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三年實現社會和經濟效應雙贏,長護險能否成為社保「第六險」

2020-12-22 第一財經

最近兩個月,上海靜安區90歲高齡的李奶奶的家中,每天都會來一名穿著制服的護理員。她幫著李奶奶量血壓、擦身、復健,天氣好的時候還會推著輪椅帶李奶奶下樓去曬曬太陽。

李奶奶是上海長期護理保險(下稱「長護險」)試點以來,享受到長護險待遇的18萬人之一。在李奶奶所在的小區,很多失能的老人都申請了長護險,老人們根據不同的評估等級,可以享受到不同的服務時間。李奶奶被評估為最高級別6級,護理員每天來一小時,每次服務價格為65元,由長護險基金支付90%,李奶奶自己只需要支付6.5元。

和其他14個國家級試點城市一樣,上海市長護險試點打開了養老服務產業的支付瓶頸,培育了一大批市場化的專業照護組織。專業護理員的服務不僅提高了老人居家養老的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家人照護老人的壓力。

如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將長護險作為應對老齡化壓力的重要舉措之一。除了2016年6月啟動的15個國家級試點城市之外,目前有四五十個自願跟進試點的城市,此外,還有一些城市正在為申請國家第二批試點做準備。

近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三周年:實踐探索與經驗總結」研討會上表示,由於各地條件不同,長護險試點有地方特色也是可以的,但如果制度長期難以統一,未來的路徑依賴則有可能導致整個制度長期存在「碎片化」,從而造成公平性和持續性的嚴重失衡。

試點地區啟動效果評估

第一財經記者從試點地區獲悉,國家醫保局近期已經要求一些長護險試點地區啟動自評。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要求,國家第二批長護險試點城市有望在今年秋季亮相。

2016年6月27日,人社部印發了《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上海、成都、長春等15個城市入圍長護險第一批國家試點。《意見》提出,長護險試點會持續1~2年的時間,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形成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框架。

雖然從時間跨度上來看,試點已經過去了三年,但各地啟動的時間並不相同,比如青島已試點七年,江蘇南通試點了三年,上海、蘇州等地啟動較晚,迄今為止試點不到兩年。

上海市從2018年1月1日在全市開展長護險試點工作,服務模式分為社區居家照護、養老機構照護、住院醫療護理三類。截至2018年11月,上海已接受長護險服務的老人約18.6萬人,其中接受機構護理服務的約7.8萬人,接受居家護理服務的約10.8萬人。

長護險不僅緩解了試點地區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問題,同時也節省了醫保基金。江蘇省南通市醫保中心副主任潘濤在上述研討會上表示,長護險試點優化了醫療資源配置,三年間,南通的失能人員享受長護險前後的醫療費用由1.62億元降低到9970萬元。

江西省上饒市長護辦主任蔣勇表示,分析全市764例享受長護險待遇滿一年人群,對比其享受待遇前後一年住院情況發現,享受前住院次數合計981次,基本醫保基金支出810萬元,享受後住院次數合計620次,基本醫保基金支出483萬元,住院次數由年人均1.284次下降到0.8115次下降36.8%,人均年醫保基金支出由1.06萬元下降到0.63萬元下降40%。

長護短期內不會成為「第六險」

雖然長護險試點無論是社會效應還是經濟效應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長護險短期內並不會升級為我國社保的「第六險」。

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國家醫保局和民政部的相關人士,均對長護險向全國擴圍持審慎態度,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險仍然要以「保基本」為主;二是設立新險種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政府有關部門主張津貼制度要先於保險制度建立,因為從津貼制度過渡到保險制度是可以的,但從保險制度退回到津貼制度是不可以的。

第一財經記者在採訪中也了解到,雖然目前試點地區已經或將長護險作為一個獨立險種來運作,有獨立的資金池和經辦系統,但在社保降費率的主基調下,短期內長護險並不會升級為一個真正獨立的險種。

