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長期照護險申請開通兩周 市人社局回應六大關注點

2020-12-19 紅星新聞

7月1日起,成都市正式啟動長期照護保險政策試點工作,並正式受理這項全新社會保險的申請。目前,長照險的申請開通已過去兩周時間,全市各區(市)縣的22個現場申請點位,以及受理在線申請的手機客戶端「蓉城照護-AP」,均收到了許多參保人員的申請。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首批申請長照險的參保人員,目前正在按規定程序接受審核、評定。通過了最終評定、審核的申請者,最快將於下月享受到長照險待遇。

長照險試點實施並開通申請後,針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醫保個人帳戶調整劃撥比例、長照險的覆蓋群體、保障範圍、待遇撥付等群眾關切的六大問題,記者專訪了市人社局醫保處副處長楊建。他表示,長照險制度的試點,既因應了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趨勢,也豐富了現行社會保險體系。通過為長期重度失能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護,既可讓失能人員生命更有尊嚴,也能為其家庭減輕經濟精神雙重負擔。

【探訪】

申請開通首日

經辦機構上門受理評估

7月6日,在簡陽市家樂養老中心2樓,85歲的陳選清臥在床上,移動困難,護工將她扶起,為她擦了把臉。女兒劉興華告訴記者,陳選清3年多前就失能在床,無法自理。7月3日,她幫母親申請了長照險,如果能夠評定通過,成功申請到,這將有望成為全家生活的轉機。

養老中心的護工告訴記者,陳選清雖然頭腦清醒,但患有較為嚴重的骨質疏鬆,身體活動困難,走路、如廁,都需要人來幫忙,無法自理,甚至吃飯也需要有人幫忙。記者在病房中看到陳選清,她的病床前擺放著便桶,因骨質疏鬆,骨關節突出,看上去骨瘦如柴。她臥在病床上,聽力退化,說話含糊不清。

劉興華告訴記者,自己早前在新聞中看到過長照險要試點,「但是不太敢相信這是真的」。直到7月1日試點正式啟動後,經辦機構專門來到養老中心,上門來幫老人主動提供申請受理服務。

由於擔心很多失能老人或家屬在政策實施初期還不了解,「我們是上門去主動宣傳和辦理的」。簡陽市醫保局副局長張有芳告訴記者,申請開通首日,簡陽的經辦人員就集中來到幾家養老醫院或機構,主動為老人們提供申請受理服務。所以,在陳選清所在的養老中心,目前已有8位老人申請後通過了第一環節的初評,接下來將進入專業審核和公示環節。

代申請要交授權書

「評估很嚴謹」

68歲的鄧茂珍和陳選清住在同一家養老機構。經辦機構上門來受理申請時,常年坐在輪椅上的鄧茂珍也成為了申請人之一。

丈夫胡啟友告訴記者,申請程序並不複雜,提交材料包括3項,分別是鄧茂珍的身份證(或戶口本)原件和複印件、社保卡原件和複印件,以及鄧茂珍的有效病情診斷證明、醫學檢查檢驗報告、入出院記錄等病歷材料的原件或複印件。

而家在成都天府新區的徐麗燕,則是幫婆婆申請長照險的代理人。她告訴記者,她提交的申請材料包括5項,分別是婆婆本人的身份證(或戶口本)原件和複印件、社保卡原件和複印件,以及婆婆的有效病情診斷證明、醫學檢查檢驗報告、入出院記錄等病歷材料的原件或複印件;還有代辦人也就是我本人的身份證(或戶口本)原件和複印件,婆婆按了手印的代辦委託書。

據胡啟友稱,提交申請後,妻子鄧茂珍目前已經有專門的評估人員對她進行了上門評估。雖然評估結果還在等待,但整個評估過程在他看來「非常專業」。

他記得,現場評估是評估人員上門來到妻子所在的養老機構,為申請材料通過的老人們進行逐一現場評估。「就像測試一樣,好幾位專業的經辦人員,給她問問題,測試能力」。胡啟友記得,每個失能者的評估都差不多要半小時,主要測試了吃飯、上廁所、走路等生活基本能力情況,還有例如畫圖測試記憶等等,「整個過程非常嚴謹」。

期待著申請成功

「到時就能給母親買更好的奶粉」

陳選清的女兒劉興華年過六旬,也已是退休人員。劉興華告訴記者,由於母親臥病多年,送到專業的機構照護最為穩妥,不過費用接近三千元每月。三千元,恰好是陳選清的退休金數額。而除了機構照護的費用,劉興華還需要負擔一部分母親日常吃穿用度的開銷,「我自己的退休金是四千元,家中開銷加上母親的開銷,勉強維持吧」。

