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探索醫療照護險 為失能人員撐起養老保護傘

2021-01-07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醫療照護險 撐起保護傘(傾聽)

  核心閱讀

  當你老了,誰來照顧?對於失能老人來說,這個問題尤為迫切。隨著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家庭結構的小型化,以家庭為單位來長期照護失能人員,往往面臨人力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為解決養老問題的這一「痛點」,一些城市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試點效果如何,能給失能人員帶來什麼好處?記者走進吉林松原實地探訪。

  家有失能人員,是一個家庭的痛。如何更好地照料失能人員,是困擾不少家庭的難題。為破解失能人員日常照料與醫療護理難題,吉林省松原市去年6月起開展長期醫療照護保險試點,醫療照護險能給失能人員生活帶來什麼好處?保險費用從哪裡出?養老機構如何參與?

  房間升級,服務優化

  參保人員住進「豪華」養老區

  91歲的包洪蘭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生命能在吉林松原的笑馨養老院中一直延續。

  包老太先天患有骨質疏鬆症,50多年前得上了類風溼。2012年,她又出現多處骨折,從此,下床行動就成了一種奢望。「要不是雲洪他們照顧得好,我怕是今天見不到你咯!」身體萎縮得不足1.5米、手指已扭曲變形的包洪蘭口齒還算清晰,笑呵呵地對記者說。

  包老太口中的「雲洪」姓張,雖然只有30歲出頭,但已在養老院中工作了五六年。「要想照顧包老太,可不是誰都行的。」張雲洪介紹,去年他通過培訓考核拿到上崗資格證,才成為松原市醫療照護險參保人員的護理員。

  「按照市裡對醫療照護機構的要求,我們花費20多萬元對房間進行了升級。」養老院副院長林豔茹介紹,整個養老院被一分為二,位於二樓的醫療照護區域配有360度無死角的監控系統,每個床位都配有呼叫機,房間全部為雙人間,護理員與參保人員按1∶5的比例配備。

  如此「豪華」的養老區域,是否價格不菲?林豔茹說,實際上住在二樓的人員絕大多數家境困難,能夠享受這樣的服務,全因他們是醫療照護保險的參保人員。

  「我在這住了10年了,每月花費都在2000元以上,入保險以後,自己僅需承擔700元。」包老太說,更令她欣喜的是,自從有了這個保險,養老院中的護理項目進一步增加,每天刷牙、洗頭、洗腳、按摩等服務更細緻、全面了。「我老了,但我明白,這都是黨和政府給的。」包老太說。

  為解決失能人員的日常照料和醫療護理難題,吉林省政府確定松原市為試點城市,全面推進醫療照護保險制度。自去年6月啟動實施以來,松原市已有40多位失能人員成為這項制度的受益者。

  起初排斥,如今雙贏

  失能人員負擔小了,養老機構效益好了

  試點推行工作並非一帆風順。

  「起初,市人社局、醫保局的工作人員找到我們,希望我們養老院能夠成為醫護險試點機構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排斥。」回想起幾個月前的情景,林豔茹有些不好意思。

  林豔茹告訴記者,他們的顧慮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作為民營的養老機構,長期已經形成了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政府買單?總覺得不大可能。」林豔茹說,照護失能人員,本身就會產生不小的開銷,而且養老院的失能人員很多都是長期無業,並無醫保掛靠單位。「最重要的是,醫療照護保險試點機構的標準很高,我們要達標就要加大投入改善設施。」林豔茹介紹,當時大家對試點後能否獲得經濟回報,心裡都沒底。

  松原市醫保局局長林泓偉說,為了打消養老機構的顧慮,醫保局工作人員多次來到養老院,反覆進行政策解讀,並多次帶領機構人員前往做得好的城市試點機構參觀學習。

  「我們漸漸發現,這件事對失能人員和機構絕對是一件雙贏的事兒。」林豔茹說,不少失能人員在入保險後,經濟負擔大幅減少,而養老機構的經濟效益也會攀升。

  為加大政策推進力度,松原市醫保局製作了《松原市失能人員長期醫療照護保險》宣傳冊,在全市養老機構發放。在這本小冊子內,醫保局以問答形式對17個問題進行了解讀,甚至對尿不溼、一次性鼻導管等保險內的用品都明確到位,口腔護理等項目更是精確到了每日次數。

  今年42歲的石曉光是個聾啞人,神智也不穩定,今年過年回家時,她幾天都不吃不喝。「折騰得我們一家都沒過好年。」母親李春傑說,年後,他們將曉光送回笑馨養老院。剛一進門見到穿白大褂的護理員,曉光就一頭扎進護理員的懷裡,哈哈樂個不停。「她是把這當成家了。」李春傑說,她照顧女兒一輩子,自己老了,有時做夢都在擔憂女兒的後半生該如何度過。「現在養老院特意將我們娘倆兒安排在一個護理病房內,每天守著女兒,我知足了。」李春傑眼中含淚。