可以預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長護險仍然將以擴大試點為主,今年有望啟動第二批國家級試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國務院辦公廳6月印發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都提出「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鄭州等城市已經開始了長護險的政策調研,將積極申請第二批國家試點。

浙江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戴衛東認為,應該遵循三個原則來選擇進行長護險試點的城市,一是失能風險已經產生的城市,這不是以老齡化為指標而是要以失能率為指標;二是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比較好的地區;三是地方財政有能力支持的城市可以優先考慮。

雖然不是國家試點城市,但北京市於2018年4月在石景山區啟動了長護險試點,今年北京市將繼續擴大長護險的試點範圍,年底前試點工作在石景山區內全面推開,從而實現全區的費用徵繳、支付、服務體系建設和基金監管。

上述《意見》提出,試點地區可根據基金承受能力,確定重點保障人群和具體保障內容,並隨經濟發展逐步調整保障範圍和保障水平。

比如,今年下半年,第一批試點城市之一的上饒就會將長護險的覆蓋範圍從職工擴大到居民。這對於只有40萬職工,卻有超過600萬城鄉居民的上饒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地財政將面臨較大的挑戰。蔣勇表示,上饒的長護險要立足基本,當地政策覆蓋期的標準並不高,更多的是要滿足基本性的需求。

「一城一策」亟需頂層設計來統一

《意見》提出,長護險的經辦在確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監控前提下,積極發揮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等各類社會力量的作用,提高經辦管理服務能力。

中國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督部健康險處副處長劉長利在上述研討會上表示,長護險試點3年以來,商業保險機構也為參保群眾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護理服務,減輕了政府部門的壓力與負擔。

截至2018年11月,第一批試點的15個城市中,有13個城市是有商業保險機構參與經辦的。據不完全統計,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長護險項目35個,覆蓋人數4647萬,長護基金規模47億元,為長護險擴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數據。

以泰康為例,自參與長護險試點以來,泰康已先後經辦了荊門、成都、廣州、寧波、上饒等8個國家級試點城市和石景山、嘉興、溫州、烏魯木齊、賀州等10餘個地市級試點城市的長護險服務工作,服務人口超過1000萬,累計支付護理待遇4000多萬元,享受待遇2.5萬人次。

劉長利表示,試點地區的經辦服務中,保險公司參與程度和合作方式也是各不相同,有的採取全流程委託方式,有的採取部分流程委託方式,有的設置了風險共擔機制。

劉長利透露,針對這些差異,銀保監會下一步將建立專項的監管規定和相關的管理制度,研究制訂商業保險公司建立長期試點產品精算管理、業務管理、風險防控等業務。

其實,不只是商業保險機構參與試點時遇到不同的標準,由於國家的長護險試點方案沒有制訂統一的制度框架,各地在制定細則時就存在較大差異。

比如,在保障範圍上,有的只保障城鎮職工,有的是職工和居民全覆蓋;在籌資渠道上,有的全部從醫保基金中劃轉,有的是政府、基金和個人三方按不同比例分擔;有的規定個人不繳費,有的規定退休人員不繳費,還有的規定所有參保人都繳費。此外,保障水平、籌資標準、服務項目等方面試點地區也各不相同。

鄭秉文也曾就長護險擴大試點提出建議,他認為應在制度基本框架、基本籌資原則、基本待遇水平等三個方面予以統一。

在上述研討會上,鄭秉文又表示,長護險試點中已經出現了「碎片化」的風險,下一步擴大試點應防止制度碎片化現象進一步擴大,以免全國統一制度時很多城市「積重難返」,也要避免個別城市出現潛在的財政風險,提高制度的公平性。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表示,下一步長護險試點首先要堅持全覆蓋,不能再有職工和居民的不一樣待遇;其次要低標準起步,包括低籌資和低待遇標準起步,給政策緩衝的空間。未來,醫保基金也應該逐步退出,讓長護險發展為一個「重養輕醫」的獨立險種。