劉興華稱,如果母親能夠申請到長照險,每月一千多元錢的待遇,對於家庭而言,是雪中送炭。「平時沒有多餘的錢給母親買的糖果、糕點和好奶粉,就能給她買了」。

徐麗燕的婆婆則是一直在家中,由徐麗燕的公公照顧。她告訴記者,申請長照險,婆婆選擇的是居家照護。但公公已經75歲,「身體也很不好」。而自己和老公又每日在外奔波。

徐麗燕最期待的是,如果能夠申請到待遇,「就能給婆婆找一位專業的護理人員了」。

【專訪】

人社局回應長照險六大關注點

1、長期照護保險好在哪?

據市人社局醫保處副處長楊建介紹,長照險制度試點是黨和國家立足國情,著眼更好保障改善民生,作出的一項重大民生決策部署,並已寫入了國家「十三五」規劃。

他表示,目前我國現行五項社會保險制度,保障了居民從出生到年老,以及發生疾病、失業、工傷等情況時的基本保障問題。但對生命末期最容易發生的長期重度失能之後的生活照料保障尚無制度安排。「從搖籃到天堂,社保應是生命全周期的保障」,從國際經驗看,當一個國家步入老齡化社會後,就應當對失能保障作出制度安排。

而對於我國來說,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為建立長照險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老齡化加劇也帶來了長期失能照料的剛性需求。他介紹,長照險與養老保險不同。養老保險解決的是退休以後沒有工作收入下的剛性生活需求,而長照險解決的是失能以後需要請人照護的剛性照護需求。

此外,隨著少子化、無子化家庭的增多,「子女沒有多餘精力去全方位照顧失能老人生活,必須藉助第三方」。建立長照險制度,既能讓長期重度失能人員生命更有尊嚴,也能為其家庭減輕經濟精神雙重負擔。

2、覆蓋人群為什麼只有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參保人員?

楊建介紹,長照險是一項全新的社會保險制度,為了穩慎推進,國家層面要求先行在部分人群中試點。

長照險制度是一項社會保險制度,需要通過政府、企業、個人、社會多方籌資。而城鎮職工個人可以通過調整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劃撥比例進行籌資,無需再另行繳費,不額外增加負擔。隨著長照險試點的推進,覆蓋範圍也將逐步擴大,「全覆蓋是一定的」。

3、為什麼醫保個人帳戶每月劃入的錢少了一點?

對於一些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提出的「個人醫保帳戶被扣款」問題,楊建介紹,並非扣了個人醫保卡裡面的錢,而是因為調整了個人帳戶的劃入比例。

他介紹,整個醫保基金功能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用於大病住院治療的統籌基金,另一部分是用於小病門診看病購藥的個人帳戶基金。按照社會保險共濟和統籌的原則,為確保長照險制度平穩運行和對長期重度失能人員提供有效保障,需要通過政府財政投入、調整醫保統籌基金和醫保個人帳戶進行籌資。

但醫保個人帳戶調整比例並不多。以今年為例,試點實施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按照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籌資比例,每月醫保個人帳戶減少劃入的額度,不到每月劃入金額的1/10。而參保人員一旦失能,每月享受待遇接近2000元。此外,對於參保超過15年的人員來講,每增加兩年參保,待遇也將多1個百分點。

「責任共擔、互助共濟,是社會保險的基本原理」,楊建還介紹,隨著老齡化加劇,越來越多的失能老人將給許多家庭帶來照護壓力,這也是每個家庭都可能面臨的現實問題。或許有些參保人員會認為失能離自己很遠,但無論是對自己未來多投入一份保障,還是為親朋鄰裡中的失能人員及其家庭提供現實幫助,參加長照險都是非常必要的。

這不僅是對敦親睦鄰、守望相助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還對構建更加完善的互助共濟社會關係網絡,服務建設和諧社會系統工程具有積極作用。

4、保障對象為什麼只有長期重度失能,而非短期、中度輕度失能?

楊建介紹,長照險作為一項全新社會保險制度,需要理性設計。在制度設計時堅持保障人員低覆蓋起步,保障待遇低水平起步,籌資水平低負擔起步,所以先期才將保障範圍從重度失能人員開始。另一方面,在失能群體裡面,長期重度失能人員失能時間長,失能情況不可逆轉,經濟壓力與精神負擔也更重。待制度試點逐步推進,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後,將逐步擴大保障範圍。

他還介紹,老年痴呆患者,也就是失智人員,從失能情況來看也應當屬於長期失能人員。但由於其鑑定標準和服務標準與身體失能人員完全不同,尚無成熟可借鑑的經驗,還需要抓緊研究與制定具體標準。目前,市人社局正組建專家團隊抓緊進行課題研究,爭取早日出臺標準,將長期重度失智人員納入保障範圍。

5、為什麼成都成為試點?

