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金飯碗職業,一個人任職工作,全家人腰板都挺直

2020-12-15 代麗的小屋

中國的八十年代是一個具有朝氣的年代,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認為最好的時代,而大家心中一定都有八十年代。當年雖然物資匱乏,而且也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科技,可是人們生活中的幸福感卻非常的充足,也不想現在有這麼多的煩惱。而且當年的職業上,相比現在有很多的職業非常穩定,被我們稱為鐵飯碗職業,在這之上,還有更加厲害的金飯碗。而在那個年代,中國有幾個非常平凡的職業,卻被人們稱為是金飯碗職業。

首先第一個就是供銷社職員。當年有句話說得好,家裡有人能進供銷社,一家人都吃喝不愁,那時候家裡有人是供銷社職員,整個家庭都會認為他是家中的驕傲,而且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大家都想要進入供銷社工作。那時候人們更加重要的東西是各種票,每家每戶都是按照分配去用各種票去換東西,有錢還真不一定能夠買到東西。

而掌管這些東西的就是供銷社的售貨員,能在這個職位上班的人,底氣首先就很足,就像是比別人更加高一等一樣,長輩們都說那時候供銷社的職員們都是斜著眼睛看人的,一般人還真模仿不了他們的眼神。尤其是現在的很多售貨員,相比起他們來說,工作時候的狀態和情況確實差了不少。

而第二種金飯碗職業其實就是司機。在那個年代,家裡有車的人不多,會開車就更少了,那時候家裡要有個桑塔納就是大戶人家了,一般人家裡有個飛哥、鳳凰、永久什麼的自行車都很自豪了。所以那個年代的司機就成為了技術工人,無論是貨車司機還是客車司機,在人們眼中都是閃閃發光的偶像人物。

那時候全國才有178萬輛汽車,其中五分之一是客車,現在一個發達點的省,數量都比這個多很多。那個年頭,司機都是老師傅手把手的教出來的,一學就是好幾年,各個都是技術一流的人才,手中的方向盤,掌控的是車上所有人命運,他們絲毫不敢有馬虎。

而另一個金飯碗是電影放映員,這個職業可能現在很少有人聽到了,目前也只能在一些大山中的少些地方還繼續存在。可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相信大家最崇拜的職業之一就是電影放映員,孩子們都羨慕他們能每天看電影,還是一看一天的那種,尤其是農村,那時候村子裡黑白電視機都沒有,看場電影和吃到肉是一個等級的事情,村子裡也只有遇到什麼大事情才會請來放幾場電影。

而現在電影院都是高科技了,各種設施也逐漸完善起來,甚至自己的在家中拿著手機就能看電影,所以電影放映員的這個職位也就慢慢的退出了我們的視野。但是現在在一些大山中比較落後的地方,還是有很多曾經的電影放映員堅守在崗位上,只為了讓山裡的孩子們能夠看上有趣的電影。

其實那個年代還有很多人們口中的各種「飯碗」職業,但是現在這些崗位不光不是鐵飯碗、金飯碗了,甚至都有些都消失在我們的職業中,但是他們將成為我們發展中永遠的回憶,成為永遠的經典記憶。