相關焦點

  • 社保「第六險」來了!廣州長護險已惠及超800萬人
    近期,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長期護理險試點擴圍。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險成為輿論熱點。 什麼是長護險?
  • 政策端持續發力,社保「第六險」長護險未來怎麼發展?
    由此可以看出,長護險已被國家看做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緩解失能人員"社會型住院"問題的一大利器。同時也意味著長護險將成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之後的社保"第六險"。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長護險在國內現行社保體系中將發揮怎樣的作用,以及會帶來哪些影響。
  • 「社保第六險」長護險來襲!真能解決養老問題?還是會增加繳費負擔?
    由此可以看出,長護險已被國家看做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緩解失能人員"社會型住院"問題的一大利器。 同時也意味著長護險將成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之後的社保"第六險"。 長護險變成社保"第六險"後,我們個人的繳費負擔是不是更重了?
  • 社保第六險「長護險」來了!它能享受哪些待遇?了解一下
    證師傅靈活用工APP:近期,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長期護理險試點擴圍,新增14個城市。至此,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市(區)已擴至49個(試點城市名單見文末)。那麼,長期護理保險究竟是什麼險?今後養老能靠它嗎?
  • 社保第六險是什麼意思 長期護理險是什麼意思
    社保第六險是什麼意思近期,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長期護理險試點擴圍。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險究竟是什麼險?今後我們養老能靠它嗎?舉個例子:在此前的試點城市中,上海的陳阿婆就已經用上了長期護理保險。
  • 社保第六險是什麼險什麼意思 社保第六險來怎麼買試點城市有哪些
    社保的意義在於當我們暫時或者永久性的失去勞動能力生活遇到困難時給予物質幫助,保障基本的生活需要。五險大家都知道,說的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但是大家知道社保第六險已經開始實施了嗎?那麼社保第六險是什麼險?社保第六險來怎麼買?下面就跟小編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異地養老也有機會享受長護險了,上海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
    日前,市醫保局會同市民政局、市衛健委等相關部門明確,本月起,以上海長護險定點品牌養老機構為主體,依託其在長三角開辦的養老連鎖機構,實現本市失能老人長護險待遇在長三角異地養老機構的延伸,上海已通過長護險統一需求評估的失能老人,可在異地連鎖養老機構享受長護險養老機構照護費用的延伸結算。
  • 長護險試點三周年:長期照護體系未搭牢 仍在「摸石頭過河」
    頻被提及,步步紮營長護險試點三年仍臨諸多束縛從政策支持力度來看。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質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三處提及保險,其中即包括擴大長護險制度試點。2019年兩會期間,擴大長護險制度試點更是首次被政府工作報告提及。
  • 金牌護士推進護理站全國布局 著眼長護險促進健康老齡化
    如何讓失能人員體面、有尊嚴地生活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性難題。  長護險擴圍 醫護服務能力提供不足作為保障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制度,長期護理保險被稱為社保"第六險",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衝老齡化壓力。
  • 統一失能鑑定標準正被迫切需求 長護險細分護理人員仍有缺乏
    在長護險發展過程中,統一失能鑑定標準目前仍未確定,各地區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做出一套,公平和真實性尚待考察。諸多險企業內人士呼籲,希望可以制定統一失能鑑定標準,這對於險企長護險具體業務的承接迫切需要。另外,長護險對於護理人員的要求很高,其並非純粹的養老機構護工,還需要懂醫。
  • 長護險+高照險,廣州失能長者尋回了笑容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獨家採訪中發現,為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廣州不斷探索解決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難題的有效路徑,先後推出了長期護理保險(下文簡稱「長護險」)和高齡照護商業保險(下文簡稱「高照險」),符合條件的長者可通過定點服務機構申請廣州補貼待遇,由專業服務機構制定服務方案。