楊建介紹,成都之所以成為全國首批15個試點城市之一,首先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人社部門的積極爭取。另外,成都也有現實需求。成都老齡化程度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5個百分點,失能老人比較多,現實需求也比較大。

此外,楊建還表示,成都在長照險試點中,將努力探索一條最適合市情民情的成都模式,給市民帶來先行優勢,讓參保人員切實享受這一惠民政策;同時將通過試點積累經驗,為將來國家建立長照險制度提供成都經驗。

6、為什麼長照險待遇是給照護機構或照護人員,而非申請者本人?

對此,楊建介紹,成都開展長照險試點,一方面有效減輕失能人員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切切實實滿足失能人員的照護剛需。所以,採取購買服務方式為失能人員提供照護服務。

「我們會通過制度運行分析、日常巡查、隨機抽查尋訪、參保人員評價照護機構服務等措施,對照護服務機構服務情況實施動態跟蹤管理,確保失能人員享受到規範、標準和滿意的照護服務。」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王垚

編輯 潘莉

相關焦點

  • 成都長期照護保險已覆蓋參保人員867萬人
    4年前,劉婆婆的一場大病讓這份愛差點按下「暫停鍵」,而正是長期照護險的出現,為老兩口的生活帶來了轉機——每月可享受千元的基礎照護待遇,同時還有專業機構的照護人員定期為劉婆婆提供專業照護服務。這讓獨自照顧愛人的趙爺爺著實減輕了不少負擔。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是為長期失能人員,主要是重度失能老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全新社會保險制度。
  • 成都網友反映5月申請失業補助金半年未通過 市人社局回應
    12月22日,一位成都網友在麻辣社區《群眾呼聲—問政四川》發帖,反映自己前期申請成功的失業補助金,到發放的時候卻變成了未通過,帖文收到了成都市人社局的回覆。 網友表示:"我大約在5-7月失業,之前一直在省本級參保。
  • 下月起可申請!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照險保障
    成都市作為國家首批確定的15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之一,去年7月1日,成都全面推開了長期照護保險試點工作。截至2018年9月,成都市已受理失能評估申請2.6萬餘人,享受待遇1.79萬餘人。大批的失能人員,尤其失能老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活照料問題。
  • 醫療照護險 撐起保護傘
    隨著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家庭結構的小型化,以家庭為單位來長期照護失能人員,往往面臨人力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為解決養老問題的這一「痛點」,一些城市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試點效果如何,能給失能人員帶來什麼好處?記者走進吉林松原實地探訪。家有失能人員,是一個家庭的痛。如何更好地照料失能人員,是困擾不少家庭的難題。
  • 上海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長三角延伸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屠瑜)記者今天從上海醫保局獲悉,從2021年1月起,年滿60周歲以上、在上海已申請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評估失能等級為二至六級的參保老年人,可以在選擇入住長三角異地連鎖養老機構前,先至上海定點養老機構(含長者照護之家)提出相關申請。
  • 長期照護險「長春樣本」走向品牌化
    長期照護險政策實施後,經過審批,他倆每月補助費合計為5700元,只需每月再支付2700元即可,減輕了經濟負擔。  從「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到「病有所護,無顧無憂」,長期照護險「長春路徑」成效凸顯:養老護理、疾病治療、臨終關懷「三位一體」的模式,實現了失能人員生活照料護理與疾病治療無縫對接。
  • @老年人,1月起上海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長三角延伸
    1月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醫療保障局獲悉,近日,上海市醫保局會同市民政局、市衛健委等部門,積極發揮新近頒布的《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立法效應,堅持以異地養老的上海失能老人迫切需求為導向,以「謀定快動」的執行力抓開局,2021年新年伊始即出實招助力上海老人異地養老,啟動上海市老年人入住長三角區域養老機構長期護理保險費用延伸結算試點。
  • 吉林探索醫療照護險 為失能人員撐起養老保護傘
    原標題:醫療照護險 撐起保護傘(傾聽)  核心閱讀  當你老了,誰來照顧?對於失能老人來說,這個問題尤為迫切。隨著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家庭結構的小型化,以家庭為單位來長期照護失能人員,往往面臨人力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為解決養老問題的這一「痛點」,一些城市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 成都一孕婦被無薪「請」回家 人社局:可申請仲裁
