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深度錯覺」,為畫面增添空間感

2020-12-22 騰訊網

幾個世紀以來攝影師和畫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如何在一個二維的畫面中表現一個三維的物體或場景,因為照片並沒有深度,它只是三維世界的二維複製品,但是攝影師需要像魔術師一樣,通過特定的技術為照片創造深度錯覺。

深度錯度有助於讓圖像更貼近真實場景,創建空間感的同時讓畫面更有張力,顯示了對攝影構圖更深層次的理解。

本文將幫助您在照片中傳達更強的深度感,以及如何增強這種錯覺:

「二維和三維」與深度錯覺

所謂的二維圖像,正如字面上我們所理解的那樣,描述的是兩個維度「長度」和「寬度」,圖片上的物體是平面的。而三維圖像增添了另一個維度「深度」,因為對物體或環境的描繪類似於我們通過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方式。

3D電影通過在同一屏幕上疊加兩幅不同的影像,使其產生視差,最終形成立體顯示效果。在繪畫藝術和攝影領域,我們只能使用透視或一些場景元素之間的聯繫,給人一種深度的錯覺,幫助我們傳達思想強調照片的空間邏輯。

在繪畫藝術中有許多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則」。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規則在攝影師的創作中也非常值得參考。學習一些有效的技術和設計元素創建深度錯覺,可以使作品喚起人們對空間的感知,將圖像中的平面轉換為三維的空間。

應用透視創建深度錯覺

透視通過線條和圖形的布局來表達深度。雖然構圖的複雜程度各不相同,但以下的技巧和基本原則是所有透視圖所固有的。在透視中,表達深度的三個原則是:元素的重疊、規模和線性的聚合。這三個原則可以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場景中更好地解釋空間深度。

重疊透視:

重疊是添加透視最簡單的方式,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這有助於觀眾判斷畫面元素之間的相對位置。當一個對象位於另一個對象之前時,其後面的部分對象可能會被遮擋,這稱為重疊。雖然重疊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但是也需要我們去合理地應用。例如在風光題材的拍攝中如果我們單純拍攝一座山,這將很難造成空間感。因為視野可以延伸到幾公裡之外,所以沒有重疊 很難判斷到底有多遠。嘗試更換一個角度,拍攝出重巒疊嶂的感覺,這會給人一種縱深的錯覺。

規模透視:

透視最基本的規則是比例遞減,當物體離觀察者越遠時,它們看起來就越小。為了在拍攝中更好的顯示深度,可以在拍攝場景中嘗試不同的拍攝角度,體現可以進行參照對比的拍攝元素。元素不必是相同的,只要觀眾可識別大致規模即可。

線性透視:

線性透視依賴於使用線條來渲染對象,通過調整拍攝角度最大化深度和體積,從而在平面的拍攝中產生空間和形式的錯覺。這是一種結構化的拍攝方式。線性透視圖有三種類型,每種類型根據使用了多少個消滅點而得名。

·單點透視 (平行透視):使用一個消失點來實現深度錯覺

·兩點透視 (成角透視):使用兩個消失點來創建空間感

·三點透視 (傾斜透視):使用三個消失點,使用極高的視角創建規模感

解析單點透視的應用:

在特定的有利拍攝位置,存在一個 理論的「水平線」。水平線上的點叫做「消失點」,單點透視使用一個消失點,一旦確定了場景中的空間關係,拍攝場景元素的所有透視線都會延伸到空間中的這個點上,這個點可以被認為是場景元素因為距離而消失的位置。

我們通過改變拍攝角度為場景添加消失點,強化透視關係產生深度錯覺。我們所說的匯聚線構圖就是應用了該原理。例如上圖我們看到的關於包含鐵路的拍攝場景,如果想為該場景添加深度,我們可以運用鐵軌將其設定為透視線(匯聚線),無限延伸後為場景添加一個消失點,形成單點透視。

解析兩點透視的應用:

兩點透視同樣是先定義「水平線」。這條線在攝影理論上代表了把天空和地面分開的地平線。然而,在許多場景中,這條線可能是隱含的攝影師的「視線」。釆用兩點透視,場景中的水平線上需要包含兩個消失點,並且這兩點之間是隔開的。這兩個消失點不一定都在場景中,只要它們在水平線上。兩點透視通常用來拍攝建築物場景,所以這透視線可以是建築物的一角。這條線在兩個消失點之間,可以越過地平線。

