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金飯碗」:39年前大家都夢寐以求,如今為何都不願意做了?

2020-12-15 趣觀歷史

引言

眾所周知,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與風格,不同時代其社會推崇的文化價值觀也不盡相同。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通過對古籍的閱讀我們就能發現古人的思想跟我們現代人可以說是相差迥異,而現代社會日新月異,人們的思想變遷也在一步步加快。在東晉葛洪所著的《神仙傳·麻姑》中有一句話「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裡面提到一個詞語:滄海桑田,意識是曾經的海洋變成桑田,桑田變成海洋,往復折返三次有餘,藉此比喻世事變化很大。清代程元升在《幼學故事瓊林·地輿》中曾有詩云:滄海桑田,謂世事之多變。可以說,不同時代之間是有很明顯的差異的。

▲葛洪雕像

當下社會,很多人對於工作的認知已經跟幾十年前截然不同。主要原因是社會發生了變化,人們對於工作的認識發生轉變,於是出現了更多思想,產生了碰撞。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網絡社交、自媒體等新興產業有濃厚的興趣,這與傳統意義上的「金飯碗」是有顯著區別的。今天就來跟子淵一起來看一看39年前的四大「金飯碗」是哪些工作,大家為什麼夢寐以求,跟現在又有何區別?

▲供銷社售貨員舊照

第一個被認為是「金飯碗」的職業是供銷社售貨員。清楚新中國社會發展變化的人肯定知道,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百姓日常生活中流通的不是人民幣,而是票。在那個年代生活物資相對匱乏,買糧食需要有糧票,買肉需要有肉票,甚至於逢年過節想置辦新衣服買布也需要有布票。這些物資就是由供銷社的售貨員提供,他就相當於市場管理者,負責眾多商品的銷售流通。現在看來,這都是在中國經濟基礎薄弱、物質缺乏的大環境下,所形成的特殊崗位。從1978年開始,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商品種類和數量暴增,供需關係發生了巨大反轉,供銷社的售貨員也就如同「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般,開始大規模走向社會,加之西方「顧客就是上帝」的服務理念開始深入人心,售貨員也就不再像之前一樣稀少,開始成為社會職位中很常見的一員。

▲司機近照

第二個被認為是「金飯碗」的職業是司機。現在中國的汽車數量達到一個驚人的數字,城市交通陷入擁堵是常有的事,為此交通部門特意出臺出行限號、購車搖號等政策。出現變化的原因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可以負擔起汽車的日常花銷;二是汽車技術發展,不同品牌汽車的性價比越來越高。我們回溯到八十年代,當時能開上汽車的絕對是有錢人,那時社會流行的三大件還只包括自行車。汽車數量不多導致當時會開車的人也十分稀缺,給司機開出的工資自然很豐厚,因此司機被認為是當時的「金飯碗」工作。

▲播音員近照

第三個被認為是「金飯碗」的職業是播音員。這個職業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現在網絡普及率越來越高,從各種渠道人們就能接收到廣闊的視頻媒體,導致收聽廣播的群眾越來越少。在八十年代中國人家庭中電視機佔有率很低,絕大多數中國人接收媒體消息的主要渠道就是報紙和廣播。當時收音機因為價格低廉便迅速成為中國人家庭主要生活電器之一,當時的時代畫面就是一家人坐在家裡,聽著廣播員字正腔圓地播報著節目。社會需求大,播音員的工資自然不低,而且在室內遮風擋雨舒適度高,播音員逐漸成為很多人羨慕的工作。改革開放後社會媒體數量增多,而且伴隨著VCD、DVD、電視的普及,視頻媒體開始逐漸成為主流,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傳統廣播媒體變得更加式微,播音員數量也就更加稀少。

▲電影放映員舊照

最後一個被認為是「金飯碗」職業是電影放映員。小時候看過露天電影或者在熒幕上看過播放露天電影情節的人應該知道,八十年代看電影需要電影放映員的全權操控,《情滿四合院》裡面的男二就是個電影放映員,每次都會被十裡八村請去放映電影,放一次能掙到不少外快。後面我國電影行業經過長久的發展,放電影不需要像以前一樣投影,改用了全稱為自動化數字放映的技術,不再需要人全程操控,電影放映員逐漸職業化和幕後化,人民群眾對於這個職位的嚮往也就逐漸平淡。

結語

這四個「金飯碗」職業是時代的產物,也逐漸被時代改變。他們在相應的時代裡,都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是可敬的。我們從對於職業的思想變化中也可以發現,每一個職業都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職業沒有高低之分,產生自己的能量就好。

參考資料:

《改革開放與職業變遷》

相關焦點

  • 80年代的四大「金飯碗」,大家都夢寐以求,如今很多人不願意做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了手機電腦,想看什麼就看什麼,時間場景都不受限制,誰還會聽廣播呢?然而在八十年代,物質條件遠沒有現在發達,家裡情況好一些的,也只有一臺幾個頻道的電視機,人們大多數消遣的時光還是在收聽廣播中度過。點對電視機,收音機的價格更加低廉,每家每戶都要必備一臺。那麼,播音員這份工作就備受青睞,需求量大,工資也不低,不用風吹日曬,可真是香餑餑。第二:司機。
  • 80年代的四大「金飯碗」,人們都夢寐以求,現今很多人卻不願意做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還興盛「金飯碗」的存在,那個年代誰要是擁有一份「金飯碗」的職業可謂是吃喝不愁了,而那個年代的吃穿是人民最大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當我們滿足物質需求的時候,才會進而追求精神需求。而在以前如此貧瘠的年代,人們對於吃穿這種物質追求有時都難以滿足,更別提一些精神需求了。所以在那個年代,誰要是能夠保障吃穿,在老百姓眼中就是很厲害的了。在當時許多人都想要擁有一份「金飯碗」能夠保障吃穿,而且風險還小。當時擁有「金飯碗」的人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然而站在如今的時代來看待「金飯碗」,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以前所謂的「金飯碗」在如今卻是不像曾經那麼輝煌。
  • 上個世紀,我國被公認的四個「金飯碗」,為何當代人不願意從事?
    39年前,我國有四種職業被稱為「金飯碗」,但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做這些行業了。那麼,這四種職業是什麼,讓當代人不願意從事?第一種職業,就是上個世紀供銷社的售貨員。在老一輩眼中,這就是「金飯碗」。眾所周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我國流通的不是紙幣,而是票。百姓買糧食要用糧票;買布要用布票;買肉要用肉票等各種各樣的票。
  • 曾經的四大「金飯碗」,多少人夢寐以求,如今卻被時代拋棄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四種工作被認為是金飯碗,不僅安穩體面而且沒有太大的工作壓力,這些工作在當時非常搶手,第一種就是供銷社的售貨員。當時如果家裡有人能夠當售貨員,那麼生活上就會有很多便利,因為物資緊缺,當時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能夠買到想要的東西,但是如今售貨員這種工作不僅不安穩,而且還有業績的壓力。
  • 80年代四大「金飯碗」職業,當年人人嚮往如今滿大街都是
    在80年代,那個一個改革開放的年代,當時的人們還是很容易被滿足的,小孩子的玩具可能是一個沙包,活著是一些泥土就可以玩一天,當時人們最看重的不是人民幣而是各種票子,比如說糧票、油票、布票等等,因為在那個年代還是一個共產主義的時代,你有錢也不一定有飯吃的,因為你可能買不到糧票。
  • 曾經的四大「金飯碗」職業,為何沒人從事了,網友:時代風口變了
    引言 《金土地》:「能得金飯碗,一生衣食無憂」,在古代的時候,「金飯碗」指的是皇帝吃飯時用的工具,後來在民間不斷的演變逐漸成為了生活富足,一生安穩的代名詞。直到現在,大家也喜歡把公職人員或者在待遇優厚崗位工作的人稱為「金飯碗」。
  • 曾經被認為是「金飯碗」的四大職業,在今天都不再吃香了!
    80年代勾起了很多人兒時的記憶,想想那時候被人叫做「金飯碗」的四大職業,現在卻完全變了樣子,讓人不禁感慨萬千,但是不得不承認,時代的發展,讓人不得不進步,該淘汰的始終要淘汰。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80年代被認為是「金飯碗」的四大職業,現在怎麼樣了?
  • 80年代的四大「金飯碗」職業,40年後卻無人問津,不願去做
    放學回家可以看到爺爺,爸爸和媽媽,還有弟弟,一家人在一起做著簡單而質樸的事情,仿佛整個世界也就如此了。如今爺爺和爸爸都已永遠離開,媽媽也年事已高,失去了就永遠失去了。
  • 上世紀這五種職業被稱為「金飯碗」,無數人爭搶去做,如今怎樣了
    引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我們國家正處於經濟轉型期,很多方面都不太穩定,所以很多人都羨慕一些衣食無憂,吃公糧的人。而有幸得到這樣的工作,也就被人們稱之為拿到了「鐵飯碗」。鐵飯碗摔不破,不似尋常陶瓷碗那般脆弱,大家之所以這麼說,也可以從中看出,人們對那些工作的羨慕之情。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一些當時的「鐵飯碗」在今天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變化。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當時的五個「金飯碗」,這些職業本是在當時人人夢寐以求的職業,但是在今天,卻都淪為了社會底層職業。