相關焦點

  •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5個職業被稱為金飯碗工作
    金飯碗工作不論是在古代還是近代或者是現代都是存在的,並且被無數人所追求追捧,有的人為了得到一份金飯碗工作甚至不顧尊嚴,不惜重金去得到。金飯碗工作說厲害也厲害,一個人得到金飯碗,基本上全家人都不用挨餓,所以現在不少女性找對象都會將金飯碗工作納入第一個找對象指標來考慮。
  • 八十年代的金飯碗,人人都不得不愛,最終結局卻是職業敗落?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在八十年代的「5大金飯碗」,引得不少人都競相追逐,可惜的是,現如今最終淪為了底層職業,這裡面究竟有什麼故事呢?八十年代出現的五大金飯碗要說起八十年代裡有什麼,現在的很多人都對這一特殊的時期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一致認為,人生中最最值得關注的年代可能就是八十年代了吧。要說起唱片和學校門口吆喝著賣冰棍的,滿滿回憶就湧出來了,這是屬於八十年代特有的傳統文化。對於很多人來說,那是青春的回憶。
  • 八十年代,被認為是「金飯碗」的四大職業,現在卻無人過問
    不同時代對於同一種職業,人們的看法也可能不一樣。如果說,現在最受歡迎的大企業管理的管理崗或者網紅主播,過去可就大為不同。 八十年代,社會上被認為是「金飯碗」的四大職業,大家都爭著去做,現在卻已經無人過問了。但是作為一個時代的印記,這四個職業特別有標誌意義。
  • 上世紀五大「金飯碗」職業,時代變遷這幾個職業如今還吃香嗎?
    就像曾經八十年代的「金飯碗」,那個時代人人豔羨的好工作,現在又怎麼樣了呢?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施行,以及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自然,工作性質也有著巨大的轉變。順應時代所需,各個時代需要的人才都不一樣,因此,職業地位也是不同的。
  • 上世紀這五種職業被稱為「金飯碗」,無數人爭搶去做,如今怎樣了
    引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我們國家正處於經濟轉型期,很多方面都不太穩定,所以很多人都羨慕一些衣食無憂,吃公糧的人。而有幸得到這樣的工作,也就被人們稱之為拿到了「鐵飯碗」。鐵飯碗摔不破,不似尋常陶瓷碗那般脆弱,大家之所以這麼說,也可以從中看出,人們對那些工作的羨慕之情。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一些當時的「鐵飯碗」在今天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變化。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當時的五個「金飯碗」,這些職業本是在當時人人夢寐以求的職業,但是在今天,卻都淪為了社會底層職業。
  • 上世紀80年代的「金飯碗」,人們擠破頭的想進去,如今年輕人看不上
    在古時候「金飯碗」指的是皇帝吃飯的碗,民間說法,能得金飯碗,一生衣食無憂,後來金飯碗便是在說一些比較穩定且待遇優厚的職業。 八十年代的時候,有四份職業便被評為金飯碗,能有其中一份工作,周圍的人可是羨慕不已
  • 80年代的5大「金飯碗」,當年人人都嚮往,現在淪為底層職業
    80年代的5大「金飯碗」,當年人人都嚮往,現在淪為底層職業。以往很熱門的崗位,但是現在的人們並不怎麼喜歡,甚至淪為人們心中底層的工作。八十年代的司機十分的吃香,畢竟當時剛剛流行起來開車的風潮,一般能夠買得起轎車的家庭都比較富有,能夠聘請得起司機的家庭,給出的工資都比較高。不僅如此,當時的轎車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通常來說,只有有權有勢的人家才會聘請司機。
  • 80年代人人嚮往的五大「金飯碗」是啥?如今卻淪為了底層職業
    那麼,究竟是哪五個職業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售貨員 說起八十年代的售貨員,那可不是一般職位。要知道,在那個計劃經濟的年代,社會中的所有物資的供應,都是通過供銷社提供的。
  • 上世紀80年代5大「金飯碗」,當時人人都嚮往,如今卻淪落為底層職業
    正如從80年代到如今的變遷,有多少東西被雨打風吹去?例如曾經的「5大金飯碗」,引得無數人競折腰,但到如今卻只是淪為了底層職業,只留下無盡的空嘆。 一、記憶中的80年代 其實說起到80年代,有很多的人都非常的嚮往這一時期,特別是高曉松等人。他們都堅定的認為,80年代是大師的年代,也是最值得記憶的年代。
  • 80年代4個「金飯碗」,當年人人嚮往,如今卻成為底層職業
    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特點,由於發展階段不同,它所興起的行業也有所差別。上世紀80年代,國家仍然處於計劃經濟時期,許多商品都非常稀缺,企業基本上也屬於國有,當時人們大部分還是以務農為主,外出務工也基本上是體力活。1977年,高考恢復後無數學子再次重拾大學夢,當年如果誰家能夠出一個大學生,意味著畢業後能擁有一份好工作,當年條件雖然非常艱苦,但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 80年代的幾大「金飯碗」,人們擠破頭的想進去,如今年輕人看不上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古時候戲子是下九流的職業,除非迫不得已,否則沒人肯幹,在現如今的太平盛世便不是這樣,不少人打破頭的都想去,時代不同,關於金飯碗和鐵飯碗的定義自然是不同的。現如今的小年輕們都是想著自己幹一番事業,不會想著去找一份類似金飯碗的職業,可是在過去不是這樣,人人都夢想著有一份金飯碗。