很多攝影師在拍攝建築時總是覺得畫面平平無奇,與眼睛所看到的空間完全不同。在兩點透視中,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目的來操縱拍攝預期。試試更換下拍攝角度,看看在哪個方位可以同時產生兩個消失點,以營造逼真的空間感。

解析三點透視的應用:

毫無疑問,三點透視使用了三個消失點。第三個消失點不像兩點和一點透視那樣放在地平線上,第三消失點被放置在地平線以下或之上。通常,底部消失點被放置在圖像之外。

三點透徹更接近於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但是在拍攝中卻成為了使用最少的一種。因為三點透視是一種極端的拍攝角度,該視角通常是仰望一個很高的建築物,或者從一個很高的距離向下看。三點透視所帶來的極端的角度在「爬樓黨」或無人機的拍攝作品中極為受用,因為該角度不僅會產生強大的空間感,還會體現出主題的規模感。

如何強化拍攝中的深度錯覺?

拍攝是眼睛與大腦的共同協作,我們可以幾秒鐘內解析非常複雜的場景。在這種情況下,透視原理是深度錯覺的基石。然而,深度錯覺的運用是一個大課題,我們還有一些應用廣泛且簡單的強化技巧值得深入研究,幫助我們在構圖時做出更好的決策。

利用「光影」強化深度錯覺:

光線和陰影有助於觀眾更好的理解所看到的三維結構,並強化紋理、尺寸和透視。僅需一些簡單的技巧,就可以提高場景的「可讀性」。在拍攝中最重要的就是知道光從哪裡來。強化深度的最佳光線是側光,這有助於將對象放置在其環境中並為圖像增加視覺深度和紋理。

在自然光拍攝中,我們可以巧妙地運用清晨和傍晚兩個時間段進行拍攝,低角度的陽光就是典型的側面光,可以為主體帶來較長的陰影,幫助我們強化深度錯覺。

利用「層次」強化深度錯覺:

大多數攝影師都熟悉三分法構圖,但是在傳達深度感時,我們可以運用另一種完全不同的三分法(前景、中景、背景)會更有幫助。我們要做的是合理劃分三者,讓眼睛穿過這些處在不同層次的景物,並將其聯繫起來,為圖像增添縱深感,強化透視效果。

前景:這是圖像中最接近觀看者的元素。它不一定是圖像的主體,但它應該是在空間中的一個錨點。襯託景物規模,讓觀眾理解場景元素之間的相對比例,給人很直觀的印象。某種程度上前景可以給人一種身處真實環境中的感覺,引導眼睛進入主題。

中景:可以為主題提供某種上下文的聯繫,體現環境如何與主體相互作用,通常這也是我們的視覺焦點。

背景:可以把我們視覺重心拉向被攝對象,交代更多場景的信息和氛圍。背景在構圖中的處理有一定的挑戰性,因為我們很少直接關注它們。

我們常用的框架構圖,原理就是在你和拍攝對象之間添加前景元素,讓我們的眼睛有一個穿越到主體的過程,為原本很平淡的圖像增添了深度感。相對而言,實際拍攝中沒有固定的「規則」,不一定是前景、中景和背景相結合,有很多圖像只涉及中景和背景,這取決於具體的情況和自己的拍攝意圖。我們應該掌握適當的構圖方法,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利用畫面的整體部分為構圖服務。

結語

這些提示是一個幫助你創建透視的起點。敞開思維自由地去體驗周圍的環境和人類的視覺。環顧四周你會發現到處都有製造深度錯覺的機會,雖然感知深度很重要,但並不是所有的圖片都需要有深度才能更生動或更真實。知道哪種技術是可用的,以及如何使用它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過程。

