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照護險 撐起保護傘

2020-12-20 中國政府網

吉林松原破解失能人員日常照料和醫療護理難題
醫療照護險 撐起保護傘

核心閱讀

當你老了,誰來照顧?對於失能老人來說,這個問題尤為迫切。隨著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家庭結構的小型化,以家庭為單位來長期照護失能人員,往往面臨人力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為解決養老問題的這一「痛點」,一些城市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試點效果如何,能給失能人員帶來什麼好處?記者走進吉林松原實地探訪。

家有失能人員,是一個家庭的痛。如何更好地照料失能人員,是困擾不少家庭的難題。為破解失能人員日常照料與醫療護理難題,吉林省松原市去年6月起開展長期醫療照護保險試點,醫療照護險能給失能人員生活帶來什麼好處?保險費用從哪裡出?養老機構如何參與?

房間升級,服務優化

參保人員住進「豪華」養老區

91歲的包洪蘭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生命能在吉林松原的笑馨養老院中一直延續。

包老太先天患有骨質疏鬆症,50多年前得上了類風溼。2012年,她又出現多處骨折,從此,下床行動就成了一種奢望。「要不是雲洪他們照顧得好,我怕是今天見不到你咯!」身體萎縮得不足1.5米、手指已扭曲變形的包洪蘭口齒還算清晰,笑呵呵地對記者說。

包老太口中的「雲洪」姓張,雖然只有30歲出頭,但已在養老院中工作了五六年。「要想照顧包老太,可不是誰都行的。」張雲洪介紹,去年他通過培訓考核拿到上崗資格證,才成為松原市醫療照護險參保人員的護理員。

「按照市裡對醫療照護機構的要求,我們花費20多萬元對房間進行了升級。」養老院副院長林豔茹介紹,整個養老院被一分為二,位於二樓的醫療照護區域配有360度無死角的監控系統,每個床位都配有呼叫機,房間全部為雙人間,護理員與參保人員按1∶5的比例配備。

如此「豪華」的養老區域,是否價格不菲?林豔茹說,實際上住在二樓的人員絕大多數家境困難,能夠享受這樣的服務,全因他們是醫療照護保險的參保人員。

「我在這住了10年了,每月花費都在2000元以上,入保險以後,自己僅需承擔700元。」包老太說,更令她欣喜的是,自從有了這個保險,養老院中的護理項目進一步增加,每天刷牙、洗頭、洗腳、按摩等服務更細緻、全面了。「我老了,但我明白,這都是黨和政府給的。」包老太說。

為解決失能人員的日常照料和醫療護理難題,吉林省政府確定松原市為試點城市,全面推進醫療照護保險制度。自去年6月啟動實施以來,松原市已有40多位失能人員成為這項制度的受益者。

起初排斥,如今雙贏

失能人員負擔小了,養老機構效益好了

試點推行工作並非一帆風順。

「起初,市人社局、醫保局的工作人員找到我們,希望我們養老院能夠成為醫護險試點機構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排斥。」回想起幾個月前的情景,林豔茹有些不好意思。

林豔茹告訴記者,他們的顧慮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作為民營的養老機構,長期已經形成了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政府買單?總覺得不大可能。」林豔茹說,照護失能人員,本身就會產生不小的開銷,而且養老院的失能人員很多都是長期無業,並無醫保掛靠單位。「最重要的是,醫療照護保險試點機構的標準很高,我們要達標就要加大投入改善設施。」林豔茹介紹,當時大家對試點後能否獲得經濟回報,心裡都沒底。

松原市醫保局局長林泓偉說,為了打消養老機構的顧慮,醫保局工作人員多次來到養老院,反覆進行政策解讀,並多次帶領機構人員前往做得好的城市試點機構參觀學習。

「我們漸漸發現,這件事對失能人員和機構絕對是一件雙贏的事兒。」林豔茹說,不少失能人員在入保險後,經濟負擔大幅減少,而養老機構的經濟效益也會攀升。

為加大政策推進力度,松原市醫保局製作了《松原市失能人員長期醫療照護保險》宣傳冊,在全市養老機構發放。在這本小冊子內,醫保局以問答形式對17個問題進行了解讀,甚至對尿不溼、一次性鼻導管等保險內的用品都明確到位,口腔護理等項目更是精確到了每日次數。

今年42歲的石曉光是個聾啞人,神智也不穩定,今年過年回家時,她幾天都不吃不喝。「折騰得我們一家都沒過好年。」母親李春傑說,年後,他們將曉光送回笑馨養老院。剛一進門見到穿白大褂的護理員,曉光就一頭扎進護理員的懷裡,哈哈樂個不停。「她是把這當成家了。」李春傑說,她照顧女兒一輩子,自己老了,有時做夢都在擔憂女兒的後半生該如何度過。「現在養老院特意將我們娘倆兒安排在一個護理病房內,每天守著女兒,我知足了。」李春傑眼中含淚。

符合實際,確定標準

資金由醫保基金劃轉,用人單位和個人暫不需單獨繳費

「雖然不少大城市都已推行了醫療照護保險制度,但這些經驗對松原這樣的中小城市不一定完全適用。」松原市人社局副局長楊忠說,確立一套符合中小城市實際情況的醫療照護保險制度勢在必行。