  • 你知道80年代的四大職業是「金飯碗」嗎?現在卻不可能了
    你知道代被稱為「金飯碗」的四大職業嗎?現在卻不可能了由於特殊的就業困難,還有一個段子,這是最新的求職情況,前途堪憂,失招,BOSS直接拒絕,58否,拉勾不算在內,市場也不可能完成,這是非常悲慘的一年。你相信有四大職業像「金飯碗」嗎?
  • 「肩扛」公務員四大職業都是金飯碗,工資待遇令人羨慕
    雖然說上了大學,可是並不是每一位大學生都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尤其是普通大學畢業的大學生。為了能夠有一個好的出路,不少人選擇考公務員。如果說能夠通過公務員的考試,那麼就可以順利的進入體制當中,這樣就可以拿到比較高的薪水,而且工作也算穩定的。這種想法固然很好,可是考公務員的難度卻非常大,錄取率極低。
  • 上世紀80年代5大「金飯碗」,當時人人都嚮往,如今卻淪落為底層職業
    正如從80年代到如今的變遷,有多少東西被雨打風吹去?例如曾經的「5大金飯碗」,引得無數人競折腰,但到如今卻只是淪為了底層職業,只留下無盡的空嘆。 一、記憶中的80年代 其實說起到80年代,有很多的人都非常的嚮往這一時期,特別是高曉松等人。他們都堅定的認為,80年代是大師的年代,也是最值得記憶的年代。
  • 80年代的幾大「金飯碗」,人們擠破頭的想進去,如今年輕人看不上
    平時大家聽到的都是鐵飯碗,鐵飯碗顧名思義非常堅固,用鐵做成的很難擊破,這便是指比較穩定的職業,基本上一輩子餓不著。金飯碗自然是要比鐵飯碗更加的好,一般是指待遇方面更加的好,時代不同關於金飯碗的定義也是有所不同的,過去可能某職業吃香,現在便不一定。
  • 為何越南留學生到了中國都不願意出門?留學生:實力不允許呀!
    為何越南留學生到了中國都不願意出門?留學生:實力不允許呀!如今的交通非常的便捷,以前人們去其他國家要乘坐好幾十天的船才能到達目的地,如今只要通過飛機很快就能到達目的地了,正因為如此,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是越來越密切了。
  • 80年代人人嚮往的五大「金飯碗」是啥?如今卻淪為了底層職業
    要知道,在那個計劃經濟的年代,社會中的所有物資的供應,都是通過供銷社提供的。一些年紀比較小的讀者可能對供銷社並不是很了解,但是相信大家都曾經聽說過「糧票」一詞吧,顧名思義就是用來買糧食的票據。在八十年代,想要購買任何的物品不只要有錢,還要有票,而因為作為掌握著最豐富的資源的售貨員,可以說態度是極其的傲慢的。
  • 劉德華喊話四大天王合體,做節目推廣粵語歌,卻怕張學友不願意
    劉德華夢想四大天王合體,做節目推廣粵語歌,為何卻怕張學友不來文/一床情書因為劉德華的一次採訪,令香港四大天王久違地登上熱搜。劉德華做客《魯豫有約一日行》時,被主持人陳魯豫問及為何不當內地音樂選秀節目的導師時,他表示確實收到邀請,但是自己做不了,因為還沒有達到當導師的水平,很多導師在點評時連XX音階的某個小失誤都能指出來,而他卻做不到。
  • 為何30年前男女老少都有蝨子,現在沒有了?蝨子是哪裡來的?
    為何30年前男女老少都有蝨子,現在沒有在二三十年前,蝨子屬於非常常見的寄生蟲,它們一般會生存在頭髮中和內襯裡面,它們都是靠吸食人類的血液維持生命。被它咬到的地方,都會紅腫瘙癢。為何30年前男女老少都有蝨子,現在沒有如今大多數的人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衛生條件都變好了,每個人都非常的注重個人衛生了,所以,蝨子在這種環境下生存不下去,慢慢的就消失了
  • 為何守著金飯碗卻要飯吃?
    原標題:為何守著金飯碗卻要飯吃?  文·陳夢陽 王 瑩   ■第二看臺   中央級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大部分流向省外,高校科技成果閒置嚴重……在遼寧,相當一部分科研院所、高校科研成果不能就地轉化,而是流向東南沿海省份,使得遼寧的科技創新工作某種意義上「守著金飯碗要飯吃」。
  • 80年代4個「金飯碗」,當年人人嚮往,如今卻成為底層職業
    ——《儒林外史》時代在不斷發展,社會上各行各業也在跟隨時代的腳步,現如今網際網路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所衍生出來的行業多不勝數。如今更多人願意當網紅明星,通俗來講,如今的網紅明星不僅來錢快,只要會擠眉弄眼就行。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特點,由於發展階段不同,它所興起的行業也有所差別。
  • 40年前的「金飯碗」職業,當時人人嚮往,現在狀況怎樣了?
    相信現在很多中年人對社會上的職業變遷有一定了解,比如說前幾年非常火的計算機專業,生物科技專業,到了現在都發現被時間洪流所衝走,沒有以前說的那麼吃香。那麼如果將時間線拉長,看看那些40年前的金飯碗職業,現在狀況怎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