  符合實際,確定標準

  資金由醫保基金劃轉,用人單位和個人暫不需單獨繳費

  「雖然不少大城市都已推行了醫療照護保險制度,但這些經驗對松原這樣的中小城市不一定完全適用。」松原市人社局副局長楊忠說,確立一套符合中小城市實際情況的醫療照護保險制度勢在必行。

  「資金是難題,籌資渠道必須符合實際情況。」楊忠介紹,經過反覆調研,松原採取了調整基本醫保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結構的方式籌集資金,用人單位和個人暫不需要單獨繳費。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在參保人員繳費到帳的同時,由醫保基金按比例劃轉。

  由於2016年是制度運行的第一年,市裡決定從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歷年可用結餘中一次性劃撥10%,作為啟動資金,以保證試點工作順利展開。

  此外,松原根據實際情況,最終確定了支付標準:對入住試點機構的參保人員所產生的護理費用,不設起付線。參保人員中,職工補償比例為80%,居民為70%。

  「以一位普通居民為例,一個月的照護費用大概為3000元,參保後他個人僅需承擔不到1000元。」林泓偉說,這樣設立標準,符合松原這座城市的實際情況。

  「這是一種理念上的轉變,養老機構以私營為主,原來各家有各家的標準和檔次,我們並不直接管理。」林泓偉認為,確立醫療照護險試點後,標準要統一,這對管理部門的職能轉變有促進作用。「現在我們比以前忙多了,去年就多次邀請省內養老護理專家對機構人員進行培訓。」林泓偉說。

  「在失能人員中,老年人佔據了絕大部分。」楊忠坦言,不少失能老人受居家養老觀念影響頗深,再加上對政策並不了解,目前全市範圍內實際享受制度福利的老人並不多。「而且,參保人員需要經過比較嚴格的醫療審核,因此有些人認為這項制度的『門檻』不低。」楊忠介紹,目前松原市第二批參保人員申報正在進行,申報人數已有大幅增加。「今年,我們要擴大宣傳面,提升社會參保意識,讓更多失能老人走出『家門』!」楊忠說。(記者 李家鼎)