    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5日訊(記者 李丹)日前,有市民撥打四川新聞網熱線稱,妻子懷孕5個月卻被老闆喊回家休息,但並不給任何待遇。今日,成都市人社局回應稱,用人單位不得因女職工懷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資、予以辭退、與其解除勞動或者聘用合同,市民遇到此類情況可以投訴,或者申請勞動仲裁,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深圳申請成為長期護理險試點城市讓失能老人體面養老
    我市已向國家申請作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城市,以更好破解「老有所護」的難題,讓失能老人體面養老。市政府關於六屆人大七次會議代表建議辦理情況的報告中透露了這一好消息。據統計,我市戶籍老人中,60至79歲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居家老人有8500多人,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近4萬人。
  • 市人社局回應:申請者不符合條件
    近日,有市民反映,在申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補貼時,因公司為深圳分公司,資料通不過審核,進而無法領取。對此,市人社局在深圳論壇進行了公開回應。質疑:公司劃分範圍不明確導致無法領取補貼?回應:分公司並非獨立法人企業,申請者不符合補貼申領條件7 月 15 日,市人社局在深圳論壇對該報料及時進行回應,稱:根據留言的信息判斷,對方就業公司為 " 深圳分公司 "。
  • 市人社局上線,等你來提問
    哪些人可以申請失業補助金?如何申請失業補助金?12月16日上午9:30—11:30,武漢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將上線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就失業補助金申請相關問題,實時在線回答網民提問,解讀最新政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近期失業補助金政策引起了廣大市民的廣泛關注,為引導幫助符合條件的人員高效、便捷申領,12月12日市人社局發布了失業補助金申請須知。失業補助金是疫情防控期間,為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出臺的一項階段性政策。由於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申請,也不知道是否符合申請條件,近期不少人通過武漢城市留言板留言諮詢,成為民生熱點。
  • 南通基本照護保險實施近兩年 4669名失能人員獲保障
    原標題:第六險,讓更多人體面生活 「幫我洗了頭、洗了澡、剪了指甲,讓我的身體煥然一新。」6日下午,93歲的劉潔如老人剛剛接受完鄰鹿康護提供的上門照護服務,神清氣爽地說。這一由照護保險提供補貼的服務,正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感受到溫暖。
  • 社保第六險是什麼意思 長期護理險是什麼意思
    社保第六險是什麼意思近期,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長期護理險試點擴圍。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險究竟是什麼險?今後我們養老能靠它嗎?舉個例子:在此前的試點城市中,上海的陳阿婆就已經用上了長期護理保險。
  • 成都市人社局回應失業補助金一直覆核:耐心等待
    成都市人社局回應失業補助金一直覆核:耐心等待 麻辣社區 | 2020-10-13 14:27:01 近幾個月,不少網友反映稱自己申請的成都市失業補助金沒有按時發放,被告知需要覆核申請條件。
  • 【點讚漳州】市人社局:多措並舉穩就業 全力以赴保民生
    【點讚漳州】市人社局:多措並舉穩就業 全力以赴保民生 2020-12-25 1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醫保局」長期照護險「長春路徑」成效凸顯
    從「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到「病有所護,無顧無憂」,長期照護險「長春路徑」成效凸顯:養老護理、疾病治療、臨終關懷「三位一體」的模式,實現了失能人員生活照料護理與疾病治療無縫對接。保障人次、護理機構增加7倍,16萬人次、3萬餘個失能人員及家庭感受到了政策「曙光」,3.4萬人可同時享受長、短期專業照護服務。
  • 深圳非全日制研究生無法辦理落戶,人社局回應
    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問題成為了備受關注話題。澎湃新聞調查發現,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僅在求職時面臨被區別對待的情況,一些地方的人才引進計劃、落戶、補貼等政策也僅對全日制研究生開放。9月4日,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此事回應稱,人才引進系統上確實只有「全日制」的選項,目前已經接到反饋,但是否會進行調整,還需要等通知。
  • 異地養老也有機會享受長護險了,上海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
    日前,市醫保局會同市民政局、市衛健委等相關部門明確,本月起,以上海長護險定點品牌養老機構為主體,依託其在長三角開辦的養老連鎖機構,實現本市失能老人長護險待遇在長三角異地養老機構的延伸,上海已通過長護險統一需求評估的失能老人,可在異地連鎖養老機構享受長護險養老機構照護費用的延伸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