進攝影群,加小編WX:sheying2211朋友圈每天都有攝影乾貨、教程。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攝影空間感?2種空間形式,讓你看透空間感
    1.縱深空間感縱深空間感是二維的畫面感覺到三維的空間,這只是一種錯覺。一個只有寬度和高度的照片利用了一些視覺元素讓我們產生有深度的錯覺。空氣散射產生的空間感,取決於煙塵、霧氣、下雨使後景變得模糊,下圖中後景被攝物體的材質變模糊,對比度降低,明暗和色彩都趨於一致,從而產生深度錯覺。圖2:畫面中利用地面的透視和上面線條的形狀變化,形成一個視覺滅點。圖中有2條或多條不平行的線最後匯集成一個點,即為單點透視。
  • 畫面好看的遊戲影像解析-視覺構成原理:空間
    傳達了氣氛、思想和感情,最重要的是,他們為圖像提供了視覺結構:空間:主要指三種視覺空間,分別是攝影機前的實際空間,屏幕展現的空間以及屏幕本身的空間;線條和形狀:線條是一種知覺產物,只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中,並不是真的存在,而是被其他視覺元素影響,能夠使大腦感知到的一種元素。
  • 巧用重複圖案,讓你的畫面充滿趣味性和藝術感
    這時,我們不妨從這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城市中尋找一些獨特的畫面進行拍攝,說不定能夠收穫以外的畫面效果。利用建築中重複的畫面就是其中一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利用好環境中的元素,提高畫面效果。填充畫面圖片來自Bryan Colosky在現代建築中,會有不少重複的結構成為我們拍攝的對象。
  • 如何運用影調透視來提升畫面空間感?
    我們在做設計或畫畫時,添加陰影或增加顏色過渡,畫面就能呈現立體感;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感覺近處的物體色調深且暗,遠的物體色調淺且淡,越遠越淡;這種感覺對越遠的物體越明顯,因此到很遠處就很難分辨出顏色,這是由於空氣中的水氣、煙霧、沙塵等在陽光照射下形成一道「紗幕」,近處的空氣「紗幕」薄,遠處的「紗幕」厚,正是這道無形的「紗幕」產生的影調明暗變化,讓人產生距離感縱生感。
  • 巧用裝修,營造小戶型的「大」空間感,能做到這4點,你就成功了
    巧用裝修,營造小戶型的「大」空間感,能做到這4點,你就成功了非常感謝大家,百忙之中還能抽空點開本文,這是一種緣分,更讓小編感到榮幸!今天要著重跟大家介紹一下小戶型裝修技巧,幫助那些空間小的夥伴們,簡單提升自家空間使用率,助你打造小戶型中的「大空間」。
  • 挖掘空間感
    平面形象基本形的大小變化愈大,就愈產生空間深度感。基本形的傾斜變化在人們的視覺中會產生空間旋轉的效果,傾斜也會給人以深度感。彎曲本身具有起伏變化,平面形象中如果有類似彎曲的形狀,就會產生有深度的幻覺,從而造成空間感。
  • 攝影技巧:攝影構圖4個訣竅,增強畫面的空間感和層次感,試試吧
    很多攝影老師都提到,風光攝影要有層次感,這個層次感是指的什麼,怎麼拍出,有層次感的風景照片呢?,層次感這東西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下面介紹幾個能讓風光照片更有層次感的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一,鏡頭焦段選擇不同焦段的鏡頭拍攝風光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比如:廣角鏡頭會讓畫面產生畸變,擴張畫面邊緣的元素。而長焦鏡頭會壓縮空間,讓遠處的景物看起來很近。所以在拍攝風光題材時可以利用不同焦段鏡頭的特點,增強照片的層次感。
  • 畫畫時如何讓畫面中有極強的空間感?
    空間感是畫畫中及其重要的一點,其重要程度不亞於塑造能力,好的空間的感能讓整幅作品從普通級別上升為高級別。千萬不要小看了空間感,最常見的空間感表現方法是近實遠虛,近大遠小。簡單的八個字裡蘊含著無數內容,不好好研究一番真的摸不透裡面的精髓,今天我帶大家學習一下空間感裡的冰山一角。
  • 攝影作品配文字,如何排版才能畫龍點睛,為畫面增添意境?
    古人喜歡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上面寫文字,為的是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其目的是為了讓作品錦上添花。而攝影作品配文字,如何排版才能畫龍點睛,為畫面增添意境,為作品增添滿滿的逼格呢?首先要明白一點,攝影作品中的文字是為了引導人們更好的觀看照片,而不是喧賓奪主。