「資金是難題,籌資渠道必須符合實際情況。」楊忠介紹,經過反覆調研,松原採取了調整基本醫保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結構的方式籌集資金,用人單位和個人暫不需要單獨繳費。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在參保人員繳費到帳的同時,由醫保基金按比例劃轉。

由於2016年是制度運行的第一年,市裡決定從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歷年可用結餘中一次性劃撥10%,作為啟動資金,以保證試點工作順利展開。

此外,松原根據實際情況,最終確定了支付標準:對入住試點機構的參保人員所產生的護理費用,不設起付線。參保人員中,職工補償比例為80%,居民為70%。

「以一位普通居民為例,一個月的照護費用大概為3000元,參保後他個人僅需承擔不到1000元。」林泓偉說,這樣設立標準,符合松原這座城市的實際情況。

「這是一種理念上的轉變,養老機構以私營為主,原來各家有各家的標準和檔次,我們並不直接管理。」林泓偉認為,確立醫療照護險試點後,標準要統一,這對管理部門的職能轉變有促進作用。「現在我們比以前忙多了,去年就多次邀請省內養老護理專家對機構人員進行培訓。」林泓偉說。

「在失能人員中,老年人佔據了絕大部分。」楊忠坦言,不少失能老人受居家養老觀念影響頗深,再加上對政策並不了解,目前全市範圍內實際享受制度福利的老人並不多。「而且,參保人員需要經過比較嚴格的醫療審核,因此有些人認為這項制度的『門檻』不低。」楊忠介紹,目前松原市第二批參保人員申報正在進行,申報人數已有大幅增加。「今年,我們要擴大宣傳面,提升社會參保意識,讓更多失能老人走出『家門』!」楊忠說。(記者 李家鼎)