相關焦點

  • 醫療照護險 撐起保護傘
    吉林松原破解失能人員日常照料和醫療護理難題醫療照護險 撐起保護傘核心閱讀當你老了,誰來照顧?對於失能老人來說,這個問題尤為迫切。隨著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家庭結構的小型化,以家庭為單位來長期照護失能人員,往往面臨人力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為解決養老問題的這一「痛點」,一些城市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試點效果如何,能給失能人員帶來什麼好處?記者走進吉林松原實地探訪。家有失能人員,是一個家庭的痛。如何更好地照料失能人員,是困擾不少家庭的難題。
  • 合肥探索養老「長期照護險制度」 開發多元健康保險
    合肥市日前出臺的《關於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稱:加快探索「長期照護險」制度,為生活困難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兜底保障。據悉,「長期照護險」將為長期重度失能人員在基本生活照料、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日常護理等服務提供基本保障。意見稱:合肥市還將開發多元化健康保險產品。
  • 長期照護險「長春樣本」走向品牌化
    長期照護險政策實施後,經過審批,他倆每月補助費合計為5700元,只需每月再支付2700元即可,減輕了經濟負擔。  從「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到「病有所護,無顧無憂」,長期照護險「長春路徑」成效凸顯:養老護理、疾病治療、臨終關懷「三位一體」的模式,實現了失能人員生活照料護理與疾病治療無縫對接。
  • 「醫保局」長期照護險「長春路徑」成效凸顯
    從「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到「病有所護,無顧無憂」,長期照護險「長春路徑」成效凸顯:養老護理、疾病治療、臨終關懷「三位一體」的模式,實現了失能人員生活照料護理與疾病治療無縫對接。保障人次、護理機構增加7倍,16萬人次、3萬餘個失能人員及家庭感受到了政策「曙光」,3.4萬人可同時享受長、短期專業照護服務。
  • 截至上半年,上海39.1萬失能老人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
    來源:澎湃新聞截至2020年6月,上海市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目前,上海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
  • 鄭州亟須探索建立「長護險」制度:讓失能、半失能老人受益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一川通訊員李冰冰  養老該何去何從?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日常護理該如何辦?4月17日,「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暨《鄭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研究》課題研討會」在鄭舉行。
  • 構建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體系 築牢幸福養老基準線——江西興國縣...
    突出表現在:鄉鎮敬老院基礎設施、護理能力參差不齊,專業護理人員嚴重不足,無法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優質照護服務;能提供治療服務的基層醫療機構,對特困失能老人只能進行必要的醫療服務,無法提供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社會交往等養老服務;部分老人認為選擇集中供養方式就是離開了故土,是被遺棄的孤獨者,一些特困老人即使已經失能,也更願意在家中養老,集中供養意願低等。
  • 南通基本照護保險實施近兩年 4669名失能人員獲保障
    原標題:第六險,讓更多人體面生活 「幫我洗了頭、洗了澡、剪了指甲,讓我的身體煥然一新。」6日下午,93歲的劉潔如老人剛剛接受完鄰鹿康護提供的上門照護服務,神清氣爽地說。這一由照護保險提供補貼的服務,正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感受到溫暖。
  • 上海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長三角延伸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屠瑜)記者今天從上海醫保局獲悉,從2021年1月起,年滿60周歲以上、在上海已申請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評估失能等級為二至六級的參保老年人,可以在選擇入住長三角異地連鎖養老機構前,先至上海定點養老機構(含長者照護之家)提出相關申請。
  • 長護險+高照險,廣州失能長者尋回了笑容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獨家採訪中發現,為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廣州不斷探索解決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難題的有效路徑,先後推出了長期護理保險(下文簡稱「長護險」)和高齡照護商業保險(下文簡稱「高照險」),符合條件的長者可通過定點服務機構申請廣州補貼待遇,由專業服務機構制定服務方案。
  • 異地養老也有機會享受長護險了,上海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
    《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將於今年3月20日起施行。日前,市醫保局會同市民政局、市衛健委等相關部門明確,本月起,以上海長護險定點品牌養老機構為主體,依託其在長三角開辦的養老連鎖機構,實現本市失能老人長護險待遇在長三角異地養老機構的延伸,上海已通過長護險統一需求評估的失能老人,可在異地連鎖養老機構享受長護險養老機構照護費用的延伸結算。
  • 融媒體訪談|侯學元:建立長期「照護險」解決失能老人看護難題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錢奕羽攝養老問題涉及每個家庭,社會普遍關注。3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民政廳廳長侯學元接受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高齡失能老人的養老問題格外需要關注,「除了要增加護理型養老機構和床位數量外,建議從國家層面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緩解老人及其家庭護理費用過重的問題。」
  • 失能老人照護問題受關注 人保健康推商業護理險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冷翠華國家醫療保障局近期發布《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同時,在全國兩會期間,失能老人的照護問題更是受到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多項議案、提案呼籲加快長期護理險立法,建議商業保險公司推出更多的護理保險產品,以緩解失能老人護理難題。
  • 服務失能老人,商業長期護理險未來的發展重點是什麼?
    目前,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過4000萬,這部分人群是長期照護的剛需人群,需要有「人力」為其提供服務。在很長一段時間,這部分「人力」由醫院內的醫護所擔任,隨之而來出現了醫療資源被大量佔用、醫院床位積壓、醫保費支出成本增大等問題。
  • 「社保第六險」長護險來襲!真能解決養老問題?還是會增加繳費負擔?
    由此可以看出,長護險已被國家看做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緩解失能人員"社會型住院"問題的一大利器。 同時也意味著長護險將成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之後的社保"第六險"。 長護險變成社保"第六險"後,我們個人的繳費負擔是不是更重了?
  • @老年人,1月起上海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長三角延伸
    1月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醫療保障局獲悉,近日,上海市醫保局會同市民政局、市衛健委等部門,積極發揮新近頒布的《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立法效應,堅持以異地養老的上海失能老人迫切需求為導向,以「謀定快動」的執行力抓開局,2021年新年伊始即出實招助力上海老人異地養老,啟動上海市老年人入住長三角區域養老機構長期護理保險費用延伸結算試點。
  • 社保「第六險」是什麼險?今後養老能靠它嗎?_中國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54億,失能人員超4000萬。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正在面臨巨大的養老負擔。  近期,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長期護理險試點擴圍。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險究竟是什麼險?今後我們養老能靠它嗎?
  • 深圳申請成為長期護理險試點城市讓失能老人體面養老
    我市已向國家申請作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城市,以更好破解「老有所護」的難題,讓失能老人體面養老。市政府關於六屆人大七次會議代表建議辦理情況的報告中透露了這一好消息。據統計,我市戶籍老人中,60至79歲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居家老人有8500多人,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近4萬人。
  • ...進一步明確長護險功能定位 42項服務內容精準對接失能老人照護...
    截至今年6月,本市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全市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   近日舉行的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傳出消息:上海以繡花般功夫推進長護險精細化管理,將進一步明確長護險功能定位,進一步完善需求評估機制,進一步提高服務供給能力,抓好「一網通辦」「一網統管」賦能長護險工作,讓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從中受益,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據悉,本市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9000人。
  • 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照險保障
    具體待遇與軀體失能人員所能享受的待遇一致,具體待遇標準為:重度失能三級人員,機構照護和居家照護每月定額標準分別為1676元和1796元;重度失能二級人員,機構照護、居家照護每月定額標準額度分別為1341元和1437元;重度失能一級人員,機構照護、居家照護每月定額標準額度分別為1005元和107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