  • 畫速寫,你從未思考過的層次感與空間感,會大大的影響了你的畫面
    這三個層次的景別,它們不僅僅在刻畫上要有一定程度的區別,在用筆深淺上,也要有一些區分。 遠景離視覺中心最遠,主要作用是增加畫面層次,增加畫面意境以及豐富畫面。遠景不需要過多刻畫,但很多同學會直接忽略,直接不畫,省略掉了。
  • 巧用天然植物做隔斷,小戶型室內空間瞬間增大,藝術感十足!
    在房屋裝修設計時,為了很好的區分空間,經常選用一面隔斷牆或者是一個玄關,對於小戶型來說,這樣就會讓整個房間看上去非常狹窄擁擠,但是如果你用這些天然植物做一個隔斷的話,空間感就會瞬間增大,而且整體藝術感十足,充滿生機,對於自己的身體健康也十分有益。那如何巧用天然植物做隔斷呢?
  • 巧用金屬元素,打造一個更酷更具高級感的家居空間!
    其實,金屬色是酷感十足,極具時尚和個性的色彩,在家居生活中只要搭配得當,便可以營造一個很酷很有個性的家居環境,為家居生活增添一份高級感!金屬元素的家具是獨具質感,別具一格,自帶光芒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個巧用金屬元素的家裝案例,白色的主色調搭配金屬色點綴,便可以輕鬆打造了一個輕奢有質感的家!
  • 「口袋跨學科」用數學知識在紙上建起幻想的空間
    課程標題:《幻想的空間》課程簡介:視覺藝術+數學年級:五年級關鍵問題:藝術家如何通過數學的方法營造具有深度的視錯覺?統整目標:學生將能夠用數學術語描述焦點透視課程標準:使用焦點透視來營造空間的錯覺。學習目標:學生將使用焦點透視來營造一種具有空間的視錯覺。評估證據:學生是否用焦點透視法創作了一幅能夠營造空間錯覺感的繪畫作品?
  • 在繪本閱讀中培養孩子的空間感
    在空間知覺方面,3歲寶寶能夠辨別左右方位,給他一張地圖能夠找出居住的城市,能夠找出家庭的位置,能夠拼好切開的4—8塊拼圖,能將圓形切分為1/2或1/4,還會分清身體左右不同的部位,也能產生遠近的空間感,可以通過自身的運動來確定物體間的空間關係。這個時期孩子空間智能主要有發展理解空間和表述空間的任務。
  • 「城市建築」用手機如何拍?送你拍攝5字訣,助你出好片
    ▲黑白化處理,形成了抽象的畫面效果,給建築物增添了一絲神秘氣息。空——「空間、立體」眾所周知,世界是三維的,而照片卻是二維的。那麼要在一個平面上表現出三維世界的立體層次,便需要運用畫面中的多種元素來營造出立體感和立體空間氛圍。
  • 一個玻璃杯 就能讓你的畫面充滿空間感
    攝影師和YouTube視頻博主Peter McKinnon最近分享了一個簡單的照片小創意,可以在幾秒鐘內讓畫面成為更具戲劇性、更有空間感的人物肖像,並發掘了這一傳統的、人人皆知的攝影建議背後的潛力:「在前景中放點東西!」
  • 空間感、空間感,拍照怎樣做才能營造空間感?
    下面這張照片橋梁和道路形成了一個框架把建築框在了裡面,讓照片有了空間感:下面這張照片電梯由下而上,讓畫面有了縱深,從而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看完了例子我想大家應該知道在拍照時怎麼營造空間感,其實就是讓畫面有引導、對比、呼應、遠近等等元素
  • 合理延展巧收納 三招增強廚房空間感
    對於有門的廚房,用玻璃門代替木板門,可以讓空間變得更通透敞亮,也可以用摺疊門節省空間,提升廚房的空間感;同時安裝一扇窗戶,比全封閉的廚房更能帶入自然光線達到提亮效果。4、善用光面材質和玻璃材料選擇材料的時候可以多用些光面的材質,金屬材料給人的視覺衝擊感較強,使空間看起來更開闊。玻璃材質的透明感可以運用在廚房門和吊柜上。
  • 攝影初學者學會深化畫面的空間感,才能使平面的照片變成作品
    攝影與繪畫一樣,屬於空間藝術的範疇。雖然攝影最終呈現的圖像是平面的,但圖像內容卻在攝影者的經營下與現實場景相符,具有三維的空間效果。在攝影創作中,攝影初學者倘若能學會深化畫面的空間感,才能使得畫面形象成為主觀和客觀的結合,成為藝術作品。
  • 自然風光前景的選擇和空間感的體現,攝影新手必知
    前景的選擇和空間感的體現攝影就是用二維畫面再現三維空間,因此如何在照片上表現出被攝物的空間感和深度感顯得極為重要。創造照片中深度的一個有效的方法是攝入有利的前景。配合廣角鏡頭,此時的前景就為觀眾的眼睛創造了一個「帶入點」,將觀看者拉入場景中,賦予畫面一種距離感和空間感,例如巖石、一朵花、人造物體、樹木等都可以成為這個「帶入點」,只要和畫面和諧就好。但是這樣做會使畫面中部的景物看上去空洞,缺乏趣味。