相關焦點

  • 吉林探索醫療照護險 為失能人員撐起養老保護傘
    原標題:醫療照護險 撐起保護傘(傾聽)  核心閱讀  當你老了,誰來照顧?對於失能老人來說,這個問題尤為迫切。隨著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家庭結構的小型化,以家庭為單位來長期照護失能人員,往往面臨人力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為解決養老問題的這一「痛點」,一些城市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 @老年人,1月起上海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長三角延伸
    @老年人,1月起上海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長三角延伸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陳斯斯 2021-01-07 21:56 來源:澎湃新聞
  • 長期照護險「長春樣本」走向品牌化
    長期照護險政策實施後,經過審批,他倆每月補助費合計為5700元,只需每月再支付2700元即可,減輕了經濟負擔。  從「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到「病有所護,無顧無憂」,長期照護險「長春路徑」成效凸顯:養老護理、疾病治療、臨終關懷「三位一體」的模式,實現了失能人員生活照料護理與疾病治療無縫對接。
  • 「醫保局」長期照護險「長春路徑」成效凸顯
    從「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到「病有所護,無顧無憂」,長期照護險「長春路徑」成效凸顯:養老護理、疾病治療、臨終關懷「三位一體」的模式,實現了失能人員生活照料護理與疾病治療無縫對接。保障人次、護理機構增加7倍,16萬人次、3萬餘個失能人員及家庭感受到了政策「曙光」,3.4萬人可同時享受長、短期專業照護服務。
  • 我省為老年人撐起法律「保護傘」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年來,我省司法部門認真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以維護老年人權益、法律助老等工作為抓手,以服務老年群體為宗旨,積極推進各項工作,大力暢通司法行政服務老年人「最後一公裡」通道,為老年人權益保障撐起法律「保護傘」。
  • 合肥探索養老「長期照護險制度」 開發多元健康保險
    合肥市日前出臺的《關於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稱:加快探索「長期照護險」制度,為生活困難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兜底保障。據悉,「長期照護險」將為長期重度失能人員在基本生活照料、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日常護理等服務提供基本保障。意見稱:合肥市還將開發多元化健康保險產品。
  • 上海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長三角延伸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屠瑜)記者今天從上海醫保局獲悉,從2021年1月起,年滿60周歲以上、在上海已申請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評估失能等級為二至六級的參保老年人,可以在選擇入住長三角異地連鎖養老機構前,先至上海定點養老機構(含長者照護之家)提出相關申請。
  • 異地養老也有機會享受長護險了,上海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
    日前,市醫保局會同市民政局、市衛健委等相關部門明確,本月起,以上海長護險定點品牌養老機構為主體,依託其在長三角開辦的養老連鎖機構,實現本市失能老人長護險待遇在長三角異地養老機構的延伸,上海已通過長護險統一需求評估的失能老人,可在異地連鎖養老機構享受長護險養老機構照護費用的延伸結算。
  • 奧丞生物:撐起孕婦安全「保護傘」
    寧波奧丞生物歷時10餘年,找到了預防子癇的解決方案,目前能以90%的準確率預測孕婦患子癇前期的可能性,為孕期安全撐起「保護傘」。「今年,我們又拿到了12個產品的歐盟認證,目前已有50家國內醫院批准使用我們的產品。」奧丞生物負責人周義正說。創建奧丞生物,始於一腔熱血。周義正17年前進入生物醫藥行業,從事營銷工作。
  • 臨淄區治安保險,為群眾財產安全撐起「保護傘」
    據了解,自2012年以來,臨淄區範圍內的居民,以鎮、街道為投保主體,按照每戶10元的標準為轄區居民進行了保費繳納,為居民人身財產安全撐起「保護傘」。如果入保群眾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兩搶一盜」所致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都將根據保險合同的約定對受災或受損的家庭進行賠償。
  • 為愛撐起保護傘 相伴成長待花開
    為愛撐起保護傘 相伴成長待花開 2020-05-16 02: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蹲監獄成了「住賓館」,是什麼撐起了「黑老大」的「保護傘」?
    這一番操作不能不說是「神通廣大」,而這背後,是93名公職人員甘願給他當小弟,鞍前馬後撐起的「保護傘」。抱團腐敗、集體枉法,暴露出的是司法系統、特別是監獄系統的監管漏洞。試問,在這樣的漏洞之下,還有多少人在「非法減刑」?還有多少腐敗在悄然上演呢?嚴打、重判,最後的結果絕對不能是「輕坐」,是時候來一次全面「體檢」了,早點亡羊補牢堵上漏洞,才能讓這樣的「監獄風雲」徹底下線。
  • 衡陽市:撐起法律援助「保護傘」
    衡陽市司法局局長魏中發說,去年以來,該市法律援助中心全力推進 「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模式,在辦事效率、服務方式上求突破,法援服務更加親民、便民、利民,為困難群體撐起了法律權益的「保護傘」。春華秋實。去年,衡陽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這是該中心繼2016年獲得第五屆全國法律援助先進集體稱號後,再次獲此殊榮。
  • 為非婚生子女 撐起平等保護傘
    可以說,民法典對於非婚生子女的權益保障撐起了平等「保護傘」,對於非婚生子女的保護更加全面和到位。 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法官王帥介紹,從人的自然屬性看,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都和父母有著血緣聯繫。《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明確規定了公民的平等權,即將施行的民法典也強調了民事主體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原則,因此不能因為父母的原因而對子女的法律地位進行區別對待。
  • 珍愛生命 杜絕溺水 家校攜手撐起孩子生命「保護傘」
    進入夏季,防溺水成了學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工作,鄭州市管城區銀鶯路小學於5月27日,開展了一系列「珍愛生命,杜絕溺水」安全教育活動,築起生命警戒線。為此,學校高度重視,明確並細化工作職責。首先,學校加強宣傳力度,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向家長進行了防溺水等安全知識宣傳。各班陸續召開防溺水主題班會,通過多種方式讓孩子們對溺水悲劇的後果感同身受。
  • 「社保第六險」長護險來襲!真能解決養老問題?還是會增加繳費負擔?
    1993年起,幾乎全美的所有州都以該法規為基礎,建立了相應的法律法規。 目前,美國的長護險是由公共長護險和商業長護險組成,主要提供5項服務內容。 同年10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加強康復、老年病、長期護理、慢性病管理、安寧療護等接續性醫療機構建設。 15個地區根據各自地區特點和經濟狀況,制定了因地制宜的長護險方案。
  • 成都長期照護險申請開通兩周 市人社局回應六大關注點
    通過了最終評定、審核的申請者,最快將於下月享受到長照險待遇。長照險試點實施並開通申請後,針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醫保個人帳戶調整劃撥比例、長照險的覆蓋群體、保障範圍、待遇撥付等群眾關切的六大問題,記者專訪了市人社局醫保處副處長楊建。他表示,長照險制度的試點,既因應了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趨勢,也豐富了現行社會保險體系。
  • 失能老人照護問題受關注 人保健康推商業護理險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冷翠華國家醫療保障局近期發布《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同時,在全國兩會期間,失能老人的照護問題更是受到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多項議案、提案呼籲加快長期護理險立法,建議商業保險公司推出更多的護理保險產品,以緩解失能老人護理難題。
  • 湖北竹溪:為山區寄宿學生撐起平安「保護傘」
    湖北竹溪:為山區寄宿學生撐起平安「保護傘」發布時間:2019年03月11日 11:30 來源:中新網湖北 竹谿縣公安局主動防控安全風險,大力整治安全隱患,為他們撐起平安「保護傘」。  把安全工作推進到「最後一公裡」  3月8日14:30分,在新洲鎮中心學校門口,保安人員手執鋼叉等器械,兩名民警全副武裝高度戒備。家長們都按要求站在警戒線以外,個別需要進入校園的都會被要求到門衛室進行登記。
  • 廣西秀峰檢察院強化"檢校合作"為聾啞人撐起"保護傘"
    正義網桂林5月4日電(通訊員 勞義林) 為充分保障聾啞犯罪嫌疑人的合法訴訟權益,讓聾啞當事人充分行使辯護權,5月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秀峰區人民檢察與桂林聾啞學校建立合作保護機制,共同為聾啞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保障聾啞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撐起法律「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