  • 「長護險」知多少?權威解讀來了!
    7月10日,晉江正式啟動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試點工作,重點解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人員的長期護理保障問題,減輕參保患者家庭的事務性和經濟負擔。對於有失能人員的家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然而,對於這項新的社會保險險種,大家都還非常陌生。究竟什麼是長護險?它能提供哪些服務?參保對象有何要求?每年參保費用多少?具體要怎麼申請?
  • 中普達長護險平臺助力石景山區長護險制度順利推行
    近日,中央電視臺《第一時間》欄目對北京長期護理險(簡稱長護險)試點石景山區的推行現狀做了詳盡的報導,石景山區長護險平臺由採用中普達平臺技術,由愛心人壽進行建設和運營,中普達進行維護搭建和運營。平臺通過標準化的專業觀察評估工具、檢測老人身體情況建立健康檔案和護理等級及護理需求,制定上門護理計劃及可享受的相應的服務項目。對患者身體健康情況的專業化評估是長護險的重要環節,失能能力等級的評定、護理服務計劃制定、服務效果跟蹤都離不開評估。評估背後是醫療、護理、康復和服務等多個方面專業知識的體現。
  • 【學習】關於「長護險」,這些新內容須知
    支撐起這些數字的,是上海長護險基金。如何合理使用基金、守住「錢袋子」,把錢用在刀刃上?記者了解到,2020年,區醫保局在全市首次全面引入長護險管理專業化審計,成為長護險試點工作監管的又一利器。2020年閔行邁入了長護險第二輪試點,在這一年裡,區醫保局將第一輪試點工作中取得的經驗和發現的問題作為著力點、攻堅點,對於服務機構分散、服務人群龐大、護理需求複雜等管理難點,不斷破題,創新監管模式,引入審計「第三隻眼」,利用行政管理與專業審計之間的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管理能級。
  • 長護險試點擴至49個城 失能人員合規護理費用總體報銷水平達70%
    探索建立以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擴大試點的城市主要是未開展試點的省份新增1個城市開展試點。擴大長護險試點參保對象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護理保障需求。籌資可從職工醫保單位繳費和個人帳戶劃出一部分,不新增單位和個人繳費負擔。
  • 截至上半年,上海39.1萬失能老人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
    澎湃新聞記者從9月27日下午召開的「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獲悉上述消息。目前,上海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
  • @老年人,1月起上海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長三角延伸
    82歲老人徐柏年和73歲吳亞珍是一對夫婦,選擇每年在上海和蘇州吳江兩地養老。 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徐先生被評定為二級失能,已享受上海市的長護險待遇。這對上海老年夫婦說,此前住在上海養老機構在吳江辦的分部,享受不到上海的長護險待遇。現在長護險政策從上海延伸到了長三角的養老機構,為他們這些異地養老的上海老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這樣異地養老比以前方便多了,也更實惠了。目前,上海已有上海舒孝、上海親和源等連鎖品牌養老機構啟動該項試點,其在長三角地區吳江、嘉興等地的異地分支機構已納入延伸結算範圍。
  • 心繫群眾 試出成效 長護險居家護理的「沂水樣本」
    2016年6月,人社部發布《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意見》,在全國15個城市試點。作為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補充和延伸,職工長護險制度被定位為:繼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後的獨立「第六險」。2018年3月,臨沂市確定繼蘭山、費縣之後,新增沂水縣為職工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縣。當年9月,沂水縣職工長護險試點正式啟動。
  • 長護險增試點引發養老熱議 輕鬆保嚴選多款產品適用中老年人防患未然
    長護險增試點引發養老熱議 輕鬆保嚴選多款產品適用中老年人防患未然    近期,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長期護理險試點擴圍。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護險引發了社會關注。
  • 廣州近七千老人受益長期護理險
    (資料圖)廣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攝數說長期護理險申請情況10950人次申請長護險鑑定評估,通過10006人次,通過率為91.4%落實情況6881人享受了長護險待遇,其中機構護理4205人,佔61%,居家護理2676人,佔39%支付情況基金累計支付13733萬元,人均每月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