中大」已經是共識,但今天小科要告訴你,學醫也要在華中大!因為——歷史夠悠久——為中國現代醫學教育發源地之一1907年,寶隆等在上海創建了「德文醫學堂」,為中國現代醫學教育發源地之一,後發展成為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
  • 上海雙胞胎女孩要一起報考江漢大學
    長江日報-長江網7月28日訊(記者胡義華 通訊員呂洪雁)「沒來過武漢,我們姐妹倆也從沒分開過,我們要一起報考江漢大學!」7月28日下午3時許,上海崇明區橫沙中學雙胞胎姐妹黃嘉琪、黃嘉玲,在網上仔細查看江漢大學的專業說,盼望早日來到武漢這座城市學習。
  • 想報考醫學類大學的怎麼選,3個類型醫學院劃分,學醫難度大嗎?
    2020年高考成績已出,再過幾天,投檔線和志願填報等一系列事情都來了,怎麼選擇學校和專業,由於今年情況特殊,再加上這幾年學醫熱,家長和考生也會感覺到學醫的不易。本次排名並不是出自官方和機構排名,我們用數據來簡單劃分一下,1擋,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部等2擋,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山東大學醫學院等
  • 學醫高校哪家強?上海中醫藥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強強聯合
    學醫也成為今年考生最好的選擇,無論讀西醫還是中醫,孩子本身要有足夠的興趣,因為醫學工作非常辛苦,前期研習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需要終身學習。而中醫更需要很長時間的鑽研和積累,在就業上比西醫會困難一些,但中醫卻是越老越吃香,成為一個熱門的選擇。那麼,學醫高校哪家強?
  • 陳國強院士:選擇學醫意味著什麼?
    可是,學醫你真的想好了嗎?內外婦兒、病理生理……需要背的書摞起來足足一人高;不僅需要海量的醫學知識,更要融會貫通理化生,甚至文史哲的各門「武藝」,才能在醫學海洋中自由馳騁;5年起步,10年初成,超超超長的學制更讓你獲得加加加倍的學生時代體驗……選擇學醫到底意味著什麼?你想好了嗎?你準備好了嗎?
  • 選擇學醫意味著什麼
    本期我們邀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院士,以及兩位青年醫學生代表,和即將跨入醫門的「後浪」們,說說自己的心裡話。 醫學是直面生命的學科,從這個意義上講,醫學既是最崇高的、也是最具挑戰的學科。所以我們說,選擇了醫學就選擇了奉獻,更選擇了責任。 在這次新冠疫情防控戰中,我們的醫護人員就很好地詮釋了這種奉獻,這種責任,這種擔當。
  • 陳國強院士:選擇學醫意味著什麼?
    可是,學醫你真的想好了嗎?內外婦兒、病理生理……需要背的書摞起來足足一人高;不僅需要海量的醫學知識,更要融會貫通理化生,甚至文史哲的各門「武藝」,才能在醫學海洋中自由馳騁;5年起步,10年初成,超超超長的學制更讓你獲得加加加倍的學生時代體驗……選擇學醫到底意味著什麼?你想好了嗎?你準備好了嗎?
  • 盤點開設臨床八年制的大學,想學醫的看過來,深造非常方便
    學醫苦不苦?隨便找一個醫院的大夫問問,估計他說不苦的概率接近於零。學醫苦在哪裡?苦在本科五年,比別的專業多一年;苦在課業負擔重,出去逛街都沒時間;更苦在想要取得好一點的職業起點,你非深造不可,研究生起步,博士算是進入縣級以上三甲醫院的標配。
  • 學醫近十年,他卻選擇了轉行……
    本科畢業後,跟很多年輕人一樣,飛哥沒有做過職業規劃,抱著「學了醫就當醫生」的想法進入家鄉的縣人民醫院,成為了一名兒科醫生。跟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工作壓力較小,也更不規範,不需要三級查房,大家各幹各的,主任的患者多——忙死,小醫生的患者少——閒死。「主任不會在意你的成長,甚至會有所防範,覺得彼此間存在病源的競爭關係。」
  • 「武漢戰疫」激發學醫熱,武大、華中科大醫學專業投檔線雙雙提高
    武漢晚報9月6日訊(記者黃琪 通訊員姜宗顯)近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從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獲悉,兩校今年醫學專業在全國多數省份的投檔位次值均有大幅提升。宋娟認為,「今年學子們報考醫學的熱度確實更高,可能是疫情發生激發了年輕人學醫的熱情,全社會尊醫重衛的氛圍更濃厚。更多高分考生選擇醫學專業,這也是一個好的信號,代表著頂尖人才湧入這個行業。」
  • 上海援鄂醫生再赴武漢 這次是為了送女兒去武漢大學醫學部報到
    2020年2月19日,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傳染科黃建芳醫生以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的身份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2020年9月11日,黃建芳醫生重回武漢。這一次,她將女兒陳石聰送到了武漢大學醫學部報到。媽媽是援鄂傳染科醫生,爸爸則是外科醫生,如今女兒又踏上了學醫的道路。很多人在上大學時還並不清楚自己將來想做什麼,但陳石聰同學說,她學醫的目標一直都很明確。
  • 選擇學醫就是選擇了責任!抗疫英雄走進交醫「開學第一課」
    今天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新生入學典禮上,656名2020級新生穿上象徵身份與職業、賦予責任與使命、承載理想與信念的白袍,舉起右手,鄭重許下醫學誓言,在神聖的白袍儀式中完成了精神洗禮與角色轉變,向醫學生涯邁出了第一步。
  • 「學醫很辛苦,但我從未後悔過」,什麼樣的人適合學醫?
    一方面,「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很多學過醫的人都覺得學醫太苦太累,不會再讓自己的下一代幹這行;另一方面,儘管有很多人吐槽醫學專業,但是醫學專業依然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專業,至少在很多家長眼裡,醫生和老師這兩個職業是最受歡迎的。其實,醫學生們各種吐槽醫學專業,反映的只是一種行業倦怠,在任何行業都是存在的,醫學依然是一個非常好的專業。
  • 「選擇學醫,我有一個理由」!青睞中醫、傳承文化
    敬慕你 成為你「選擇學醫電話那端的小楊口齒伶俐,語氣輕鬆,剛剛收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本博連讀)專業的錄取通知書。「生活中總有一些小事讓我覺得,學習醫學有益,研究人體有趣,用我所學的知識幫助別人,延續生命有價值。」小楊對現代醫學充滿了熱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