  • 曾經的四大「金飯碗」,多少人夢寐以求,如今卻被時代拋棄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四種工作被認為是金飯碗,不僅安穩體面而且沒有太大的工作壓力,這些工作在當時非常搶手,第一種就是供銷社的售貨員。當時如果家裡有人能夠當售貨員,那麼生活上就會有很多便利,因為物資緊缺,當時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能夠買到想要的東西,但是如今售貨員這種工作不僅不安穩,而且還有業績的壓力。
  • 80年代四大「金飯碗」職業,當年人人嚮往如今滿大街都是
    在80年代,那個一個改革開放的年代,當時的人們還是很容易被滿足的,小孩子的玩具可能是一個沙包,活著是一些泥土就可以玩一天,當時人們最看重的不是人民幣而是各種票子,比如說糧票、油票、布票等等,因為在那個年代還是一個共產主義的時代,你有錢也不一定有飯吃的,因為你可能買不到糧票。
  • 現在4000元相當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多少錢
    【原創】現在4000元相當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多少錢(非特別標註,文章皆為譚浩俊原創)用現在的4000元跟上世紀八十年代相比,真的不大好比。如果比購買力,八十年代是物質貧乏的年代,縱然有錢,也難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是靠計劃供應,價格公道,但品種和數量滿足不了需要。此時的購買力,就沒有比較的基礎。另一方面是市場購買,原本就數量很少,能夠投放到市場的商品,就更是寥寥無幾。因此,價格失真現象十分嚴重,購買力在這時也很難得到公正體現。而現在,啥都有,只要有錢,什麼都能買到。
  • 《常春藤詩叢》再現 上世紀八十年代詩壇
    《常春藤詩叢》分為五卷三十八冊,呈現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活躍在中國,且至今仍在全國詩壇具有影響力的詩人的成就以及他們詩歌創作的面貌,是表彰新時期新詩創作成果,紀念「五四」以來新詩百年的重要作品。 上世紀八十年代崛起了一條條詩歌山脈,吉林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及華東師範大學,成為中國當之無愧的詩歌重鎮,詩人們具有的探索、獨立、豐富多彩的詩風,構建和豐富了當代詩人特有的詩學與美學傳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詩歌成就。
  • 上個世紀,我國被公認的四個「金飯碗」,為何當代人不願意從事?
    「金飯碗」,在古代指的是皇帝吃飯用的碗。民間傳言能得此碗,便可以一生衣食無憂。隨著時間的演變,「金飯碗」在近代成了吃國糧的另稱,指的是待遇優厚的職位。時常有人說,要是能在國家單位上班,就像捧著「金飯碗」,不用為吃穿而發愁了。
  • 上世紀80年代,前五名「金飯碗」受到當時所有人的羨慕
    介紹人們喜歡說成家立業,這個行業的範圍很廣,你可以自己創業,也可以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但是隨著經濟和時代的發展,很多人愛上了「金飯碗」,「金飯碗」是指進入這個單位,不用擔心失業,也不用花錢,上世紀代,當時有五大「金飯碗」大家都羨慕他,但現在卻已經成為行業的底層
  • 80年代五大「金飯碗」,當時人人羨慕,如今已經淪落為底層職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工作崗位的競爭也是異常的激烈,很多人都想要一個金飯碗,但是金飯碗已經成為了過去,依稀記得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人們為了能夠得到一個金飯碗,甚至腦袋都擠破了,可惜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當年的金飯碗已經淪落成了地城職業,足以證明近些年中國的發展有多麼的迅速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男女老少都生了蝨子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蝨子生在所有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年輕人身上,其中一些人還長著跳蚤,上世紀代末以來,蝨子基本上從人體內消失,現在蝨子基本絕跡。首先,蝨子從哪裡來?在吸食人體血液的過程中,蝨子不忍瘙癢,嚴重者過敏,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休息和健康。那時,人們在課堂上聽不到講座,他們被蝨子咬了,他們能穿上厚厚的棉褲,當蝨子在吸吮時,有時會吃得太多,當左手壓在棉褲上,右手張開一看,肯定會發現一個寄生蟲吸人血!
  • 四大「金飯碗」:39年前大家都夢寐以求,如今為何都不願意做了?
    清楚新中國社會發展變化的人肯定知道,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百姓日常生活中流通的不是人民幣,而是票。在那個年代生活物資相對匱乏,買糧食需要有糧票,買肉需要有肉票,甚至於逢年過節想置辦新衣服買布也需要有布票。這些物資就是由供銷社的售貨員提供,他就相當於市場管理者,負責眾多商品的銷售流通。現在看來,這都是在中國經濟基礎薄弱、物質缺乏的大環境下,所形成的特殊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