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老伴兒活得有尊嚴了,這話一點都不誇張」,在廣州,陸爺爺對老伴兒的恢復感到很欣慰;在從化,在專業護理員完成檢測血壓、做偏癱肢體綜合訓練、關節被動運動訓練、指導高血壓飲食等工作,並在做服務時陪著聊天之後,鍾妍說:「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對於失能長者和家屬們來說,失能如同一場急速下墜,會感受到生活的流失。但是如果能有各方合力造就的專業照護,他們的生活就有了尊嚴,有了笑容。
最新數據顯示,廣州市戶籍老年人口數已達169.27萬人。其中,不少80歲以上的重度失能長者家庭一方面面臨著照護開支帶來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也在尋求著專業匹配的照護服務資源。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獨家採訪中發現,為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廣州不斷探索解決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難題的有效路徑,先後推出了長期護理保險(下文簡稱「長護險」)和高齡照護商業保險(下文簡稱「高照險」),符合條件的長者可通過定點服務機構申請廣州補貼待遇,由專業服務機構制定服務方案。
每個月減輕2700元經濟負擔
在2019年一次骨折術後,88歲的潘佩(化名)被拽進了高齡重度失能的世界裡。
醫生診斷說,潘婆婆術後住院期間骶尾部壓瘡,不斷滲液。彼時,肢體僵硬的她連坐姿都保持不了,而且口腔潰瘍,吃不下東西,需要24小時照護。89歲的老伴陸澱(化名)看著潘佩日漸消瘦的身子,滿是憂愁——
潘婆婆將長期臥床,但只要有協助服藥、臥位護理、心理慰藉等照護服務支持,他們依舊可以和過去的退休生活一樣幸福安寧。然而,額外的護理費用將帶來經濟上的壓力,而且尋找專業的照護也是個問題。
失能如同一場急速下墜,包括潘佩在內的老人在床上感受到生活的流失。而重度失能人員照護保險,成為了他們的一個轉折點。
4個月時間從全臥床到坐輪椅活動
2017年8月1日,廣州正式試點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在廣州市內居住的廣州職工醫保參保人通過鑑定評估後,可申請長護定點機構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醫療護理服務。而照護產生的費用,則由長護險基金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報銷。截至目前,廣州長期護理費用基金支付率為83.23%。
2019年9月,作為其中一家定點機構,潘佩所在的國投健康•嘉棲長者公寓為其遞交了長護險的申請。長者公寓工作人員表示,「當時潘婆婆全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經過專業評估員的評估,符合申請廣州市長期護理險條件,家屬也同意。」
「提交資料大概1個月後就申請成功了,並開始享受長護險待遇,接受機構和照護師的專業照護服務,每個月可以報銷約2700元開支。」潘佩的女兒和陸澱為此都鬆了一口氣:有專業的照顧,經濟上又沒有了負擔,「大家都安心和放心。」
老人被褥瘡問題折騰已久。長者公寓聯合社區醫院,為潘婆婆辦理了家庭病床,護士定期上門換藥治療壓瘡,照護人員每小時翻身一次。在壓瘡治療後期,潘佩經常伸手撓傷口,照護師特意利用枕頭、被套等床具隔開老人家的手部和臀部,避免撓傷。
公寓、社區醫院、家屬三方配合下,潘佩的深洞壓瘡在4個月後基本痊癒。但這只是第一個難題。陸澱說,潘佩患有重度認知症,不僅是失能長者,也是一位失智長者,因此照護過程中更需要愛心和耐心。
「老伴兒吃飯很慢,要跟著她的節奏一小口一小口地喂,吃一次飯至少40分鐘;就連喝水,一口氣喝多了也會嗆咳。」令陸澱感到溫馨的是,照護員經常一邊提醒慢慢來,一邊觀察著潘佩的表情和動作來照護。
而協助長者走路、協助排便排尿等,更需要非同一般的耐力和耐心。最初,潘佩排洩都是用尿盆在床上解決。經過照護師細心照顧半個月後,身體逐漸有了力氣,排洩可改用床邊坐便椅,也可以用輪椅推著走出房間參加各式活動了。
「我覺得老伴兒活得有尊嚴了,這話一點都不誇張。」陸澱說道:「儘管她抗拒陌生人,但對於身邊熟悉的照護人員,會主動點頭打招呼,還學會了撒嬌。坐在大廳,沒人在的時候會不停挪動輪椅,熟悉的人來了會主動去牽手示好,有時還會主動要求練習走路。」
專業護理員上門來照護
實際上,和潘佩一樣存在照護需求的長者並不在少數。
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的上塘村,年逾80歲的駱伯(化名)在家臥床多年。醫生診斷:他是肢體強直,雙下肢關節活動受限,伴有高血壓、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然而,老舊的房子裡,只有年近80歲的妻子相伴,誰也沒有能力照顧彼此。
有街坊說,那要不申請長護險?然而,駱伯是廣州市戶籍,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暫未將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納入。直到2019年7月,廣州正式實施高照險,生活不能自理的80周歲及以上參加廣州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長者,可通過定點服務機構申請高照險補貼待遇。
同年9月,經辦機構聯合從化區護理站下村進行政策宣傳。經過上門評估,駱伯沒多久便開始享受「高照險」待遇。測量體溫、定期剪髮、剪指甲、打掃衛生以及肌肉按摩和關節鬆動訓練……每個月,來自護理站的專業護理員都會上門照護。
由於有「高照險」,護理站在結算時會採取直接減免的方式,也就是說,由商業保險公司直接向護理站機構支付服務費用,相當於駱伯可以免費享受服務。他說,「我們生活環境並不太好,『高照險』提供了500元的補貼支持,照護人員好,社會也很好。」
高照險不僅僅帶來了經濟上的支持。89歲的鐘妍(化名)住在廣州市花都區一所護老院,她的左側肢體偏癱,伴有高血壓病,是典型的高齡重度失能長者,過去4年臥床不起,在過去數月時間裡,度過了一段開心時光,對此感觸頗多。
她需要時時刻刻的照顧。然而護老院一個月的費用達到3733元,對子女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孩子們長期在外工作賺錢,鍾妍在床榻上度過漫長時間。「高照險」政策實施後,鍾妍於2019年8月份即已開始享受待遇。
專業護理員為她檢測血壓、做偏癱肢體綜合訓練、關節被動運動訓練、指導高血壓飲食等,並在做服務時和她一起聊天,引導她想一些開心的往事,常常聊得特別開心。每次做完服務後,鍾妍都會說:「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現在,她每個月都可以獲得「高照險」500元的待遇補貼,累計已獲得待遇補貼4000元。根據第三方問卷調查顯示,高照險服務對象及其家屬滿意度達94.92%,認為「高照險」為服務對象家庭減輕了一定經濟負擔,提高了老人及家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業內人士:期待進一步擴大服務範圍
2019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顯示,在不考慮費用、服務資源等因素的前提下,有七成以上受訪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護理需求。基本生活照料服務和醫療護理服務是老年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
最新數據顯示,廣州市戶籍老年人口數已達169.27萬人。其中,不少80歲以上的重度失能長者家庭一方面面臨著照護開支帶來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也在尋求著專業匹配的照護服務資源。
為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廣州不斷探索解決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難題的有效路徑,先後推出了長期護理保險(下文簡稱「長護險」)和高齡照護商業保險(下文簡稱「高照險」),符合條件的長者可通過定點服務機構申請廣州補貼待遇,由專業服務機構制定服務方案。
兩者共同作用,廣州實現了80歲及以上參加醫保的重度失能人員照護保險全覆蓋。
廣州市社會福利與養老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餘志暉認為,無論是長護險還是高照險,其實都是側重於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的制度安排。城鎮職工醫保參保人只要符合相關條件,都能通過定點機構申請享受長護險待遇。除了生活照護補貼,多個醫護項目,例如口腔護理、平衡功能訓練等也納入長護險保障範圍。
而高照險則是針對年滿80周歲的廣州市戶籍、居住在本市行政區域、參加廣州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並達到重度失能鑑定標準人員。籤約定點服務機構提供招呼服務,在結算時採取直接減免的方式進行待遇支付。
兩個險種都是強化民生兜底保障工作,能夠為更多擁有失能和失智長者的家庭提供服務和幫助,減輕長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和養老壓力,失能人員以往依靠退休工資和子女贍養作為護理費用來源的狀況得到改觀。
「期待長護險可以進一步擴大服務目錄範圍,如老人在養老院內的夥食費,醫療護理過程中使用的耗材費等,進一步緩解失能人群家庭負擔,為失能人群提供了專業的照護服務,特別是幫助失能老人有尊嚴地安享晚年「。
相關提示:
長護險:
截至6月30日,廣州全市累計共有15236人享受長護險待遇。
其中機構護理5945人,佔39.02%;居家護理9291人,佔60.98%。
基金累計支付5.06億元,人均每月支付2608.94元,符合規定的長期護理費用基金支付率為83.23%。
至2020年6月30日,廣州市共有長護定點機構187家,服務範圍覆蓋全市各區,機構類型有養老院111家、醫療機構41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9家、家庭服務機構26家。
高照險:
截至目前,廣州全市累計共有4605人享受高齡照護險待遇,平均年齡87歲。
其中機構護理報銷金額255.44萬元,佔比25.67%;居家護理報銷金額739.74萬元,佔比74.33%。
累計撥付高齡照護險金額995.18萬元(2020年7月金額仍在報銷中,未包括),人均報銷498.69元,平均報銷比例為80.37%。
目前,廣州市共有高齡照護險協議定點服務機構共217家,每個行政區至少4家協議定點服務機構。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楊欣、蘇贊
圖片、視頻由採訪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